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6 毫秒
1.
张远芬《文天祥手卷真伪辨》一文,在手卷书写时间和背景的考述上有对误,该文认定新发现的文天祥手卷“写于南宋德被二年(1276)他在杭州任右丞相时”,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手卷”落款本身也有疑点,在景炎改元之后,文天祥不可能以“德二年秋九月”来签署日期。  相似文献   

2.
如果把诗歌中关合相思之情的“红豆”作为爱情或友情的象征,那么,把与纪念屈原有关的“端午艾”作为爱国之情的象征,似乎也很恰当。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在《端午即事》一诗中,就吟唱出“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这样历者艾香的诗句。诗人从“艾”引发出“丹心”,抒发了“我欲从灵均”之志和忧国忧民之情。“端午节,艾插空。”从此可见在民间老百姓是多么喜爱这“端午文”!而诗坛里的“端午艾”呢?从屈原的《离骚),杜甫的(又呈吴郎)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政》.到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岳飞的(满江红),再到闻一多的(红烛),余…  相似文献   

3.
文天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诗人,还是一位见解深邃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家。他的诗歌理论历来为人们所忽视。主要原因是他早期的著作已在战乱中丧失,后人收集起来的只是一些应酬文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文山集》说:文天祥“生平有《文山随笔》数十大册,常以自随,遭乱后尽失之。元真、大德间,其乡人搜访,编为前集三十二卷,后集七卷。”在这些收集起来的文章中,涉及诗歌理论的序跋有十五篇,加上战乱中为自己的诗集所写的序跋,共有二十余篇。这个篇目不算少,可惜都不是专论,只是作  相似文献   

4.
王奕考     
王奕(?——1306),字伯敬,号斗山,信州玉邑(今江西玉山县)人。他是南宋未年的一位爱国诗人,“素与文山(文天祥)、叠山(谢枋得)、欧阳野翁(欧阳殉)诸先生酬答往来。有文章,有词翰,著作甚富。”鉴于他的诗风文采和爱国壮举,时人曾将其与文山,叠山合称“三山”。但他作为一位南宋的爱国志士,历来均乏褒表,甚至在一些主要典籍中,对他的记评亦有不少缺谬之处。笔者本着尊重史实,力图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意  相似文献   

5.
关于助词“他个”的来源,有学者认为它来源于双宾语结构“V+他(间接宾语)+(一)个+N(P)(直接宾语)”中“他(一)个”的虚化,笔者认为这一结论还可以商榷。从语言的历时演变来看,助词“他个”的来源其实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化的,即它实际来源于领属性结构、复指性结构和双宾语结构中的“他+一/这/那个”的凝固与虚化。换言之,语气助词“他个”的最终形成实际是这三种结构历时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主编寄语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于1986年。24个春秋的耕耘,学报的影响因子不断增加,综合排名明显提升。2008年该学报在云南省州市高校学报中综合排名第二;“地方史志”、“地方·民族文化研究”为云南省学术期刊优秀栏目;学报已成为刊载“云南(文山)壮剧研究”、“句町古国研究”成果的权威性刊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元末明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明朝开国元勋,汉族,浙江文成南田(原属青田)人,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刘伯温是中国古代的一位传奇人物,至今在中国大陆、港澳台乃至东南亚、日韩等地仍有广泛深厚的民间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象棋是中国的国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造就的知识分子,文天祥对象棋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在归隐文山期间,他经常约邀朋友在山中聚会,或登山赏景,或弈棋吟诗,使文山成为当时庐陵、乃至整个江西的泉弈中心。他不但棋艺高超,而且有理论建树——撰写了棋谱,首创出蒙目象棋的走法,从而成为中国13世纪的象棋大师,在中国象棋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文山学院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F0002-F0002,F0003
文山学院是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坐落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文山城中心。文山东临广西,西通昆明,南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北与曲靖毗邻,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楚图南先生的故乡,素有中国“三七之乡”的美誉。文山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其中尤以国家AAAA级景区——丘北普者黑的万亩荷塘和广南坝美的“世外桃源”田园风光为最。州内居住着汉、壮、苗、彝、瑶、回、傣等11个民族,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丰富。  相似文献   

10.
春风化雨忆恩师——纪念李承三教授百岁诞辰徐开礼(成都理工学院地质学系)抗日战争胜利后,大约在1946年春夏,美国商人雷诺声称,世界第一高峰不是中国西藏的珠穆朗玛峰(那时称为“埃弗勒斯峰”),而可能是中国青海省东南与四川、甘肃毗邻的积石山。为证明这一...  相似文献   

11.
“月夜蝉声”旁证一则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一文中因为写了蝉声而遭到读者的非议,为此他后来在“又有两国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之后,写了《关于“月夜蝉声”》(《朱自清文集》(三)开明书店1935年3月版)一文加以澄清.在此,我还想提供一则旁证.早在192...  相似文献   

12.
一、家世南唐历经三代:先主李、中主李、后主李煜·李彭城(江苏徐州市)人,幼时在濠州(安徽凤阳)开元守当和尚,后投靠徐温当养子,后改为徐知法,他在其义父徐温带领下,南征北战,屡建奇功,遂于公元937年,称帝建都金陵(江苏南京市),国号为齐,两年后他又改名为李,并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来青年时代就“以文艺自好”著称,在他身边文人学土的熏陶下,当政后更加重视文教事业.由于他的励精图治,使江淮地区面貌焕然一新,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从而使南唐一跃而为“十国”的皎皎者,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人皆瞩目的乐土。$#toR+…  相似文献   

13.
象棋是中国的国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造就的知识分子,文天祥对象棋文化有着一种特殊的爱好。在归隐文山期间,他经常约邀朋友在山中聚会,或登山赏景,或弈棋吟诗,使文山成为当时庐陵、乃至整个江西的象弈中心。他不但棋艺高超,而且有理论建树--撰写了棋谱,首创出蒙目象棋的走法,从而成为中国13世纪的象棋大师,在中国象棋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山师专对外合作与交流处的前身是成立于1996年12月隶属文山师专办公室的外事办公室。2002年6月,成为独立部门。2006年升格为对外合作与交流处。1994年以来,文山师专不断加大对外合作与交流力度,与欧美和东南亚部分高校及教育机构进行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合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形成了对外合作与交流的“两大市场、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研究古代浙江时经常遇到的问题。先把文题上的几个词汇作点说明:现代浙江的境域,是明洪武九年(1376)建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十四年将原隶京师(南京)的湖州、嘉兴二府改隶浙江后稳定下来的。文题的“浙江”就是指的古代的这个境域。由于这个境域中在古代...  相似文献   

16.
文天祥学杜是把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爱国思想和崇高人格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上来学,这就使得他的学杜高出于同时代的诗人。文天祥不仅是一个名垂万古的民族英雄,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在诗歌创作上,他认真学习杜诗的“诗史”传统,感事忧时,“以诗记所遭”;以议论“言志”,直抒胸臆,学习杜诗的沉郁顿挫,因而形成自己诗歌悲壮苍凉的风格.他的律诗成就尤高。  相似文献   

17.
四川牛羚的分布魏辅文,胡锦矗四川师范学院生物系四川动物1993,12(3):32~33分析了目前牛羚的分布格局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目前四川有38个县有牛羚分布。分布区跨越6个山系:岷山山系、邛崃山系、相岭山系、凉山山系、大雪山、沙鲁里山...  相似文献   

18.
文天祥可歌可泣的事迹与不屈不挠的性恪本身就具有无限的诗意,描述这种事迹,抒写这种性情的诗歌,尽可不必使用那些华丽的词藻,进行那些过分的修饰,更可不必运用那些失实的比喻和夸张,就能赢得读者的赞叹。胡云翼先生在《宋词选》中介绍文天祥的词说:“这一类的词作反映了作者生死不渝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斗志,感染力极其强烈,简直使读者觉得艺术技巧和修辞是多馀的了。”文山词如此,文山诗更是这样。那么,是否可以说,诗人文天祥因此就不讲究艺术技巧和修辞了呢?是否可以说文天祥就仅仅满足于诗的质朴的  相似文献   

19.
刘辰翁年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辰翁是南宋末年词坛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的诗词文和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研究他的生平,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他的文学思想及其地位。宋绍定五年壬后(1232)一岁刘辰翁于是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生于庐陵须溪里,今江西吉安县梅塘乡小贻村。《须溪调》卷二《二百字令·少微星小》中自注云:“仆生绍定士辰。”卷三《沁园春·再和槐城自寿韵》:“刘子生时,当月下弦,输大半轮。”卷一《念仅桥·槐城X以白寿》:‘“前三例好,不须举后三例。”句末自注云:“槐城甘一日生。”卷一《鹊桥仙·白寿二首》:“谁识小年初度。…  相似文献   

20.
“札兀惕忽里”是金朝丞相完颜裹在成吉思汗助金打败塔塔儿后赐给他的一个“名分”。关于此词的含义,蒙古史学界多从蒙古语角度考察,且向有争议,有“招讨使”、“百夫长”、“一旗之长”、“糺军统领”、“部族官”、“昭武统帅”等等说法。本文认为此词来自女真语“朱里先你忽鲁”(jursin i hurl),词义为“女真的统领”。此外,本文根据蒙古国发现的汉文、女真文“九峰石壁纪功碑”。肯定这场在蒙古族历史上意义非同寻常的战争发生在明昌七年(1196)六月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