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有机膨润土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四川三台膨润土进行了提纯,分别用十八烷基三甲基铵、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氨对膨润土进行了有机化处理,并用改性过的膨润土对含铬工业废水进行吸附和解吸实验.同时对比了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钠化和酸化的吸附结果.结果表明,有机化后的膨润土能有效的吸附水中的六价铬离子,与其他改性膨润土相比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且不易解吸,是一种很好的含铬废水处理剂.  相似文献   

2.
十二烷基二甲基苯甲基氯化铵、十二烷基磺酸钠和溴百里酚蓝在pH7.4~8.2范围内形成黄绿色离子缔合物。把十二烷基磺酸钠、溴百里酚蓝、缓冲溶液按顺序加入十二烷基二甲基苯甲基氯化铵中,15min后于456nm处测其吸光度,微量测定十二烷基二甲基苯甲基氯化铵的含量。通过调节pH值、加入掩蔽剂掩蔽金属离子排除干扰。  相似文献   

3.
利用N.N-二甲基十二胺和氯两二醇在异丙醇中反应,合成了二甲基(二羟基)丙基十二烷基氯化铵(DDLA)。研究了DDLA水溶液以及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利用椰油酰胺丙基二甲基胺(CDP)和苄基氯为原料,合成椰油酰胺丙基苄基二甲基氯化铵的合成工艺,研究了其溶液性质和抗静电性、杀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十二酸、N,N-二甲基丙二胺和3-氯-1,2-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十二酰胺丙基二甲基二羟丙基氯化铵多官能团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其表面化学性能进行了测定。研究了其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S的相容性。并与十二烷基二甲基二羟丙基氯化铵进行了性能比较。结果表明:十二酰胺丙基二甲基二羟丙基氯化铵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AES具有很好的相容性、稳泡性和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6.
使用12 mol/L的盐酸对天然凹凸棒石晶体(ATP)进行粗提处理,再用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DOTAC)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ODMAC)分别对ATP进行接枝改性,得到十八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凹土(1831-ATP)和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改性凹土(D1821-ATP)。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比表面积(BET)等表征手段对改性前后凹土的晶体结构变化进行分析比较,并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ATP、1831-ATP和D1821-ATP的形貌变化。对比研究了ATP、1831-ATP和D1821-ATP对常见重金属Pb2+的吸附性能,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吸附平衡时间为4 h;在pH 9时,Pb2+在ATP、1831-ATP和D1821-ATP上的吸附量达到最高,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去除效果好。动力学和热力学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吸附数据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  相似文献   

7.
聚氧乙烯山梨醇酐单棕榈酸酯Tween 40(T40)是一种常见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的化学位移的变化、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和自旋-晶格弛豫时间、自扩散系数以及二维NOESY谱,研究了T40与双子表面活性剂(Gemini)四亚甲基-1,4-双(十二烷基氯化铵)、八亚甲基-1,8-双(十二烷基氯化铵)二元复配体系混合胶束的形成、大小变化、排列方式、复配比例、相互作用点以及T40/Gemini体系中联接基团(spacer)长度对复配体系效能的影响等.实验表明:T40/Gemini复配体系中,协同效应最佳摩尔比均为2.5∶1,且随着联接基团的增加,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8.
通过N,N-二甲基十二胺和4-乙烯基苄氯季铵化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单体4-乙烯基苄基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VBDDMAC),然后与丙烯酰胺(AM)、N-丙烯酰胺吗啉(ACMO)自由基共聚,合成了不同组成的共聚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和激光光散射对共聚物结构和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用共振光散射对共聚物在水溶液中的聚集行为进行了考察。此外,通过界面张力和接触角研究了共聚物与原油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共聚物对稠油的降黏性能,发现阳离子单体VBDDMAC和ACMO的引入,使得共聚物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和乳化性能,对稠油有较好的降黏效果。  相似文献   

9.
聚丙烯酸—DBDAB复合缓蚀剂的协同缓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稳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等电化学测试方法,研究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溴化铵(DBDAB)与聚丙烯酸(PAAC)复配在2.0mol.L^-1HCl溶液中对铁腐蚀的协同缓蚀作用,结果表明,具有阴离子表面活性某些特征的PAAC与DBDAB复配可产生较高的表面活性,在铁-盐酸界面上更容易吸附,其协同缓蚀作用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分别制备了经两种有机插层剂(十八烷基季铵盐和双十八烷基苄基季铵盐)处理的交联聚乙烯/蒙脱土(XLPE/OMMT)纳米复合材料.不同插层剂处理的XLPE/OMMT纳米复合材料,介电谱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征:添加十八烷基季铵盐处理的蒙脱土,损耗峰为单峰;而添加双十八烷基苄基季铵盐处理的蒙脱土,损耗峰出现双峰.这与不同插层剂对蒙脱土在聚合物中的分散和插层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11.
马蹄莲组培过程中真菌和细菌污染的消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以生长于土壤中易污染的马蹄莲小块茎为试材,对其降低污染措施进行研究:接种前先用杀菌剂(代森锰锌)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后用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的抗菌素处理,结果表明:用浓度为3g/L的杀菌剂,进行24h处理使污染率下降了52.97%,接着采用正交实验,用200mg/L氨苄西林钠、250mg/L硫酸链霉素、6.25mg/L硫酸庆大霉素,进行24h处理使污染率下降到21.34%,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不同油田的硫酸盐还原菌(SRB)菌种进行了杀菌试验,结果表明:在初始菌量相同时,不同菌种的SRB对杀菌剂的敏感度具有很大的差异性,SRB在长期低浓度药剂作用下可获得抗药性.进一步杀菌复配试验显示,季铰盐杀菌剂与甲硝唑杀菌剂具有协同杀菌作用.少量溶解氧的存在也能增强杀菌效果,复配使用还可延缓抗药性产生.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用四种农药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筛选出防治效果达77.9%的无公害生物药剂武夷菌素,通过该药剂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蔬菜中农药残留和环境中农药污染.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进行杀菌实验.选取大肠杆菌作为实验对象,观察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的杀菌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具有杀灭大肠杆菌的作用.前6 s内,杀菌效率较高; 6~15 s,杀菌效率逐渐降低.分析后认为,前6 s内杀菌效率较高,可能主要是因为等离子体形成过程中产生的紫外线对细菌有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15.
姜玉霞 《科技信息》2012,(25):68-69
由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先聚合成聚季铵盐,再加入助剂和异噻唑啉酮制备了复合高效无泡沫非氧化型杀菌灭藻剂。用该类杀菌灭藻剂与其他常用杀菌灭藻剂对循环水中的异养菌、硫酸还原菌、藻类进行了杀菌灭藻对比实验并对其与常规水处理药剂的相容性及阻垢性能、腐蚀率实验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无泡杀菌灭藻剂应用效果优良,基本无泡沫产生,144小时内杀菌灭藻率仍在60%以上,与其他缓蚀阻垢剂相容性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空气电晕放电等离子体的灭菌机理,采用针-环结构负电晕放电产生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确定了等离子体中各种可能的活性成分,并研究了这些活性成分(紫外线、带电粒子、中性活性物质)的杀菌效率.结果表明,单独的紫外线和臭氧都具有较好的杀菌效果,但二者的联合杀菌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协同作用;负电晕放电中的中性活性物质起主要杀菌作用;带电粒子起到辅助杀菌的作用,但电晕风中单独的带电粒子几乎没有杀菌作用.提高中性活性成分是提高电晕放电灭菌效果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利用介质阻挡放电(DBD)开展了常压低温等离于体灭菌的实验研究.探讨了细菌种类、细菌裁片和放电气体对灭菌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DBD等离子体能在短时间内杀灭细菌,具有比常规灭菌技术更高的灭菌效率.另外,O2等离子体能在12 s内杀死所有大肠杆菌,远快于N2和Ar等离子体.表明在灭菌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活性物质O2,而不是紫外辐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医院检验报告单的带菌情况进行调查及消毒方法研究。方法:先直接涂抹检验报告单取样培养。检验报告单采用紫外线消毒法、甲醛熏蒸消毒法、戊二醛熏蒸消毒法、微波消毒法消毒后,再涂抹检验报告单取样后接种培养。结果:紫外线消毒法,消毒前共生长菌292株,消毒后共长菌146株,消毒灭菌率为50%;甲醛熏蒸消毒法,消毒前共生长菌121株,消毒后共长菌76株,消毒灭菌率为37.19%;戊二醛熏蒸消毒法,未消毒共生长菌125株,消毒后共长菌60株,消毒灭菌率为52%;微波消毒法,消毒前共生长菌550株,消毒后共长菌189株,消毒灭菌率为65.64%。结论:微波消毒法是消毒检验报告单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利用热重(TG)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联用技术对医疗废物中的塑料类(输液管)、化纤类(口罩)及其混合物进行空气气氛下热分解实验,研究单组分及混合物热分解的失重特性,并对热分解气体产物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与N2气氛相比,塑料类(输液管)失重峰数量增多,且第一个失重峰峰值增大明显;化纤类(口罩)热分解起始温度...  相似文献   

20.
以二醋酸纤维素为原料,通过大量尝试性试验,找到了两种较理想的溶剂体系,即以单独丙酮为溶剂和以丙酮/二甲基乙酰胺(DMAC)混合溶液作溶剂,成功制备了静电纺二醋酯纳米纤维.通过热重(TG)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SC)法,对比分析两种溶剂体系下制得的纳米纤维与原材料在热性能上的差异.研究发现:静电纺二醋酯纳米纤维的热稳定性较原二醋酸纤维素差,且以丙酮/DMAC混合溶液作溶剂纺得的纳米纤维的热性能变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