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7 毫秒
1.
探究学生喜欢张扬个性但作文中又失去真我的原因:一是“应试教育的‘抗’创新”,二是“教师思想‘鲜’创新”,三是“学生思想‘惧’创新”。教师指导学生写“真我”作文的有效方法:一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真我”,二是在作文训练中要关爱“真我”,三是要注重学生做人与作文的“真我”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2004年,笔者在本校中高年级130名学生中进行过一次作文心理的调查,结果显示:48.03%的学生觉得“没有材料可写”,41.7%的学生感觉“有材料写不出来,10.2%的学生“抄袭他人作文,采取应付的态度”。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的困境,面对学生的现状,摆在我眼前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解决“言之无物”。通过三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探索,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五年前,在一次作文批改练习中,发现了一篇学生作文《说“迷”》和这个学生给老师的一封信及一张纸条(附后)。大家读后感慨万分,觉得老师的批语给学生的刺激太重。老师下批语要慎重,作文批语要注意方法。由于这个例子太突出,太典型,恐属个别现象,因而没有披露。几年来的作文批改练习类似现象时有发生。同时,只要批改过学生作文的人深知:在几天内要批完五六十甚至上百篇同一题目的作文,如何下批语是一个既头痛又煞费苦心的事。因此,作文批语值得三思、值得探讨。 为什么要下批语?这涉及到为什么要批改作文。自古以来,学生作文老师批改与教师命题学生作文一样,被看作是天经地义的事。这是因为,“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外改文稿的故事很多,我不想重复引述。我的看法是:下笔成文者有之,改而改坏者有之,但都是少数。多数情形,甚至可以说大多数情形,是改好了的。”(吕叔湘《学文杂感》)这是因为,在生活和工作中,谁都有经常作文的需要,这种作文能力不是天生的,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作文难得一次成功,往往需要几次才能算数。这还因为,作文批改是  相似文献   

4.
李兆迎 《科技资讯》2006,(36):81-81
小学作文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被动写”为“主动写”,“害怕写”为“喜欢写”,使作文真正成为学生的一种乐趣。反之,如果学生缺乏这种作文的心理需要,心理欲望,再好的指导方法也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针对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偏向,要培养小学生作文兴趣、调动作文的积极性,我们可采取这样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作文是小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的练习,是小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怎样才能让习作教学教得有味,让孩子觉得写作文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情呢?这是摆在每一位语文老师面前值得不断探究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方面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些理念都时时在引发我们的思考。我认为要使孩子能快乐作文,写好作文,找准“结合点”,是一条可以借鉴尝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上作文课,教师没谱,学生头痛。要改变作文教学这一现状,实现培养学生既会作文,又会“做人”的终极目的。我认为要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依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按照作文教学的特征,实施科学教学。下面就是我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任何教学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师生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学生的主体活动,作文教学更应该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一点上处于承前启后发展关键时期的初中作文教学就显得更为突出。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他们虽然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的“两点一线”的圈子中,但信息社会使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宣泄、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实践使我认识到:作为语言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脱离学生实际,在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观念去束缚学生,其结果必定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鉴于此,我觉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搞好初中作文教学的首要条件。二、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现代化教学,教师必须力争登上时代和科学的制高点,才能...  相似文献   

7.
创新作文的基本特征,就是立意要深,材料要新,语言要活。指导学生写好创新作文,是作文教学的真谛。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新奇,在思考中寻找新意,在表达中寻找“鲜活”。这是创新作文指导的三种基本方法。一、在生活中寻找新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细心地观察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去寻找新奇的材料。  相似文献   

8.
作文是学生生活体验的外化,是语文教学中最能张扬个性的途径。然而,审视当今写作教学现状,我发现学生写作主体性缺失的严重性,主要表现在“无我之文”、“无物之文”和“无文之文’。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如何将考试作文的精细性跟写作本质的多样化结合,越来越成为初中写作教学主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如何解决学生作文“老大难”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设法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趣事,让学生乐意作文.一、注重生活积蓄,激发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生活的积蓄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教者在作文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其生活的库藏,触发他们  相似文献   

10.
王国芳 《科技信息》2007,(4):177-177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最主要的竞争力,没有创造性思维势必会在竞争中失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正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1.
作为聋哑学校的语文老师,最感头疼的往往是指导写作,作为聋哑学校的学生,最感烦恼的也往往是写作文。由此可见,写作确非易事,而作文教学又是聋校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如何提高聋生的写作兴趣,变“老师要我写”为“我自己要写”,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我  相似文献   

12.
一、启发思维中学语文教师在“作前指导”这个环节,往往先提出某作文题的写作要求、写作注意事项,然后让学生写作。而这类作文的写作要求、写作注意事项,是教师作为概念硬塞给学生的。学生没有思考、消化的过程,学生怎么能写好呢?要使学会“会写”,首先要教会学生“会思考”,而且议论文的写作在“思考”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它要求写作者必须具有准确、集中、条理、深刻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作文课如何提高学生的兴趣,近几年来一直是教师们讨论的热门话题。在此,笔者想谈几点自己的体会和做法。 1、作文命题要尽可能切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要把题目出在学生心坎上,使之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教师要千方百计让学生写“我”熟悉的人或事物,反映“我”所经历过的生活;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描绘“我”喜欢的景致,抒发“我”乐于抒发的情感;要尽最大可能让学生说“我”感兴趣的话,谈论自己喜欢谈论而又能谈论出“道理”来的话题。  相似文献   

14.
孙莹 《科技咨询导报》2013,(33):231-231
该文围绕“如何指导作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这一中心议题,提出几点指导方法:即改变教学模式,指出传统指导方法的弊端,倡导自由写作;提出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建议,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指出学生应该走进生活,积累素材,增加情感体验;建议有效利用教材中的经典篇章,使阅读与写作相互渗透,互为利用。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各学科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尤以培养语言文字能力的语文教学为最。而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最富个性化和创造性的高级心智活动。作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写作的技巧,还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就是所谓的“文有定法”、“教无定法”。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露峰区一街小学赵长安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学生的写作深有感触,一些学生怕写作文,把写作文当成一种负担,对写作文失去了兴趣和信心,胡编乱造,模仿抄袭等现象极为严重。面对在作文面前身心疲惫的学生,我陷入了思考: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写作文并提高写作能力呢朱熹云:“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我认为作文教学,教师要摸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找准学生的情感触发点,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地教给写作方法,并挖掘其闪光点去赞赏和评价,多种途径培养其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现代心理学家…  相似文献   

17.
阅完高考作文,一点也不轻松。记得语文考试刚刚结束,一个考生笑眯眯地对我说; “今年作文是写一封信,好写死了!”她的话代表了不少考生、老师,甚至社会上相当普遍的看法:信比写一般文章好写。但是评卷的结果却出乎意外,三十分(及格)以下的很多,致使今年我省语文分数普遍下降。从高考作文看我们的作文教学,我觉得主要问题是我们不够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这次作文题虽然是写一封信,但同样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能力。学生要写好这封信,需要书写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应变能力和发挥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文难,作文难,一写作文心里烦。”这是流传在学生中间的一句顺口溜,充分反映出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细细思考,学生作文难无外乎就是三种情况,一是找不到生活素材;二是找到了素材不知怎么表达,思路不畅;三是有了素材和好的思路却苦于没有语言,来来去去都是几句话。为了让学生知道习作写什么,如何写,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9.
周喜亮 《科技信息》2008,(30):288-288
一、精心准备,启发诱导,转变观念 在学生自改作文之前,教师要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准备。要引导学生走出“学生作文改是天经地义的”这一误区,认识到改作文是自己的事,它对提高自己的写作阅读、理解、分析、鉴赏、表达能力是大有好处的。认识提高了,态度端正了,学生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增强了,他们才能自觉地投入自改作文的活动中,才能达到修改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山县大路中学陈茂炬撰《六课型单元教学理论在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一文,对运用该教学理论指导中学生如何作文问题进行了实验,现摘登如下: 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基础较差,多数学生见了作文课就“头痛”。有些学生的作文还没有“入门”。因此,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我一般都要先组织一至二篇范文(有时是学生习作,有时是课本例文或报刊上的文章),布置好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这是自学课。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范文是如何围绕中心组织安排材料的。它在结构上和语言上有何特色。接着提出本次作文要求,启发学生学习范文写法,写好本次作文,这是启发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