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原料,在无催化剂、高真空条件下直接熔融缩聚合成聚乳酸-乙醇酸(PLGA)无规共聚物,对产物进行了GPC、FTIR、1H-NMR表征,并研究了反应时间、聚合温度、LA/GA投料比对PLGA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聚合温度范围内,PLGA分子质量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聚合温度越高,PLGA所能达到的最高分子质量越小,最佳聚合温度范围为160~170 ℃,最佳反应时间范围为57~69 h;在相同反应条件下,LA/GA投料比越小,PLGA分子质量越大.该研究为PLGA的合成提供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为了制备安全、经济且能满足生物医学工程材料要求的聚乳酸乙醇酸(PLGA),以乙醇酸(GA)和外消旋乳酸(LA)为原料,在无催化剂条件下熔融聚合制备低聚物,而后引入固相聚合合成PLGA.采用红外光谱、黏度法、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对产物进行表征,探讨了固相聚合条件对PLG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聚合明显提高了聚合物的分子质量,分段控温聚合更有利于聚合物分子质量的提高,可使PLGA的分子质量提高到固相聚合反应前的2.46倍.低聚物在压力0.001MPa条件下,先后经过135℃/4h,160℃/8h,165℃/20h固相聚合后,其分子质量可达到9.34×104 u.在一定时间内,随着反应的进行,聚合物的分子质量不断提高,其熔点也随着固相时间的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聚苯乙烯乙醇胺-Fe(Ⅲ)络合物催化缩醛(酮)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高分子金属洛合物催化剂聚苯乙烯乙醇胺与Fe(Ⅲ )络合物 (CPSE -Fe(Ⅲ ) )的合成 ,并研究了它对缩醛 (酮 )反应的催化性能 .主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及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稳定性 .实验结果表明 ,该高分子金属络合物催化剂在温和的条件下能较好地催化环己酮乙二醇的缩酮反应 ;也能催化其他的缩醛 (酮 )反应 ;与产物分离容易 ,可循环使用 ,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4.
以直接熔融缩聚法合成了L-乳酸与乙醇酸的共聚物(PLGA).进而研究了PLGA的固相缩聚工艺以及产物的热性能,结果表明,固相缩聚使产物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幅度提高,产物的结晶度及熔点均随反应温度和时间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在一定的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内,结晶度增加;而当温度更高或反应时间更长时,由于氧化及热降解的发生,致使结晶度及熔点转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辛酸亚锡为催化剂,二醋酸纤维素酯为接枝骨架,在真空熔融条件下通过meso-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制备了二醋酸纤维素酯接枝聚乳酸的共聚物(PLA-g-CDA).使用FTIR,DSC和拉伸实验等多种表征手段对接枝共聚物的性质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原料用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氛围对单体转化率和接枝率的影响,并对接枝共聚物的成膜性、相容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真空反应环境下,原料meso-丙交酯与二醋酸纤维素酯的投料比为4∶1,催化剂辛酸亚锡用量为二醋酸纤维素酯质量的5%,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30min时,产物的接枝率达到72%.随着PLA接枝率的升高,PLA-g-CDA更容易成膜,相容性得到改善,力学性能也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聚乙醇酸(PGA)是一类无毒、生物相容性好及可在生物体内外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在成骨细胞种植基质材料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方法分别采用传统油浴加热和微波辐射的方法,以乙醇酸(GA)为原料,乙酸锌为催化剂,通过熔融缩聚开环的方法合成了乙醇酸聚合物(PGA)。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C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等手段对PG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结果微波辐射法合成的PGA玻璃化转变温度增加,刚性增强;在酸性条件下,降解较为明显;PGA经氧等离子修饰后,表面自由能增加,亲水、亲油性能均增强。结论采用微波辐射可大大提高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以色酚AS、苯胺和亚硝酸钠为原料,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二烷基磺酸钠(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相转移催化剂,通过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应催化合成大红粉颜料;探究了相转移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大红粉颜料产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加入相转移催化剂的产物产率均明显提高,且混合催化剂(SDS和SDBS)催化性能最好,在反应中无明显起泡现象;相转移催化剂最佳用量为0.1 g,最佳反应时间为30 min,产率可达88.1%;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反应速度快、产物收率高、产品纯度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研究以ZrO2/SO=4固体超强酸催化富马酸和甲醇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反应,表征了催化剂的物化性质,探讨了催化剂制备条件、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工艺参数对收率的影响,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实验表明:ZrO2/SO=4是富马酸二甲酯合成的较适宜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以ZrO2/SO2-4固体超强酸催化富马酸与甲醇合成富马酸二甲酯的反应,表征催化剂的物化性质,探讨催化剂制备条件、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及催化剂用量等参数对富马酸二甲酯收率的影响.催化剂的重复使用实验表明,ZrO2/SO2-4是富马酸二甲酯合成的较适宜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微波辐射的方法,以乳酸(LA)、乙醇酸(GA)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开环的方法合成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通过核磁共振谱(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接触角(CA)测定等手段对PLGA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构、性能等进行分析.考察了一定实验条件下单体投料比对PLGA共聚物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单体投料比中乳酸含量的增加,所得PLGA分子量增大,而对应的Tg则变小.  相似文献   

11.
刘东云  湛永钟 《广西科学》2018,25(6):633-638
Zr基生物医用合金材料因其强度高、韧性好、抗腐蚀性优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本文从机械性能、抗腐蚀性能、生物相容性方面总结Zr基生物医用合金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合成了一种不同的新型共轭聚合物PM1,相应的单体通过Still偶联反应合成了聚合物单体M1,合成得到的聚合物,具有多色电致变色现象,合成得到的电致变色材料亦被详细的表征.循环伏安法和紫外-可见光谱法被用来揭示聚合物膜的光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壳聚糖是一种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无毒无害,易降解,环境友好型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分子结构中具有大量的羟基与氨基等功能性基团,与金属具有优异的配位能力,完全可以替代合成高分子作为金属催化剂的载体。直接以天然高分子壳聚糖为载体,在酸性条件下采用二氯化钯进行负载,制备壳聚糖负载钯催化剂,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将其应用于催化Suzuki偶联反应,结果表明壳聚糖负载钯催化剂具有优良的催化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对有机化学实验中“苯乙酮的合成”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条件为:乙酸乙酯取代苯作溶剂;改变加料顺序、催化剂的加入量;降低反应温度,提高了苯乙酮的收率。  相似文献   

15.
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材料兼具了壳聚糖的抗菌性、成膜性、生物相容性以及纳米TiO2的抗菌性、光催化作用等特性.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纳米TiO2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从应用的角度,综述了其在去除污染物、果蔬保鲜、纺织材料整理、智能传感器、医疗领域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6.
 磷酸钙作为生物体硬组织中主要的无机成分,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及生物可降解性,广泛应用于骨组织与牙齿修复和替换、药物输运和控制释放、基因转染及诊断成像等生物医学领域。人工合成磷酸钙材料的组成、结构、尺寸、形貌和结晶度等特性均与材料的制备方法有关,且材料的这些特性对其应用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发展不同的方法制备出具有特定组成、结构、尺寸、形貌、结晶度和性能的磷酸钙纳米材料对其应用至关重要。本文综述近年来在磷酸钙纳米材料的制备、表征、性能和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讨论室温制备法、溶剂热/水热合成法、微波辅助快速合成法、静电纺丝法及含磷生物分子磷源合成法等制备方法,分析磷酸钙纳米材料的性能及其在药物装载和可控释放、蛋白质吸附及释放、生物成像等领域的应用,展望磷酸钙纳米材料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聚合物负载催化剂促进的苯并占吨的合成方法.以2-萘酚和醛为原料,通过分子间脱水和分子内脱水生成苯并占吨.该法具有操作简便,得率高(最高可达97%),催化剂可回收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离子束医用生物聚合物材料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MEVVA源引出的金属离子对聚酯(PET)薄膜进行了离子注入,根据医用生物材料的需要,研究了提高高分子生物材料耐磨性、抗腐蚀性的途径及改善生物相容性的方法,并讨论了改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丙烯酸与环氧氯丙烷酯化-闭环法与相转移法合成丙烯酸缩水甘油酯,探讨了混合碱的加入量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表征,当使用混合碱和量为10%左右(与环氧氯丙烷的摩尔比),采用铵盐作催化剂,反应2.5h,使最高产量达9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