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一次纸张印刷品的检验中,笔者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特殊痕迹,暂命名为条状痕迹。经查阅有关资料,尚未发现对此种痕迹的报道。为此,笔者对此种痕迹进行了研究。现作以不简要介绍,供同行们参考。一、条状痕迹的具体形态及观察方式。该痕迹位于纸张的光面,由宽窄不同,间距不等、明暗相间的数根线条组成.借用侧光倒视或垂直光正视观察,即清晰可见。二、条状痕迹的形成。为了弄清该痕迹的形成原因,笔者走访了造纸厂技术人员,并到生产车间进行了实地考察研究,发现该痕迹形成于纸张生产的烘干或压光阶段(主要是烘干阶段),源于带有…  相似文献   

2.
地面轮胎痕迹是道路交通事故现场的重要痕迹,地面轮胎痕迹的科学应用是事故重建工作的基础.本文介绍了地面轮胎痕迹的概念、种类、形成机理、特点及其在道路事故重建中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办案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客体的结构类型、工具与客体间的作用方式出发,对柴刀类工具在荆条、灌木类客体上形成的痕迹进行研究,分析了这类痕迹的形成特点和变化规律,总结和归纳了这类痕迹的分析、检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路面试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装有ABS汽车轮胎痕迹的形成机理和痕迹特征,以及轮胎痕迹的检验、应用。试验表明在交通事故现场,装有ABS的汽车不会留下轮胎痕迹,或者仅留有不清晰的压印痕迹的认识是不全面的。论文还就如何增强、显现微弱的轮胎痕迹,如何利用装有ABS汽车轮胎痕迹推算汽车制动前的行驶速度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现场痕迹从形成到对其进行勘验、检查、检验、鉴定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从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这些变化和破坏不仅对现场痕迹的发现、显现、固定、提取、保存具有很大的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痕迹检验结论的正确可靠与否,从而影响现场痕迹的证据效力。刑事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对痕迹形成后变化机理的研究,明确引起痕迹变化的因素,采取人工、技术等各种措施尽可能减少或消除痕迹形成后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际工作中碰到的一例“五四”手枪发射的枪弹弹壳底面上的特殊痕迹入手,通过分析该痕迹的形成,提出检验的思路和方法,探讨痕迹的稳定性、特定性,揭示该痕迹的利用价值和作用,以扩大痕迹检验鉴定范畴。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网络入侵过程的痕迹数据监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数据网络数据规模巨大,对入侵过程痕迹数据进行监测的效率通常较低,一些带有入侵痕迹的数据特征在大数据环境下,特征逐渐淡化,当前方法无法在淡化的情况下准确采集痕迹数据的特点,无法形成待监测数据与痕迹数据之间的关系,导致监测效率和精度低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聚类概率的大数据网络入侵过程的痕迹数据监测方法,将采集的痕迹数据转换成频域信号,对其进行频谱或功率谱分析,依据时间变化的幅值将其转换成随频率变化的功率。采用核主元分析对痕迹数据信号特征进行提取,利用非线性转换将样本痕迹数据信号从输入空间映射至高维特征空间,在高维特征空间中通过PCA进行痕迹数据信号的频域特征提取。构建一个数学模型对特征模糊聚类概率进行描述,对待监测数据和痕迹数据之间的特征模糊聚类概率进行计算,通过衡量理论进行对比分析,使大数据网络入侵过程中的痕迹数据被完整的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所需时间少,而且监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8.
尹建昌  何映炜 《科技资讯》2013,(28):206-213
本文通过系统研究单纹锉与双纹锉的痕迹反映,归纳两者的差异点,利用差异点对某些犯罪现场所留下的断面和屑片进行种属分析,区分现场工具破坏痕迹是单纹锉还是双纹锉所留,从而达到提供侦查线索和缩小侦查范围的目的.在对钢锉的结构和金属切削原理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用锁芯、铝合金管和锁梁等三种金属客体用同一种运锉手法制作大量的痕迹样本.通过体式显微镜和三维立体显微镜对金属客体的锉断面和锉屑进行充分观察和综合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单纹锉与双纹锉在进行锉削运动时所形成的痕迹特征是存在差异点.在锉削面上,差异点主要体现在表面平整程度不同和线条流向及连贯程度不同;在锉屑上,差异点主要体现在卷曲程度不同、个体痕迹形状差异不同以及印压痕迹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出齿形刀与普通刀具的痕迹特征区别,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制作痕迹样本;在立体显微镜下,分别观察、测量齿形刀、普通刀具的结构及其痕迹特征。结果:得出了齿形刀、普通刀具所形成的砍切、刺切痕迹在痕迹壁、创口形状、痕止缘等部位的特征区别。结论:齿形刀、普通刀具在木质、软组织、纺织物上形成的痕迹特征存在很大差异,为刑事技术人员在推断刀具种类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论痕迹形成     
探讨痕迹形成是一项基础性理论研究,涉及到形成要素、形成原因、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1.
钥匙开启弹子锁具痕迹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弹子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钥匙开启弹子锁具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进而运用材料力学的理论和相关知识探讨痕迹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痕迹检验的相关工作经验,以线条状痕迹检验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线条状痕迹的形成,特征及应注意的问题,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我国侦查学界对犯罪心理痕迹的定义有根本义、狭义与广义之分。根本义的犯罪心理痕迹可称为“犯罪心理脑生理痕迹”,狭义的可称为“犯罪现场物化心理痕迹”,广义的犯罪心理痕迹涵盖了根本义和狭义的范畴。三者相同之处在于,都承认犯罪心理痕迹是犯罪人在犯罪全过程中遗留的心理印迹;区别在于:三种犯罪心理痕迹遗留的载体和范围不同,在侦查中利用的途径不同,形成的理论和技术不同,对侦查的辅助作用不同。广义犯罪心理痕迹范围广,作用大,应当拓宽视野,避免狭小片面的理解,加强对它的全面研究和运用,服务侦查破案。  相似文献   

14.
张鼎昱 《科技资讯》2012,(16):239-240
犯罪现场勘查存在着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物质痕迹具有广泛性、稳定性特点;心理痕迹具有客观性、可知性、抽象性、间接性、隐蔽性等特点。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对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和心理痕迹作理论性和应用性研究,旨在探索一条新的侦查途径和思路,开拓侦查思路,为刑事破案服务。  相似文献   

15.
工具痕迹检验中的理论基础自然也是同一认定,以往的解释大多来自于哲学的理论。将拓朴学引入工具痕迹检验理论中,用同胚理论对检验的基础加以科学的说明,对于拓展工具痕迹检验的理论基础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选用钥匙模拟开启柱形弹子锁具后,解剖锁具并观察记录开启痕迹,发现选用钥匙开启痕迹主要为弹子倒角处的摩擦痕迹、弹子柱面的剪切痕迹、弹子孔处的印压痕迹和摩擦卷屑。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弹子锁的基本结构原理开始,逐步阐述了弹子在弹子孔中运动和受力的各种不同状况,分析了不同钥匙在锁弹子上形成痕迹差异的原因,在锁弹子痕迹的勘查检验方面,以不同角度和思维方法作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生态痕迹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Wackernagel等提出的生态痕迹概念和方法对上海地区1985-1999年的生态痕迹进行了分析和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地区1998年人均生态痕迹1.95hm^2,人均生态迹字1.85hm^2,其中化石能源用地比例占50%以上,通过对生态痕迹方法的应用,讨论了其优点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在刑事案件痕迹物证检验中,对手印、足迹、工具痕迹和枪弹痕迹的检验研究较为深入、系统,在世界上也都形成了各自较完整的体系。而钥匙齿痕的检验作为工具痕迹检验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还有待于刑侦工作者去深入研究和探讨。本文主要从钥匙的种类、材质、加工痕迹的形成和检验,以及在办案中的作用,做一些分析、推断,使从事此项工作的专业人员,从中得到启发,更好地为办案服务。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实验研究了五四式手枪在射击过程中的磨损对弹头坡线膛痕迹的影响,对3005发弹头上的坡膛痕迹、线膛痕迹的大小、深浅及形态进行了分析,对其痕迹的形成、变化原因、鉴定价值分别进行了论述,并且总结出其变化规律,由此初步掌握了不同手枪在不同使用时期其发射弹头的痕迹变化规律,从而确定了弹头上具有特定性和稳定性的特征,为认定发射枪支、串并案件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