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日本是公认的当今世界上汲取外来文明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而对其成功经验的解析可谓见仁见智,通过对日本历史上两次大规模学习、引进、消化、吸收世界先进文明一华夏文明、西洋文明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日本最根本的学习外来文明的成功经验在于其端正的学习态度。  相似文献   

2.
从特定意义上讲,日本国家发展的过程,就是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日本在其发展历史上曾对隋唐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大量的引进和吸收,相依相伴的就是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社会变革,即大化革新、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从而实现了国家的长足发展.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引进和移植,并没有使日本走向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做到了合理的吸收和再创,国家获得了一次次的飞跃,个中成功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3.
从特定意义上讲,日本国家发展的过程,就是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日本在其发展历史上曾对隋唐文化、西欧文化、美国文化大量的引进和吸收,相依相伴的就是日本历史上的三大社会变革,即大化革新、明治维新和战后改革,从而实现了国家的长足发展。对外来先进文化的引进和移植,并没有使日本走向全盘外来化的道路,而是做到了合理的吸收和再创,国家获得了一次次的飞跃,个中成功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世界上当之无愧的教育强国,其成功经验可归结为:举国重视教育、健全教育法制、官民并举投资教育、着重发展义务教育、重视师资培养等.21世纪,教育成为战略发展目标,日本的成功经验和深刻教训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福泽谕吉与冈仓天心都处于日本社会局势风云变幻的时代,身为知识分子都密切关注国家的命运及其近代化的发展,虽然二者对待西洋文明与东洋文明的态度上看似对立,但他们都站在各自的立场利用言论企图统一人民的思想,启发人民心智,而终极目标都是追求日本的独立自主.本文选择二者的自由观来对这一观点进行印证.  相似文献   

6.
论加强大学生的网络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社会使大学生成为网络最大的参与者,因此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网络文明建设.要提高其道德素质,提高自律意识;加强网络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在信息网络上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要加强审美教育,增强其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古印度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圈里璀璨夺目的一处文明殿堂,它有着许多与其它文明迥异的特性:政治上长期处于分裂状态,很少形成统一局面;宗教繁多,吠陀教、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宗教均产生于印度,外来宗教基督教、祆教、犹太教等在印度也有不少信徒;等级制度森严,各等级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保持严格的界限;农村公社长期存在;各地文化多彩多样,各种文明相互包容。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历史演进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任务,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出现有其历史必然性。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9.
刘树良 《科技信息》2012,(36):I0107-I0108
近代日本文明史学是在“文明开化”的过程中,在引进基佐和巴克尔的文明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代表人物是福泽谕吉和田口卯吉。二人倡导追求先进文明,倡导人民和文明为研究对象的新史学,促进了近代日本史学的发展和“文明开化”的进程。由于其局限性,近代日本文明史学只兴盛了十余年就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全球的汽车消费大国,却以交通事故少、死亡率低、通行率高等闻名于世.其交通文明也为世人所称道。那么,日本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而实现文明交通的呢?  相似文献   

11.
在孙诒让辉煌的一生中涌动着两大文明劲流——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现代文明.他在传统文明上的高深造诣使他成为传统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而他在西方文明上的广博汲取使他成为清末从故纸堆走向与时俱进的一代先贤.西方文明提升了他的思想和拓展了他的实践,开拓他后半生人生社会价值的效度。  相似文献   

12.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在相联,“三个代表”对当代中国文明的发展既规定了基本格局又提供了根本保障。“三个代表”指引下的当代中国文明,必然是社会主义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人民群众各方面的生活日益美好、素质日益提高的新文明;“三个代表”作为“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全面而有力地保障了当代中国文明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
西欧古典文明和当时的东方(近东与北非)文明有重要差异,希腊罗马文明的特征为希腊罗马哲学发挥文化创造力提供了较大的自由空间;各种东方文明和西欧古典文明的和谐交往,对希腊古典哲学、希腊化与罗马哲学的形成与发展,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吸取东方文明的成果,是希腊罗马哲学产生与演进的重要因素。世界不同文明的冲突总是暂时的,而不同文明的和平交往与和谐融汇才是人类进步的主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4.
政治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和补充了生产力要素中的领导要素、动力要素和保障要素。从政治文明对整个人类文明的作用及其基本要求来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可以产生巨大的生产力效应。政治文明的生产力效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其检验标准,同时又具有其特殊性。因而,应充分发挥政治文明对生产力的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5.
根据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部矛盾要素全面深入的分析,本文论述了“文化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建设与抵制”、“教育手段与法制手段”、“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与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切入点与根本任务”、“关键与准则”、“党的领导与群众路线”等七种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各种政治文明都体现和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超阶级的政治文明是不存在的。我国的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它的本质属性是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属性决定了我们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文章认为搞清楚上述问题,对于保证政治文明建设的正确方向,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类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各自以自身为中心,使得资源的分配利用不能统一协调,进一步加剧了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的进程,所以生态文明应在城乡统筹中实现。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就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口头传统的民间文学,长期被以书写为载体的中心叙事所忽略,进而影响到对其价值及意义的客观评价。文章基于阿兰·邓迪斯的“民”的界定,聚焦民间文学的文明形态、民间话语对文本的建构、传说、神话、史诗等民间文学对文明的表述。说明史诗、传说、神话等口头叙事承栽着人类集体记忆,具有巩固传统和延续文化的功能,其种种表述方式是对人类文明的确证。进而说明民间文学是书写形式文本等精英文化的源头,属于文化中的大传统,以此回应叶舒宪教授所提出的“重估大传统”之论。  相似文献   

19.
政治文明中的价值理念是支撑制度文明和机构运行的深层次要素,制度创新首先应从价值理念的创新开始。不同文明之间价值资源的共享与相互借鉴,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以人本理念为核心价值,吸收借鉴人类一切政治文明成果,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