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女性解放发轫于五四时期,湮灭在阶级、民族斗争的硝烟中,遮蔽于"男女都一样"的意识形态下.从80年代思想解放以来.在颠覆男权文化的女性文学书写中,采用了男女二元对立策略.但无论是"私语写作"、"女性雄性化写作"还是所谓的"超越性别写作"都归于失败,显出女性解放的虚弱与疲惫.  相似文献   

2.
在战争背景下,女性常被纳入到国家、民族、革命的视域,被当作国家、民族、革命的表征与符码,身体通常成为女性介入战争的武器与工具.《炸弹与征鸟》《冲出云围的月亮》《色·戒》都表现了作家对女性的身份与身体在革命、战争场域中的书写与建构,折射出在公共政治与战争的复杂关系下女性这一性别符码的生存处境与女性解放所面临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3.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女性的解放.本文基于恩格斯著名的妇女压迫私有制起源论,结合转型期中国社会呈现的"美女经济"现象,从意识形态视角分析了话语权对中国女性气质的建构,和"符号暴力"对女性的支配与控制,从而试图对恩格斯性别压迫的"私有制起源论"有所发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小说<李双双小传>的剖析来透视"17年"时期农村妇女解放的状况.她们享有了在政治、经济和法律上与男人平等的地位,并第一次大规模地从家门迈出,这是中国女性解放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但是,这种"男女都一样"的平等泯灭了男女间生理和心理的差异,忽视了女性性别生活中独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衡哲的创作一直就成为女性文学的"另类",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其"理智多于情感".她摆脱了当时困扰女性作家的许多问题,脱离狭小的女性视野.本文认为她以知识精英的姿态,把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高度融合,用"超性别"看待女性解放,强调两性人格平等,承认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以铸女性"大魂"为己任,因而其女性观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是真正解放了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变革和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冲击,使得中国知识女性处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境遇当中.这必然会使得女性对自身的生命存在以及意义加以思索,是追求女权主义的颠覆性的平等还是仍循规蹈矩的接受传统的性别哲学?这不仅是女性自身的问题,它也牵扯着整个社会或是说整个人类的文化.从知识女性对性别角色的认识与自身角色的定位进行阐述,力图能够构架出一个女性性别哲学的粗略框架.  相似文献   

7.
社会性别是在生理差异基础上社会后天建构的一套制度安排,是代代相传的社会期待的建构。女性性别的建构背后藏匿着对于女性的权力限制,父权制社会中的男性凝视使女性性别的建构得以完成并持续。在当今新媒体时代,女性主体意识逐渐觉醒,在对男性凝视的抗争中出现了"男色消费"与女性凝视现象。但女性凝视是一种戏谑化的对抗,如何在抵抗、拆解父权制建构的具有限制性的性别秩序之后,提供一个有别于父权逻辑的新编码与架构,以发挥出女性主体的生命经验及真正的女性力量,依旧需要继续探索。  相似文献   

8.
革命与妇女解放之关系是女性解放的一个重要文化命题。本文基于对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是通向妇女解放的坦途这一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质疑,以革命与女性身体之关系为切入口,择取反映革命女性生活的几个典型文本,剖析革命治理女性身体的动机、策略与目的,爬梳革命与女性身体关系的隐秘情形,揭示出由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存在,革命中的女性在特定时期丧失了自我真正的话语权利和主体意识,并导致了女性主体性的缺席、消融与变异。  相似文献   

9.
上海沦陷时期市民杂志<万象>上有不少历史题材的抗战小说."兵马大事"向来是不与女人闻的,但这些小说,基本上是以女性为主角寄托抗战精神的.考察这些女性救国故事中女性的角色功能,发现她们主要是女性中的边缘或另类,"妾"、"无知无识的乡下妇人",或是佳人,良家妇女是缺位的,表明这类故事背后的男性历史叙述传统.  相似文献   

10.
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的对垒,女性性别意识在历史和残酷现实竞争中不经意蜕变雄化,性别迷失。文学是人学,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影象中,女性文学在女性主义高涨的浪潮里,同样返照着女性自救征途上无法避免的男性化倾向。其现状源于沉重的“第二性”历史和四面楚歌的残酷现实,而女性文学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必然是摆脱男权意识和男性性别参照,认识自我,认识人类已有的文明和秩序,寻求与外部世界抗争和合作的勇气,寻找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体回归。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代英国文坛,以德拉布尔为代表的女作家们致力于探讨女性的内心体验、价值观念、女性的自身解放和理想的女性人生问题.德拉布尔肯定女性的自身价值、女性经验和价值观,坚持女性在精神上获得解放.因为经济上的独立并不等于人格七的独立,所以女性必须在精神上做到自爱、自强、自尊、自立,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德拉布尔以客观的目光观照女性的痛苦人生,以平淡的语调抒发女性的复杂情感.本文就<磨砺>进行文本解读,旨在阐释文本中现代知识女性寻求个人价值的勇敢和坚决,以及谋求幸福成功的艰辛与困难.  相似文献   

12.
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的对垒。女性性别意识在历史和残酷现实竞争中不经意蜕变雄化,性别迷失。文学是人学,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影象中,女性文学在女性主义高涨的浪潮里,同样返照着女性自救征途上无法避免的男性化倾向。其现状源于沉重的“第二性”历史和四面楚歌的残酷现实,而女性文学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必然是摆脱男权意识和男性性别参照,认识自我,认识人类已有的文明和秩序,寻求与外部世界抗争和合作的勇气,寻找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体回归。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以来,中国女性文学一直是以性别对抗的姿态存在文坛,而女性诗歌作为女性心灵的直接展示,在性别对抗与文化解构方面显得十分大胆、突出。且其写作意义都是指向对女性自我生命体验的真实书写,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属于她自己的女性经验世界——"黑夜",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有别于一般文学叙事的女性诗学存在。本文试图从女性诗歌的历史发展,探入剖析新时期女性诗歌中性别抗争意识存在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14.
试图通过对安德森<林中之死>和波特<威塞奥尔奶奶的弥留之际>中女性形象的比较,探究女性悲剧的根源,以此揭示出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里,女性解放自己的标准,是女性自己作为"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她们在观念上、心理上对于自身的确立,唯有如此,女性们才能最终摆脱厄运,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陈衡哲的创作一直就成为女性文学的“另类”,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其“理智多于情感”,她摆脱了当时困扰女性作家的许多问题,脱离狭小的女性视野。本文认为她以知识精英的姿态,把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高度融合,用“超性别”看待女性解放,强调两性人格平等,承认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以铸女性“大魂”为已任,因而其女性观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是真正解放了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16.
“娜拉出走”是20世纪女性解放的共名,在本土化过程中出现了思想移位和文化修正。子君、林道静、李双双作为不同时期的女性解放的模式,呈现出追求爱情、追求革命、追求社会价值的多元话语,见证了中国现代女性解放的轨迹。回眸,有助于女性解放的文化思考,有益于文学批评的现代重建。  相似文献   

17.
以尼采"权力意志"之否定与肯定关系为历史线索,从"真正的阅读"出发,清理了虚无主义与解构主义的关系.按照解构的悖论逻辑,误读才是"真正的阅读".希利斯·米勒和郑敏提出的"解构主义永不过时"论悖逆了解构的法则本身.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们》中把"解放"立为"不可解构"的东西,便"解构"了自身,意味着原典意义上的解构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18.
现代女性在男权文化与商业化语境的双重挤压下,生存的空间愈来愈小,女性的解放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需要女性对其性别角色和自身价值的正确定位,以及社会的认同.徐坤的《厨房》以女性主义的文化叙事表达了现代女性爱情乃至生命的困惑,同时传达了对文明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的新历史主义小说引人注目,其主导倾向是对“革命史诗”的重新叙述,但女性文本中的“历史情结”源于性别意识的觉醒与自我认识的深入。本文通过对赵玫、徐小斌、王安忆三部长篇的解读,描绘了当下女性写作中试图将“自我”与“历史”合一而又难以达成的状态  相似文献   

20.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革命和西藏人民解放史上重大而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西藏和平解放时期,朱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层的重要成员和中国革命中军事上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参与西藏和平解放的决策,又具体指挥了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的事务。文章主要通过朱德长征时期与藏族活佛建立的友谊及其在西藏和平解放进程中发挥的作用,揭示其个人魅力对西藏和平进程的深远影响,颂扬其对西藏和平解放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