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尽管欧洲早期著名的大学都诞生于“黑暗的中世纪”后期,但传统的大学精神毕竟包含了“自治”与“学术自由”两层意思,即使在当时不能全部实现其理念,但一直是大学人的理想。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大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渗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嬗变革新中,作为倡导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阵地,《自然辩证法通讯》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新的大学文化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学文化步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关于科学的文化地位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科学在近现代文化中的地位,科学对近现代社会的影响和科技时代的正负面观。  相似文献   

3.
大学在城市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中,大学日益彰显出与城市文化相依相伴的密切关系。就其对城市文化的意义和作用而言,大学无疑起到了人才聚合、科技孵化和人文精神传播与扩散的作用。尤其对城市文化品味的提升,大学肩负着重大责任。依此而论,我国大学需要境界的提升、精神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07,(21):51-52
作为全国首家以“文化”为主题、以文化创意产业为主打方向的大学科技园,中国人民大学科技园充分依托大学丰富的学术、人才和国际交流资源,致力于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转化的积极探索,积极推动产、学、研有机结合。为大学服务社会搭建了特色平台,必将为繁荣我国新时代先进文化做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西方科学的文化基因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科学、哲学、文化是三位一体的,文化基因决定了科学的所有本质特征。西方科学之所以能在西方文化土壤上诞生并得到不断发展,是和西方文化基因密不可分的。西方科学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一枝独秀,其原因就在于它的文化基因的独特性。这些独特的文化基因主要表现在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现代科学的发展,不仅为人类带来了福祉,也催生了现代文明的危机,同时对原有的科学哲学形成挑战,因此迫切需要对科学进行文化反恩,寻求现代科学及科学哲学发展的新出路。在发展科学的基础上,要做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同时实现科学哲学向科学文化哲学的转向。  相似文献   

7.
自然辩证法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科学文化是近年来出现在大众传媒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我们自然辩证法领域的一些专家学者也因此成为媒体的焦点.然而究竟什么是科学文化,似乎并不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当前流行的"科学文化"一词,作为一个由媒体炒作起来的未经分析和解释的模糊概念,现实地掩盖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文化纲领.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对这个概念作出一些初步地解析与澄清,借以明确自然辩证法的文化意蕴及其在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中的独特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国前期,大学教学普遍使用外文教科书或中文讲义,这不利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1931年,蔡元培提出大学教科书"中国化",得到了社会的普遍响应。1933年,由科学社团、商务印书馆和大学联合主导的"大学丛书"开始出版,将大学教科书的"中国化"推向高潮。大学教科书的"中国化"不仅实现了文字与名词的中文化,还在"中国化"的深层次进行了尝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科学的发展都起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科学文化哲学的学科建设尚在起步、创设,但历史先于历史学,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科学文化哲学的重要基础工作就是追溯科学文化、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根源及其演变,厘清科学文化的哲学思想脉络,坚实科学文化哲学的历史根基和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有大学以来,大学就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芒.尽管欧洲早期著名的大学都诞生于"黑暗的中世纪"后期,但传统的大学精神毕竟包含了"自治"与"学术自由"两层意思,即使在当时不能全部实现其理念,但一直是大学人的理想.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大学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渗入了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当代中国大学文化的嬗变革新中,作为倡导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的阵地,<自然辩证法通讯>推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新的大学文化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大学文化步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近百年的社会转型中,大学已由引领者的角色渐次落后为追逐者,其原因主要有:大学的行政化倾向、政府权力的异化、大学之间的非理性竞争和内部的寻租型文化等。中国大学要实现与社会相匹配的或超前性的快速转型,需以制度创新为前提,以知识与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己任,以培养大批的创业者为目的。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自主创新活动具有探究性、自由性、自主性、自发性、非线性、不确定性与超循环性。高校自主创新是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向更高层次和更有序方向演化的自组织过程,是高校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人才、知识、信息、思想等创新优势,协同整合各种创新要素,使创新成果不断得到涌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学院”与“大学”定名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和学院都是高等教育机构。现代“大学”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综合性的;(2)基建(房屋)规模大;(3)基础设施(教学、科学研究设备)齐全;(4)教授和学生数量多。“学院”的基本特征是:(1)学科、专业设置是专科性质的,仅仅局限于某个学科,或某几个相近的专业领域;(2)基建规模较小;(3)基础设施较少。目前,我国某些高等院校的更名陷入误区,混淆了“大学”与“学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作为学术组织的大学,在其内部管理权力结构中,学术权力占据重要位置。无论考察大学组织的历史渊源、社会功能、大学基层学科组织的规训,还是审视大学组织内学科评价标准、科学基金支持、科研成果评价、教师职称晋升、教学活动评估等学术活动,可以发现都无法离开学术权力。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大学自主是学术权力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表达作者主编<科学人文读本>的理念和总结有关教师使用这个读本的经验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模式.作者把科学划分为自然知识形态的解释层面、器物形态的技术层面、精神形态的态度和方法层面、组织形态的建制层面、与背景和效果相联系的社会层面.按照这5个层面,并且联系科学生活和相关的社会生活,作者设计了由8个板块组成的阅读框架,以此选择科学人文经典读物.在这个模式中,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和引导研究生分析地、扩展地、研究地解读这些读物,而不是照本宣科地讲述教科书.  相似文献   

16.
作为女性主义经验论的代表人,朗基诺的认识论观点在国外女性主义科学哲学以及社会认识论领域有相当的影响力。本文旨在从"朗基诺对逻辑实证主义和整体主义知识观的批评"、"语境价值在知识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消解理性-社会二分法,走向多元的认识论"三方面对其重要思想——"语境经验论"进行系统阐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的本质是一种社会知识的转型,然后在此基础上完成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结构的全面转型。科玄论战标志着国人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观照西方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省与检讨,其旨在建构新的知识座架,并企图完成近代中国的社会转型,然而由于游离了文化生成的历史语境,从而造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科学的双重误读,并没有完成这一使命。只要社会转型没有结束,对科玄论战解读就不会结束。今天中国人又一次走到了社会转型的分岔口,重新审视科玄论战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工程学的理念基础是现代性与科学。本文在反思现代性和反思科学的基础上,借助于布洛维关于社会学知识分工的系统主义立场,将社会工程学的知识体系区分为工具性社会工程学和反思性社会工程学。文章认为,当前的社会工程学更多地关注工具性知识,而社会工程学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反思性知识的介入。两种社会工程学知识在相互依赖和共存之中建构完整的社会工程学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开放科学及建构的制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技术是两种不同的制度模式,前者属于科学共和国"Republic of Science",后者属于技术王国"Realm of Technology",两者具有天生的互补性。开放科学作为一种非市场化的激励制度,提出一套基于优先权的报酬体制,强调在知识产权保护前提下追求创新知识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对于催生高质量的研究和创新(Research&Innovation)至关重要。本文在阐述开放科学起源、发展与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重点从公共资助、累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分工四个方面,深入探究了开放科学建构的制度逻辑。  相似文献   

20.
论非嵌入编码知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物理学到生物学,由科学技术到人文社会科学,存在着不同层次的非嵌入编码知识,所谓“大物理学主义”、“科学的皇冠”、“惟科学主义”,以度“经济学帝国主义”等等即说明了这一点。在本体论上,非嵌入编码知识的特点是“脱域”,固其共性而成为交往的共同平台,因其普遍性而成为人类知识体系的基础。对非嵌入编码知识的全面否定,实际上就是在动摇自己赖以在自然和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认识论上,经由主客体分离、“两蒂道路”的转折,以厦理性而获得非嵌入编码知识。因而非嵌入编码知识是认识过程的必由之路,是一种只存在于思维中的抽象或理想状况。在价值观上,非嵌入编码知识与特定的价值无涉.同时又是所有特定价值的基础,就此而言。非嵌入编码知识具有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