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用特征时间燃烧模型模拟直喷式柴油机的燃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好地模拟直喷式柴油机的喷雾及燃烧过程,对Kiva-3程序的喷雾和燃烧模型进行了改进,引入Kelvin-Helmholtz和Rayleigh-Taylor模型来模拟油滴破碎过程,采用改进的SheU自燃模型来模拟着火过程,为了综合考虑化学动力学和湍流对燃烧的影响,采用层流和湍流多重特征时间尺度燃烧模型来模拟燃烧过程.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同工况下计算所得的缸内压力、滞燃期和燃烧放热速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着火点位于油束下游当量比略小于1的稀混合气区域;用改进的Kiva-3程序可以较好地研究直喷式柴油机的喷雾和燃烧过程,为进一步利用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来指导直喷式柴油机的参数优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模拟必分析直喷式柴油机缸内主要过程的轴对称二维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采用亚网格尺度湍流模型,蒸发性液体射流喷雾模型,着火延迟斯模型,燃烧和排放的计算部分平衡流分法。并针对12150LK柴油机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得到了比较重要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直喷式柴油机二甲醚喷雾燃烧的多维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使用KIVA程序模拟了小型直喷式柴油机燃用二甲基醚(DME)的喷雾燃烧过程,其中的喷雾模型包括喷嘴空穴流动、射流雾化、液滴破碎和喷雾碰壁等子模型.对燃烧过程,采用了一个简化的化学反应机理和新型的湍流模型——部分搅拌反应器(PaSR)模型,考虑了湍流混合作用对燃烧速率的影响、由计算所得的缸内压力和放热率曲线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并分析了缸内瞬态温度场和喷雾粒子轨迹的变化历程.结果表明,柴油机燃用DME时,其燃烧系统需要进行必要的优化.  相似文献   

4.
低热值煤气高温空气燃烧数值模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采用κ-ε湍流双方程模型、PDF燃烧模型以及离散坐标辐射传热模型,对低热值煤气高温空气燃烧过程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模拟试验,比较了不同预热温度和不同过量空气系数对低热值煤气燃烧过程的影响,为低热值煤气蓄热式双预热烧嘴的研制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大型炉膛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一个针对大型炉膛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完整三维湍流、燃烧和热传递计算模型,该模型洋了气体流动、组分浓度和温度、颗粒轨迹及燃烧、壁面辐射热流。气相的动量、焓和组分的恒方程采用k-ε模型来描述湍流粘性系数,用颗粒随机道法模拟煤粉的运动轨迹,并且考虑了挥发分的燃烧及热解、焦炭燃尽过程。对辐射热传递采用离散传递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个针对大型炉膛燃烧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的完整三维湍流、燃烧和热传递计算模型,该模型预示了气体流动、组分浓度和温度、颗粒轨迹及燃烧、壁面辐射热流。气相的动量、烛和组分的守恒方程采用k-ε模型来描述湍流粘性系数,用颗粒随机轨道法模拟煤粉的运动轨迹,并且考虑了挥发分的燃烧及热解、焦炭燃尽过程。对辐射热传递采用离散传递法。  相似文献   

7.
预测二甲醚发动机燃烧性能的准维多区燃烧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型详细考虑了二甲醚(DME)发动机内燃油的喷雾、卷吸、传热、着火燃烧等过程,计算结果显示,模型采用正弦喷油规律更为合理,模型采用等质量和等径向间距两种油束分区方法得到的结果相同;计算的示功图和压力升高率曲线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的燃烧放热率由线很好地揭示了DME发动机燃烧的特点,该模型能够成功地模拟DME发动机各个工况下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8.
发展了一种新型预混湍流燃烧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基于准维模型的基本思想,摒弃了湍流燃烧速度模型,以数值生成的湍流场对火焰前锋面的客观影响推动燃烧计算过程,消除了人为经验作用。利用模拟得到的湍流速度场,实现了对火焰几何形状的二维模拟,利用该模型,计算和讨论了当量燃空比分别为0.9和0.7时,定容燃烧弹中预混湍流燃烧的特点,以及湍流强度和湍流标尺对燃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内燃机缸内过程的一种多维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法,求解具有缸头中心无气阀气口进排气模拟功能的内燃机缸内三维流动,喷雾和燃烧过程控制方程,为对比不同湍流模型对模拟结果的影响,除采用K-ε模型外,还首次引入传统代数应力模型对缸内流动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文的多维模型,对内燃机燃烧过程的模拟结果是合理的,对进气过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对平顶活塞及带坑活塞缩过程的模拟结果,显示了两种湍流模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发展了一种新型预混湍流燃烧的数值模型.该模型基于准维模型的基本思想,摒弃了湍流燃烧速度模型,以数值生成的湍流场对火焰前锋面的客观影响推动燃烧计算过程,消除了人为经验的作用.利用模拟得到的湍流速度场,实现了对火焰几何形状的二维模拟.利用该模型,计算和讨论了当量燃空比分别为0.9和0.7时,定容燃烧弹中预混湍流燃烧的特点,以及湍流强度和湍流标尺对燃烧的影响.模型的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有很好的吻合性,这说明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三维加力燃烧室湍流燃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涡扇发动机三维加力燃烧室内的气相湍流燃烧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湍流模型采用标准k-e模型,湍流燃烧采用涡旋破碎(EBU)模型,数值方法采用SIMPLE算法。计算结果定性合理。  相似文献   

12.
强旋湍流气相燃烧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液排渣立式旋风炉前置室的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前置室内三维气相燃烧流场的数学模型,计算采用SIMPLE算法,其中湍流计算采用有旋流修正的k-ε模型,气相燃烧采用EBU-Arrhenius模型。计算结果证明,该模型在求解强旋湍流有回流的气相燃烧注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燃烧室燃烧过程中NOx生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有限反应速率二阶矩输运方程模型来模拟湍流燃烧中NO的生成.在生成模型中,考虑了“热力”NO及“瞬发”NO的生成,用此二模型对三维湍流燃烧室燃烧过程中NO的生成进行了模拟,并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入湍流燃烧延迟系数,将单步不可逆反应模型和漩涡破碎燃烧模型结合在一起,建立了一个新的混合燃烧模型.利用混合燃烧模型对一台采用火花点火、缸内直喷、周向分层燃烧系统的醇类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所得的缸内压力和燃烧放热速率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模拟结果表明,在缸内直喷醇类燃料发动机中,混合气能稳定地实现由浓到稀的周向分层,醇类燃料高的汽化潜热导致混合气温度较低,燃烧过程中预混燃烧与扩散燃烧并存,燃烧速率非常快.  相似文献   

15.
DME发动机准维直喷燃烧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够预测二甲醚(DME)燃料缸内直喷燃烧及排放过程,基于该燃料气相喷雾雾化模型,推导出DME准维燃烧分区模型.通过气相射流模型对缸内情况进行分区,采用CHEMKIN库函数求解每个区化学反应速度.模型基于DME详细化学反应机理(包含79个物种、399步基元反应),采用DVODE算法对微分方程组进行求解,能够对DME着火过程进行模拟,并且能够对多种排放物(CO,NOz等)进行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16.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综述内燃机燃烧过程数学模型,包括化学动力学模型,湍流燃烧模型,微元火焰燃烧模型的理论及其研究进展和动向,评述各模型的特点,并指出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复杂结构气体燃烧器三维流场和燃烧状况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美国John Zink公司一种瓦斯燃烧器为几何原型,保持燃烧器和稳焰旋流器附近的三维复杂形状,生成了包括燃烧器和炉膛的结构化网格。以甲烷为燃料,采用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双3混合燃烧模型和蒙特卡洛辐射换热模型对燃烧器内的流动及燃烧状况进行了全尺寸数值模拟,计算了旋流器附近的复杂流场,预测了燃烧器流场、温度场以及各组分的分布状况。计算结果表明,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双δ混合燃烧模型和蒙特卡洛辐射换热模型能够用于计算复杂结构内的流动和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18.
对炉内粉煤两相湍流燃烧过程作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吻合.同时,用气相燃烧的火焰稳定性模型对煤粉燃烧的火焰稳定性作了初步分析,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用组分输运方法对煤粉的无焰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湍流采用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颗粒相采用随机轨道模型,挥发分的析出采用化学渗透模型(CPD),湍流化学反应采用涡耗散模型(Eddy-Dissipation),煤粉颗粒表面燃烧模拟采用内表面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辐射传热采用P-1辐射模型.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吻合良好;煤粉无焰燃烧时,燃烧反应发生在整个炉膛空间,炉内温度分布较均匀,温差为200K左右,燃烧呈现低O2浓度特征,NOx排放浓度较低.  相似文献   

20.
柴油机燃烧过程计算机模拟研究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分析和比较的方法,对计算机模拟的柴油机燃烧过程的零维模型、准维模型和多维模型进行介绍,比较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对燃烧过程的计算机模拟的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对燃烧模型的介绍,加深人们对燃烧过程的认识,同时,加速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柴油机燃烧研究中的应用,以大大减少新产品的研制周期和成本,大幅度削减发动机的试验费用,更加有利于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