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澳大利亚的斯洛文尼亚的稻绿蝽因子不完全的生殖隔离而产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互为姊妹的种群。作者对采自于澳大利亚和斯洛文尼亚的稻绿蝽的雄性、雄性外生殖器及触角节上的感觉毛进行了解剖比较和扫描电子显微下的观察研究。旨在从外生殖器及触角感觉器等方面找出支持该观点的证据。研究证明,上述几种器官的微细结构在两个种群间并无显著的差异,不存在将二者分为姊妹种的依据。故两个群间生殖隔离现象与外生殖器的结构无关。  相似文献   

2.
半翅目蝽科昆虫13种雄性外生殖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半翅目蝽科昆虫13种(分隶4亚科、10属)的极性外生殖器结构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分类学意义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雄性外生殖器可作为蝽科内亚科间及属间的分类特征。  相似文献   

3.
对我国中华稻蝗若干种群进行了基于形态分类学重要特征、染色体C带核型和RAPD分子标记的种群遗传学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华稻蝗从形态上来看东部沿海种群体型较大,前翅较长,尾须较钝,而内陆及东北种群则体型较小,前翅较短,尾须较尖;但从外生殖器基本结构来看,不同种群具有相似的形态特征.其次,不同种群在染色体数目、着丝粒位置以及C带带型等方面具有明显恒定的结构特点.从RAPD分子标记研究结果来看,不同种群拥有明显一致的分子标记数据.由此可见,我国中华稻蝗是稻蝗属中一个广布物种,其外部形态结构的差异可能与其分布地环境条件相适应,然而其外生殖器结构能够反映物种的基本特征.从种群遗传学角度来看,染色体带型结构和分子标记结果的稳定性更能体现物种遗传结构的本质,因此,文章支持Ho llis将无齿稻蝗等合并入中华稻蝗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广西六万林场蝽类优势种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1至2003年,对广西六万林场蝽类的调查结果表明:大稻缘蝽、稻绿蝽、荔蝽和比蝽正陆生蝽的优势种。本文对这四种优势种的分布、形态特征、发生特点及危害习性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内蒙古网蝽科11属29种网蝽的雄性外生殖器和9属26种的雌性第1生殖肢进行了解剖比较,将其特征列成分种检索表,并描绘出外生殖器各部分的特征图。根据特征,内蒙古网蝽科昆虫的雄性外生殖器分为6个类型。  相似文献   

6.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型电泳技术,对内蒙古苜蓿盲蝽属(AdelphocorisReuter)的6种苜蓿盲蝽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过氧化物同工酶(POD)、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6种苜蓿盲蝽属昆虫不同种群的酯酶同工酶(EST)谱带清晰、稳定,且不同种群间有差异;6种苜蓿盲蝽中,只有苜蓿盲蝽A.lineolatus的POD同工酶染出的酶带最多,且在雌雄两性间的活性差异较大,但染出的酶带数少于EST同工酶,活性也弱于EST同工酶,其余种类染出的酶带较少.POD同工酶特征的支序分析结果表明,苜蓿盲蝽A.lineolatus的4个种群分为2大支系,不同的地理分布和生态环境是导致同工酶酶谱趋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们在鼎湖山进行教学、科研活动的过程中,收藏了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其中半翅目(Hemipteta)蝽科(Pentatomidae)昆虫标本,隶属于6亚科,40属,57种,内有4种为广东的新纪录,即翠蝽Anaca fasciata(Distant)、红绿岱蝽Dalpada pe-relegans Breddin、紫绿岱蝽Dalpada sp.、剑蝽Iphiarusa campacta(Distant),稻绿蝽Nezara viridula(Linnaeus)有3个型.上述标本均存于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标本室.鼎湖山蝽科昆虫除少数广布种外,大多属东洋区系.现将鼎湖山的蝽科昆虫名录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作者重新整理了内蒙古小网蝽属昆虫标本,并对雄虫外生殖器及雌虫第一生殖肢进行了解剖观察。在此基础上,对内蒙古小网蝽作了修订,简要描述了两性外生殖器的主要特征,并记述了2中国新纪录种:黑腿小网蝽Agramma femorale Thomson,1871,淡须小网蝽A. abruptifrons Golub, 1989。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赤眼蜂的雄体可用外生殖器特征来鉴定种类,而雌性没有稳定的性状作为鉴定的依据,因此,作者曾用扫描电镜研究了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和玉米螟赤眼蜂(T.ostriniae)的雌性触角,发现这两种蜂分布在触角上i型感器的数目及形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田间系统调查的方式研究了3种不同类型田(常规稻田、杂交稻田、预测圃)褐飞虱、白背飞虱与其主要天敌(主要包括蜘蛛、隐翅虫、黑肩绿盲蝽、稻红瓢虫、螯蜂)的时间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分析了各类群在时间资源序列上分布的数量特征和资源利用状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稻田中稻飞虱和其天敌的时间生态位宽度是不同的,但都是以蜘蛛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且个体数量在时间序列上分布较为均匀.而螯蜂、稻红瓢虫、黑肩绿盲蝽与蜘蛛类相反,大部分集中在某些资源序列上,生态位宽度指数小.  相似文献   

11.
湖北襀翅目新种及新纪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了湖北襀翅目昆虫2个新种及4个湖北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2.
以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应用方差均值比率和聚集强度指数的测定分析方法,对宁夏几个野生中草药种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草,黄蒿,刺蓬,蒺藜都趋于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依次为:黄蒿>刺蓬>蒺藜>甘草,导致这种聚集程度不同的可能原因是种群的不同繁殖方式及营养资源的竞争.方差比率与聚集指数分析两者计算结果能相互印证并与野外实际观察相吻合.由于方差比率法简单,计算量小,故方差比率法对研究宁夏中草药种群分布格局是一种较为可信和可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记述耳叶蝉科耳叶蝉族(同翅目:叶蝉总科)一新属一新记录属四新种,即新属葛耳叶蝉属Kuohledra gen nov、中国新记录属角耳叶蝉属Eleazara rec. nov. ,并首次报道该属的雄性及其外生殖器构造;以及新种葛耳叶蝉K. kuohi sp. nov. 、赵氏葛耳叶蝉K. zhaoi sp. nov. 、郑氏葛耳叶蝉K. zhengi sp.nov.和杨氏角耳叶蝉E. yangi sp. nov. 。模式标本采于我国内蒙古、北京、浙江、云南和台湾,分别收藏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台湾自然科学博物馆、安徽农业大学及中国农业大学。  相似文献   

14.
利用显微观察并描述了直翅目网翅蝗科雏蝗属青藏雏蝗Chorthippus qingzangensis、小翅雏蝗C.fallax、东方雏蝗C.intermedius、红胫雏蝗C.rufitibis、白纹雏蝗C.albonemus共五种雏蝗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五种雏蝗雄性外生殖器发生变化最为明显的部位是冠突、前突、侧板、桥和色带连片及阳茎基瓣,在种间存在明显差异。通过对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比较,在探讨蝗总科分类和系统发育上均具有重要意义,并为雏蝗属种类鉴定提供了新的分类依据。  相似文献   

15.
墨吉对虾Penaeus merguiensis 线粒体16SrRNA 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比较墨吉对虾6个群体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约457个碱基对的DNA序列。结果表明这6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D)在0-0.0085之间,未发现广东的3个群体与澳洲或新加坡群体间存在地理群体以上的遗传差异。  相似文献   

16.
利用II类MHC基因单基因座位Odto-A作为分子标记,对皖南山区凹耳臭蛙6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皖南凹耳臭蛙总的基因多样性为0.812,核苷酸多样性为0.018.局域种群单倍型多样性变化范围为0.531-0.864,香溪种群单倍型多样性最高,最低的是漳河种群.与线粒体cyt b基因所揭示的单倍型多样性差别不大,但B基因的核苷酸多样性较之线粒体cyt b基因的高达一个数量级.暗示MHC基因丰富的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其病原体抗性多样性密切相关.分子变异分析结果显示,皖南山区凹耳臭蛙种群MHC II类B基因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种群内,种群间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Fst=0.05644,P=0.00391).成对种群间的遗传分化分析结果显示,直线距离最近的浮溪和香溪种群间也发生了显著的遗传分化,暗示这两个种群经历了不同的选择压力.受平衡选择的作用,MHC基因与基于中性分子标记所揭示的遗传格局不同,基于MHC基因的种群遗传分化与水系和直线地理距离均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与种群所经历的选择压力密切相关.结果表明皖南凹耳臭蛙不同局域种群所经历的环境病原体的选择压力存在时空变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鸟类羽毛微观结构的差异,并据此鉴别鸟类。【方法】选取白鹭(Egretta garzetta)和大白鹭(E. alba)的飞羽、胸羽、尾羽及蓑羽4类羽毛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4类羽毛的羽小钩、腹齿及纤毛等微观结构的数量,利用SPSS 18.0对所观察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飞羽中除腹齿数外,有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数、纤毛数以及无钩羽小枝基柄长在白鹭和大白鹭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胸羽和尾羽有钩羽小枝的基柄长、腹齿数、羽小钩数、纤毛数以及无钩羽小枝的基柄长和腹齿数在白鹭和大白鹭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蓑羽纤毛数和基柄长在白鹭和大白鹭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除飞羽的腹齿外,所选的其他指标均可为白鹭和大白鹭的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采自河南和陕西的织蛾3新种,即:多斑露织蛾Endrosis maculosa sp.nov.,河南棱织蛾Deuterogonia henanensis sp.nov。和黑泥织蛾Pelochares niger sp.nov。多斑露织哦Endrosis maculosa Wang et Li与Endrosis sarctrella(Linnaeus)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前者的颚形突不呈喙状,末端  相似文献   

19.
整理四川蜘蛛标本时,发现我国皿蛛一新记录种,其触肢器形态结构与克什米尔盖蛛相同,外雌器与缅甸盖蛛相同.克什米尔盖蛛由Di Caporiacco在1935年依据1头残缺雄蛛标本订立,缅甸盖蛛是Thorell在1887年依据1头雌蛛标本订立.根据所采得成对标本的外生殖器的形态结构,笔者认为克什米尔盖蛛是缅甸盖蛛的雄蛛,前者是后者的新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