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尤崇杓 《科学通报》1980,25(19):905-905
在固氮酶的酶促反应中,过渡金属钼在活性部位起着重要作用.但是,钼在固氮酶中的功能及其配位化学迄今尚未彻底阐明.为探索其作用,曾用模型化合物和从固氮酶中提取低分子量的钼肽或钼辅因子来进行研究.本工作是用棕色固氮菌所产生的钼配位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孙亦桢 《科学通报》1981,26(10):596-596
文献中已报道了不少含氮配位体的一价铑羰基化合物,多数具有顺式二羰基平面四方形构型。当配位体中除配位氮原子外,尚有其他可配位官能团时,经常形成羰基一价铑的螯合物。据报道,不少此类型的羰基化合物具有催化活性或生物活性。为了解含氮配位体种类改变对此类化合物的化学稳定性、结构、催化活性及其它性能的影响,我们制备了五个  相似文献   

3.
自从六十年代初,随着络合物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离子交换树脂的发展,配位体离子交换树脂被用来成功地解决了许多化合物的分离和提纯问题。例如,用于分离性质非常相似的几何异构体、同系物,甚至同位素和光学异构体。五十年代初已成功地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将外消旋对映体拆分为光学活性化合物。1968年达文柯夫等提出在不对称的配位体离子交换树脂  相似文献   

4.
自从Lehn提出超分子化学的概念特别是Robson提出配位聚合物的概念以来,配位聚合物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它与晶体工程、超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及固态化学等诸多领域交叉渗透,成为当前无机化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配位聚合物是由桥联配体和金属离子通过配位键形成的具有高度规整的无限网络结构的配合  相似文献   

5.
余珣 《科学通报》1982,27(20):1241-1241
文献上已有许多含氮配位体钛化合物的报道.但含氮配位体的苯氧基氯化钛化合物却报道甚少。这类化合物往往具有某些催化活性。我们制备了八个文献未见报道的此类化合物,用元素分析进行鉴定,并研究其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6.
卜显和 《科学通报》2009,54(17):2439-2439
自从Lehn提出超分子化学的概念特别是Robson提出配位聚合物的概念以来, 配位聚合物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 它与晶体工程、超分子化学、材料科学及固态化学等诸多领域交叉渗透, 成为当前无机化学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氯化铍中铍和氯的共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祥辉 《科学通报》1992,37(16):1483-1483
一、前言 铍的原子价等于多少?一般说铍是二价元素,这是指它的氧化态为+2。但铍的化合物极大多数都是带有部分离子性的共价化合物,即使它与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氟及氧形成的化合物如BeF_2及BeO等也是如此。铍在各种化合物中的配位数有2,3,4三种。有的作者认为配位数即共价,但我们认为配位数与共价有不同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徐吉春 《科学通报》1994,39(21):1971-1971
金属簇化学是当前十分活跃的研究领域.从应用前景看可开发出具有特殊功效的新型均相催化剂.有机铁簇合物以价格低廉、资源丰富为优势,在金属簇化学中的研究尤为突出.Fe_3(CO)_(12)在羰基铁簇的合成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化合物,与Fe(CO)_5相比,配位活性更高.与许多有机硫化物(如(?)S,R’SR等)反应所得的主产物都是羰基铁的硫化物Fe_3(CO)_9S_2,  相似文献   

9.
《科学通报》2021,66(7):728-738
金属配位型离子液体(ionic liquids, IL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与有机或无机配体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的低温熔盐.其中,当金属离子与配体具有多齿配位点时,将其称为金属螯合型ILs.目前,金属配位(螯合)型ILs已经被广泛用于气体吸收和有机催化等领域,显示出了优异的性能.本文首先对近年来金属阴离子配位型ILs和金属阳离子螯合型ILs在二氧化碳(CO_2)吸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金属离子、配体和阴离子种类对CO_2吸收性能的影响;其次,总结了金属阴离子配位型ILs、金属阳离子配位型ILs、金属阴阳离子配位型ILs和金属阳离子螯合型ILs催化CO_2化学转化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不同类型金属配位(螯合)型ILs催化CO_2与环氧、末端炔烃、炔丙醇等底物的反应性能与机理;最后,阐述了金属配位(螯合)型ILs应用于CO_2吸收与化学转化时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0.
李冕  倪文秀  詹顺泽  周小平  李丹 《科学通报》2014,(15):1382-1397
超分子配位化学是当今化学学科的前沿研究中最为中心和发展最迅猛的分支之一.其中晶体工程,尤其是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的合成、结构和功能,正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化学工作者的关注和参与.本文结合本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简要总结了超分子配位晶态聚集体的自组装合成、结构和功能方面的若干规律.主要介绍了原位反应与模板合成,调控构筑基元的尺寸、形状、连接性、相互弱作用等结构策略,以及发光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的热致变色、化学传感等功能,并简要阐述了构效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光功能金属一有机框架材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林贤梯 《科学通报》1986,31(7):509-509
随着合成原子簇化合物日渐增多,出现了一类具有“松散”配位的原子簇化合物。所谓“松散”配位指的是簇骼中金属原子的一个或几个配体与金属原子只有较弱的相互作用,甚至出现配位空缺。例如,KecCk等报道的{Mo_3(μ_3-S)(μ-S)_3[S_2P(Et)_2]_4。这个化合物整体可看作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2007,52(17):2094-2094
配位络合驱动的超分子体系的设计、合成和性质研究是目前配位化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它涉及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晶体学等多学科领域;同时又是合成新型功能材料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化学家们利用自组装概念合成了众多的配位络合驱动的超分子体系,并发现了一批具有新奇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新材料,如分子识别、磁性、催化、发光、非线性光学、气体存储等方面的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13.
杨晓娟 《科学通报》1995,40(15):1386-1386
近期,我们集中研究了金属羰基化合物氧转移反应的动力学和机理 ,这项研究的重要应用背景之一是合成特殊的金属有机化合物.合成的关键步骤是起始物中部分羰基配体被氧转移试剂湮灭生成配位不饱和中间体“M·Solvent”,后者再与选定配体或E结合得到目标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陈智  崔萍  张扬  赵斌 《科学通报》2009,54(17):2454-2460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4例新颖的稀土配位聚合物: [Ln(PBDC)(HPBDC)(H2O)3] (H2PBDC =对羧基苯氧乙酸; Ln = La (1), Pr (2), Nd (3))和[La2(PBDC)3(H2O)4] (4). 化合物1~3属同构, 呈现一维链状结构, 而化合物4呈现出复杂的三维结构. 其中, 化合物4是受化合物1的结构特点启发而设计合成的.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加入有机碱2,2'-联吡啶使化合物1中羧基上的质子进一步脱去. 这种微小的改变致使化合物1的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由一维链状结构转变为三维结构配位聚合物4. 同时, 还报道了这些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热重和磁性等性质.  相似文献   

15.
阴离子在生命科学、医药、催化及环境化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对阴离子的识别、检测和分离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相对阳离子而言,阴离子配位化学的认识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     
<正>金属配合物包含金属和无机或有机配体,它们通过配位键形成电子和结构协同作用,并产生比有机物和金属离子更加丰富的光电等物理性能.金属-配体配位、金属-金属作用及配位分子间作用都能够带来比组成元件更加优异的光电特性.进入21世纪以来,配位化学领域的总体趋势是针对能源、材料、环境和健康等方面的挑战性问题展开应用导向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光电功能配合物的发展,在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繁荣的难题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酸基多孔离子晶体(polyoxometalates-based porous ionic crystals,PPICs)是由带相反电荷的无机多酸阴离子(polyoxometalates,POMs)和配位化合物阳离子簇通过离子键或氢键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类独特的多孔材料.其孔道尺寸可调、组成可控、合成方法简便.PPICs兼...  相似文献   

18.
黄旭日 《科学通报》1994,39(2):136-136
本文考虑了与稀土化合物磁性有关的各种相互作用,分析了稀土化合物Y_(1-x)Er_xCo_(5 x)的磁化强度等实验数据.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稀土化合物Y_(1-x)Er_xCo_(5 x)的对称性是D_(6h),稀土离子Er为中心离子,过渡金属离子为Co为配位体.与磁性有关的哈密顿可表为下式  相似文献   

19.
配位场理论是络合物化学、矿物物理学和固体磁性研究的重要理论之一.近数十年来,配位场理论在高对称络合物波谱分析方面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对于低对称络合物,由于问题相当复杂,研究进展很慢。不幸的是,实际的络合物,例如各种矿物晶体,大都是低对称的。D_2h就是对称性较低的一种点群。低对称性引起的主要困难是:1.经验光谱参量(如静  相似文献   

20.
张丽  牛淑云  金晶  孙丽萍 《科学通报》2007,52(24):2832-2839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两个具有新颖结构的Mn(Ⅱ)配位超分子化合物, [Mn2(C8H7O2)4(phen)2 (m-H2O)](1), [Mn2(btec)(phen)2(H2O)6]·2H2O(2), (phen=1,10-phenanthroline, H4btec=1,2,4,5-benzenetetracarboxylic acid).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Vis)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化合物(1)和(2)均为双核Mn(Ⅱ)配合物, 而且分别由氢键连接成为具有1D和3D无限结构的配位超分子. 测定了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光谱(SPS)和场诱导表面光电压光谱(FISPS). 结果表明, 两个化合物的SPS均在300~600 nm范围内呈现正的表面光伏响应(SPV), 但是SPV的强度、位置、谱峰的数量明显不同. 这主要是由于配合物的结构和中心金属Mn(Ⅱ)离子所处的配位环境不同引起的. 化合物的表面光电压相位谱和FISPS表明它们均具有一定的p-型半导体的特征, 并讨论了氢键在超分子构建中的作用以及不同配位环境对于配合物表面光电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