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盛书元 《科技资讯》2014,(15):129-129
在环境监测的气体样品采集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液体吸收法,大气吸收瓶对气体采集、分析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气体采样质量保证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对大气吸收瓶的分类、影响吸收效率的因素、影响分析结果的因素、吸收瓶采样效率的测定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文讨论两种气体在同一反应剂中同时进行化学吸收的过程,介绍以双膜模型作为分析问题 的基础,导出化学反应影响气体吸收速率的数学模型。同时指出该吸收过程的传质系数可用关联式 或直接取自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3.
MDEA水溶液对CO_2吸收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精确测定气体吸收动力学的数据 ,建立了一套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装置 ,改进了数据采集软件。气体吸收压力数据的测定精度为 0 .0 5 %。测定了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净化和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的 N-甲基二乙醇胺(质量分数 32 .4 % ) +哌嗪 (2 .6 % )水溶液吸收 CO2 的动力学速度 ,并根据阻尼膜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吸收动力学计算公式 ,可用于实际体系的吸收动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4.
层流液柱吸收法测定气体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射流吸收的简捷方法,通过测定由Shouthwell型孔板所产生的截面速度均匀的层流喷射液柱所吸收的气体量,由渗透理论所导出的模型,可计算出一定温度、压力下的微溶气体在液相中的分子扩散系数D。在温度为30~45℃的范围,测试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吸收法以模拟气体为对象研究冶金功能耐火材料制品高温烧结时恶臭气体的处理,比较了4种吸收剂对该废气的吸收效果,并研究了选定吸收剂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吸收剂A吸收效果最好,在低温时吸收效率可达99%以上,最佳吸收液质量分数为5%,气液体积比为200~300,可彻底消除恶臭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MDEA水溶液对CO2吸收速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精确测定气体吸收动力学的数据,建立了一套采用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实验装置,改进了数据采集软件.气体吸收压力数据的测定精度为0.05%.测定了在石油化工、天然气净化和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的N-甲基二乙醇胺(质量分数32.4%)+哌嗪(2.6%)水溶液吸收CO2的动力学速度,并根据阻尼膜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吸收动力学计算公式,可用于实际体系的吸收动力学计算.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气吸收的理论模式,从比尔定律出发,提出了红外气体非线性吸收的数学模型,并依据实验数据,检验其数学模型与实验符合的程度,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配位聚合物结构与它的气体吸收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气体吸收功能材料研究领域取得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NOx气体的资源化处理考虑,研究了水和不同浓度的稀硝酸对NO2的吸收性能,考察了吸收剂用量、稀硝酸的浓度(3%~30%)以及气相压力对NO2吸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吸收剂用量、硝酸浓度和气相压力均能提高NO2的吸收效率,其中稀硝酸用量对吸收效率的影响特别显著。水吸收NO2是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并存的复杂过程,气液两相中存在溶质(NO2、N2O4等)和生成物(HNO2、HNO3等)的物理扩散和化学反应。该文分析了各种吸收条件下吸收液中亚硝酸和硝酸的浓度组成关系,讨论了吸收前后气相中NO2、N2O4的组成变化,证明了NO2在水中的吸收是以N2O4与水的化学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0.
TFE-E181双吸收热变换器热力过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TFE—E181(三氟乙醇—四甘醇二甲醚)为工作流体,采用一种新的溶液循环方式研究了大温升、双吸收武热变换器的热力循环性能。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循环相比,该双吸收热变换器不仅具有更宽的操作范围,而且具有更高的性能系数和Yong效率,发生器产生的单位质量工质在吸收器中输出的热量和输出的Yong也更高,其提高的幅度随吸收温度的增高而变大,当温升为60℃时,其性能系数为0.22,Yong效率为0.45,单位质量TFE的制热量为130kJ/kg。同样条件下,以H2O—LiBr为工质对的双吸收武热变换器,其性能系数为0.32,Yong效率为0.66,单位质量的工质水的制热量为1250kJ/kg。此外,还分析了吸收温度、吸收蒸发温度对系统的性能系数、Yong效率、循环倍率、分流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温度不均匀性对低温控制吸收池中气体吸收的影响,建立了桌面不锈钢体低温控制吸收池体积分数标定装置,并使用自行编制的大气辐射传输软件ARH iRS进行模拟计算.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长1m,充满1.01×105Pa二氧化碳(CO2)气体的吸收池,由于吸收池内外温差导致内部温度不均匀分布(吸收池中轴向温度呈中心对称分布,且吸收池中间的气体温度较低,两端靠近窗片处的温度比中心温度高276~278 K),温度不均匀分布对吸收池气体吸收透射比的影响不大于0.05%,对反演体积分数的影响不超过0.80%,能够满足体积分数定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本方法研究了火焰原予吸收法测定锌铝合金中铁的最佳条件及应用。结果表明,用硝酸、盐酸、氢氟酸、高氯酸处理试样,采用火焰原予吸收法于原予吸收分光光度计波长248.3nm处。用空气一乙炔火焰测量铁的吸光度,测定锌铝合金中的铁量,该方法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高。标准加入法回收率在98.54-102.10%之间。  相似文献   

13.
大鼠小肠对葛根素吸收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在大鼠小肠内吸收药物的方法,对葛根素的肠吸收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UV双波长等吸收消去法测定小肠循环液中葛根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对于50、100和200 μg/mL质量浓度的葛根素,在小肠内循环4h后相应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0.021、0.028 和0.020 h-1,吸收率(Pa)分别为19.28%、21.78%和16.98%,在不同浓度下葛根素的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差异(显著性水平因子P>0.05),该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呈现一级吸收动力学过程,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相似文献   

14.
测定植物样品重金属含量的火焰原子吸收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区植物样品中重金属铜、铬、铅的分析方法。采用高氯酸和硝酸混合酸分解植物样品,混合标准溶液绘制标准曲线,操作简便易行。样品测定表明,该方法受共存元素干扰少,灵敏快捷,检出限和准确度高,可有效提高植物样品分析化验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袁波  王雪  吴光进 《贵州科学》2015,33(3):49-51
利用SO2等极性分子永久电偶极矩具有振动和转动等结构,采用微型红外光源使加热到800℃左右,SO2量子力学分裂的能级在7.4μm处具有较强的特征吸收带特性,通过测量气体吸收光强测定SO2含量。本方法重现性好,精密度、灵敏度较高,从而保证硫甙含量的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6.
金丽 《科技资讯》2009,(8):58-58
多孔玻板吸收管是溶液吸收法采集气态污染物常用的一种吸收管,它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严格的质量要求,由于加工工艺以及长期使用造成污染等问题,在采样前应对吸收管应质量进行检验,以保证采样效率以及监测结果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一种基于射线理论和模式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用模式理论计算焦散面半径 ,以此半径为判据用射线方法确定穿过纤芯的模式 ,即能被吸收的模式 .该模式的总数与总模数的比值即为泵浦吸收效率 .用此方法计算了两种圆形内包层截面的双包层光纤的纤芯对内包层中泵浦光的吸收效率与纤芯半径和偏芯距离的关系 .计算结果表明 :圆形内包层截面的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和放大器可以通过将纤芯偏离中心位置来提高吸收效率 .该结果与用 2维几何光学射线法的结果一致 .  相似文献   

18.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一种新型的害虫防控策略,由于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安全性等特点,备受广大植物保护领域学者的关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在昆虫体内的吸收效率是RNAi成功的关键步骤,不同昆虫类群对dsRNA的吸收效率存在差异,导致昆虫类群间RNAi效率差异显著,影响了该技术在害虫防治中的适用性。文章重点围绕虫体吸收dsRNA的机制、影响dsRNA吸收效率的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有助于同行学者了解昆虫dsRNA吸收机理,探索改进策略,提高昆虫对dsRNA的吸收效率,促进RNA干扰技术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应用火焰原子吸收法,采用塞曼扣背景,对AgNO3中的微量杂质元素铜、铁进行试验分析,选择了仪器的最佳工作参数,进行酸度试验,通过对标准系列的实际测定和准确度的检查,说明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AgNO3中微量的杂质元素铜、铁是快速、准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生物技术在作物营养高效吸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根系分泌物改善植物营养高效性的生理机制、分子生物学进展和利用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手段提高植物的营养效率的研究进展,指出利用农业生物技术改良作物营养高效吸收的可行性,提出合理使用化肥的新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