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浅谈抗旱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换梅 《太原科技》2010,(2):78-79,86
从抗旱树种的选择,土壤集水、蓄水和保墒抗旱技术以及保水剂和化学抗旱剂抗在旱造林技术中的运用等方面,阐述了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及有严重季节性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实验的结果表明南方山地红壤p 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和有效磷含量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加,Eh值则下降.土壤水分与土壤p H值、还原性物质总量、有效磷均呈显著或极其显著水平的正相关,与Eh值呈极其显著的负相关.野外实验结果表明,在新造林地,采用近自然的抚育方法对幼林进行抚育,并利用抚育下的杂、灌对幼树进行培蔸,有效地提高了根蔸处0~20 cm土层的含水量,并由此提高了土壤有效磷的含量.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提高,部分可能得益于用于培蔸的杂、灌分解后释放的有效磷,以及分解释放的有机酸促使迟效磷酸盐甚至闭蓄态磷活化的有效磷.在不增加任何投资,或仅仅增加传统抚育费用5%的情况下,造林后对幼树进行培蔸,3 a和14 a后调查的杉木、马尾松、枫香、酸枣、木荷生长量,无论是胸径还是树高,与对照相比,都有大幅度的增长,增加的幅度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石质丘陵造林辅助措施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五角枫、火炬树为材料,运用3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石质丘陵春季造林中,保水剂、ABT生根粉和基肥3项造林辅助措施对造林成活率和新植幼树生长量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保水剂、ABT对2个树种造林成活率的促进作用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施用基肥虽然对2个树种造林成活率有显著的不利影响,但对成活后的2个树种幼树生长量都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保水剂、ABT生根剂对五角枫的新梢生长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火炬树高生长影响则不显著。综合成活率和幼树生长2个目标,经计算机模拟优化得出:保水剂的推荐用量,火炬树为36.8~39.9 g/株,五角枫为35.1~39.2 g/株;生根剂的推荐使用量,火炬树为31~53.7 mg/kg,五角枫为41.9~60.1 mg/kg;基肥则以不用为宜。  相似文献   

4.
 指导思路──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宜荒则荒 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上是以造林绿化、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因此, 处理好林、草、荒(地)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前应该克服几个认识误区。 1.以为造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一定比种草好。因此, 在不该造林的地方造林, 在林下又忽视了植(育)草。实际上, 抗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效果, 草被覆盖层比缺乏树下草层覆盖的林地还要强。在亚热带地区, 特别是山区, 真正抗土壤侵蚀强的往往是形成乔、灌、藤、草多层次的荫蔽的生态群落。只有林, 没有草, 效果并不好。  相似文献   

5.
关于长江上游生态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指导思路──宜林则林、 宜草则草、宜荒则荒 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建设基本上是以造林绿化、水土保持为中心的。因此,处理好林、草、荒(地)的关系十分重要。当前应该克服几个认识误区。 1.以为造林的水土保持效果一定比种草好。因此,在不该造林的地方造林,在林下又忽视了植(育)草。实际上,抗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效果,草被覆盖层比缺乏树下草层覆盖的林地还要强。在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山区,真正抗土壤侵蚀强的往往是形成乔、灌、藤、草多层次的荫蔽的生态群落。只有林,没有草,效果并不好。在不能形成多层次植被保护屏障的…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根据野外考察,土壤含水量测定和资料分析,讨论了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植被的影响.资料表明,土壤干层的出现对植被生长是不利的,但在土壤干层发育较轻的地区可通过营造人工疏林逐步恢复森林植被;在土壤干层发育严重的地区,植树造林一般不能带来环境与经济的双效益,而且会导致深部土壤水和地下水的过量消耗等不良后果,是不适于造林的地区;近百年来气候的明显变干引起了森林带土壤水分降低和植被带的南移,使过去确定的延安到秦岭北麓之间的落叶阔叶林带的中北部存在着一些自然的土壤干层;在黄土高原进行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建设中,不论是发展人工林还是发展草灌为主的植被,都不宜选择耗水多、生长快、易引起土壤干层的植物种植,而应当发展生长适中且偏慢的乔、灌草种;选择乔灌草种的原则是所选植物物种在当地气候条件下不会引起严重的土壤干层发生.  相似文献   

7.
穴状衬膜基盘造林模式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一种新造林模式——穴状衬膜基盘造林模式在滨海泥质盐碱地的应用效果,本文对试验地穴状衬膜基盘造林模式(New)、对照Ⅰ造林模式(ConⅠ)和对照Ⅱ造林模式(ConⅡ)造林穴内外土壤电导率值、含水量及苗木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盐碱地台田整地,试验地盐分含量逐年降低;试验地的水分和盐分含量关系密切且变化趋势相反;New模式造林穴内土壤水分较ConⅠ和ConⅡ模式分别提高16%和4%;使用衬膜技术的New模式和ConⅡ模式造林穴内土壤电导率值较ConⅠ模式分别低76%和73%;New模式桑苗的存活率、苗高和冠幅较ConⅠ模式同比高出29%,70%和30%,较ConⅡ模式同比高出11%,9%和7%;同时,使用衬膜的New模式和ConⅡ模式的根系较不使用衬膜的ConⅠ更多分布于盐分含量低的土壤浅层.研究表明,New模式具有保水阻盐,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生长量,促进浅层根系生长的作用.结合台田整地,可为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滨海泥质盐碱地区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8.
在鲁中南低山丘陵区选择青石山和砂石山设立两处试验地、4个区组,开展了侧柏、黑松等8个树种贫瘠荒山直播造林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供试树种均能用于荒山大面积直播造林,提前整地和施用土壤保水剂都能显著地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保存率和苗木生长量,研究了两种立地条件下侧柏、刺槐直播造林土壤保水剂最佳施用剂量,覆草和间苗定苗亦能明显提高直播造林的出苗率和苗木生长量.  相似文献   

9.
通过整地与栽植深度对林木生物量影响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工程穴状整地(穴径100cm、深60、80、100cm)较一般小穴整地(穴径30cm、深30cm)之5年生林木径生长量分别提高7%、9.7%和11.3%;高生长量分别提高3.4%、7%和9.6%;林木根量可增加78.2%;栽植深度以40-50cm为宜,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通过整地与栽植深度对林木生物量影响的分析研完,结果表明:大工程穴状整地(穴径100cm、深60、80、100cm)较一般小穴整地(穴径30cm、深30cm)之5年生林木径生长量分别提高7%、9.7%和11.3%;高生长量分别提高3.4%、7%和9.6%;林木根量可增加78.2%;栽植深度以40~50cm为宜,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通过整地与栽植深度对林木生物量影响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工程穴状整地(穴径100cm、深60、80、100cm)较一般小穴整地(穴径30cm、深30cm)之5年生林木径生长量分别提高7%、9.7%和11.3%;高生长量分别提高3.4%.7%和9.6%;林木根量可增加78.2%;栽植深度以40-50cm为宜,这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2.
采用拉丁方设计方法,较系统地研究了不同根幅银中杨大苗造林成活率及当年高,径生长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根幅35cm和25cm的较15cm的造林成活率分别提高28和21个百分点;根幅35cm和25cm的较15cm的当年高生长量分别提高246%和65%,当年径生长量分别提高83%和37%;在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地区,采用二根一干或二根二干的银中扬大苗造林,根幅以35cm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3.
孙治中  马占军 《科技信息》2012,(2):450-450,452
巴林右旗广大科技人员从2008年春季到2010年06月,历经3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出比较适合于半干旱、降水量较少地区造林的漏斗式覆膜抗旱造林系列新技术。该技术对于半干旱缺雨地区的绿化造林,能够起到节水保湿、提高土壤温度、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造林成活率等作用。这一新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给本地区乃至其它干旱地区带来了造林质量上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4.
陕北地区文冠果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陕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特点,通过对文冠果造林技术的研究,提出了以造林地选择、整地方式、造林季节、苗木规格、造林方法、栽植密度、幼林抚育、病虫害防治等8个方面为核心的文冠果造林技术。这一技术对于文冠果这个优良生物质能源树种在陕北地区及其自然地理条件相似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冯小英 《甘肃科技》2013,29(14):150-151
在详细介绍了刺槐的各种特性以后,结合干旱区造林的立地条件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刺槐造林技术要点,其中包括育苗、造林、注意事项以及抚育管理等技术措施。并全面介绍了刺槐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栽植技术。  相似文献   

16.
在寒温带地区移植苗木进行苗木高度、地径和苗木数量等调查,正确分析移植指标,掌握最佳移植季节,将沟植法、缝植法、穴植法等移植方法综合运用,一定能获得优质壮苗,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选择黄土高原4种典型生境下栽植的同龄油松幼苗,分析各生境中幼苗株高、株高和基径间的相关性、幼苗存活率和死亡率变化以及幼苗生长和环境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各生境中油松幼苗存活率的大小为草地生境>灌木丛生境>杂木林生境>桦木林生境,各生境幼苗死亡率高峰为栽植后第一年和第二年,且第一年死亡数量占多数,可能与栽植第一年的保育措施不当有关;幼苗株高和基径均为草地生境>灌木丛生境>杂木林生境>桦木林生境,二者间呈正相关;影响该地区幼苗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土壤酸碱度、种植密度、光照强度、坡度和其他物种的优势度,其中土壤酸碱度、物种优势度和栽植密度的影响最为重要,其次为光照强度和坡度.为有效提高油松幼苗成活率,促进其良好生长,栽植时宜首先选择酸碱度中性或近中性的土壤.考虑到光照条件,除将栽植密度控制在8株/10m2~10株/10m2的范围内,还要适时清除其他灌木和杂草,保证幼苗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栽植地的坡度不宜过大,可选择小于20°的地块进行栽植,否则会对幼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曾昭澄 《海峡科学》2009,(5):21-22,27
2002年,在惠安县东桥镇香山村前沿沙地以一年生的木麻黄惠安1^#无性系容器苗采用不同栽植深度和客土量造林对比,并在前沿不同郁闭度的老林带内进行套种更新。试验结果表明,沿海前沿沙地造林木麻黄苗木入土深度为50%苗高,2年生幼林成活率、树高和地径与平栽相比分别提高了29.2%、70.6%和50%,7年生时增加了45%、38.3%和38.8%。造林时穴内放客土幼林成活率、保存率、高径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前沿老林带内木麻黄套种生长量随老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19.
朱平喜  周卫东 《甘肃科技》2016,(13):141-143
在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生态治理难度大的土石山区,从设计的原则、整地方式、造林密度、造林时间及方法、树种选择及质量要求入手,严把整地、苗木、栽植、浇水、覆膜关;综合应用针叶树带土球提早或延迟栽植,落叶树深栽深埋、截干造林,客土栽植及抗旱造林综合配套新技术(生根液、保水剂、地膜覆盖、控水袋的应用),使项目区一次性造林成活率达95%以上,保存率达到了92%,对项目区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今后同类地区抗旱造林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选择了无瓣海桑和秋茄2个红树林造林树种,在粤东沿海前沿深水潮汐困难地带(退潮水深20cm以上、退潮水深为0~20cm和退潮植地裸露3种立地条件)进行了2年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1)随着退潮水位的加深(即海水淹浸程度的增加),无瓣海桑和秋茄幼树的保存率和生长量都逐渐减低。(2)随着生长期的延长,无瓣海桑和秋茄幼树的保存率都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当生长期未超过1年时,幼树生长和成活极不稳定,保存率骤减;当生长期超过1年后,无瓣海桑保存率趋于相对稳定,秋茄保存率继续下降,极难长久保存和定居。(3)无瓣海桑忍耐海水淹浸的能力强于秋茄。在深水位区域,种植红树林可以选择无瓣海桑,而不宜种植秋茄。(4)垫高植地,可以提高红树林植物的保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