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土丘陵沟壑区降雨产流产沙特性及治理模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径流实验站的实测资料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沟道小流域的降雨径流特性 :该地区均为短历时的超渗产流 ,次产流降雨历时小于 70 m in,相应的径流量小于5 0 m m。根据极限含沙量的概念 ,在小流域内减少汛期径流就能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通过坡改梯和淤地坝等水土保持措施 ,可以有效地拦蓄汛期径流 ,从而显著减少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进入黄河干流的泥沙 ,减缓来沙量大于水流挟沙力的矛盾 ,使危害黄河的灾害泥沙保留在坡面上和小沟道内而成为资源泥沙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不同雨型条件下南方典型小流域城市的降雨径流特征,以深圳市观澜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研究区域连续进行为期半年的降雨监测,从中选择常见的3种基本雨型(双峰型、前峰型、后峰型)条件进行水体中常规污染物的浓度分析,并为典型南方降雨径流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得出结论如下:①双峰型降雨条件下,研究区域内不同功能区典型污染物浓度存在单一峰值,峰值时段位于降雨初期;②前峰型降雨条件下,典型南方小流域城市不同功能区典型污染物浓度存在2个峰值,前期峰值时段位于降雨初期,后期峰值时段位于降雨10 min左右;③后峰型降雨条件下,典型南方小流域城市不同功能区典型污染物浓度存在2个峰值,前期峰值时段位于降雨初期,后期峰值时段位于降雨60 min左右。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降雨径流水土流失三因子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流域的降雨形成径流及土壤流失定点定位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三者(降雨径流水土流失)的主要成因,找出了基本规律及经验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4.
系统阐述了金沙江流域水土流失及治理现状,基于典型小流域和区域调查,对已完成水土流失治理的减蚀效应作出评价,对未来水土流失治理的进度与减蚀效应进行预期分析,并在水土流失对河道泥沙影响分析基础上,阐述水土流失治理对干流河道泥沙的减沙效应,金沙江流域坡面水土流失治理对减少坡面侵蚀作用显著,但对于干流河道泥沙减少效应不明显,要减少金沙江输入三峡水库的入库泥沙,应寻求其它更为有效的减沙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提供治理模式.方法 以冉家沟小流域为典型案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 所得治理模式用于冉家沟小流域治理,每年拦蓄径流20.18万m~3.拦截泥沙5.71万t;给当地增加收入634.99万元;加速了当地致富奔小康的步伐.结论 冉家沟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应以工程措施为主,辅以生物措施和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6.
水土流失作为造成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主要原因,对其进行评价研究,成为水土保持学科领域中的重要议题。建立降雨-水土保持-径流回归模型,是水土保持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西南山区小流域降雨、水土保持对径流影响的分析,发现其与径流成因上的密切关系,建立小流域径流与降雨-水土保持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对建立起的数学模型进行T检验系数(r2)检验,标明该模型有效的评价水土保持措施对于径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及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失的大量泥沙和径流不仅造成当地土地生产力下降,而且加速下游水体的富营养化.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壑区,7月份是泥沙和径流流失的敏感期,也是径流中磷流失的敏感期.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径流中磷的流失主要决定于敏感期的一两次降雨,其流失总量由径流中磷的含量决定,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农田流失泥沙和径流最多.坡位影响农田产沙量和径流量.农田中径流量和径流中流失的磷存在一个坡度临界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陕北多沙区乡村聚落水蚀泥沙分布规律,探讨乡村聚落的土壤侵蚀问题,为加强该区的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乡村聚落径流、泥沙观测小区,根据观测的降雨径流泥沙数据资料,在粒度分析实验室用英国生产的Mastersizer-S型粒度仪测定样品粒度,对侵蚀泥沙样品进行粒度分析。结果陕北乡村聚落侵蚀泥沙的粒径分布呈"M"型,有2个明显的波峰,分别是10~50μm的粗粉沙和1~5μm的粘粒,其中粗粉沙的含量最多,达到了40%左右,粘粒的含量次之,达到了20%左右,二者的含量总共达到了60%以上;但是,通过对庭院、户间道路和户间空地的侵蚀泥沙在相同降雨条件下进行分析发现,侵蚀泥沙粒度在共性之中却有一定的差异性:在相同的降雨强度下,侵蚀泥沙粒径中<5μm细颗粒的含量以户间道路最少,庭院和户间空地次之,而>50μm颗粒的含量却以户间道路为最多,庭院和户间空地次之。结论陕北多沙区侵蚀泥沙中主要是粗粉沙和粘粒物质;户间道路径流挟沙能力最大,侵蚀强度也最大,可携带走较多的粗颗粒泥沙,和较少的细颗粒泥沙;而庭院和户间空地径流挟沙能力最小,携带走的是大量的细颗粒泥沙,粗颗粒泥沙较少。这说明在加强治理黄土高原乡村聚落中土壤侵蚀的同时,聚落中户间道路的土壤侵蚀问题应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为干旱区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及坡面治理提供依据,运用坡面径流泥沙小区定位观测方法,对元谋县典型干热河谷地段坡面小区降雨产流特征进行了研究,根据降雨的三个重要特征降雨量、持续时间和时段最大雨强,通过SPSSK均值聚类分析法对降雨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研究区年内降水量分配不均,试验期间雨季6月、9月降水过分集中,易形成持续大雨,导致产生大的地表径流并冲刷地表,造成水土流失.研究区存在降雨强度大、持续时间短的A型雨、降雨强度小持续时间长的C型雨以及居于二者之间的B型雨;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尤其最大30min雨强是影响坡面产流能力的关键因素;不同雨型下坡面产流能力大小为A型雨>B型雨>C型雨,而产流尺度效应则为C型雨>B型雨>A型雨.  相似文献   

10.
黄土丘陵沟睿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径流及磷流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丘陵沟睿区流失的大量泥沙和径流不仅造成当地土地生产力下降,而且加速下游水体的富集营养化。研究表明,在黄土丘陵沟睿区,7月份是泥沙和径流流失的敏感期,也是径流中磷流失的敏感期。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径流中磷的流失主要决定于敏感期的一两次降雨,其流失总量由径流中磷的含量决定,与径流量的关系不明显。在各种土地利用方式中,农田流失泥沙和径流最多。坡位影响农田产沙量和径流量.。农田中径流量和径流中流失的磷存在一个坡度临界值。  相似文献   

11.
研究星云湖流域水土流失,揭示水土流失的空间分异规律,能够为该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理论基础。根据典型的土壤侵蚀RUSLE模型,选用能体现流域特点的估算模型分别计算出了降雨侵蚀力因子、土壤可蚀性因子等五个因子,运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计算出星云湖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并统计分析流域的侵蚀状况。结果表明:星云湖流域土壤侵蚀以微度侵蚀为主;剧烈侵蚀主要分布在流域的北部和东部区域,其中,子流域中主要集中在螺浉河小流域和北部坝区小流域,乡镇中主要在路居镇,用地类型主要为其他用地和耕地;其次流域内平均侵蚀量最大的地形主要集中于25°~35°之间,以半阴坡坡向为主。应加强螺浉河小流域和北部坝区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坡度大于25°和坡向为半阴坡的区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不适宜耕种,应加强退耕还林工作,优化未利用地的管理,有针对性地对流域内水土流失进行治理与防治。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四年的小流域野外实测资料,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hydro Captain,对TF(Transfer Function)模型进行数字模似计算,结合本研究中所提出的观点和方法,探讨并验证了一种新的在小流域上进行降雨、径流、泥沙模拟计算、预测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初步表明这一途径适用于评价流域径流泥沙的动态变化,在水土保持基础理论研究中,具有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研究是水土流失研究中的重点领域,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对水土流失变化进行分析能为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提供评价依据,对下一步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宏观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信息,为研究喀斯特地区水土流失变化及成因做出努力。通过GIS、ENVI技术,结合土地利用类型变化,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对比分析水土流失现状。总结得出:果木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由19.99 km~2降低到18.42 km~2;由期初以中度侵蚀为主降低到期末以轻度侵蚀为主。其变化原因是:1)土地利用变化;2)石漠化治理。  相似文献   

14.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的流失不仅造成了土地生产力的降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趋势.土壤中有机碳的流失在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植被覆盖作为影响水土流失的重要因子,在土壤有机碳的流失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斑块、坡面、小流域等3个空间尺度分析和总结了植被覆盖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方式及程度.植被的斑块特征(覆盖度、类型、根系分布等)可以抑制径流冲刷以减轻降雨对土壤颗粒的侵蚀作用,因控制有机碳赖以附着的物理载体而有效防止了土壤中有机碳的流失;坡度、坡位、坡向等坡面特征通过影响植被的生长与分布格局,进而影响土壤中有机碳的流失;小流域尺度下植被对土壤有机碳流失的影响表现为景观格局对土壤有机碳分布和流域水文过程的控制特征.在对前人研究成果全面梳理的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不同尺度植被覆盖下土壤中有机碳流失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本研究方向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典型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降雨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喀斯特石漠化地区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贵州省关岭-花江石漠化治理示范区2018年雨季17次侵蚀性降雨的产流产沙数据为例,对水土流失监测径流小区的次降雨特征、降雨产流产沙特征及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坡面次降雨径流系数平均值为0. 175,降雨大部分入渗。不同径流小区降雨产流产沙存在显著差异,5块样地产流大小为柚木(Tectona grandis)地火龙果(Hylocereus undulatus Britt)地裸地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地荒草地,产沙大小为柚木地火龙果地裸地荒草地花椒地。植被覆盖度、土壤厚度对坡面降雨产流、产沙均影响较大,土地利用方式及植被类型对坡面降雨产沙影响次之,对降雨产流影响较小。对径流小区的次降雨径流深、次降雨产沙模数及描述次降雨特征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降雨产流与次降雨量之间相关性最好,5块样地平均相关系数为0. 864;降雨产沙与降雨总动能之间相关性最好,5块样地平均相关系数为0. 785。  相似文献   

16.
坑塘湿地对生源要素氮的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坑塘湿地对氮的净化效果,依据降雨状况,对太湖入湖小流域河网区一小型坑塘进行了3次降雨径流后生源要素氮的净化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3个试验期内塘中TN的净化效率分别为54.0%,51.4%和23.8%,NH4 -N的净化效率分别为85.8%,67.0%和52.6%,说明坑塘湿地系统能显著降低流域进入临近地表水体中的氮源负荷.该塘在3次降雨过程中对径流进入的总氮截留量分别达到788.9 g,2 432.7 g,416.2 g,表明试验塘对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缓解发挥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北京校园区降雨径流产污特性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降雨径流产生的非点源污染是城市水污染的重要来源。该文以北京清华大学校园区为例,研究校园区的降雨径流污染特征及其对水体环境的影响。选取校园内道路、屋顶和绿地等不同的下垫面类型,采用天然降雨径流取样和人工降雨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对降雨径流的水质进行了化验分析,得到不同下垫面的降雨径流水质特性。结果表明:屋顶和道路径流以氮素污染为主,绿地径流以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污染为主;通过降雨前后河道水质检测,分析了地表径流对河流水体环境质量的影响;最后对比分析了绿化屋顶和普通屋顶的径流水质表明,绿化屋顶具有较好的减污效果。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水源区饶峰河小流域生态补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保护区内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量及生态建设,为整个水源区的生态补偿量计算和水土保持治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野外实地调查的方法.结果 饶峰河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及生态建设共需补偿资金374万元,主要用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农民退耕还林补偿.结论 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可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增加当地农民保护水源的意识和积极性,同时也能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对河流水质的污染和破坏,减少河流泥沙含量,起到保护南水北调水源水量及水质安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坡度、不同降雨强度下径流小区的径流、泥沙与磷肥输出特征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降雨强度下,径流中磷素质量浓度随时间递减,而泥沙中磷素质量浓度随时间递增,且雨强越大,磷素质量浓度越大;在不同的坡度下,径流中磷素质量浓度随着坡度增大而增大,在20°与25°之间存在转折点,泥沙中磷素质量浓度随坡度增大而增加的规律十分明显,这与径流中磷素随时间变化情况恰好相反.  相似文献   

20.
淤地坝建设有效治理沟坡侵蚀产沙在中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淤地坝建设初期,小流域侵蚀强烈,泥沙沉积量巨大,其后,产沙强度由强变弱,泥沙沉积量呈显著降低趋势,淤地坝在减少水土流失方面具有其他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微小流域与较大流域在泥沙来源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坡沟侵蚀产沙比并非一个定值,其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