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马春阳  柳世达  邢子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4):3284-3286,3298
采用机械搅拌和超声波搅拌的电镀方法,在45钢基体上制备Ni-TiN复合镀层。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AAS)、扫描电镜(SEM)及摩擦磨损试验机对复合镀层的TiN粒子复合量、显微组织及其耐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搅拌-电沉积制备的Ni-TiN复合镀层,其TiN微粒的复合量最大值为10.7wt%,而机械搅拌-电沉积制得的Ni-TiN复合镀层,其TiN微粒的复合量最大值为8.8wt%。采用机械搅拌时,Ni-TiN复合镀层表面有大量粒径较大的颗粒出现,其平均粒径在3μm;而采用超声波搅拌时,Ni-TiN复合镀层表面颗粒相对较小,约为1μm。摩擦磨损试验表明,超声波搅拌-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的磨损程度较小,而机械搅拌-电沉积Ni-TiN复合镀层的磨损程度则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纳米碳化硅-镍复合电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复合电镀技术在铜基上制备了高硬度、高耐磨的Ni-SiC纳米镀层。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镀液pH、温度以及搅拌速度对复合沉积层的显微硬度和共沉积速率的影响,同时优化了各工艺参数,并对Ni-SiC纳米复合镀层进行了表面形貌和能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Ni-SiC纳米复合电镀层表面平整光滑,显微组织均匀、致密,其显微硬度也较纯镍镀层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镍—金刚石复合电镀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研究耐磨性镍-金刚石复合镀层的共沉积过程,讨论镀液中金刚石微粒的悬浮量,镀液温度和阴极电流 对复合镀层中金刚石共沉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共沉积参数,可制备出金刚石微粒弥散较为均匀的耐磨复合镀层,镍-金刚石共沉积机理符合Guglielmi的两步吸附模型,其速度控制步骤为强吸附步骤。  相似文献   

4.
Zn-ZrO2复合镀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氯化铵体系中Zn-ZrO2复合电镀的工艺,探讨了工艺条件对复合镀层ZrO2含量及电流效率的影响.得到了Zn-ZrO2复合电镀的最佳工艺,并对Zn-ZrO2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当粉体浓度为14 g/L,电流密度为10A/dm2,pH值为4,搅拌强度为25 r/min时,复合镀层中ZrO2微粒复合质量分数为4.25%.Zn-ZrO2复合镀层抗盐雾时间为183 h,耐蚀性明显优于六价铬Zn镀层.  相似文献   

5.
用电镀的方法制备出了Ni-TiO2纳米复合电镀层,讨论了表面活性剂、阴极电流密度、搅拌速率等对复合镀层硬度的影响,并分析了纳米TiO2的加入对复合镀层硬度、耐蚀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与纯镍镀层相比,NI-纳米TiO2复合电镀层的硬度可提高90~190HV;添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分散纳米TiO2所得复合镀层硬度最高,说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有利于纳米TiO2-Ni复合电沉积.浸泡试验表明,在硝酸溶液中复合镀层的腐蚀速率高于纯镍镀层的腐蚀速率,但远低于未镀覆钢板的腐蚀速率,极化曲线表明,与纯镍镀层相比,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位没有显著提高.说明在复合镀层中添加纳米TiO2不能改善其耐蚀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复合电镀技术,制备了非晶态Ni-P合金基TiC复合镀层,测定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和(Ni-P)-TiC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结构、硬度以及耐磨性。研究了TiC微粒对镀层的弥散强化作用,与非晶态Ni-P合金镀层相比,(Ni-P)-TiC复合镀层的硬度和耐磨性均超过了非晶态Ni-P合金镀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具有电催化性能的Co-WC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讨论了镀液中WC微粒的浓度、温度、阴极电流密度、PH值及电沉积时间对复合镀层中WC体积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电沉条件可制轩出WC微料瓣复合镀层。CO-WC共沉积机理符合CGuglielmi两步附模型,强吸附步骤为基速度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具有电催化性能的Co-WC复合镀层的电沉积过程.讨论了镇液中WC微粒的浓度、温度、阴极电流密度、pH值及电沉积时间对复合镀层中WC体积百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电沉积条件可制备出WC微粒分散均匀的复合镀层,Ch-WC共沉积机理符合Guglielmi两步吸附模型,强吸附步骤为其速度控制步骤.  相似文献   

9.
用电沉积法在碳钢表面制备Ni-SiC复合镀层.考察镀液中SiC的质量浓度,阴极电流密度,施镀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工艺参数对复合镀层耐蚀性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分别对镀层的表观形貌、组成和耐蚀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复合镀层的表面平整致密,由金属Ni和SiC颗粒组成;对比碳钢基体和镍镀层,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电刷镀耐磨减摩复合镀层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的Ni-Co-ZrO2复合镀层具有耐磨损,抗高温氧化及镀层光亮致密的特点,Ni-Co-MoS2,Ni-Co-石墨及Ni-Co-PTFE复合镀层具有摩擦系数小,镀层致密光滑以及与其体金属结合强度高的特点,初步分析了复合镀层的组织结构及其形貌特征。  相似文献   

11.
用电沉积的方法在铜表面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不同的工艺参数,包括阴极电流密度、镀液中纳米SiC悬浮量、镀液pH值、镀液温度和搅拌速度对复合镀层的沉积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电流范围内,镀层的沉积速率随着阴极电流密度的增大呈线性上升的趋势;随着镀液中纳米颗粒悬浮量、镀液pH值及搅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一定值时,又开始下降;随着镀液温度升高,逐步降低。最佳参数为:不烧焦镀层前提下的最大电流,纳米颗粒体积质量为5 g/L,pH值3.5~4.0,温度30℃,搅拌速度为中高速。  相似文献   

12.
纳米复合电镀是制备复合材料的一种新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材料的表面性能如耐磨性、耐蚀性和抗高温氧化性等,与其它金属基纳米复合镀层相比,镍基纳米复合镀层表现出了更加优异的性能,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镍基纳米复合电镀的研究进展,包括复合电镀工艺和不溶性固体微粒的种类等方面,评述了不同功能性镍基纳米复合镀层和主要应用范围,并展望了镍基纳米复合电镀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选择廉价的SiC和石C颗粒作为复合镀层添加物,用化学沉积法在碳钢表面制度Ni-P-SiC(C)复合镀层,研究了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镀液配方以及复合镀层的性能等,结果显示:风表面开成的复合镀层厚薄均一,SiC和石墨C颗粒在镀层中分布均匀,镀层开成速度理想,表明本文采用的工艺技术合理可行,与单一的Ni-P镀层相比,Ni-P-SiC和Ni-P-C复镀层耐磨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将2种不同性能的SiC和C颗粒同时加入槽液,形成的Ni-P-SiC-C复合镀层具有最优异的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14.
镍—碳化硅复合电镀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瓦特型镍-碳化硅复合电沉积过程,研究了SiC微粒的表面活性剂处理,粒子浓度阴极电流密度,搅拌和pH值等因素对镀层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佳的工艺条件下,可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复合镀层(9%~10%SiC含量)其硬度是纯Ni的4~5倍,耐磨性是纯Ni的5~6倍。  相似文献   

15.
新型Ni-Cu复合镀层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复合电镀方法,在镀镍液中加入粒径为5~10μm的铜微粒(晶粒粒径为52 nm)制备Ni-Cu复合镀层,探讨阴极电流密度、镀液的pH值与温度、搅拌速度、铜微粒含量和镍离子浓度对Ni-Cu复合镀层中铜微粒共析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镀液组成和工艺参数如下:七水合硫酸镍250~300 g/L,六水合氯化镍30~60 g/L,硼酸35~40 g/L,十二烷基硫酸钠0.05~0.1 g/L,pH值3.5~4.0,温度55~60℃,阴极电流密度2~3 A/dm2,搅拌速度为500~600 r/min,铜粉质量浓度8~9 g/L;镀层致密且铜微粒分布均匀;Ni-Cu复合镀层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30%之间,其显微硬度HV0.2在450~750之间,且随镀层中铜含量的增大而增大,表现出高硬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复合镀Zn—Ni—TiO2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Zn-Ni-TiO2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工艺,讨论了镀液组成及工艺条件对镀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化钾镀液中能获得0.4%-2.1%的二氧化钛固体微粒和1.2%-3.1%的镍的光亮细致复合镀层。镀层印化膜色泽鲜艳。耐蚀性能是普通镀锌 支的2-4倍。  相似文献   

17.
化学复合镀Ni—P—PTFE共沉积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测定钢试片上化学镀Ni-P-PTFE(聚四氟乙烯)复合镀层中PTFE粒子沉积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各种因素对PTFE粒子沉积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表面活性剂在化学镀Ni-P-PTFE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镀面状态及施镀工艺也有明显影响.提出了化学镀Ni-P-PTFE复合镀层的共沉积机理,即PTFE粒子通过机械碰撞及静电吸附的联合作用被试件表面俘获,实现与Ni-P共沉积  相似文献   

18.
镍-磷-纳米SiO2化学复合镀层耐腐蚀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镍-磷-纳米SiO2化学复合镀层的机理,用SEM和XRD等技术分析了,复合镀层的微观结构,比较了传统的化学镀镍-磷层和纳米复合镀层的沉积速度和耐蚀性,结果表明,纳米SiO2颗粒的引入加快了化学镀层的沉积速度,在同等条件下可降低化学镀的反应温度,镀层在酸、碱、盐水溶液中表现出了良好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采用氯化亚铁为主盐,悬浮Sic微粒的低温直流复合镀工艺.详细介绍了镀液中SiC浓度、镀液主盐浓度、镀液温度、镀液pH值、阴极电流密度及搅拌间歇时间等工艺参数对复合镀层中SiC含量的影响,并以复合镀层性能,如结合强度、硬度、耐磨性等为考察参数,确定了Fe-SiC复合镀层中SiC的最佳含量.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纳米颗粒均匀分布的复合镀层,通过超声波分散,采用二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阳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对的镀层性能及分散效果.结果表明:在其他试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Ni-P-纳米SiC化学复合镀的最佳分散工艺为:超声波分散、添加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加机械搅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