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崔波  李良晨 《河南科学》1998,16(4):474-479
红菇属(Russula)的大多数种类分布在温带地区。河南省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因此红菇属的种类分布较为丰富。本文继续描述河南境内分布的红菇属的种类及其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2.
河南的红菇科真菌资源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菇科(Russulaceae)是担子菌亚门的(Basidiomycotina)一个自然类群,在河南山区分布的种类隶属乳菇属(Lactarius)和红菇属(Russula)。本文依据采集的标本,鉴定、整理出乳菇属的种类有14种,其中食用菌8种、药用菌3种、毒菌5种。此外,它们多是菌根菌,与林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不少种类的子实体中含有抗癌物质,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应用RAPD鉴定红菇组织分离菌株的探索试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组织分离技术从野生红菇(Russula sp.)子实体中中分离得3个菌株。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对红菇子实体和分离菌株的DNA多样性进行分析,以确定3个分离菌株与子实体之间的亲缘关系。实验使用16个随机引物检测40多个位点,计算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3个分离菌株和红菇子实体之间的DNA相似性非常高,红菇子实体和对照菌株「凤尾菇(Pleurotus sajor-caju)和金针  相似文献   

4.
河南的红菇科真菌资源研究(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波  李良晨 《河南科学》1998,16(2):193-198
红菇科是担子菌亚门的一个自然类群,在河南山区分布的种类隶属乳菇属和红菇属。本文依据采集的标本,鉴定、整理出乳菇属的种类有14种,其中食用菌8种、药用菌3种、毒菌5种。此外,它们多是菌根菌,与林业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不少种类的子实体中含有抗癌物质,具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对中国贵州药用真菌资源的补充。依据在贵州采集的标本,并查阅相关文献,整理出红菇目70种,优势科红菇科(Russulaceae) 60种,占红菇目药用真菌总数的85. 7%;还有韧革菌科(stereceae)真菌2属4种;耳匙菌科(Auriscalpiaceae) 2属3种;地花菌科(Albatrellaceae)、刺孢孔菌科(Bondarzewiaceae)、猴头菌科(Hericiaceae)各1属1种。红菇、乳菇是贵州重要的经济真菌,数量丰富,是潜在的开发利用品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树叶、树根与红菇(Russula)的抗疲劳作用,探讨青冈栎树叶、树根替代红菇走向药品和保健品市场的可能性.方法:将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和实验组(饲喂加有红菇、青冈栎树叶或树根提取液的饲料,这3种饲料又分别设25、50、100mg/g剂量组,每天定量饲喂完后给予普通饲料自由摄食).受试21天后测定小鼠爬竿时间及游泳后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和肝糖原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青冈栎树叶、树根和红菇均能显著延长小鼠爬竿时间,提高LDH活力和肝糖原含量;与红菇比较,青冈栎树叶50mg/g剂量组的爬竿时间极显著延长,青冈栎树根肝糖原含量偏低,其余指标均无显著差异,也无明显剂量效应关系.结论:青冈栎树叶抗疲劳效果与红菇相当,青冈栎树根次之.  相似文献   

7.
粤北山区红菇属的12个新纪录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导了作者在1984年间在广东粤北山区采集到的红菇属Russula12个国内新纪录种。对每个种有形态描写及其显微结构图。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采自福建省的卵翅蝗属一新种:德化卵翅蝗(Caryanda dehuaensissp.nov.),该新种近似于白尾卵翅蝗(Caryanda albufurcula Zheng 1988)。  相似文献   

9.
记述了采自福建省的卵翅蝗属一新种:德化卵翅蝗( Caryanda dehuaensissp .nov .) ,该新种近似于白尾卵翅蝗( Caryanda albufurcula Zheng 1988) .  相似文献   

10.
用5种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对四川产麝鼠句亚科(Crocidurinae)的四川短尾鼠句(Anourosorexsquamipes)、北小麝鼠句(Crocidurasuaveolens)、中麝鼠句(Crocidurarusula)、灰麝鼠句(Crociduraatenuata)、蹼麝鼠句(Nectogaleelegans)、喜马拉雅水麝鼠句(Chimarrogalehimalayica)、四川水麝鼠句(Chimarogalestyani)7种动物进行了聚类分析和比较研究.认为最短距离法与生物的分类结果较吻合,建议将蹼麝鼠句属(Necto-gale)并入水麝鼠句属(Chimarogale)而成其一亚属,并探讨了如何使数学的聚类更科学地反映生物的分类  相似文献   

11.
探讨红菇子实体提取液对大龄小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将大龄小鼠20只随机分为四组:1组为大龄小鼠对照组.仅喂基础饲料和水;其余3组分别为大龄小鼠红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这三组在喂基础饲料和水的基础上,每天早上9点分别进行人工灌喂红菇提取液100mg/ml、150mg/ml、200mg/ml,灌喂量为0.2ml/10g小鼠体重,连续喂养21天后测定小鼠的脑、心、肝组织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另外再设一小龄小鼠对照组(5只)进行比较.结果:大龄小鼠红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与大龄小鼠对照组比较,其大脑、心肌、肝脏组织内MDA含量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1;大龄小鼠对照组与小龄小鼠对照组相比,MDA含量呈极显著差异(P〈0.01);大龄小鼠红菇高剂量组与小龄小鼠对照组相比,MDA含量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红菇子实体提取液可降低大龄小鼠组织的MDA含量,基本降低到小龄小鼠的水平,红菇有减少脂质过氧化物对机体的损伤,延缓衰老之功效  相似文献   

12.
红菇的分离培养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菇是一种食药兼用菌,经济价值高.对广西容县的野生鳞盖红菇进行分离,以两种常用的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添加生长素、维生素、锥树根液等不同物质,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观察菌丝生长情况,菌种分离纯化已获成功.  相似文献   

13.
广西红菇子实体及分离株的rDNA 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桂文  孙文波 《广西科学》2004,11(3):261-265
为了研究广西食用红菇rDNA ITS片段遗传多样性,鉴别红菇组织分离株的真伪,用一对通用引物对采自广西浦北县、容县和上思县的18个红菇子实体样本及3个组织分离株的rDNA ITS片段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纯化后测序,运用相关序列分析软件对ITS区全序列进行分析,并和GenBank/EMBL/DDBJ三大核酸序列数据库进行同源性检索。结果获得12个红菇子实体和3个分离株的ITS和5.8S rDNA区段的完整序列,3个分离株的ITs序列全长明显小于子实体样本的ITS序列全长;3个组织分离株与红菇属真菌的遗传距离大;除2个采自浦北龙门的子实体与其它子实体的同源性小于0.95外,来自不同区域的其余子实体样本间rDNA ITS序列同源性都达到0.98以上;12个子实体的ITS区段与GenBank中已知的红菇属真菌的相似率都不大于0.90。由此推断3个组织分离株均不是红菇的分离株而可能是子实体的寄生菌或污染菌;广西浦北县、容县和上思的食用红菇样本没有地理类群差异,但在浦北产区可能存在多种食用红菇共同生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g2 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在红菇菌丝生长的固体及液体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Mg2 ,培养,观察测定菌丝萌发的时间、平均日长速、长势及菌丝干重等指标,结论:添加适量的Mg2 可明显地促进红菇菌丝的生长,菌丝产量高,浓密,长势好,但Mg2 浓度过高,会抑制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野生红菇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红菇是一种主产于稠树林中的纯天然、无污染的珍稀野生食用菌,具有很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但目前尚不能进行人工栽培.本文对野生红菇的分布区域、生态环境、最新研究情况等进行初步总结,为人们进一步研究野生红菇,更好地保护和开发红菇资源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红汁乳菇生态习性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汁乳菇(Lactarius hatsudake Tanaka)属红菇科,乳菇属,是一种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极高的美味菌,本文对其分布、生长特性、菇体形态、菌丝体发酵及其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今后开发利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初析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宋斌  邓旺秋 《贵州科学》2001,19(3):43-49
本文对广东鼎湖区自然保护区内的大型真菌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种类最多的科是口蘑科共有90种(占总数的15%),第二为多孔菌科共有70种(占总数的11.6%),第三为红菇科共60种(占总数的10.0%),含10种或以上的科依次还有牛肝菌科(45种)、丝膜菌科(35种)、粉褶蕈科(26种)、鹅膏科(24种)、伞菌科(24种)、鬼伞科(23 )、刺革菌科(22种)、珊瑚菌科(21种)、炭角菌科(18种)、麦角菌科(12种)、球盖菇科(12种)、松塔牛肝菌科(11种)、猴头菌科(10种);种数(包括种下单位)10种以上的属有13属(占总属数的8.1%)共有种类248种(占全部种数的41.2%),它们依次是红菇属(48种)、粉褶蕈属(26种)、小皮伞属(22种)、鹅膏属(22种)、小小脆柄菇属(19种)、牛肝菌属(18种)、丝盖伞属917种)、小菇属(16种)、炭角菌属(12种)、微皮伞属(12种)、虫草属(12种)、乳菇属(12种)、栓菌属(11种);从属瓣区系地理成分上可分为:(1)广布成分(61.9%)、(2)泛热带成分(15.6%)、(3)旧世界热带成分(0.6%)、(4)热带亚洲-热带美洲分布(1.2%)、(5)热带亚洲-热带非洲成分(0.6%)、(6)北温带布成分(19.5%)、(7)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成分(0.6%)、(8)东亚-北美洲成分(0.6%)。结果表明了鼎湖山大型真菌的属以广布成分为主,其次为比例相按近的热带成分与北温带成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Sulston等人发展的一维紧束缚半无限二元无序合金模型(DBA)和格林函数方法,在相关势近似(CPA)下利用Einstein-Schriefer(ES)化学吸附理论,通过CO分别在CoRu、RuNi及RuCu合金表面吸附能的计算,讨论了CO在以上3种合金表面化学吸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CO在CoRu合金表面化学吸附稳定性随Ru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近似呈线性变化;(2)CO在RuNi表面的化学吸附,在Ru含量小于20%情况下,吸附稳定性随R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Ru含量大于20%而继续增加时,吸附稳定性呈减弱趋势;在Ru与Ni含量比例为28处,吸附最为稳定.(3)CO在RuCu表面化学吸附时,对应Ru与Cu含量比例为64化学吸附能有一最大负值,表明此时CO化学吸附最稳定.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红菇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实验设置了两个不同阶段下,不同温度对红菇菌丝的影响,第一阶段时间为两个星期,主要研究红菇菌丝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情况,确定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第二阶段时间为一个星期,主要研究不同生长状况的红菇菌丝在相同的温度下的生长情况,验证菌丝生长和保存的最适温度.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25℃;菌丝保存最适温度为4℃-10℃;温度过高会使菌丝体内的酶变性失活,温度过低则使菌丝体内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此实验为培养红菇菌丝的正常生长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蜉蝣科(昆虫纲:蜉蝣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导中国蜉蝣科共2属31种,其中伊蜉属(Eatonigenia)为新记录属;查氏伊蜉(Eatonigeniachaperi)和萨夏林蜉(Ephemerasachalinensis)为新记录种;毛阳蜉(Ephemeramaoyangensissp.nov.)、尖岭蜉(Ephemerajianfengensissp.nov.)、万泉蜉(Ephemerawanquanensissp.nov.)、海南蜉(Ephemerahainanensissp.nov.)、洪江蜉(Ephemerahongjiangensissp.nov.)、徐氏蜉(Ephemerahsuisp.nov.)、张家界蜉(Ephemerazhangjiajieensissp.nov.)、湖南蜉(Ephemerahunanensissp.nov.)等8种为新种,并对其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蜉蝣属种类居世界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