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文人画入手探求中国艺术精神的真谛,发现并找到中国文化影响下文人所特有的尚清意识。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尚清意识这一美学概念,厘清尚清意识的由来以及尚清意识在中国画中的表现,以独特的视角来考察中国文人画中体现出的这种艺术精神,从而将“尚清”这一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习惯和审美态度归纳为中国艺术精神中的尚清意识。  相似文献   

2.
林金成 《科技资讯》2009,(9):216-216
从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融合因素展开,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融合必须遵循形式美法则,精神要素主要从人类社会文化与审美视觉两大方面来谈论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精神要素融合。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风景油画为什么要切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神进行论述,提出传统文入画“写意性”是中国当代油画审美领域拓展的新命题,继而论述了风景油画创作中如何运用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方式,即“写意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观照陈师曾的绘画实践,其作品已绝少传统文人画耽于隐逸的出世倾向,总体上鲜明地体现了时代的风貌,也蕴含了陈师曾对人生、对世事、对生活在下层的平民百姓深切的关怀,体现了陈师曾积极入世、热爱生活、关心国计民生的现代知识分子情怀,说明陈师曾理论与实践相互砥砺,也是其文人画理论与美术创新思想的结晶.陈师曾基于民族本土立场的文人画理论以其开放与多向度的思维方式为传统中国画自律性的现代转型起到了开拓者的作用;在西方现代艺术的当代背景下,于中国画在当代文化情境与世界艺术格局中的发展与价值取向亦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这一切,都只能从对其艺术实践的剖析中得出.  相似文献   

5.
新文人画作为一种新的艺术实践形式,既是对传统文人画的继承,又是对传统文人画的扬弃。新文人画在创作题材、表现技法和审美旨趣三个方面展开了对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性转换。通过对新文人画对传统文人画的现代性转换的认识,可以加深我们对新文人画的理解与体认。 中文关键词 中文摘要  相似文献   

6.
构成艺术的应用及审美法则贯穿整个艺术领域,为艺术审美提供了相关的理论依据。从开始形成就为艺术注入了理性力量,在建筑设计中,从奢华的古典建筑到简洁的现代派建筑风格的转变。各派的建筑师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充满构成意向的形体艺术。他们创造的根源来自于抽象的几何形体、具象象征以及符号信息,建筑师将这些形体通过构成手法创造出具有美感的视觉形体——当代建筑,向世人传递着时代文化和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7.
在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遭到外来文化巨大的侵蚀,越来越多的青年一代丢弃传统,盲目地去追求洋文化,追求标新立异,在设计艺术中亦是如此。文章通过对禅宗美学思想中的简约、朴素与空寂观在平面设计艺术作品中的体现,证明了禅意蕴于设计艺术之中,并作为艺术创作的审美法则与精神追求而存在,籍以引起设计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草原青铜器是游牧民族重要的精神文化载体,更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主要的研究范围是北方草原青铜兵器独特的审美取向、造型特点、装饰风格及文化寓意,并探索北方草原青铜兵器元素在包设计中的方法原则,在具体设计案例中展现了草原人民的文化精华与审美,并就其设计过程及设计构想做详细论述与解析,冷兵器遇上暖装饰、刚烈遇上幽雅。  相似文献   

9.
中西方绘画艺术历经千年演变,在思想和技法上已各成体系,分别代表各自民族文化的审美主张,并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化。文章结合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在审美意境上的差异,通过对比9世纪中国画家郭熙和19世纪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艺术成就,分析中西方绘画所采用的不同透视观察方法,研究中西方艺术家在世界观和审美取向上的差别,阐释中西方艺术品鉴标准。客观理解中西文化艺术差异,对理解世界多元文化共生、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审美方式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果从审美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取向的角度去审视中西文化的特征,可以看出中西文化的许多差异。中国文化在艺术传统上坚持以善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尚善;而以古希腊为源头的西方文化则坚持以真为美的原则,其核心是求真。中国文化在艺术追求上是以“韵”为旨归,而西方是以“美”作为其最高审美范畴。本文以审美方式为切入点旨在通过研究中西审美方式的差异以及原因、意义等,对中西文化内在特殊性进行初步的宏观的考察,以便对中西文化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张伟  崔晓曦 《科技信息》2011,(21):I0177-I0177
中国书法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很好的表现了阴柔与阳刚之美的完美结合,是阴阳美的一种实践表现形式,书法之所以美,正因为它是一种"势"的表现,这种"势"表现的好,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韵味,这种韵味有一内在的美感,并且富有灵动性。文人画尤其注重书法,和书法的关系非常密切,书法可以说是文人画中的点睛之笔,书法中的点、线和笔画之间的组合,不但构成了艺术形象中的元素,而且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有欣赏价值,它的运笔可以体现画家的一种内在的气质和创作状态。可以说在文人画中,画面与书法表达的是士大夫们相同的感受或者是创作状态,二者是一致的,相通的。  相似文献   

12.
独特的文化背景和社会发展形态决定了中国市民大众独特的生存方式、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心理特征。当下出现的"文化时潮"是社会发展的因素,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这一现象,可以透视中国市民大众的艺术审美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3.
新文人画继承和突破了文人画的精神,注重学习、研究和创新,在当今画坛成为一种很有影响的文化现象。新文人家在全盘西化的年代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拯救了中国画,让中国人看到了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朱自清先生诗论的基本审美取向是“中和美”。通过朱先生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态度阐明他这种审美取向的成因及他的人生态度与文学审美态度的一致性。文章主要是从朱先生对诗的内容与形式、继承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与学习西方诗歌的表现手法、诗的风格与品味三方面的态度,观点及论述证实了他诗论审美取向的基本特征是兼容并蓄、雅俗共赏、雍容公正的“中和美”。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利用Flash动画设计中的色彩文化传达视觉信息,以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探讨了网络课程中Flash动画的色彩文化的诸多因素及其应用法则。通过其独特的色彩语言
,把握网络课程中Flash动画的艺术内涵,用以制作出高品质动态效果网络课程,进而提升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6.
诗歌和绘画是相互影响的姐妹艺术。元代,文人画成熟了,它对山水小令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人画的取材使小令以描写江南的景色为主;文人画的审美倾向使小令追求简逸、空灵之美;文人画的布局使小令更重视景物的层次感。  相似文献   

17.
在总结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传统视觉资源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提出在设计教育中应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原生原创魅力和超越时代的审美价值的认识,充分利用本土视觉图像资源,拓展现代设计元素和传统艺术语言的互融、互补性,走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文人画主要有"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讲求"笔墨"及其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综合艺术."以形写神"而注重"神似"的造型观,也是使文人画的笔墨情趣得以充分发挥的重要前提.文人画的笔墨和形式风格是不得不变而且已经在变了.文人画对待中国传统绘画的其他画种特别是民间美术的态度,也是应该予以批判的.目前已经有些同志在研究中西造型艺术的异同,这对于总结中国画的历史传统和发展现代的新的中国画,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体系中“气之审美”理念的阐述,为装饰画的形式美法则、构图形式及表现形式等找到存在的根源,探究“气韵”“气势”与装饰画的内在联系,揭示“气之审美”理念在装饰画中的应用目的--创造生命的动感。  相似文献   

20.
纪实性电视节目的大量涌现,让更多的人关注社会、干预生活,这是纪实电视令人瞩目的重要原因。纪实是一种创作风格,不是创作的目的。纪实电视不仅具有社会文化价值,更具有艺术审美价值。探究纪实电视的美学特征,发掘纪实电视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和艺术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