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悦 《科技信息》2009,(32):147-148
《红楼梦》和《飘》是两部不朽名著。虽然这两部作品的作者、年代和文化背景都不相同,但这两部作品中的两位女性——王熙凤和郝思嘉却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通过比较,我们了解到虽然两位女性在性格和处事方式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由于社会背景和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她们的最终结局也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2.
《创业史》:复杂、深厚的文本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创业史》是代表“十七年”文学实绩的一部作品,是“十七年”社会生活的一种标本和“十七年”文学创作的一种范式。同时,《创业史》作为复合状态的文学文本,蕴含着超越体材内容、超越特定时代的文学精神,其内涵的广博深厚和写作上的成熟表现显示了柳青的大家气魂  相似文献   

3.
《回廊之椅》和《黑骏马》分别是林白和张承志的代表作。通过对这两部作品的比较,从不同的女性形象、相异的女性地位、迥异的爱情观念三个方面尝试总结林白和张承志的女性观,并指出两种观念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逾矩的罪人》是劳伦斯作品中一部颇具现代风格的婚外恋小说。用卡尔·荣格的原型分析理论解读《逾距的罪人》中的悍妇和“大母亲”这两位主要女性人物的原型,揭示劳伦斯在作品中所表达的父权制社会中,男性对女性的期待、憎恨和恐惧的矛盾心理,以及女性意识对男性权威的挑战与征服。  相似文献   

5.
陈丽娟 《科技信息》2008,(10):204-204
《纯真年代》和《飘》是两部女性作者的著名作品,这两部小说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不同时期现实生活中男权中心社会中备受压抑的女性的情感世界。本文着重分析小说中两位配角的内心世界,从而揭露在男权社会制度下的女性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6.
丁玲的作品《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创作于1920年代,阿英是一个通过赤裸裸的世俗追求来体现女性自主意识的形象,《我在霞村的时候》创作于1940年代,讲述抗战时期的贞贞在女性与革命话语之间做出的选择。两部短篇小说都是以妓女为主体从而对自身身体进行言说的短篇小说,尽管这两篇文章分别写于不同的政治环境里,但是将两部放在一起来解读,它们都展现了女性主体意识张扬背后的男性构建的权利话语以及女性的艰难处境,这也是丁玲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困惑所在。  相似文献   

7.
《最蓝的眼睛》和《紫颜色》均出自非裔美国女作家之手。尽管两部作品所描写的人物与故事情节不同,但是两部作品有很多相似性。本文尝试从三个角度:白人世界的黑人审美观,父母对女儿的教育及影响,黑人女性间的姐妹情谊来列举两部作品的相似点,得出非裔女性在美国白人文化的冲击下已迷失了各自的发展方向,必须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融入社会的主流生活。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的作品大多表现出对名节的追求,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此时兴起的女性弹词作品与时代风尚紧密相连,女性心理、女子追求在作品中有充分表现.第一部由女性创作的弹词小说《玉钏缘》就是这方面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作家萧伯纳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关于女性的,他文中的女性都不同于维多利亚时期的标准家庭主妇,而是突破了现实的限制。其中《华伦夫人的职业》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部作品是他的早期创造,在文中,薇薇和华伦夫人两个女性形象:微微是自主自强型的女性;华伦夫人是一个在资本主义社会惨遭迫害,但是仍旧寻求独立与自尊的女人,而且在很多读者看来,她“并不道德”。本文主要是研究剖析萧伯纳这部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形象,旨在揭露资本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杨雪 《科技信息》2008,(18):241-241
《鳏夫的房产》是萧伯纳戏剧创作生涯中的首部作品。在该部作品中所涉及到的两个女性形象:贝朗溪和她的贴身女仆体现了萧伯纳早期创作中的女权主义观点。中产阶级女性贝朗的反叛形象反映了当时中产女性对于享有平等权利的呼声。而她的女仆该角色的设立的反映了当时下层社会低微的女性地位以及唤醒他们女权斗争意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女性与自然》是美国作家和激进主义者苏珊格里芬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一部生态女性主义里程碑式的作品。该作品突破了传统自然文学独白性的文体概念,呈现出对话性。贯穿全文的两种声音的对话,象征着父权制思想和与之对抗的“女性与大自然”之间的交锋,揭露了父权制思想对女性的压迫和对自然的掳掠。该书不仅批判了父权制的二元论思维模式,还表现出事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关联”的生态女性主义伦理观念。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格里芬在作品中一直力图避免使用等级制二元论,但她用女性——自然和男性——文化相比照的方法却在无形中削弱了该作品体现出的反对等级制二元论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男人为主的作品,但却集中地反映出中国传统的女性观,主要表现在对女性美的否定,对婚姻爱情的批判和红颜祸水的观念,显示出传统文化对中国文人的深刻影响。本文通过对《水浒传》中典型女性的描写的分析,论述并批判了《水浒传》中的婚姻爱情观和女性观。  相似文献   

13.
大凡研究林语堂的学者,常常触及《红楼梦》对林语堂女性观的形成以及其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而对林语堂在翻译中所受到的影响却鲜有提及。《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译作,而这两部作品最大共同之处就是对女性的尊重。本文试图从林语堂所译的《浮生六记》中探寻其问的“女性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不完善有多种状态,其中最重要的是女性问题,女性问题接通中西。在时间接近,不同地域,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下出现了两部反应女性这一相同问题的作品:《再生缘》和《傲慢与偏见》。它们是横空出世的呐喊,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他救的"女性范本"。作品中女主人公表现为以此生求再生——自我放逐与大胆追求,自我修养——把自己变成不是一般的我,我不嫁了的女性自救特点——自结良缘……作品贵在不仅反映了女性问题,还给女性以出路,从而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女性文学概念的界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女性文学创作的方向,体现着女性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着眼于现代女性意识的自觉,话语的自觉以及现代人文精神内涵三个方面,对《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和《上海宝贝》中的倪可两类女性在都市中各自的成长进行分析,并对何为真正的女性文学创作进行了辨析。  相似文献   

16.
《所罗门之歌》是一部以黑人男性为主人公的作品,但莫里森同时也在这部作品中刻画了一组栩栩如生、性格迥异的黑人女性形象。从黑人女性主义理论的视角出发,对小说中的黑人女性人物展开具体分析,剖析她们的人生,探讨她们的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7.
石景艳  白光 《科技信息》2009,(21):I0167-I0167
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善于在作品中反映社会现实,刻画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对其三部剧作《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和《奇异的插曲》中女主人公遭遇的分析,探究男权文化对女性婚姻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英国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砖巷》和美国作家艾丽斯·沃克的小说《紫颜色》都以明确的妇女解放思想,通过对女主人公相似经历的描写,在揭露男权社会对女性压制的同时,极力表现了女性的觉醒和对自由独立的追求.这两部作品在女主人公形象塑造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比较这两部作品,不仅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而且能从中获得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王洋 《科技信息》2011,(25):I0146-I0146,I0161
萨拉.奥恩.朱厄特是19世纪下半页美国著名的女作家,《一只白苍鹭》是她的著名短篇小说,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西尔维亚保护稀有动物白苍鹭的故事。本文从生态女性批评视角解读这部作品中女性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女性意识在父权制社会的桎梏中觉醒,成为了大自然的保护者,唤起人们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海明威对世界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研究者们对其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一直众说纷纭.海明威在《白象似的群山》中成功塑造了女主人公吉格,从而揭示了他的理想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