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克隆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描述克隆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要严格区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的观点,并从辩证哲学的角度分析了克隆技术的影响,指出只有“治疗性克隆”能促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将法律、伦理纳入克隆技术的发展框架,促进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克隆羊”的成功和克隆技术的不断完善已经使“克隆人”的实现为时不远,而确立“克隆人”研究的合理性则不仅会增强人们对自然科学,也会增强人们对人类自身发展进步的信念。如果把“克隆人”在本质上是人类对自身生产与再生产领域进行干预和控制进程中的一个环节,那么从人类自下而上与发展朝向自由王画这个大伦理、大积存出发,人们就必须以肯定和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克隆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介绍了新型克隆羊的诞生经过.探索了克隆技术的渊源和发展,讨论了克隆技术的科学意义及应用,特别是对人们关心的克隆人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4.
从理论上甚至技术上讲,克隆人是可能作到的,但由于人们对其出现后可能的负面影响与效果过分关注,引起许多学的担忧与反对。一些国家的政府也直接出面干预,限制或禁止克隆人的研究,使克隆的人出现成为一个悬念,但二十一世纪将是生命科学飞速发展的阶段,在许多研究领域可能出现重大突破,随着克隆技术的进一步完善与成熟,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以及与此相关的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内的研究进展,人类将能够控制甚至消除其负面的影响与效果,尤其是考虑到克隆人的成功所具有的巨大科学价值,克隆人在不远的未来终将出现,实现人类“复制”自身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科技潮》2001,(8)
一个由中法两国生物学家、法学家和伦理学家共同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将对“克隆人”技术可能带来的各种问题进行为期3年的共同研究,以求为克隆人立法提供建设性的建议。这是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张乃根教授不久前向新闻界透露的。由复旦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社科院和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合作开展的这个跨学科合作研究项目,初步拟定时间为3年,中法两国计划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对双方的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通报和深入探讨,并准备今年下半年在复旦大学召开的第一次研讨会,主题初步定为“克隆人——法律与社会:介绍与比较研究”。与会专家将着重从生物技术与法律两个方面,对克隆人技术可能为中法两国政府进行克隆人立法提供可行性建议。据了解,目前对于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这两种克隆技术,科学界和伦理学界有着不同的态度:对于以克隆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和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为主要目的的治疗性克隆技术,人们普遍能理解和坚持;但对于生殖性克隆,也就是“克隆人”因为担心对现有的人类伦理道德带来冲击太大,科学家、伦理学家以及各国政府和有关国际组织都明确表示反对。张教授说,目前,欧盟和美国都有相关规定对“克隆人”  相似文献   

6.
意大利医生安第诺里不久前宣称,一名怀有克隆人的妇女将于2003年某一天生下这个“最有争议的宝贝”。一时间,这一爆炸性新闻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发展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人们,每次科学技术的新突破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困惑、麻烦甚至灾难。克隆技术涉及到了人类社会诸多方面的问题,社会各界反应极为强烈的主要是指克隆人的技术。我们必须认识到,克隆人技术的发展已如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阻挡,我们已不能奢望把这项技术扼杀在发展过程中,这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但是克隆人带给我们的困惑是不容忽视的,它在科学界、道德伦理界、宗教界、政治界、法律界、医疗界带来的激烈争论,让我们在试图利用它为人类谋福利的同时又恐惧它的发展,对它的禁止也好、鼓励发展也好,都值得现代科技工作者和哲学家在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和科研态度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克隆人技术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除全球困境外的又一难题,它对人类的震撼不亚于核技术带给我们的两难境地。  相似文献   

8.
“对人的克隆有损人的尊严”,这是反对克隆人的一个根本理由。但是,对“人的尊严”的涵义,人们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本从考察“人的尊严”的内涵出发.对“对人的克隆有损人的尊严”的种种论据加以具体分析,指出克隆人过程中,人们可能丧失的“尊严”究竟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化解克隆人技术与人的尊严之间的矛盾,达到各种权利和利益的平衡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几个月前,美国和意大利两位科学家宣布,他们将联手尝试克隆人,以帮助不育夫妇获得后代。这两位科学家称,他们已经掌握了与克隆人有关的技术,且已有10对不育夫妇表示自愿参加他们的计划。这两名科学家是美国男性科学研究所和肯塔基生殖医学及试管受精中心专家扎沃斯以及意大利生育问题专家安提诺里。安提诺里曾因帮助绝经妇女恢复生育以及用老鼠睾丸帮助不育男子培植精细胞而在意大利遭受谴责。尽管这两位科学家表示自己的计划将是“严肃”的克隆人计划,但与此前宣布要尝试克隆人的一些科学家一样,他们的举动在国际上引起了争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治疗性克隆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通过法律制度来规制治疗性克隆技术,避免其可能带来的伦理与法律问题,为克隆技术的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成为目前各国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我国急需完善法律制度对治疗性克隆加以规范,以保证我国克隆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植物种群的更新和种群中植物个体生活史的完成依赖于生殖过程.本文就目前有关草本植物生殖分株的数量特征和生殖分配的研究报道,作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内容主要包括生殖生长量、种子生产、生殖分配,旨在揭示草本植物生殖分株的生长和生殖对策,为植物有性生殖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陈汉娟 《科技信息》2013,(36):202-202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青少年性发育成熟年龄明显提前,而性心理发育又相对滞后,青少年性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性意识活跃,性态度开放,但往往缺乏足够的生殖健康知识。本文简要阐述了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的基本内容和现状,进而总结了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知识缺乏的原因,为开展适合中国青少年特点的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了思路,为政府相关部门及学校对青少年生殖健康进行教育和管理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重庆不同属性高校大学生对性知识知晓情况及性态度和性行为发生情况,学校生殖健康教育的现状,探讨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1所高校的大学生4 023人后进行问卷调查,问卷有效性为82.6%.结果: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知识方面,仅有少部分学生能正确回答紧急避孕的方法等4个问题.性态度方面,男生比女生开放,不同专业男生之间无差别,艺体类女生比其他专业女生开放.男生性行为发生率高于女生.所调查的大学生大多数都面临生殖健康困扰,男性大学生最关心早泄与阳痿(29.15%),女性大学生最担心月经不调与痛经(52.54%).面临生殖健康问题困扰时,大学生最常采取的措施是通过网络媒体获取知识自行解决(39.97%).64.3%的大学生表示学校从没有或很少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仅有1.05%的大学生满意学校生殖健康教育现状.结论:高校应加强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普及,根据不同性别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意大利医生安蒂诺里最近又出惊人之语,他在阿联酋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上透露,在其主持的克隆人研究中,一名妇女已经有了8周身孕。这一消息再次触动了有关克隆人的敏感神经。  相似文献   

15.
最近,英国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相继宣布他们以无性繁殖方法成功地复制出克隆羊和克隆猴。这是生物科学技术领域中一项突破性科技成果。这两项实验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在理论上用克隆技术复制人类本身已经毋庸置疑,在实际应用上也是完全可能的,并且为期不会太远。然而,将克隆技术应用于人类自己会引发一个十分严峻的伦理道德问题,向伦理学基础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16.
人类也能通过克隆技术复制出同一个人吗?在英国科学家采用克隆技术成功地获得克隆羊后,人们开始关注克隆人的问题。为此,科学家就以下问题做了回答: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殖生态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生殖生态学是种群生态学中发展迅速的一个分支,已成为生态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期,生殖生态学由学科雏形走向成熟.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献的基础上,对植物生殖生态学的研究历史和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近20年来,植物生殖生态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繁育系统、传粉生态、生殖构件、生殖分配和生殖投资.  相似文献   

18.
各民族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各民族的健康繁衍.对这个群体生殖健康知识教育现状的关注和教育需求的分析是进一步工作的需要.本研究,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7所民族大学中大二、大三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共15,982名女大学生进行个人基本情况、月经和生殖健康知识及需求、对性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性知识来源和需求情况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生长在城市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女大学生总体状况差异不大,生长在农村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女大学生,生长发育如身高、体重;月经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对月经及性知识的来源、获得途径、性行为后果等方面都要比城市少数民族和汉族女大学生差,这部分人群的生殖健康教育和性知识的需求更为突出,重点人群为哈、维、藏、彝族学生.建议给予重点关注和支持.  相似文献   

19.
1996年7月5日英国克隆羊"多莉"的问世,不仅带给科学界强大的冲击,而且使现行伦理学受到了史无前例的巨大震撼。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地争论它到底是道德还是不道德,还未完全从惊骇的阴影中走出来时,美国科学家、69岁的芝加哥物理学家理查德·席德却在1998年1月6日又公然宣布,"已经成立一个工作小组,趁美国国会尚未就克隆人立法之前,着手克隆人的研究。打算在未来两年内复制出第一个克隆人,以后将克隆出5O0人,甚至几十万人。"'暂且不论席德是否"口出狂言",这一举动自然又一次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向伦理学提出了新问题。众所周…  相似文献   

20.
克隆转忆人是移植了供体者记忆的克隆人,他使克隆技术对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挑战进一步加剧,克隆人以及克隆转忆人的伦理之争还将继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