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2007年钦州近江牡蛎天然增养殖区、合浦廉州湾贝类(文蛤)养殖区的调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评价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在监测和评价的环境质量因子中,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的绝大多数监测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Ⅱ类)的要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适合发展贝类养殖生产。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锌、砷等,这些监测指标在贝类养殖区局部出现超标情况,其中钦州近江牡蛎天然增养殖区2007年无机氮平均含量(0.40mg/L)超标0.34倍,铜含量最高值(39mg/kg)超标0.11倍,锌含量最高值(474mg/kg)超标2.16倍;合浦廉州湾贝类养殖区的东江口监测点2007年的无机氮(0.380mg/L)和活性磷酸盐(0.0362mg/L)略为超标,但均比2006年明显降低,2007年党江深水区监测点砷含量(39.11mg/kg)超标0.96倍。超标原因是养殖区外源污染或环境本底超标,而非贝类养殖自身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该文利用2011—2012年对三门湾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结果,统计分析了三门湾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对三门湾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三门湾海水中pH、DO、CODMn、石油类和重金属(Cu、Pb、Zn、Cd、Hg、As、Cr)等评价因子可满足各水质类别的要求,营养盐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已大大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整个三门湾水质处于富营养状态,沉积物质量各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三门湾是浙江省重点养殖海湾之一,沿岸海域环境污染和养殖业自身污染对浅海养殖业已造成严重威胁。本文根据2015-2016年对三门湾海域的环境质量调查结果,结合海洋环境功能区划对该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对海水的富营养化程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及潜在的生态危害效应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该海域水质除了无机氮、活性磷酸盐、pH和COD部分超标外,其他环境因子符合功能区相应的海水水质标准;(2)该海域沉积物的重金属含量均达标,底质环境状况良好;(3)三门湾海域各季节富营养化指数大于1,表明该海区富营养化程度较高;(4)各个季节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均远小于150,说明三门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危害范围。海水富营养化成因较为复杂,后续还需进行综合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在于分析湛江湾水体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的分布特征,为科学评价、防控该海域水质污染提供建设性依据。于2017年冬季和春季对半封闭海湾湛江湾水体COD及其他环境因子展开调查,分析该海湾COD的季节变化、环境效应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春季湛江湾水体COD浓度[0.36-2.70 mg/L,平均为(1.24±0.42) mg/L]高于冬季[0.43-1.92 mg/L,平均为(1.11±0.27) mg/L],主要受春季陆源输入增加及养殖活动增多影响。受人类活动影响,春季和冬季湛江湾水体COD浓度分布特征相似,高值均出现在上湾区,并向湾外逐渐降低。与近30年历史数据相比,湛江湾水体COD浓度呈增长趋势,其主要受近年来湛江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对湛江湾水体COD评价结果显示,冬季所有站位COD污染指数(0.22-0.95)均未超标,但春季(0.38-1.35)存在超标现象,超标率为8%。相关性分析显示,冬季和春季湛江湾水体COD浓度与营养盐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它们同源,可能受邻近区域人类活动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径流量输入增加及养殖活动增多,春季湛江湾水体COD浓度升高,需加强警惕。  相似文献   

5.
围塘养殖沉积物中磷的存在形态、分布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东海隘顽湾海域贝类、青蟹、对虾、弹涂养殖区水体沉积物表层中磷的存在形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水产品围塘养殖水体沉积物中磷的各种存在形态差异显著.其中贝类养殖区总磷含量最高,弹涂养殖区有机结合态磷含量远高于其它养殖区.  相似文献   

6.
广东省海岸带海水养殖业污染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东省海岸线较长,近海海水养殖业发达,但海水养殖业带来的面源污染还没有引起重视.文章利用排污系数及产量定量评估了广东省沿海海水养殖排污量及污染贡献率,并基于卫星遥感影像提取了养殖面积与类型,对比分析了广东省粤东与粤西地区海水养殖区与环境污染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广东省沿海海水养殖N排放量为170 kt,P排放量为30 kt,COD排放量为360 kt,海水养殖面源污染的贡献率已达到25%.②广东省粤东与粤西高密度养殖区与近海环境污染严重区相吻合,养殖区与近海污染区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粤东养殖区及污染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潮州市饶平县的柘林湾、南澳县的猎屿岛海域、汕尾市的碣石湾;粤西养殖业及污染严重区域主要分布在湛江市的东海岛西侧及硇州岛海域,茂名市水东湾,雷州市的流沙湾,阳江市的海陵岛和南鹏列岛.海水养殖所产生的面源污染已成为近海海洋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海水面源污染的监测与研究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莱州湾扇贝养殖区养殖环境及扇贝的质量状况,于2015年对莱州湾扇贝养殖区水体、沉积物及扇贝中的重金属(铜、铅、镉、汞和砷)、有机氯农药(六六六和滴滴涕)、多氯联苯和石油烃等4类环境激素进行了检测与评价.结果显示:水体中铅与汞含量分别在所有海域和个别海域超出水质一类标准,沉积物中多氯联苯和砷在某些月份超出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所调查海域内扇贝均符合食用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北部湾近岸海域环境卫生风险及成因,提出针对性防范对策措施,采用2016年北部湾近岸海域枯水期、丰水期和平水期共3个水期的监测数据,分析粪大肠菌群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并将其与同期pH值、盐度、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化学需氧量、石油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粪大肠菌群具有典型的陆源污染特征,受其污染较大的海湾为防城港西湾、钦州湾和廉州湾,受污染海域给人体健康和贝类生食养殖带来一定的风险。粪大肠菌群以入海河流携带为主,沿岸的城市、港口码头也是主要的粪大肠菌群来源,海水养殖区较丰富的营养盐也为局部海区粪大肠菌群营造了较好的生长条件,导致河口、城市港口近岸及养殖区粪大肠菌群数量较高,卫生风险较大。根据不同区域粪大肠菌群的污染特点,应采取多样的防治对策。入海流域应加强流域畜禽养殖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沿海城市应进一步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和污水厂灭菌消毒设施,加强对集中养殖海区海产品粪大肠菌群的监测,防范环境卫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陶晓娉  吴淼  刘熊  雷富  何喜林 《广西科学》2022,29(3):532-540
为全面了解广西北部湾海域水质污染状况,根据广西北部湾海域2021年8月(夏季)和2022年1月(冬季)表层海水调查数据,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有机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广西北部湾海域进行水质污染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广西北部湾海域表层海水夏季和冬季pH、溶解态无机氮(DIN)、溶解态无机磷(DIP)和溶解氧(DO)存在不同程度超标,主要污染物为DIN和DIP,钦州湾和铁山港是各单因子主要超标海域。有机污染方面,仅夏季钦州湾湾内存在1个重度污染站位,在钦州湾和铁山港湾内出现中度污染,夏和冬两季分别占18.5%和13.6%,其余受污染海域同时出现在钦州湾、廉州湾和铁山港,夏和冬两季良好水质仅占3.7%和22.7%,均位于涠洲岛海域。综合污染方面,未发现严重污染水域,仅钦州湾在夏季出现中度污染,轻度污染在夏和冬两季分别占40.7%和31.8%,夏季除涠洲岛外其他海域均受到综合污染,冬季仅钦州湾和铁山港受到综合污染。整体而言,单因子超标率、水体有机污染和综合污染程度在夏季高于冬季,在湾内高于湾外。  相似文献   

10.
漳州市河口污染物输入对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3~2005年对福建省漳州市入海河口(漳江口、东溪口)和近岸海域(东山湾、宫口湾)的监测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入海河口污染物输入对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流陆源的有机、氮、磷污染物入海通量越大,所对应的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越差,富营养化趋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
广西4个港湾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绍芳 《广西科学》2001,8(3):236-240
分别在1996年夏冬季对广西沿岸铁山港、廉洲湾、钦州湾、防城湾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测站29个,其中河口区3个,港口区5个,养殖区7个,浅海区14个。调查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Cu,Pb,Zn,Cd,Hg,无机磷、无机氮、硫化物和有机质。除近岸局部区域外,大部分海域的水质符合一类海洋水水质标准,港湾沉积物和生物体污染较轻,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廉洲湾海域的污染要比其他3个港湾的严重。  相似文献   

12.
黄丽艳  黄鹄  廖日权 《广西科学》2023,30(5):910-921
为了解钦州湾近岸养殖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网箱在不同的养殖期内水体和沉积物中磷(Phosphorus)的分布特征,于2022年5月(养殖投苗期)、7月(养殖高峰期)和10月(养殖收成期)调查该区域并分析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水体中磷含量在养殖期间呈逐渐升高、表层高于底层的变化趋势,溶解无机磷(Dissolved Inorganic Phosphorus, DIP)是总溶解态磷(Total Dissolved Phosphorus, TDP)的主要赋存形态;在养殖高峰期网箱区出现磷限制情况。表层沉积物中磷含量在养殖高峰期出现较大值,呈养殖高峰期高于养殖收成期和养殖投苗期、网箱区高于非养殖区的分布特征,无机磷(Inorganic Phosphorus, IP)是总磷(Total Phosphorus, TP)的主要赋存形态。网箱养殖期的磷富集指数(P Enrichment Index, PEI)为0.31-1.42,网箱区高于非养殖区,表明钦州湾近岸网箱养殖活动会给沉积环境带来磷污染。高度集约化的养殖活动对水环境和沉积环境质量均有负面影响,针对...  相似文献   

13.
邱绍芳 《广西科学》2001,8(3):236-240
分别在1996年夏冬季对广西沿岸铁山港、廉洲湾、钦州湾、防城湾海洋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调查,调查测站29个,其中河口区3个,港口区5个,养殖区7个,浅海区14个.调查项目包括pH值、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油类、Cu、Pb、Zn、Cd、Hg、无机磷、无机氮、硫化物和有机质.除近岸局部区域外,大部分海域的水质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港湾沉积物和生物体污染较轻,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良好.廉洲湾海域的污染要比其他3个港湾的严重.  相似文献   

14.
秦皇岛筏式养殖对水动力和污染物输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秦皇岛近海筏式养殖产量增加和养殖规模的扩大,大量养殖网笼的布置改变了近岸海洋动力环境特性.结合筏式养殖物理模型试验和实测资料对水动力和水质数学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运用验证好的数学模型,模拟秦皇岛有无养殖区条件下近岸海域水动力和污染物输运过程,探究筏式养殖区对海域水动力和污染物输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养殖区对海域水流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区内流速明显减小;高密度养殖区较低密度养殖区流速减小幅度大;养殖区阻碍了污染物的输运,对污染输运的影响集中在养殖区内部,且影响程度向外海递减.  相似文献   

15.
郭钊  李萍  徐浩 《广西科学》2022,29(5):881-891
为阐明广西北部湾近岸养殖区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潜在来源,根据2013-2016年广西北部湾4个主要海水养殖区的海洋环境监测调查数据,分别应用单因子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价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程度,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养殖生物体的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表明:4个养殖区沉积物中大部分重金属含量超过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4个海水养殖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高到低为防城港红沙大蚝养殖区>北海廉州湾海水增养殖区>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防城港珍珠湾珍珠养殖区;重金属污染因子中,Hg的潜在风险程度最高。从地积累指数和级别评价结果可知,广西4个养殖区表层沉积物5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为Cu>Hg>As>Pb>Cd,其中Cu主要受到人类活动(如渔船活动、养殖活动)影响。养殖生物体中重金属污染程度最严重的是钦州茅尾海大蚝养殖区,其他3个养殖区的养殖生物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重金属的污染。因此,广西北部湾养殖区重金属污染状况不容忽视,尤其是Hg和Cu污染,未来仍需警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及评价钦州湾近岸海域夏季海水富营养化水平状况。【方法】2010年6月采集钦州湾近岸海域15个站位的海水样品,测定海水中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活性磷酸盐(PO4-P)等的浓度;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污染程度进行评价,采用海水富营养化指数法以及潜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模式对海水富营养化水平进行评价。【结果】钦州湾近岸海域夏季海水中COD平均浓度为1.00mg/L,DIN平均浓度为0.12mg/L、PO4-P平均浓度为0.01mg/L。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中COD浓度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DIN浓度超标率为20%;PO4-P浓度超标率为20%。海水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海域海水富营养化指数平均值为0.47;海水潜在富营养化程度评价模式评价结果显示,钦州湾海域海水营养级别为Ⅱ级。【结论】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受无机氮及活性磷酸盐污染;海水富营养化水平为贫营养;钦州湾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程度主要受陆源污染物及海水养殖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0月份,研究小组按照《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1998)的要求对南日岛养殖区海域水质与沉积物进行调查,总共设置5个点位.通过对南日岛养殖区周围海域水质、海洋沉积物、叶绿素a等指标的调查和检测,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和超标率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得出南日岛养殖区周围海域的环境质量现状,为海洋部门对南日岛养殖区周围海域水产养殖的宏观调控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韦伯费希纳定律(W-F)的基本原理,以表征海水水质浓度因子等参数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确定海域水环境质量等级与综合影响指数ki间关系,综合评价宁波海域各个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宁波北部、三门湾北岸及象山县西南部海域水质最差,均为劣四类海水,主要污染因子为PO4-P和DIN,其主要来源为陆源排污。趋势性分析表明2001-2013年宁波海域近岸海域水质基本维持在高浓度水平上波动,水质未见明显改善,远岸领海基线至外缘线附近海域2001-2010年均为一类水质,201 1年和2012年二类和三类水质污染有东扩现象,而2013年则又恢复为一类海水。将WF法评价结果与综合模糊评价、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W-F法与其结果基本相似,说明W-F法是评价结果准确,计算过程简便,是一种新颖的海水水质综合评价方法。本文更客观、全面地分析了宁波海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并提出容量控制和红线划定的建议,为政府制定环保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贤 《科技资讯》2007,(15):143-143
海水养殖业自身污染不仅制约了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也对养殖区及其毗邻海域的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近年来,养殖业自身污染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并成为当前养殖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在综述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控制海水养殖自身污染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莱州湾西部海域的无机氮和磷酸盐分布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和掌握莱州湾西部海域的环境质量状况。【方法】以2011年8月该海域的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该海域水质营养盐分布特征,并对营养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莱州湾西部调查海域营养盐总体呈自西向东递减的趋势,河口附近为营养盐的高浓度区;相关性分析表明,盐度与无机氮、磷酸盐、COD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而COD和无机氮、磷酸盐呈显著正相关性(P0.01);莱州湾西部调查海域无机氮污染较严重,调查海域所有调查站位的无机氮含量超《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而磷酸盐含量则有37%调查站位超《海水水质标准》(GB 3097—1997)的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结论】莱州湾西部调查海域富营养化较严重,相关环保部门应加强监管,严格控制陆源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