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大鲵     
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简称大鲵,俗称娃娃鱼,在分类上隶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的有尾两栖动物,也是全球两栖动物中体形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大鲵处于从水生向陆生(鳃呼吸向肺呼吸)脊椎动物过渡的中间位置,  相似文献   

2.
鲃亚科是鲤科鱼类中的一个类群。作者于1978年至1982年对贵州的鲃亚科鱼类进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现将贵州鲃亚科鱼类三新种报道如下:一、多鳞四须鲃,新种 Barbodes Polyelepis Chen et Li sp.nov.(图1) 正模标本:标本号,781002,体长92毫米,1978年4月采自贵州毕节,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标本室。副模标本1尾,标本号781001,体长83毫米,采集地点及日期同上,标本保存于贵州遵义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3.
中国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俗称娃娃鱼,是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在我国的唯一种类,体长可达一米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华南、西南的山地溪流间,极少上岸活动。它在我国规定为第二类保护动物。 隐鳃鲵科只有两个属:北美东部的隐鳃鲵属Cryptobranchus和亚洲东部(中国和日本)的大鲵属Megalobatrachus。  相似文献   

4.
大鲵年龄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根据对300尾鲵体长和体重的量度,运用数量统计的方法,将其划分为8个年龄组,其种群结构以Ⅲ龄以下的低龄个体为主,占68%;Ⅲ龄组以上的个体仅占32%,大鲵的体长与年龄成线性相关;体重与年龄,以及体重与体长均呈对数相关,理解这种关系对大鲵人工养殖及资源保护与利用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鲵的骨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 Blanchard)属于两栖纲、有尾目、隐鳃鲵科、大鲵属。它是我国的珍贵动物。 隐鳃鲵科(Cryptobranchidae)分为两属:隐鳃鲵属(Cryptobranchus)和大鲵属(Megalo-batrachus),断裂分布在北美东部和亚洲东部。中国大鲵是隐鳃鲵科在我国仅有的一种,主要分布在华中、华南、西南、云贵等地。作为有尾两栖类的代表动物,它是研究脊椎动物由水上陆进化历史的好材料。  相似文献   

6.
在整理中山大学昆虫研究所保存的食虫虻标本时,发现克虫虻属Clephydroneura Becker,1925一新种及一中国新记录和钉突虫虻属Euscelidia Westwood,1849一中国新记录,现报道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标本室. 海南克虫虻 Clephydroneura hainanensis新种(图1) 雄虫体长18毫米,翅长13毫米.  相似文献   

7.
《大自然》1992,(3)
1.绿尾虹雉(Lophophoras lhaysii)鸡形目、雉科、虹雉属.中国特产动物,分布于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和西北部、甘肃南部.栖息于海拔4000-5000米多岩山地草甸.体长760-810毫米,重3500-4000克.2.白尾梢虹雉(Lophophoras sclaieri)鸡形目、雉科、虹雉属.国内分布于西藏东南部及云南西北部、西部,国外见于缅甸.栖息于海拔2500-4000米林地及山顶草甸.体长580-700毫米,重约2500克.3.棕尾虹雉(Lophophorsa iwpejanas)鸡  相似文献   

8.
光尾光滑虾蛄(LaevosquillalaevicaudataSunetYang,1998)隶属于甲壳纲、口足目、原虾蛄科、光滑虾蛄属。与我们常吃的俗称皮皮虾或虾耙子的口虾蛄(甲壳纲、口足目、虾蛄科、虾蛄属)是亲戚,但其个体很小,不能食用。模式标本(BNHMJ97013)1♂,体长15.84毫米,由蔡亦雄于1994年3月27  相似文献   

9.
本文前两作者于1982年6—7日间在安徽黄山和九华山采到一种跳蛛,经鉴定,为我国一新纪录种——弗氏巢跳蛛Viciria Vlijmi proszynski,1977。迄今笔者仅见到此种雄蛛触肢器的腹面图,而其详细鉴别特征及雌蛛外雌器均未见有记载,故描述如下,以供参考。雌蛛体长9.3—11.1毫米。体长9.2毫米的标本测量如下:头胸部(长×宽)4.37×3.58毫米,腹部4.82×2.47毫米。眼区长不到头胸部长之半(1.80∶4.37毫米),眼区长小于宽(1.80∶2.30毫米)。第二行眼小,约位于第一,三行眼的中间。各眼周围有黑圈,第三行  相似文献   

10.
在福建的田野里,有一种小型的啮齿动物,国内过去对它的名称有争论。经过作者近年来的观察、研究,认为它是Mus属的一种小鼠,叫做卡氏小鼠Mus C. caroli Bonhote。本文将其鉴别特征、分类讨论、与近缘种的比较和生态学的一些资料,分述如下。鉴别特征:上门齿表面暗棕色,突出于鼻骨,向前向下弯曲。颧骨板狭窄,具“S”形边缘。腹毛白色,尾双色。腭片仅伸延至第一臼齿前缘处,后腭孔在腭桥后面,不象其他小鼠。形态:体长60—87毫米,尾为体长的50.9%,耳长12—13毫米,后足约16毫米(见表1)。毛色:背部淡棕褐色,毛基灰色,尖端棕色。腹部、颈与前肢纯白色,其他部分基灰尖  相似文献   

11.
西昌白鱼绿劝亚种Anabarilius liui luquanensis Liu et He新亚种测量标本11尾,体长141—252毫米。背鳍条3,7;胸鳍条1,14—15;腹鳍条1,8;臀鳍条3,13—14;鳃耙11—14;下咽齿3行2.4.5/4.4.2;  相似文献   

12.
用大体解剖及组织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大鲵脊髓的形态结构及细胞构筑。其特点是:脊髓纵贯椎管全长;运动神经元分腹内侧群和背外侧群;中间神经元未分化成亚核;髓内感觉细胞尤存;白质中有散在的神经细胞。文中还就大鲵脊髓在进化历程中的位置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大鲵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中国大鲵皮肤的组织学结构,结果表明:(1)中国大鲵皮肤存在着丰富的皮肤呼吸结构。(2)中国大鲵皮肤上的疣瘤在头部的背面及腹面构成特定图形,这是其特有的。(3)同爬行类的鳄蜥相比较,中国大鲵皮肤结构仍呈以水生为主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正> 1983年7月笔者在云南省,昆明市的滇池边采得一雄性水狼蛛,经检定为新种,并归属于水狼蛛中的Insularis类群,现描述于下。模式标本保存在新乡师范学院生物系。匙杓水狼蛛Pirata spatulatus新种(图1—6) 正模:♂,云南(昆明)1983年,Ⅶ。雄蛛体长3.65毫米,背甲1.93×1.25毫米,腹部1.8毫米。步足量度如下(单位毫米),  相似文献   

15.
采用近红外光谱扫描不同掺伪样品,用偏最小二乘线性判别法分别建立掺伪大鲵黏液粉的2分类(纯大鲵黏液粉和掺伪样品)和5分类(纯大鲵黏液粉、掺入土豆淀粉、大鲵肉粉、大鲵蛋白粉和大鲵皮粉)定性判别模型;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别建立4类掺伪大鲵黏液粉的定量校正模型。结果表明,原始光谱经一阶导数+标准变量变换预处理后,所建2分类和5分类小二乘线性判别定性模型的校正集和预测集均无误判数;大鲵黏液粉掺入土豆淀粉、大鲵肉粉、大鲵蛋白粉和大鲵皮粉的定量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验证黏液掺伪成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中国大鲵精子的形态结构,并对精子各部位量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结果表明:大鲵精子由头部和尾部组成,无明显的颈部.精子头部细长且直,前端渐细呈锥状,顶体由顶体鞘和穿孔器组成,头部中后部有胞质小团分布;尾部呈波状,由轴纤维、波动膜和轴丝构成.精子的全长为252.45±11.19 μm(n=20),顶体长23.33±1.68 μm,头长68.27±2.75 μm,尾长184.19±11.74 μm,头宽2.63±0.34 μm.比较分析表明:中国大鲵精子具有隐鳃鲵科精子的共同形态结构特征;隐鳃鲵科物种精子的形态结构与小鲵科的具有相似性;在大鲵的人工授精过程中,保证精子结构完整,是提高大鲵受精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2011年5月和2016年5月份在烟威渔场采集了320尾和248尾小黄鱼标本,研究了小黄鱼产卵群体生物学特征,主要包括:体长组成、体重组成、性比和绝对繁殖力.结果表明:2011年小黄鱼产卵群体体长106~230 mm,体重13~114 g,绝对繁殖力F3 211~23543粒,平均(12 636±1 210)粒/尾;2016年小黄鱼产卵群体体长102~207 mm,体重12~110 g,绝对繁殖力F4 960~19 697粒,平均(10 705±855)粒/尾.与历史资料相比较,小黄鱼的繁殖力水平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黄鳍鲷SparuslatusHouttuyn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1—1984年作者在南海沿海共采集了636尾黄鳍鲷进行生长研究.数理统计分析结果确定鳞长—体长函数关系式为:L=65.3518 S~(0.6510).由该公式制定出鳞长—体长关系表,引进系数K对各实测值进行校正后,推算出各龄体长值.体长—体重关系式为;W=3.3925×10~(-5)L~(2.9862),依该关系式推算各龄体重及相对增长率.由各龄体长值求得Von Bertallanffy生长方程参数L∞=564.19毫米;k=0.1338;t_0=-1.6647.将几种鲷科鱼类的生长速度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太白寻鲵记     
大鲵属两栖纲隐鳃鲵科,俗称娃娃鱼,是现存有尾两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身长可达1米以上。多年来由于大鲵肉质鲜嫩,遭到人为滥捕,加之自然环境的破坏,其野外生存状况不容乐观,因此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我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都将大鲵定为极危种。为了了解大鲵的生存状况,我们开展了一次全国范围的大鲵生境和野生数量调查。  相似文献   

20.
滑蜥背部一般为古铜色,但可随温度与光照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可能与其机体的体温调节及逃避天敌有关。蜥体的腹面色彩多样,雄性青黄色至鹅黄色,雌性灰黄色且隐泛粉红色。体侧及尾的两侧各有一条黑褐色纵纹,但断尾后的再生尾侧面则看不见纵纹。另外,体鳞上还缀有一些黑褐色的色素斑点,这可能与调整体色有关。 宁波滑蜥成体全长95—116毫米,平均102.04毫米;体长37—46毫米,平均41.05毫米;尾长为体长的1.4—1.78倍,平均1.57倍;上唇鳞7枚,偶为6枚;第四趾下瓣数12—16,平均13.8;腹中线上一行鳞片数60—72枚,平均65.4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