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联拱隧道结构受力的有限元分析,以解决联拱隧道施工中的各个开挖阶段围岩的稳定性、初期支护和临时支护措施及其受力检算及二次衬砌的受力等状况,比选最佳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小净距隧道群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受隧道开挖及爆破振动的影响规律,以贵安新区腾讯七星数据中心项目为依托工程,以B5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隧道开挖数值模型,研究后行隧道B5爆破开挖对隧道及周围隧道B4、B3、B2、B1支护结构的动力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在小净距隧道群施工中,先行隧道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稳定性受爆破振动影响随距离的增大呈非线性方式减小;初期支护结构在爆破地震扰动作用下会在支护结构顶部和底部出现应力集中; B5隧道初期支护结构直面承受爆破动荷载,受扰动最大。其结果为指导小净距隧道群爆破设计与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中的应用效果尚无定论。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杏花村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采用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方案进行施工,净空收敛最大值为21.6mm,沉降最大值为22.7mm,沉降最大值远远小于设计预留变形量150mm;杏花村2号隧道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初期支护净空收敛和沉降,保证了浅埋偏压段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中的支护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在炭质板岩地层中进行隧道施工会面临软弱围岩大变形、掌子面易失稳等问题,合理的支护结构体系是隧道施工安全和经济的保障。为此,本文依托峨汉高速豹狸岗隧道工程,通过对Ⅳ级围岩段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压力、围岩-结构间接触压力、支护结构内力等进行监测分析,获得Ⅳ级围岩形变荷载分布规律及结构受力特征,研究表明: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的安全度较高,但支护材料强度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基于支护结构受力有限元分析,对二次衬砌的支护参数进行优化,提出的支护优化方案整体可行,可为类似的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贵州省小坝田隧道工程,介绍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埋公路隧道初期支护设计。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分析表明:原设计过于保守,导致建筑材料的严重浪费,大大增加了工程成本。本文通过数值模拟计算最终得出了合理的初期支护设计方案。在保证施工安全与设计要求的前提下节省了建筑材料,降低了施工成本。同时本优化方案同样适合于该地区隧道群相同围岩条件下的隧道施工设计,可为同类型隧道的初期支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齐占国 《太原科技》2010,194(3):70-73
在汉寨隧道工程施工中,通过现场监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内力数据,采用隧道围岩参数反演分析的方法,优化了汉寨隧道的支护结构,指导了隧道的施工,增强了现场施工的可预见性,使施工始终处于可控状态,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为工程施工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高速公路炭质软岩隧道施工病害问题,提出一种钢拱架槽钢纵连+三台阶锁脚锚杆加强支护方案,采用有限元数值计算及现场试验测试方法,探究了开挖施工步影响下初期支护结构受力及变形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加强支护方案后,结构最大应力位于初期支护结构拱顶部位,数值计算与现场试验值分别为1.591、1.587 MPa,拱顶沉降的数值计算与测试值分别为9.575、13.670 mm,数值计算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满足结构安全要求;钢拱架槽钢纵连结构整体稳定性较好且内力分布均匀,提高了初期支护结构纵向稳定性,降低了围岩及初期支护结构的不均匀沉降值;三台阶锁脚锚杆由于受到初期支护结构的下沉剪力作用,根部形成弯折,通过横向抗力将荷载传递到围岩中,加强了初期支护结构环向承载力,抑制了初期支护结构的变形与沉降.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肖兵 《科技信息》2011,(11):282-282,297
卧牛山隧道进口地处古滑坡体,且埋深很浅,为保证施工安全及结构的长期稳定性,监控量测工作非常重要。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用现场量测的数据对围岩支护体系的稳定状态进行检测。经过数据分析处理。预测和确认隧道围岩最终稳定时间,指导施工顺序和施做二次衬砌时间。同时确认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的准确性,为初期支护和二次衬砌设计参数的调整提供依据,验证支护结构效果。  相似文献   

9.
周红  李柏林 《科技信息》2011,(2):343-344
为解决纸坊隧道施工中沉降和收敛过大,初期支护变形侵限导致拆换拱架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纸坊隧道地质条件、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控制等因素以及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了有效、合理的工法及支护措施,为下步施工提供指导,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支护结构的合理设计是大断面黄土隧道设计的关键环节,结合在建铁路黄土隧道,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大断面黄土隧道在不同初期支护时机情况下,支护结构、围岩受力状态和力学行为的变化情况.以控制围岩变形为核心,对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初支施作时机的选择给出了合理的建议.通过现场监测手段,得到了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受力规律:黄土具有明显的流变特性,支护结构的受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围岩流变产生的附加荷载;支护结构受力在空间分布上并不均匀对称,这些在设计中都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复合式曲中墙连拱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土江冲隧道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对复合式曲中强连拱隧道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隧道初期支护的变形特征、锚杆的轴力、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的应力状态,分析了复合式曲中墙连拱隧道衬砌结构的力学特征,对该隧道二次衬砌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在建的道吾山隧道为单洞三车道特长一级公路隧道,洞口Ⅴ级围岩浅埋段开挖跨径16.85 m,开挖面积163.55 m~2,原设计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变更后采用三台阶七部法施工。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以及施工过程中对隧道拱顶下沉、净空收敛,初期支护结构受力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围岩稳定性、初期支护结构安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三台阶七部法施工运用在三车道隧道Ⅴ级洞口浅埋段是安全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宋公仆 《广东科技》2013,(12):133+84
对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技术展开了分析,以某隧道为研究对象,根据资料简单介绍工程情况,叙述了应用于该项目的初期支护施工技术,分析了喷射混凝土以及锚杆技术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土地区西安地铁三号线下穿地裂缝,隧道设计、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隧道区间施工采用浅埋暗挖法,设计了暗挖隧道初期支护参数及二衬参数,提出了暗挖隧道施工方案,对西安地铁下穿地裂缝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汪惠文  李华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2):147-148,182
本论述分析了影响隧道开挖的工程地质条件、地下水对隧道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砂层富水地段采用传统的矿山法设计,即隧道衬砌型式为两次模筑混凝土衬砌,初期支护按主要承载结构设计,采用较厚的一次模筑混凝土衬砌型式,二次衬砌采用30~45cm厚钢筋混凝土的结构。详细阐述了隧道进出口段施工方案及设计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李雪娜 《科技资讯》2014,(4):101-101
由于隧道施工时安全风险较高,为加强隧道施工质量管理,进一步规范各工序施工质量要求,提高隧道施工质量管理水平。在我国大型隧道施工中采用湿喷混凝土技术作为初期支护已经是一种趋势,隧道初期支护可以迅速封闭围岩,避免围岩因为长时间的裸露,受水、空气等影响发生风化、水化而发生坍塌。隧道初期支护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它能充分发挥围岩自身的承载能力。掌握和发展这一技术,需要我们在工程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认真总结,才能进一步加强对湿喷混凝土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陕北地区黄土隧道施工管理的工程实践,对黄土隧道施工中常出现的初期支护入侵二次衬砌断面导致二次衬砌厚度不足、初期支护施工出现钢拱架间距过大、下导坑拱架底部没有伸入仰拱且有黄土夹层、二次衬砌错台、仰拱厚度不足、衬砌背后有空洞等质量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处理方案和预防措施,最终提出施工管理措施,以便更好地管理黄土隧道的施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富水软弱围岩偏压隧道超前支护及施工技术.依托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云南临沧临翔至清水河高速公路马家寨隧道工程,通过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建立有无超前支护的隧道出口端有限元模型,分析无超前支护和长管棚超前支护工况下隧道围岩稳定性、初期支护应力及围岩塑性区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开挖,拱顶沉降越来越大,无超前支护工况下隧道开挖完成后最大拱顶沉降为9.56mm,长管棚超前支护工况下拱顶沉降降低了44.9%.针对围岩变形而言,在长管棚超前支护条件下围岩最大竖向变形降低了48.0%,最大Y方向变形降低了50.4%.在无超前支护工况下,初期支护最大压应力超过规范允许值13.5MPa,长管棚超前支护工况下最大初期支护压应力为11.47 MPa.长管棚超前支护能够有效控制富水软弱围岩隧道偏压段的围岩变形,改善结构受力状态,确保隧道进洞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贵州索遵高速公路松坎隧道Ⅱ类围岩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介绍,提出了隧道初期支护的新观念和采用的新做法,对类似隧道围岩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在隧道建设中经常遇到,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变形处治也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案和方法。结合贵遵高速公路团圆山隧道变形处理情况,阐述隧道变形处治施工方案,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