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流、核反应和太阳内部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恒星内部对流与核反应耦合的一个动力学模型.借助标准太阳模型,证明了在太阳中心的核反应中,3He的粒子数密度产生和消灭过程均呈振荡状态.在能量产生的峰值区域内,3He的振荡周期大约为5min,代表着总能量产生的振荡特征.太阳内部的这一特性预期可以说明观察到的中微子流的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2.
用非平衡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太阳的重力场对其内部核反应扩散系统的影响,得到了从太阳中心到0.38太阳半径的核反应区域内,重力场的非均匀性将导致核反应扩散系统的非稳定性,失稳后所产生的新状态具有时间振荡特性,这种性质可以改变太阳中微子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太阳中心的核反主尖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解释至关重要,也是当前太阳振动测量中最为困难的问题。通过对p-pⅠ核反应链中密度的时间变化研究发现,在从0.0902R⊙到0.1507R⊙的中心区域内,^3He的粒子数密度恰好以5min左右的周期随时间振荡。这类振荡可以引起太阳核能产生的周期变化,从而改变了太阳中微子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4.
用非平衡态动力学方法 ,研究了太阳的重力场对其内部核反应扩散系统的影响 ,得到了从太阳中心到 0 38太阳半径的核反应区域内 ,重力场的非均匀性将导致核反应扩散系统的非稳定性 ,失稳后所产生的新状态具有时间振荡特性 ,这种性质可以改变太阳中微子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太阳重力场对核反应扩散系统稳定性及中微子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太阳的重力场通过与太阳内部的扩散和对流过程相耦合影响核反应扩散系统的动力学行为.在太阳中心0~0.38 R ⊙的核反应区内,重力场的非均匀性(△·g)将导致3He核反应扩散系统的非稳定性,失稳后的新状态具有振荡特性.3He的这种性质可以改变7Be和8B太阳中微子的产生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恒星内部核反应系统中与粒子数密度涨落有关的振荡现象,分析了这类振荡的产生条件和特征频率。结果表明,引力及温度梯度(g-T)效应可以在氦核反应扩散模型中产生超临界的密度振荡。  相似文献   

7.
研究太阳中心的核反应对太阳中微子问题的解释至关重要 ,也是当前太阳振动测量中最为困难的问题 .通过对p pI核反应链中密度的时间变化研究发现 ,在从 0 0 90 2R⊙ 到0 1 5 0 7R⊙ 的中心区域内 ,3 He的粒子数密度恰好以 5min左右的周期随时间振荡 .这类振荡可以引起太阳核能产生的周期变化 ,从而改变了太阳中微子的产生率 .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重力 温度梯度效应影响下的恒星核反应扩散系统中的涨落,分析了在核反应进行过程中与粒子数密度相关的振荡现象.分析得出:恒星内部存在粒子数密度的振荡现象和一系列涨落波在空间传播,重力 温度梯度效应是驱动振荡的主要原因,这类振荡可以引起恒星核能的产生出现周期性的时间变化.对p—p反应动力学模型的具体分析表明,由于3He的振荡性质,8B和7Be中微子流的产生将随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9.
太阳中心^8B中微子的产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8B中微子产生过程中存在时间振荡的动力学判据Homestake实验记录的太阳中微子流具有时间周期性,而Super-Kamiokande实验观测的太阳中微子流基本上是恒定的,这一矛盾的合理解释可能是太阳中心中微子的产生率具有长的时间振周期。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在压力效应和g-T效应影响下,恒星核心氦核反应系统中与粒子数密度有关的振荡.结果表明,氦核反应系统中存在超临界的时间振荡分支.当核反应发生在对流区,且对流速度沿径向减小时,压力效应可激发振荡;在核反应发生在对流区或非对流区的一般情况下,g-T效应可以激发振荡.这类振荡将导致能量产生的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11.
恒星核心氦核反应系统中的振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在压力效应和g-T效应影响下,恒星核心氦核反应系统中与料粒子数密度有关的振荡。结果表明,氦核反应系统中存在超临界的时间振荡分支。这类振荡将导致能量产生的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12.
认为太阳中微子问题主要是标准太阳模型没有考虑 7Be( 3He,p) 9B核反应道的竞争 ,并且在计算 7Be中微子和 pep中微子时 ,并没有考虑到太阳电子温度与离子温度的差异 .如果考虑了这种差异 ,则太阳中微子问题可以得到很好地解决 ,而不需要修改太阳的其它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8 B中微子产生过程中存在时间振荡的动力学判据. Hom estake 实验记录的太阳中微子流具有时间周期性,而 Super Kam iokande 实验观测的太阳中微子流基本上是恒定的.这一矛盾的合理解释可能是太阳中心中微子的产生率具有长的时间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14.
标准太阳模型预言7Be太阳中微子流强为 (3 4 4± 3 4)SNU ,且不依赖核反应7Be(p ,r) 8B截面测量的不确定性 .假如太阳中微子在它们产生后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且正在运行的太阳中微子测量实验是正确的 ,那么在SuperKamiokande实验上8B太阳中微子流强约为标准太阳模型预言值的 47 3 % ,CNO中微子流强也是标准太阳模型的一半 .对于7Be太阳中微子 ,当其不一致性不超过 1倍或 3倍标准偏差时 ,在镓探测器上7Be太阳中微子只有标准太阳模型预言值的 19 6%或 5 2 6% .  相似文献   

15.
用全活化空间多组态自洽场方法,计算了BHe^+(^3Σ^+),CHe^2+(^3Σ^-),NHe^+(^3Σ^-_OHe^2+(^3Σ^-),FHe^+(^3Σ^-)和NeHe^2+(^3Σ^-)等含氦的双原子簇合物离子三态的自旋-轨道偶合常数,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与原子中的情形一样,随着电子数的增加,电子的轨道运动和自旋运动的相互作用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氦同位素分布与大地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大陆主要含油气盆地天然气的^3He/^4He数据,首次系统研究了天然气中氦同位素空间分布与中国大地构造环境的关系。中国东部滨太平区^3He/^4He平均值R=2.08×10^-5>Ra,为含幔源氦的二元混合型氦;中西部区的R=4.96×10^-8,基本为地壳一元放射型氦;华北-中原区的R=8.00×10^-7,为介于东与中西部之间的过渡型氦。整体而言,^3He/^4He值呈自东而西随远离西  相似文献   

17.
^11B(p,3α)是一种干净惯性压缩核聚变的新途径,为测量其核反应截面,应用核反应理论,对反应中会随^8Be第一激发态产生的α粒子的能谱进行了理论拟合,通过拟合将其同^8Be基态和第一激发态衰变产生的α粒子能谱分析,理论拟合同实验谱图符各很好。  相似文献   

18.
中子束诊断技术在先进制造业、炸药、走私吕检查、医疗和其它工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轰击能量低的情况下,产生高通量快中子的最佳核反应是^3H(d,n)^4He,即d-T反应。现在运用d-T反应的中子发生器的寿命受轰击是氚气从靶上逐渐释出的限制。本文是一篇研究限制氚束粒子取代氚束粒子取代氚,从而防止氚气释放造成中子产额减少的工作进展报告。可以预计,利用固定在高氢热扩散率基片上,如铌基础上的薄氚钛靶,  相似文献   

19.
在自组装的量热装置中,同步记录了KBrO3-CH2(COOH)21-H2SO4-Ce(NO3)3体系的热动和电位振荡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Ce^4+]/[Ce^3+]呈周期变化的同时,伴随吸热和放热过程交替进行。实验结果与按FKN机理理论分析一致,吸热效应主要与Br2O4离解为BrO2有关,放热效应则与丙二酸的溴代及溴代产物的氧化胶有关。本工作成功地将量热计用于动态热热信号检测,为研究振荡反应建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夸克-强子模型,计算了600MeV的质子在原子核^3H和^3He上的弹性散射,并与实验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夸克自由度的引入,改善了传统核物理的计算,特别是在大动量转移区,并能很好地解释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