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刘丽丽 《科技信息》2013,(25):476-476
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在广播节目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是深受广大听众喜爱的一类节目。然而,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当前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要认真做好节目的策划和选题,不断提升主持人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促进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广播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者和节目质量的最终实现者.面对新世纪的广播改革创新,节目主持人应提高策划水平、新闻意识、驾驭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发挥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广播节目主持人是广播舆论导向的重要责任者和节目质量的最终实现者,面对新世纪的广播改革创新,节目主持人应提高策划水平、新闻意识、驾驭能力等方面的素质,发挥广播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作为当前电视节目类型中一项重要分类,谈话类节目在众多电视节目中发展相对较早,在城市台和许多卫视中收视率一直居高不下.然而伴随同质化问题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的出现,不少谈话类节目内容出现雷同,这对于后期谈话类节目的发展极为不利.对于谈话类节目而言,主持人在节目中有着整体掌控作用,除了负责与嘉宾和观众之间的交流外,还必须掌握好整个节目的节奏.谈话类节目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自身的语言功力及个人素质,只有自然美的呈现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可,提高节目收视率.从谈话类节目的语言要素出发,该文从语言方式、语言风格及语言修养三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谈话类节目中体现主持人语言的"自然美",这对于节目质量的提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在多样性的大众传媒节目的影响之下,电视谈话节目得以出现.近些年以来,电视谈话节目逐步地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可是也存在不少的缺陷.通常在固定的地方进行电视谈话节目,它是由现场的观众、嘉宾、主持人等以人们所关心的一些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等内容作为话题,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重点是和谐的沟通和对话,以期望获得理想的传播效果.为此,该文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现状及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对策进行了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6.
陈新 《科技咨询导报》2012,(23):244-244
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是以电视为媒介,以"情感"为核心,以人物为主打的一种谈话节目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电视谈话节目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但情感类电视谈话节目需要更加创新的发展空间,应该承担起应有的深灰责任,并凸显节目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互动难是当前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的难题之一。主持人与观众互动的前提是应当了解不同观众对节目的需求。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内容上应起到辅助作用,在节目程式上应起到主导作用。健康类电视节目主持可以通过善于运用百姓语言、巧妙运用认可性语言和适当把握语言中的"度"等语言互动技巧以及面部表情语、眼神语、手势语、体态语和服饰语等非语言互动技巧更好地实现与观众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窦丽婷 《科技资讯》2009,(10):253-253
记者型节目主持人就是高度融入节目报道意识,以采访、主持见长,集采、编、播于一体的主持人。在现今的节目中急需既具备记者素质又具备主持人素质的“记者型节目主持人”,只有从主持人自身的新闻素质提高等方面才可以顺利将主持人过渡到记者型主持人。  相似文献   

9.
浅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现场采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馨莹 《科技资讯》2012,(21):228-228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使得电视节目在老百姓的业余生活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而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中心人物,在节目中起着主导作用。这就要求节目主持人必须在业务能力上要精湛,应具备"一专多能"的知识结构。这里的"一专",指的当然是播音,而"多能"指的就比较广泛了,它既包含应变能力、即兴能力、组织能力、也包含"现场采访"的能力。如果主持人具备了良好的现场采访能力,不仅可以使节目更具新鲜感和感染力,更可以为节目锦上添花。随着现在受众欣赏品味的不断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所处的位置和角色都在发生着变化:从演播室、播音间里走出来,到实地去做现场报道……电视事业的发展促使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更加丰富,同时也迫使了节目主持人频频出镜采访,以满足电视受众更高层次的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实话实说>开播,我国真正的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起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谈话节目抢占了中国电视市场.从近年成功的电视谈话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支撑和驾驭这种节目的是"甚至比策划人显得还要重要"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人的听知素养在电视谈话节目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刘丹 《韶关学院学报》2008,29(8):126-129
自从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电视谈话节目经历了它的兴盛与繁荣,也彰显出诸多问题。在激烈的竞争中,一些谈话节目被淘汰出局,一些老牌电视谈话节目危机重重。从电视谈话节目的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主持人等基本元素入手,论述电视谈话节目的突围策略。  相似文献   

12.
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离不开主持人的语言功夫,节目质量好坏、收视率高低与主持人用语风格有很大关系。目前,因为媒体的开放度越来越大、电视节目的生活情趣越来越浓,观众对节目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些"戏谑"式的桥段成为主持人语言的样板或通用的句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引用和注释。它们常常因不出其不意妙趣横生而引人发笑,从而达到增强主持人与受众的心理共鸣,拉近传授距离的效果。玩笑"戏谑"的恰到好处,既展现主持人的亲和力,又可增强节目的趣味性,制造高潮与亮点。  相似文献   

13.
记者型节目主持人就是高度融入节日报道意识,以采访,主持见长,集采、编、播于一体的主持人.在现今的节目中急需既具备记者素质又具备主持人素质的"记者型节目主持人",只有从主持人自身的新闻素质提高等方面才可以顺利将主持人过渡到记者型主持人.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是节目的传播者,同时又是吸引受众接受节目的服务者.“复合型”主持人能够深层次地投入节目制作的各个环节,在节目传播中处于主创位置,是节目优质高效播出的保证.以龙岩人民广播电台《早安龙岩》主持人的工作模式为例,探讨如何塑造“复合型”广播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5.
冯云鹏 《科技资讯》2012,(26):203-203
近年来,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遇到了发展的瓶颈,电视工作者必须改变谈话节目"重数量、轻质量"的制作现状,以加强沟通为切入点实现节目质量的突破,使谈话节目不断向着精品化、品牌化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6.
谈话节目进行的过程就是主持人与嘉宾寻求关联语境、进行动态顺应的过程,主持人与嘉宾的关联假设决定话轮转换的模式。就以关联—顺应模式为理论框架。从机构性权力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主持人与嘉宾在谈话节目话题的提出、展开及终结阶段话轮转换的特点,指出主持人与嘉宾都顺应了各自的机构性权力。  相似文献   

17.
侯菀竹 《科技信息》2011,(14):389-390
当今社会,电视谈话类节目已经成为各类电视节目的主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短短几年的时间,电视谈话类节目已经占据了广大的电视节目市场。如果想在众多的国内谈话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必然主持人的风格要与众不同,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电视机前观众的眼球,所以,对国内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研究也就成了极其必要的话题,此篇论文在对不同的谈话类节目和不同的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比较中,阐明了影响国内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各个因素,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心理素质能力,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性格气质,驾驭能力等等的综合素质和各方各面都影响着风格的形成,经过对各类受广泛大众喜爱的谈话类节目的分析后,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应不卑不亢,不急不缓的准确敏捷的表达自己的思维,表达的语言生动就好,带一点的幽默等许多重要特点,才能树立与众不同的属于自己又被观众喜爱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谈话节目这种以日常谈话方式为表现形态的节目类型,因在各个电视台的热播而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运用会话结构分析中的话轮理轮,对《杨澜访谈录》节目中的真实会话语料的话轮特点进行分析,以期能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话语提供语言实践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张莉 《科技咨询导报》2008,(22):236-236
随着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欣赏水平和事业的提升,使电视节目主持人越来越受到关注,观众随之对主持人和电视节目的素质和质量也越来越挑剔。而作为电视节目节目主持人,特别是地方台的主持人该如何应对犹如星辰的电视节目,要具备哪些特殊素质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学生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的影响以及心理安全感、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在两者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对82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文化依恋与歧视知觉、认知闭合需求、文化适应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与心理安全感呈显著正相关;(2)文化依恋、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文化适应压力,歧视知觉、认知闭合需求能显著正向预测文化适应压力,文化依恋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心理安全感能显著负向预测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3)心理安全感、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在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影响中起中介作用,并且心理安全感的中介效应更加显著。研究表明文化依恋对文化适应压力有显著影响,并且个体通过将文化作为依恋对象,可以激活其安全基地图式,产生心理安全感,通过保持较高的心理安全感,降低歧视知觉和认知闭合需求,从而减少个体的文化适应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