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工作中有一句行话,叫“以理服人”,可是在日常的说服工作中,往往会出现有理不能服人的情况,分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就是不能说服对方。相似理论告诉我们,说服工作可以看成是说服者与说服对象之间  相似文献   

2.
车耳 《世界知识》2010,(12):56-57
<正>尽管法国人有不少缺点,但这个民族也有最让人感动之处——宽容,一种对自己生活环境、对周围人、对冒犯自己甚至将自己置于死地的仇敌的一种宽宏大量精神。这也是我们这个刚开始学会用法律武器对付他人的民族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珍藏感动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令自己感动不已的事情。把这些感动收藏在心里,常常回忆,细细品味,倍感亲切,她可以给你带来生活的希望和无穷的力量。小时候,弟弟给我的一份感动让我难以忘怀。那是一种没有条件、不求回报的手足亲情,多少年来,那份感动像一束阳光沐浴温暖着我的心。1961年,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在过着苦日子,那时我正在一所中学读书,虽然是长身体的时候,但每天也只有三两米饭吃,只能靠南瓜藤和野菜充饥。一天正在上体育课,五岁的弟弟看我来了,他把我叫到一边,神秘兮兮地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又一把黄豆,说:“给你吃!”我饱餐了一顿,还留了一点给要好的同学。  相似文献   

4.
周雯雯 《科技信息》2010,(27):110-110,31
本文从修辞的角度,特别是修辞问句的角度对公共演说中的说服力进行语用学探讨。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作为间接言语行为的修辞问句;修辞问句、语用前提和说服;修辞问句、礼貌,和说服。作者认为,修辞问句间接表达了要求、劝说等行为;语用前提的设置也使听众更易接受其观点;它也礼貌地维护了听众的消极面子,减少了面子威胁。可见修辞问句是一种有效的说服手段。  相似文献   

5.
设计与美术不同,因为设计即要符合审美性又要具有实用性、替人设想、以人为本,设计是一种需要而不仅仅是装饰、装潢。设计没有完成的概念,设计需要精益求精,不断的完善,需要挑战自我,向自己宣战。设计的关键之处在于发现,只有不断通过深入的感受和体验才能做到,打动别人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一种挑战。设计要让人感动,足够的细节本身就能感动人,图形创意本身能打动人,色彩品位能打动人,材料质地能打动人……把设计的多种元素进行有机艺术化组合。  相似文献   

6.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说服的社会实践活动,而说服不是压服,它需要教育者谙熟说服的技巧,具备说服的能力和素质,需要科学地设计说服过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过程中,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具有最重要的说服力量,教育者的"言辞魅力"使说服过程具有吸引力,教育过程的"理性魅力"具有以理服人的作用。重视"魅力"因素的研究,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说服的有效性,有益于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化和国家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法律修辞方法是指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方法,在谋篇布局的基础上,以寻找言说关键词进行说服的思维活动。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主要是“把法律作为修辞”以此进行说服,因而法治意识形态的属性比较明显。只要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把法律作为修辞”,那么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中,法律就有了话语权。然而,由于法律修辞方法以说服、信服为目标,因而不能刚性地依据逻辑的推论,或片面地以权力进行压服。法律修辞方法所寻求的,是以形式法治为主,并附之以实质法治的方法;旨在思维的形式和实质两个层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与传统的政治意识形态比较,目前进行的法治意识形态建构,主要是矫正片面的权力思维或实质主义思维的弊端,理顺实质法治与形式法治的关系。在权力政治言辞过剩的情况下,倡导“把法律作为修辞”的说服方法。这对法治意识形态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生小酌     
笑自己幼稚便开始在告别幼稚,笑自己软弱便开始在走向坚强,笑自己浅薄便开始学会深刻,笑自己失策便开始在酝酿成功。是的,学会品味生活了,人生也就变得充实变得成熟了。智慧使人认清危险,刚强使人蔑视危险,抗争使人抵御危险,坚忍使人抑制危险,果敢使人瓦解危险,搏斗使人战胜危险。拒绝了失败和危险的考验,也就拒绝了铸造成功的良机。失误被悔恨征服,离正确就不远了;挫折被毅力征服,离成功就迫近了;主观被客观征服,与真理就贴身了;狭窄被豁达征服,胸襟就宽阔了;狂热被冷静征服,理智便成熟了……而这一切的征服,首先源于…  相似文献   

10.
徐志摩不仅诗歌写得漂亮,诗歌理论也见解独到。他认为:诗是诗人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歌唱,是诗人精、气、神的倾吐与结晶。诗是一种最高的语言,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写诗单靠灵感是不行的,还要有艺术的自觉心。天赋予我们眼、耳、心,我们就要运用它们去观察、谛听、思想,此外还要依赖一种潜识——想象化,把深刻的感动让他在潜识内融化,等他自己结晶,一首诗才算成功。  相似文献   

11.
登山队员攀登上顶峰时获得了双重胜利,他们征服了高山,同时也征服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企业家在战胜了危机之后,同样也会产生这种双重的胜利感。 经营管理不仅是技术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精神修养和精神超越的过程。它的巨大的学问,主要来自这种过程的实践性和功能性.现在用具体事实来说明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古优在说服传播中确立了Walter Fisher所谓的戏剧化或故事化范式。戏剧化说服范式赋予说服主题以戏剧化形态,信息要素上语言、动作、歌舞共用,超越了单一的有声语言符号系统,以说服对象为特定观众,说服者集编、导、演于一身,多人参与,有构思排练,实地搬演,乃至假戏真做;这种戏剧化说服范式又多用隐语和寓言,往往构成扩展隐喻。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语文教学几乎是教师一个人的独白,包办代替了学生的思考权与话语权,学生没有主动性和自主性,完全被物化和客体化了,而在“对话式”语文教学中,教学与学生之间不在对象性活动中的那种认识与被认识,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一种精神性对话交往关系,而“主”与“主”关系,双方之间互相倾听和言说,彼此敞开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用一个浅显的为人所共同认同的事例,打比方去说服别人,别人就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受到触动,成功地被你说服。  相似文献   

15.
诗歌的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使读者在读译文的时候能够像读原作时一样得到启发、感动和美的感受.翻译自然不是单纯技术性的语言外形的变易,而是要求译者通过原作的语言外形,深刻地体会原作者的艺术创造的过程,把握住原作的精神,在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体验中找到最合适的印证,然后运用适合于原作风格的文学语言.把原作的内容与形式正确无遗地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总统就职演讲作为一种典型的政治演讲,旨在拉拢听众,进而使听众信服,最终达到说服听众甘愿接受自己领导的目的。本文从韩礼德的人际功能角度对杜鲁门总统就职演说作了初步分析,以期探讨出政治语篇成功的语言特点和独有韵味。  相似文献   

17.
此前,浙江的最美司机吴斌突发疾病前先停车确保了乘客的安全,自己却因抢救无效去世,感动了无数人。现在,一位又一位"最美"司机相继出现。每次都会感动无数人——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强忍巨痛,把车停在安全地带,无疑,他们的行为确实是令人感动的。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因了小人物的壮举,感动一直在弥漫,公众不断从各地频频出现的"最美"司机身上感受到美德的力量,他们用肢体和生命的代价去践行高尚的道德,显然值得感动,值得赞扬。正所谓"不积小河,无以成江海",没有每个人的"小爱",就汇聚不成整个社会的"大爱"。但是,我们在感动之余,赞扬之余,更多的是不是应该反思,为什么全国各地会接连不断地出现"最美"司机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当然,我并不是怀疑人性的美、人心的善,但是,类似的事情如此频繁的出现,是不  相似文献   

18.
周祝望 《奇闻怪事》2007,(11):33-33
说服学生是教师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说服学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说服的技巧和机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从小就喜欢到处涂涂画画的长岛女孩儿JenniferHom早就打定主意把绘画作为事业,她说服了母亲送自己去读艺术学院。但没有想到的是,画作把她带进了谷歌公司,这个全球最大的极客世界。在这里,她和4个队友一起,用涂鸦诠释谷歌的文化。和本刊之前介绍过的谷歌广告一样,谷歌的涂鸦也充满了与用户的互动以及一切好玩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常常不知该如何说服别人吗?要怎么样才能让人开口说“好”呢?在开口说服别人之前,你知道对方的决策风格是属于哪一种类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