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朱鹮     
田宁朝 《大自然》2014,(4):82-82
<正>据陕西省宁陕县朱鹮野化放飞管理站消息,截至2014年6月16日,该站野化放飞的朱鹮野外种群数量已增至60余只,其中95%是野化放飞朱鹮自然繁殖的后代,标志着陕西7年来实施的朱鹮首次异地野化放飞工程取得成功。朱鹮是东亚特有种,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和朝鲜等地,但由于环境恶化等原因,种群数量一度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在我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一个7只的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有较大增加。宁陕县野化放飞的朱鹮从今年3月下旬开始陆续进入配对、交尾、筑巢、  相似文献   

2.
回顾了世界朱鹮饲养繁殖的历史,并对人工种群发展过程中的保护管理措施和现状进行了总结.从1872年英国伦敦动物园饲养朱鹮开始,朱鹮的饲养已经历了130多年的时间.1981年中国朱鹮重新发现以来,经过科学家的努力,中国朱鹮的人工饲养繁殖,无论从饲养管理、人工繁殖, 还是疾病防治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至2004年底,包括日本佐渡、北京动物园、洋县朱鹮 救护饲养中心和陕西楼观台珍稀动物抢救饲养中心的4个种群,世界朱鹮人工种群的数量已达 422只.  相似文献   

3.
中国朱鹮就地保护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保护机构的建立、栖息地保护与改善、野生种群监护、野生种群现状、濒危等级下降、野化放飞和再引入几个方面综述了27年来中国朱鹮就地保护的成就。在1999-2007年朱鹮繁殖调查的基础上,总结了朱鹮繁殖区扩散、巢区植被变化、营巢地海拔变化和营巢树种变化等近年来朱鹮繁殖生态出现的变化。针对目前朱鹮繁殖区分布现状和朱鹮繁殖生态的变化,分析了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自1981年5月在秦岭南麓的陕西省洋县中山区姚家沟重新发现朱鹮以来,今年春又在洋县平川地带草坝村落户的一对朱鹮首次营巢,繁殖3只幼朱鹮并于6月中旬成功地飞出,走向大自然。从此,结束了朱鹮只在秦岭中山区营巢繁殖的历史。草坝朱鹮的繁殖成功,证实了历史上朱鹮曾在平川繁衍生息的客观存在。据资料考证,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朝鲜、原苏联和日本。在我国14个省内都曾有  相似文献   

5.
在陕西洋县朱鹮保护观察站科技人员的精心管护下,今年朱鹮繁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3月初以来,在野外先后有19对朱鹮筑巢,其中有15对朱鹮成功地繁殖出38只幼朱鹮。另外朱鹮救护饲养中心的8对朱鹮产卵35枚,成活幼朱鹮27只。至6月底,在去年130余只的基础上,新增幼朱鹮65只,使我国朱鹮种群数量突破200只。在朱鹮繁殖期间,保护观察站采取承包和集中监护的办法,确保了朱鹮的繁殖安全。他们聘用36名巡护人员,实行昼夜轮班跟踪监护。他们把巢树干包上塑料纸,巢树下挂设尼龙安全网;修水渠,筑田坎,保证稻田水源,并投放鲜活泥鳅2000公斤,保证了朱鹮育雏期间的营养需求。根据今年繁殖期拉长,池塘沟口等两个巢区的朱鹮5月初才产卵、育雏较晚的状况,他们将饲养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中国陕西洋县朱鹮野生种群的分布现状,分析了朱鹮的种群动态,如种群数量、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最后叙述了朱鹮种群的保护管理现状,包括种群监测保护、栖息地管理和社区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7.
朱鹮     
朱鹮(Nipponia nippon)是鹳形目鹮科鸟类,属中等体型的涉禽,历史上曾广泛分布于亚洲的东部和东北部。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环境污染导致的繁殖成功率下降,食物资源短缺、捕猎、掏鸟卵、营巢树被砍伐以及湿地面积缩小等原因,朱鹮野生种群逐渐衰退,相继在俄罗斯、朝鲜半岛和日本消失。  相似文献   

8.
目前世界上朱鹮仅存40余只.这种珍禽过去曾经广泛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地区,但近几十年来数量急剧减少,前苏联和朝鲜已无野生的报导.日本1952年有20只,到1980年只剩下5只,1981年全部捕获进行人工饲养和繁殖.在我国,1930年14个省份有分布,到1958年就只有甘肃、江苏、陕西等省可采到标本,60年代后销声匿迹,直到1981年才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当时仅有7只,朱鹮数量急剧下降,一方面跟环境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则不能不考虑其自身因素——种群生命力下降.为了拯救朱鹦免于灭绝,1986年中国林业部给北京动物园下达了"朱鹮人工饲养和繁殖基础研究"的科研任务,北京动物园成立了"朱鹮养殖中  相似文献   

9.
1936—1945年国外曾饲养有14只大熊猫,1955—1982年我国又向9个国家提供了24只,1979—1988年墨西哥等4家动物园,共繁殖13胎,产仔17只,存活7只,在10年繁殖中共有10只组成繁殖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目前国外饲养有18只,根据年龄结构推测,将是一个人工繁殖的增长种群。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已知极北鲵在长白山高山带的主要栖息地小天池已处于绝迹状态.为促进小天池极北鲵种群的恢复重建,于2008年6月中旬首次实施了极北鲵种群的再引入,共引入卵袋6个,蝌蚪约2000尾.观察结果表明,投放的卵能够正常完成孵化,蝌蚪能够正常生长、存活直至完成变态,说明再引人种群对所引入的水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至2008年9月中旬完成变态的近3个月时间里,其体长共增长了约30~35 mm,完成变态时体长达到41~46 mm.至变态末期有死亡个体出现,占当次观察总个体数的16.7%以下.我们对种群潜在的致危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深入了解并去除这些致危因素,是种群成功恢复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今年,北京动物园人工饲养的珍禽朱鹮产卵并孵化出雏鸟,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这不仅因为朱鹮是濒临绝灭的珍稀鸟类,还因为人工繁殖朱鹮相当困难.举个简单的例子说明:麻雀是人们熟悉的鸟,到处都能繁殖,而且一年能繁殖二三窝;但是你若是把一对麻雀放到笼中饲养,让它们繁殖后代,那可就难了.不信你就试试看.北京动物园饲养繁殖朱鹮经历了四年时间,可以说历尽艰难、坎坷,实在不容易!处在绝灭的边缘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共有朱鹮48只,野生的40只,人工饲养8只(北京动物园6只,日本"朱鹮保  相似文献   

12.
朱鹮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珍禽,现存总数仅30余只,比大熊猫还要稀少,系无价之宝。北京动物园1986年开始进行朱鹮人工饲养繁殖,当时只有1只幼鸟(1985年生),以后每年(1986、1987)从陕西洋县掏取1只幼鸟,1988年掏取两只,计5只。由于改变了朱鹮自然习性的“封闭式”的饲养方法,采取模拟朱鹮自然生态环境为先导,进行人工饲养繁殖研究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3.
野生朱鹮2003年开始在城固县营巢繁殖,至2008年的6年中,在6个镇(乡),8个村的繁殖地,成功繁殖23窝,成活雏鸟51只。繁殖地分属秦岭南坡中山区;秦岭南坡丘陵低山区和巴山低山丘陵区三种生境,巢位树主要是马尼松和油松,分别占73.91%和21.74%。城固县已成为重要的野生朱鹮繁殖地。  相似文献   

14.
《大自然》1999,(3)
由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陕西省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主办的《国际朱鹮保护研讨会》将于今年九月在朱鹮的故乡——陕西省洋县举行。朱鹮是受到世界瞩目的极度濒危鸟类,现仅分布于我国秦岭南坡洋县境内。我国在日本等国的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取得显著成效,种群数量由7只增加到100多只。但由于栖息环境和种群现状仍不稳定,朱鹮的濒危状况仍未得  相似文献   

15.
被中国人称为“东方宝石”的朱鹮, 自1981年在陕西洋县重新找回7只野生种群之后,20多年来,当地人民不惜代价进行拯救与保护,终于使其种群数量恢复到600余只,而且野化放飞试验已经获得成功。朱鹮重新飞归大自然,在华夏乃至亚洲碧空翱翔,已不是遥远的期望。  相似文献   

16.
朱鹮(Nipponia nippon)又名朱鹭,俗称红鹤,隶属于鹳形目、鹮科、鹮亚科,是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历史上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朱鹮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其野生种群在前苏联、日本及朝鲜半岛等地相继灭绝,我国自1964年在甘肃省康县采集到一只标本后的20多年间也没有野生朱鹮发现的记录。值得庆幸的是,  相似文献   

17.
陕西红碱淖遗鸥(Larus relictus)繁殖种群动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红碱淖自2000年首次记录遗鸥(Larus relictus)以来随后5年间对其繁殖种群数量变化的监测结果.2005年,红碱淖遗鸥繁殖种群达2460巢,成为继内蒙古桃力庙-阿拉善湾海子和敖拜淖尔之后目前最大遗鸥种群的繁殖地.结合历年来红碱淖由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水位及湖心岛变化情况,在未来5-10年间,红碱淖仍将是遗鸥重要繁殖地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据日本媒体报道,位于日本新潟县的佐渡朱鹮保护中心近日证实,去年10月抵日的中国雌性朱鹮"关关"已首次产卵。据报道,现年3岁的"关关"来到佐渡朱鹮保护中心后,与一只在日本出生的朱鹮配对,中心工作人员3月16日发现"关关"产卵一枚。为增加繁殖成功率,工作人员将进行人工孵化。朱鹮素有鸟中"东方宝石"之称,是全球濒危鸟类,深受中日两国人民喜爱。中日两国的朱鹮保护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曾先后向  相似文献   

19.
广东车八岭近年来发现有海南虎斑的活动.共发现有4只,1雌3雄,该鸟自1960年以来首次在国内重新发现.车八岭的生态环境适于该鸟的生活,其濒危程度相当于朱鹮,加强该鸟的栖息环境保护和实施种群恢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部科技》2009,8(8):45-45
[昆明动物研究所]2月28日,昆明动物所繁殖出一头子二代滇金丝猴。该猴健康状况良好。目前,该种群中共有三头子二代金丝猴,并且还有一只母猴怀孕,不久后将会再添小金丝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