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过上千年的发展,风水观念与风水信仰已成为赣南客家人的集体无意识,对赣南客家文学产生独特的影响。赣南客家民间诗歌中的风水意象所表达的深层内涵即是风水原型。  相似文献   

2.
祖墓风水对客家民间社会的影响既深且广。客家人入桂时,有背负父祖骸骨随迁的丰富记载。广西客家祖墓有骸骨葬、衣冠葬、银牌墓及招魂葬等多种类型。祖墓不以有无祖先骸骨为条件。客家祖墓风水信仰,具有精神归宿、文化认同、精神激励、道德教化等极其重要的宗教功能,是祖先崇拜的支柱之一。客家二次葬或多次葬习俗的形成,是客家民众在精神需求的前提下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客家祖墓信仰宗教圣境之建构,与灵魂观念、祖先观念、土葬与墓祭习俗、风水观念,以及民众的宗教需求等相关。  相似文献   

3.
赣南客家传统民居的建筑民俗既受到其他地区的影响,又有当地的鲜明特色,从而反映出赣南客家民间信仰的开放性与地域性。以民俗志的方式描述赣南客家的建筑民俗,以知识考古学的视角考察蕴含于客家建筑民俗中的民间信仰,一定程度上可以发现赣南客家乡土文化和生活的逻辑。  相似文献   

4.
通过描述赣南绣花帽的制作和刺绣图案的丰富寓意来说明客家女性的审美、精神风貌和内在品质。认为赣南客家服饰文化是客家文化中的重要内容,绣花帽在赣南地区普遍流行。  相似文献   

5.
客家民间美术具有着多元化的艺术形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客家民间美术文化渗透到赣南地区高校美术教育当中,能够有效实现客家民间美术传承与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共赢。本文对客家民间美术在赣南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意义做出了分析与阐述,并对客家民间美术在赣南地区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6.
赣南地区农村学校开展客家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地区客家体育历经数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体系。于赣南地区农村学校中推广客家体育教育,不仅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且利于传播和继承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而且对加快落后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也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赣南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在客家民系及客家文化的孕育和发展过程中处于摇篮地位,表现出独特的文化地理现象和特征。本文以赣南这一客家人聚居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语言和风俗作为两个主要指标,对赣南客家文化进行了区域划分尝试。试图从一个地理学者的视角来反映赣南客家文化地理现象和特征。  相似文献   

8.
"客家民间信仰与地域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23日至26日在赣南师范学院黄金校区举行。来自韩国、日本、美国、巴西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东等地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81篇。会议就客家民间信仰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客家神明信仰的实证研究、客家风水文化、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地域社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达成了许多共识,也提出了不少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赣南客家文献资源建设现状与赣南客家文化的繁荣不太相称,表现为文献收藏单位不多、文献品种单一,文献开发、文献建设研究成果薄弱等。分析了赣南师范学院图书馆开展客家文献资源建设的成绩与不足,提出了赣南客家文献资源建设的方略。  相似文献   

10.
赣南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有着绚丽多姿的客家文化,这为赣南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但在赣南开发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时,客家文化的保护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保护赣南客家文化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正客家古文是流行于江西省赣南地区(主要集中于南康、赣县、于都、信丰、瑞金等开发较早、人口较稠密的县、区)的民间曲艺形式,因其唱本内容多为古代故事,故称"古文",于2014年纳入国务院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扩展项目名录。赣南客家古文的内容与文学、音乐、戏剧等几大艺术门类彼此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蕴含着丰富的赣南客家文化要素。  相似文献   

12.
全域旅游就是要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本文通过对赣南客家人民间祈雨风俗的来历及方式等的简述,仪式中所呈现的赣南客家乡村普遍存在的信仰形态,体现了赣南客家旅游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和传承性,对挖掘和展示赣南客家人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助力今天赣南客家地区的全域旅游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赣南客家葬俗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赣南客家山村的田野作业发现 ,赣南客家葬俗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 ,由病危、送终、治丧、新祀等四个阶段构成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仪式和要求 ,参与人不得违反 ,否则 ,被认为不祥。  相似文献   

14.
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特色鲜明。通过对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分布的细致梳理,概括出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的特点,并针对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提出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作者对赣南客家山村的田野作业发现,赣南客家葬俗是一个持续时间较长的过程,由病危、送终、治丧、新祀等四个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都有特定仪式和要求,参与人不得违反,否则,被认为不祥。  相似文献   

16.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几千年走出来的历史,它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并与当地土著文化相融合,同周边文化相区别,在特定地域内形成的区域性文化。客家文化“走”的历史,形成了重仁义、崇文重教、团队协作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同时由于特殊的形成背景又残存了宗族意识、信俗杂乱等诸多缺陷。客家文化对赣南民众的法律意识因此也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时至现代,剔除客家文化糟粕,弘扬客家文化优良传统,顺应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建造赣南民众现代法律意识的文化底蕴,成为加速赣南法治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客家民系形成及范围界定新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原汉族分西中东三线迁移开发,中线形成湘赣、客家、广府三民系。粤北、赣南、桂北、湘南、闽西是客家形成区域,秦汉强制移民集团是形成基础,形成妇女精神、二次葬习俗。魏晋南北朝自由移民加盟后初具规模,形成重宗祠、敬祖先、讲郡望之特征。唐末五代战乱使客家民系向东西方播迁。宋代高文化素质移民向东面赣汀迁入,形成了尚农基础上重文的耕读之风。宋末元初动乱使赣汀之民向粤东北播迁,梅州有新老客之说,新客形成了“客家人”的称谓并传回祖地,但也有不接受的。故此,客家民系应包含湘南桂北之平话人、赣南粤北不认同“客家人”称谓而讲客家话之人、以“客家人”为族称的汀赣及由汀赣而梅又由梅而海内外之人。  相似文献   

18.
客家的起源     
19世纪中叶至 20世纪初期外国人士关于客家起源有五种流行说法。作者从客家人的居住环境、宗族组织、经济生活、文化教育的探讨入手,认为客家人是历史上北方居民迁移到南方汀州、赣州的后裔,有着北方血统。由于生活在崇山峻岭、与世隔绝、远离交通要道的环境中,大约到了宋代,在习俗、方言上形成一个同质族群,并和广府人、福佬人区分开来了。以后有关客家问题讨论的大多数领域,如客家界定、客家人血统、客家形成、客家迁移与分布、客家方言、客家妇女能力与地位、客家人祖先崇拜、崇文重教的特征等等,本文也有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以赣南客家地区的旅游者为调查对象,利用SPSS 20.1和AMOS 21.0软件分析数据并将虚拟社区信息和客家旅游形象之间建立起结构方程模型,探索虚拟社区信息因素对旅游者的赣南客家旅游形象的感知性影响.研究表明:虚拟社区中的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会直接影响赣南客家旅游的整体形象,旅游者的口碑感知和价值衡量亦为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客家民俗文化国际研讨会在韶关举行由法国远东研究院和韶关大学中文系客家研究室联合主办的客家民俗文化研讨会于1994年8月23日至25日在韶关市举行。来自法国远东研究院、香港新亚研究所、赣南师院、赣南中华客家博物馆及我省嘉应大学、韶关大学的二十多位学者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