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长江江西段堤岸的治理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分析江西长江堤防建设的历史过程出发 ,探讨了长江堤岸存在的洪涝灾害、岸线崩塌、人为影响等问题 ,并提出了治理、保护长江堤岸的几项措施 .  相似文献   

2.
匡水英  黄志刚 《广东科技》2013,(24):161-162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堤岸防护施工技术是保证堤岸坚固,从而提高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的重要措施。堤岸防护工程要针对堤岸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水利工程的堤防护岸施工技术关系着水利工程的安全及其作用的发挥,必须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江河水位升降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针对洪水期江河堤岸溃堤,溃坝问题、研究了水位变化对堤岸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考虑堤岸体的透水性和地下水浸润造成堤岸体软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数值计算,初步论证了因堤岸体中潜水位变化的滞后引起的快速退水的危害性质,同时发现了不管是退水还是涨水,都存在一个使堤岸边坡的稳定系数最小的水位值。这一结论对堤岸边坡的设计和防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水道堤岸复合体是深海区域重要的沉积单元,同时也是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水道堤岸复合体的研究有利于揭示该深水沉积单元的沉积构型特征。本文利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地震正演模拟技术,对水道堤岸的复合体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物理属性及其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1)水道堤岸复合体外部形态呈"海鸥"翼状,由"U"形或"V"形水道和楔形堤岸组成,其堤岸又可以分为内堤岸和外堤岸两部分;2)堤岸沉积的岩性主要受重力流的岩性影响,堤岸岩性由内向外逐渐变细。而相应的水道充填沉积物的岩性则比较复杂,可能与重力流的岩性、持续时间以及海平面升降等因素有关。水道堤岸复合体沉积构型的研究为深水储层预测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可以提高储层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5.
关瑞华  吕永雄 《广东科技》2012,21(13):233-234,238
以广州国际生物岛堤岸工程为例,介绍了生态堤岸包括防洪、保护岸坡的稳定性,同时具有生态、景观、旅游等多层次的功能,探讨了生态堤岸设计的原则及工程设计及施工的细节和特点。  相似文献   

6.
余志展 《广东科技》2007,(5):147-148
广州市珠江堤岸防护下市涌至省五矿码头段工程部分堤岸段采用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桩)作基础。由于施工区在珠江水面,在打桩前做好桩机选用及试桩工作,正确选用桩锤,并严格控制进场预制成品桩,实行出厂合格证和外观质量检查验收制度,打桩过程中插桩、沉桩、接桩均采取了较好的技术措施,该工程中PHC桩所具有的单桩承载力高、质量稳定可靠、施工速度快、施工现场环保文明、综合效益好等特点均得到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浅谈浸水路基病害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浸水路基病害的成因,从换填填料、提高承载力与堤岸防护三方面提出对浸水路基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河段尺度土地利用方式与水文地貌单元不同组合模式下土壤氮分布的差异性。【方法】选取长江中游下荆江段7种典型组合模式下的15个样地,0~20cm土层每隔5cm环刀采样,然后测定土壤的全氮含量及容重,并计算土壤氮密度和储量。【结果】0~20cm土层的土壤全氮含量及氮储量在芦苇地中较在薏杨林地中高,且在江心洲人工芦苇地中最大,在堤岸薏杨林地最小。不同地貌单元0~20cm土壤全氮含量及氮储量的对比则是同为芦苇地以在江心洲最高,然后依次是河漫滩、堤岸;同为薏杨林地以在故道中最高,然后依次是河漫滩、堤岸。在土壤全氮含量及氮密度的垂向分布上,农林活动增强了0~10cm土层土壤氮的相对富集、加大了垂向变异,江心洲人工芦苇地的垂向分布特征体现了大洪水间歇期土壤氮的阶段性累积过程,不同组合模式下土壤氮的差异性在0~10cm土层较大、10~20cm土层较小。【结论】河流漫滩系统土壤氮不仅受到土地利用的影响,还与水文地貌性质如洪水脉冲、侵蚀与堆积特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南方又发洪水了?是啊,看看新闻,几乎每年部有很多地方发洪水。洪水冲垮堤岸.冲毁房屋,让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大江、大湖频频告急,可除了发洪水,江河湖泊还面临着更大的危机——没水。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研究河段尺度土地利用方式与水文地貌单元不同组合模式下土壤氮分布的差异性。【方法】选取长江中游下荆江段7种典型组合模式下的15个样地,0~20cm 土层每隔5cm环刀采样,然后测定土壤的全氮含量及容重,并计算土壤氮密度和储量。【结果】0~20cm土层的土壤全氮含量及氮储量在芦苇地中较在薏杨林地中高,且在江心洲人工芦苇地中最大,在堤岸薏杨林地最小。不同地貌单元 0~20cm土壤全氮含量及氮储量的对比则是同为芦苇地以在江心洲最高, 然后依次是河漫滩、堤岸;同为薏杨林地以在故道中最高,然后依次是河漫滩、堤岸。在土壤全氮含量及氮密度的垂向分布上,农林活动增强了0~10cm土层土壤氮的相对富集、加大了垂向变异,江心洲人工芦苇地的垂向分布特征体现了大洪水间歇期土壤氮的阶段性累积过程,不同组合模式下土壤氮的差异性在0~10cm 土层较大、>10~20cm土层较小。【结论】河流漫滩系统土壤氮不仅受到土地利用的影响, 还与水文地貌性质如洪水脉冲、 侵蚀与堆积特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11.
根据洪泽湖湿地生态资源多样性的特征,提出了采取适宜性的堤岸向陆地过渡区湿地的开发模式、入湖河口与滨湖河漫滩湿地开发模式、河道与湖弯水面湿地开发模式、湖面与围垦区混合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以期实现洪泽湖区湿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河流冲刷造成堤岸坡脚及坡面缺损的情况建立了将冲刷预测和边坡稳定分析相结合的耦合分析方法。首先基于实测资料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冲刷作用下堤岸及河床的变形进行预测分析,以获得堤岸坡脚被冲刷后的几何形态,然后在此基础上对边坡进行稳定分析和应力-应变分析,得出被冲刷后的边坡的整体稳定评价和变形特征。通过北江大堤某河段典型断面的计算,验证了所建立的模型和所采用的方法的有效性,对于人工堤防的运行管理具有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上水下抛石在堤岸防护中的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历史回顾,指出并阐明了长江沿江开发开放战略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论述了实施长江开发开放战略的重大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加快长江沿江开发开放的几点建议。通过阅读本文,将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实施长江沿江开发开放战略的必然性、重要性、可行性及其广阔前景,提高实施党中央、国务院提提出的长江开发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江河堤岸经常由于水流的冲刷造成砂砾土壤的固脚护坡泥沙被冲走,从而造成崩坍,为解决这一难题,经过多次的试验,我们采用深水铺设无纺土布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本文就这一技术的施工工艺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大直径盾构切穿护岸抗滑桩对堤岸的扰动影响,确保盾构隧道穿越过程中大堤的安全性与稳定性,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隧道-桩基-堤岸三维数值模型,重点分析了盾构切穿施工时堤岸及桩体的变形规律,并对比了不同盾构推力下桩体的变形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盾构切削护岸抗滑桩将导致大堤迎水面边坡产生较大扰动,坡顶出现最大纵向位移,被切桩周围土体出现明显下沉;在盾构推力以及迎水面滑坡推力的双重影响下,抗滑桩以挠曲变形为主,整体形成一条倾斜的“S”形曲线,盾构刀盘抵近桩体时的抗滑桩挠曲变形最为明显;盾构推力由0.7倍静止土压力增至0.9倍,桩身水平位移大幅增加,盾构刀盘抵近桩基时的桩底位移增幅高达162%.综上可知,盾构切削穿越抗滑桩时应严格控制推进速度、泥水压力等施工参数,以减小盾构推力对堤岸及桩体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建立以武汉为中心的长江中游经济特区,其目的是为了吸引外资、扩大对外贸易、创造就业机会、增创外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论证了建立长江中游经济特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比较分析巴西马瑙斯自由贸易区,设计了长江中游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和开发设想,并为此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6 300km长江奔流不息,滋养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十余年来,从国家到沿江省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相似文献   

19.
比较全面地回顾了末次盛冰期以来有关东海海平面变化、长江入海历史、长江河口海岸演变、陆架上的古河道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关于末次盛冰期时长江入海状况现存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指出了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即应加强对因气候、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河道变形作用以及长江与古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及相互影响的研究,特别是应加强对陆架泥质沉积物的研究,以期取得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20.
钢管灌注桩施工是珠江堤岸环境改造工程沿江路人行道悬飘段工程的重点和难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地质复杂、工期紧、工作面狭长、管理难度大等特点,本文通过介绍如何克服复杂地质条件下微型嵌岩钢管灌注桩施工的困难,深入阐述嵌岩钢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