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指出广东是最早传播妈祖信仰的地区之一。通过考察闽人入粤与妈祖信仰传入的关系,综述粤地各区妈祖宫庙的分布概况,分析妈祖信仰与南粤文化的融合,探讨其在粤地“被创造”的嬗变过程及特色。  相似文献   

2.
泰国的华人普遍崇信天后妈祖,尤其是福建人、潮州人和海南人,妈祖庙宇散布泰国各府县,妈祖信仰在泰国华人社会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对泰国华人牡会发展、华人成功融入泰国社会、泰国华人海洋经营以及中泰文化交流融合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以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这三种最基本的关系,试分析妈祖信仰是和谐文化的体现。由于和谐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因而妈祖信仰不仅在中国流传,而且随着华侨出国而传播到海外,为外国人民所接受。妈祖信仰不仅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发挥积极作用,而且有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应该建立在对其生存机制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的。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广东汕尾妈祖信仰的生存机制十分优越,进入到可持续的运作态势。其表现在既不断涌现妈祖显灵的辉煌事迹,又将妈祖信仰融入国家主流话语体系,民间信众和政府共同促进了妈祖信仰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概述中国香港和澳门妈祖信仰传播过程及宫庙状况,比较港澳两地妈祖信仰的异同,并分析其成因,以深入认识妈祖信仰的性质及了解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妈祖信仰是中国、琉球、日本三个区域共同拥有的海神信仰。作为航海守护神,在传入琉球后与当地固有的守护神闻得大君、姐妹神信仰一起合力保护着琉球海民的安全。以琉球为中转站,妈祖信仰进入日本,并与当地海神信仰实现了融合。  相似文献   

7.
郭克克  谢志逸 《科技信息》2011,(16):151-151
福建莆田,在这个素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之称的八闽古府,有一个海峡两岸共同的文化符号———妈祖。"海上女神"妈祖于960年诞生于莆田湄洲岛,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也因此,莆田成为妈祖文化之源,无数信仰妈祖的信众对莆田都充满着一种寻根情怀。  相似文献   

8.
基于美国人类学家詹姆斯.沃森(James L.Watson)在20世纪80年代对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妈祖信仰研究,提出的"神的标准化"理论。依据对辽宁省孤山镇的妈祖信仰调查,证实该地区近代史上曾出现过同样的"神的标准化"过程。而在当代,妈祖信仰再度被赋予新的政治意涵,继续"标准化"着当地信仰空间,这种现象可称为"神的再标准化"。  相似文献   

9.
简述福建涵江传播妈祖信仰的历史背景。通过对涵江最具代表性的妈祖庙霞徐天妃宫的田野调查,结合相关文献,描述该妈祖庙的历史与现状,并探讨涵江霞徐妈祖信仰的一些特色。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海峡两岸经济结构的互补性及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妈祖信仰从起源地向台湾传播的原因与过程,并阐述了海峡两岸缠结在这一神缘纽带上深厚的地缘、血缘、业缘等诸多向心力量,以论证在妈祖信仰的表象之下,呈现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同缘关系。  相似文献   

11.
在清朝初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先后出现过两次闽粤人民移居泰国的高潮。随着华人的出国,尤其是潮汕人的出国,妈祖信仰开始在泰国传播开来,其传播时间至迟在清乾隆年间。潮汕华侨称所崇拜的妈祖称“七圣妈”。妈祖信仰体现出既保留中国宗教传统又部分与当地宗教文化融合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人们素有移居海外的习俗。在旱期的福建海外移民中,妈祖主要起航海保护神的作用,而当福建移民抵达海外移居地时,他们也把妈祖信仰带到了新的地方,并赋予新的使命,使妈祖宫庙成为联络乡谊、增进感情、共谋福祉的新场所。  相似文献   

13.
洞头“妈祖平安节”是在传承和发展妈祖信仰基础上形成的官办民俗节日,其实质是传统民俗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和发展中的一种调适和变迁。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调适和变迁具有必然性。政府、专家、民众以及他者的多元互动为洞头县妈祖信仰仪式共筑了一个节庆展演的场域。  相似文献   

14.
在对越南二方碑记进行解读的同时,分析了越南华侨华人妈祖信仰的传播情况;继而阐述了穗城会馆天后庙的肇建、沿革及其作用;最后说明该天后庙成为越南文化历史遗迹的情况,从而揭示了越南华侨华人妈祖信仰已经融入当地民族文化当中。  相似文献   

15.
当代民间信仰转型出现向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及象征资本的转化趋势,官方利用社会资本的“资源”和“网络”特性,采取从促进两岸交流到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实践取向,主动引导莆田贤良港妈祖信仰完成当代转型和实现“自我成长”,至此官方转向“监管者”角色,保障民间信仰良性发展。官方参与当代民间信仰转型事务反映了大传统对小传统的认可和吸纳,同时官方应兼顾民间信仰的本真特征,使官方参与民间信仰转型更具温度与理性。  相似文献   

16.
客家民间信仰是多神信仰,其队伍庞杂的神灵既有中原南迁汉族移民所带来,也有客家人聚居地少数民族留下的.还有非客家地区传入后落地生根的,其传承与发展不仅伴随着客家民系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而且也伴随着客家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全过程,成为客家文化这棵参天大树上葱郁的枝叶.以闽、粤、台客家公王、伯公、妈祖、三山国王等信仰为例探讨客家民间信仰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闽南千年古镇旧镇有三座妈祖庙,保存数方石碑和崖刻。通过考察漳浦当地的妈祖信仰习俗,解读文物、文献资料,对理解明清时期闽南的乡村治理可得到若干新的启示。明中后期,妈祖的神职扩展,成为乡民聚集人心的精神纽带,妈祖信仰成为不同姓氏的乡民自我管理、自我教化的有力推手。妈祖庙成为乡规民约的发布地、道德教化的核心区,平息和调解民事纠纷的裁决所。  相似文献   

18.
林美容教授继承前人对祭礼圈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在革屯镇的调查案例,成功地把祭礼圈和地方组织结合起来考察,把对祭礼圈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与此同时,她还对当地彰化妈祖信仰组织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开创性地提出了信仰圈理论。在此基础之上,进而对台湾汉人的文化心理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妈祖文化是中华文化之奇葩。它是一种海洋文化、和平文化、寻根文化、兼容文化和美德文化。在千年历史的传承和变异中,妈祖信仰文化的社会功能不断分化和演进。文章在分析妈祖信仰文化社会功用的基础上,从社会学的角度剖析了妈祖文化对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特别是对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旨在准确把握妈祖信仰,进一步发挥妈祖信仰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鄱阳湖的宫亭庙神是一个重要的水神,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甚至是九江水府的水官大帝依托对象,但随着海运的发展,天妃妈祖的形象日渐凸显,并回流到鄱阳湖、长江一带,而宫亭庙的形象则逐渐淡隐,但宫亭庙神与天妃妈祖之间的联系仍清晰可见,二者也体现了许多类似的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