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煜 《科技咨询导报》2014,(18):233-234
图瓦人是一个古老的人群,新疆蒙古族图瓦人主要分布在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辖区。图瓦人的传统体育项目是在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源于本民族的狩猎文化和游牧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体现了其文化的原生态性和自然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天山北部山区观光旅游现状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民族旅游对于牧区牧民发展的影响以及如何更好地开展当地的民族旅游。天山北部山区民族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开展民族旅游对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习、促进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增强民族的认同感和加强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民族旅游开发的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民族旅游与生态旅游的关系;突出特点与现实大众化的关系;突出牧区景点文化主题与哈萨克族旅游文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关系;新疆旅游"旺"与"淡"的关系;处理好景区、林区和牧区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三峡文化是长江三峡地区重要的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车溪民俗风景区突出三峡民间农耕文化,实行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开发,不仅形成和保持了景区持续竞争力,而且还成为抢救和保护三峡民问文化的基地,实现景区发展与文化传承的“双赢”效益。以旅游与文化一体化原理为指导,归纳总结得出景区旅游文化开发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广东万绿湖镜花缘景区成功运用中国古代十大名著《镜花缘》实施旅游开发为例,以体验经济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文学作品在旅游开发中对实施旅游景区规划、景观建设、文化开发和民俗氛围营造的指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学作品在旅游景区开发后的宣传营销、导游服务和消费体验中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根据产权理论,并以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瑶寨景区为个案,进行了实地调查与访谈,研究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产权权益安排对当地群众(文化旅游资源所有者)满意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合理的产权权益安排,造成文化旅游资源所有者对资源开发收益现状不满意.该研究对调动文化旅游资源拥有者开发和保护文化旅游资源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景区网站评价中的文化属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的文化本质属性决定了任何为旅游服务的建设都必须注重其文化属性,景区网站在国内旅游在线服务中承担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景区网站建设和评价中,除了关注其经济属性外,也应关注其文化属性。关注景区网站文化属性可以从景区文化展示、游客信息收集、双向互动交流和旅游文化保护四个方面来具体操作和实施。  相似文献   

7.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村寨旅游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保护好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并从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民族村寨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民族村寨旅游以民族文化为载体的旅游,保护好民族文化是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民族村寨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既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又有利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文章从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基本理论出发设计相关的调查问卷,对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的肇兴侗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分析了肇兴侗寨乡村旅游开发现状,并从建筑文化、语言文化、服饰文化、歌舞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探讨了肇兴侗寨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提要:民族旅游开发会对传统聚落景观产生积极和消极双重影响,以一个典型民族旅游地——桂林市龙胜县龙脊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民族旅游开发后景区内传统聚落在聚落形态、经济活动、文化认同、社会秩序等四个细分景观空间上的嬗变现象,为民族旅游业发展进行政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云南省大沐浴民族文化生态村为例,分析了该村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提出大沐浴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特色不突出,缺乏整体开发意识;村寨的旅游收入低,村民积极性不高等问题。最后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和建议,提出村寨旅游在开发中要注重保护,以实现生态民族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对民族地区的负面影响是一个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实现民族地区文化的动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统一是一个现实的难题。以乡村民族文化的演化模式为依据,同时通过对文化旅游者进行分析,提出了“三向参与”的文化保护开发模式。该模式强调了文化旅游者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一种以真正文化旅游者为唯一目标市场的自然的文化保护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民族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发之间如何有效的融合与链接,实现共荣互惠的双赢局面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覆盖了保护、管理、利用、解说和价值转化等环节的五位一体开发路径,以期为广大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山西寺观壁画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但保护和开发却不容乐观。从文化旅游的视野下探讨对山西寺观壁画进行更好的保护开发,提出须加强寺观壁画的保护与管理;创立核心景区、注重品牌营销;加强对壁画常规宣传方式的变革;培养专业的寺观壁画的旅游管理人员;利用壁画复制品提供旅游者参与绘制或者修复壁画的亲身体验,利用旅游产业带动相应的文创产业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展现山西文物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促进文旅融合,助推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14.
旅游对于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对民族旅游地传统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目前学术界的一个热点也是难点问题,而人口极少又处于外来文化包围冲击中的小体量民族文化就更加岌岌可危。本文以喀斯特小体量民族聚居地作为案例,探析适用于小体量民族聚居地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以期达到既最大限度发挥旅游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保护和恢复当地生态平衡和民族文化传统,实现可持续旅游开发的目的。为当地产业建设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与文化保护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民族旅游业的发展是以旅游产业对民族文化的开发为核心,为了能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文化,使之可持续利用,特以黔东南为例,对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分析旅游者色彩心理,营造适当的色彩环境引发个体的情感和内心感受,构架起景观与旅游者之间"刺激"与"体验"的互动关系,是旅游景观色彩营构的重要路径。跳出单体景观的色彩设计,注重景区景观的总体色彩视觉效果;关照美感与文化的双重体验,使景区色彩营构符合旅游者的体验需求且与客观环境达到和谐;色彩营构协助解决景观的地域、民族、文化传统的保护和延续等问题是本文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7.
旅游这一"无烟工业"作为黔东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已逐渐成为黔东南经济建设的后续支柱产业,在全州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近十年的初步开发,黔东南的旅游市场逐渐形成和相对稳定。但是,黔东南的旅游同其他旅游景区一样,依然存在旺季"吃不了",淡季"吃不饱"的问题,在旺季,重点景点、景区不堪重负,而在淡季,许多景点、景区却又空放闲置,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黔东南以苗、侗两个民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奇特并具有国际品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博大精深,自然旅游资源神奇壮观且门类齐全,其旅游产品开发完全可以依托其高品位、高质量的特性,针对淡季设计开发出四季不同的旅游产品,做到"春夏秋冬各不同,淡、旺两季总相宜",以此促进黔东南旅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传统文化保护的视角,解读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对民族发展的积极效应。旅游的适度开发与有效控制,可以削弱旅游的消极影响,扩大积极影响,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社区参与可以强化社区居民的自我意识,增强社区认同感,促进传统文化的延续。研究者应该避免夸大旅游对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避免把自身的价值取向强加在研究对象身上。  相似文献   

19.
孙慧霞 《科技信息》2009,(18):95-95
旅游这一"无烟工业"作为黔东南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已逐渐成为黔东南经济建设的后续支柱产业,在全州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经过近十年的初步开发,黔东南的旅游市场逐渐形成和相对稳定。但是,黔东南的旅游同其他旅游景区一样,依然存在旺季"吃不了",淡季"吃不饱"的问题,在旺季,重点景点、景区不堪重负,而在淡季,许多景点、景区却又空放闲置,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利用。黔东南以苗、侗两个民族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奇特并具有国际品位,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博大精深,自然旅游资源神奇壮观且门类齐全,其旅游产品开发完全可以依托其高品位、高质量的特性,针对淡季设计开发出四季不同的旅游产品,做到"春夏秋冬各不同,淡、旺两季总相宜",以此促进黔东南旅游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那坡黑衣壮民俗文化村旅游项目策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支系,高度聚居在广西那坡县,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淳朴而又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随着广西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黑衣壮民族文化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已形成了明显的旅游吸引.其旅游开发应充分利用该资源优势,重点开发民族文化,以壮药材GAP种植基地为依托,注重结合当地秀丽的桂西风光,突出地方特色,开发以黑衣壮民族文化为品牌的民族文化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