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蔚 《枣庄师专学报》2015,32(1):131-133
中西古典悲剧根植于各自的文化土壤,产生和发展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之中,无论是东西方的古典悲剧,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意欲通过中国地方小戏《徽州女人》和欧洲音乐剧《悲惨世界》中对悲剧女性的对比研究,来解读中西悲剧精神、围绕悲剧女性所设置的音乐主题和抗争内涵。  相似文献   

2.
透过中西文学弃妇形象的刻画,能较为分明地感受到中西文学在审美认识上的差异性,这些差异表现在对女性审美认识、对悲剧审美认识以及对艺术风格的美学认识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汉宫秋》中所塑造的王昭君既不同于历代文学伤口中中含悲抱怨的昭君, 又有别于我国早期古典悲剧中薄命红颜的女性形象,而是一个刚柔相济、深明大义、包含着民族感情和爱国精神的具有悲剧审美价值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4.
西方悲剧精神在于积极的斗争:英雄人物在冲突中用行动来抗争,最后用生命将冲突推向顶峰,以体现自我在斗争中的最大价值。中国悲剧精神主要是忍耐:善良弱小的人物在冲突面前采取自我克制的态度,其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冲突的缓和,是对忍耐的肯定。中西悲剧精神的区别体现了两种文化的根本差异.是导致中西社会不同历史进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部作品,一出戏剧,结局如何,往往最能体现作者的意图,成为评论家议论的焦点,也是使读者牵肠挂肚、留连回味的所在。而悲剧的结局尤为重要,以致有人说它是判断悲剧的特征之一,可以决定一个剧本是不是属于悲剧。然而悲剧的结局方式并非只有一种。不但中西古典悲剧的结局有着明显的差异,就是中西各自的古典悲剧,结局也不尽相同。既然如此.对它们进行一些比较研究,探讨一下各自的优劣得失,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历史原因,也许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导致《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贾宝玉爱情悲剧的原因,学界有多种解释,但大多从社会和家庭角度入手。结合劳伦斯短篇小说《请买票》中安妮这一典型的西方女性形象来分析,可以看出东西方女性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以及她们不同的性格也导致她们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7.
王世银  李曦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1):28-30,53
鲁迅的小说《祝福》与方方的小说《奔跑的火光》同属于农村题材,都关注中国农村女性的生存境遇,塑造了不同时期下两个农村女性悲剧典型形象。如果说,祥林嫂的悲剧是那个时代女性群体命运悲剧的话,那么英芝的悲剧则是女性个体在当下自我迷失的性格悲剧。  相似文献   

8.
从子君和林小枫这两个形象出发,通过对她们的性格和行为分析,揭示她们爱情悲剧的三个原因:经济不能独立,不平等的对话,忘却了爱自己,力图为爱情困境中的女性指出一条相对平坦而光明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悲剧冲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为伦理性质的善恶冲突和冲突的淡化与模式化,本文将从中西悲剧的比较当中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安娜,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塑造了爱玛这个女性形象。作为大胆追求爱情的悲剧女性,无爱的婚姻与强烈的爱情追求的矛盾,纠结于社会因素的情感困境,都无可厚非地成为了她们走向各自归宿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