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断指成活的原因。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方法。结果 断指(肢)再植937例1269指(肢),成活1058个,总成活率83.4%。结论 再植术后患手使用率和满意度较高,其实用功能比假肢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28例断指再植患者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辫证施护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甘肃省中医院(以下简称该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28例36指断指再植后,根据患者的病情辨证分期,分别从服药,饮食,休息锻炼,理疗,情志等多方面实施辨证施护。结果:断指再植成活34指,成活率为94.44%,成活患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再植术后进行早期恢复脉络连续的护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护提高了再植成活率,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小儿断指再植经验。方法:从1990年7月-2006年4月进行小儿断指再植39例42指,对各类型的小儿断指再植进行探讨。结果:小儿断指再植总成活率90.48%。结论:严格断指再植适应证;彻底的清创;精确无误的吻合血管;认真细致地修复各种组织;果断的处理血管危象;早期功能锻炼等,是提高断指再植成活率及功能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多指离断伤再植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组42例,3指至10指离断伤采用通过补充血容量、显微再植术和术后系统的治疗方法 .结果 本组病例共计131指,成活126指,再植存活率达96.2%.结论 多指离断伤的治疗需要全局观念,注意补充血容量,人员密切配合,保证再植指全部存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指动脉分支在指尖离断再植中应用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1998年8月~2004年9月,应用指动脉分支移位法,对指尖离断进行再植27例,共32指.结果 32指中成活31指,成活率96.8%.术后随访4~6个月,再植指外形、指尖部感觉恢复优良,效果满意.结论指动脉分支移位法,适用于指尖离断再植.  相似文献   

6.
1960年,屠开元教授在狗腿上行断肢再植实验研究获得成功。开创了我国断肢再植外科探索的先例[1]。1963年1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师成功地为一位断臂工人进行了再植术,轰动了全国[2]。此后,断肢再植技术在全国几个中心医院先后都大力开展起来,使我国的再植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在这一技术已在全国的基层医院得以普及,并在许多医院实现了多项突破[3]。可以说,对各种断肢体损伤的病患,大都有再植成功的报道。然而,纵观再植外科在我国的发展史,不得不令人对一些现象进行反思,这不仅有利于解决…  相似文献   

7.
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及各种机械的使用,复杂而严重的外伤屡有发生。部分病例由于断离肢体失去一定的完整性且伴有广泛的组织损伤不能进行再植.如何挽救伤员的生命,保存伤肢的最大功能,促使癌者早日康复是临床探索的问题.我科自1986年6月至1987年6月收治的2例外伤性下肢离断及广泛皮肤脱套伤患者,经用断离肢体皮游离移植达到了闭合创面,减少感染、保存伤肢长度.早日恢复的目地,其中一例从断肢切取前部分皮肤电冰箱低温保存18天后再次游离移植亦获成功。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文献记载的断肢成功病例,缺血时间最长为36小时.我院收治一新腕患者,缺血时间达54小时再植成功。患者女性.16岁.1982年12月31日因左腕被菜刀砍伤致腕部完全断离.份后90分钟抵达某医院,见腕至前臂砍伤七力,每刀距离平均1.2厘米.在每个刀口平面,肌腱.神经、血管.骨皆已切断.完全离断的平面在腕近侧3厘米,该院认为左腕呈多节完全和不完全性离断,组织破碎.不能再植.即进行了左腕近侧残端清创缝合,将离体的断手遗置室外窗台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显微外科技术逆行吻合血管法再植断指。方法:1995年10月至2005年10月采用逆行吻合血管法断指再植561例,658指,再植须先行指骨固定——吻合屈指肌腱——指神经吻合——指动脉吻合——掌侧皮肤缝合—伸指肌键吻合——指背静脉吻合——指背皮肤缝合。结果:658例指中有601指成活,成活率达91%,术后随访3mo-2a。根据:断指再植3a评价效果评定,优527指占80%,良110指占15%,左21指占3%。结论:逆行吻合断指再植法成活率高,手术时间缩短,使患者减少痛苦,医务人员节省体力,是一种可取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1960年,屠开元教授在狗腿上行断肢再植实验研究获得成功。开创了我国断肢再植外科探索的先例[1]。1963年1月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师成功地为一位断臂工人进行了再植术,轰动了全国[2]。此后,断肢再植技术在全国几个中心医院先后都大力开展起来,使我国的再植技术在世界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现在这一技术已在全国的基层医院得以普及,并在许多医院实现了多项突破[3]。可以说,对各种断肢体损伤的病患,大都有再植成功的报道。然而,纵观再植外科在我国的发展史,不得不令人对一些现象进行反思,这不仅有利于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些思想问题,也有利于调整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桂慧中  高飞 《科技信息》2008,(10):293-293
方法:5例病人于2005年10月-2007年3月在我院接受了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对这些病人的心理护理、术前指导、术后一般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等系统的护理方法和程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对于位于第二及第三肝门的巨大肿瘤,尤其是压迫和侵犯主要出入肝脏的血管及肝后下腔静脉的肿瘤,半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治疗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的护理提高手术治愈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藏北改则-色哇缝合带的蛇绿岩,与特罗多斯、岛湾的蛇绿岩剖面对比,区别是厚度小和缺乏席状岩墙。该区的变质超镁铁岩属阿尔卑斯橄榄岩-蛇纹岩组合,其化学成分与玄武岩互补,说明玄武岩浆系地幔岩分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的可行性、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我院行筋膜内子宫全切重建阴道顶改良手术50例(改良组)及同期行传统的子宫全切术(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改良组(77±41)min、(142±26)ml和对照组(107±49)min、(230±3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病率、平均住院时间,改良组(46±4)h、1096、(7.8±0.6)d,对照组(48±6)h、10.896、(7.4±0.2)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筋膜内子宫全切除术比传统子宫全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好,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探讨外伤性脱位牙保留牙髓再植术的临床治疗效果。对97颗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脱位牙采用保留牙髓植术.并对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外伤性脱位牙保留牙髓再植术后,牙髓愈合率为34.02%,正常牙周膜愈合率为55.67%,根管治疗率为62.89%,牙根吸收率为44.33%。可见外伤性脱位牙保留牙髓再植术可获得较高的牙髓愈合率,最大限度地保留活髓,牙周膜愈合率也得到提高,从而提高了患牙的长期保存率。  相似文献   

15.
旨在对偏瘫患者康复中,功能性电刺激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原理、作用及研究方向进行讨论,发现其在偏瘫康复中对下肢肢体功能尤其是步行功能改善,起到重要作用,并根据研究现状,提出动态功能性电刺激概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肝入肝血流阻断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减少术中出血,减轻肝功能损害,降低手术风险系数。方法:回顾性总结16例患者术中阻断半肝血流,行肝叶切除、肝内胆管直视下切开取石等手术后,患者术后并发症、肝内胆管结石的残石率、再手术率以及术后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肝功能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该方法可以控制肝切除术中的失血,保留了健侧肝脏的血运,术中及术后对肝功能损伤较轻。是一种可行、合理的肝血流阻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实验法,测定运动训练专业组、体育教育专业组和普通院系组的女大学生安静状态的心率和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探讨不同训练水平的心率差异。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对运动训练专业、体育教育专业、普通院系的女大学生之间的安静和定量负荷运动后的心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运动训练专业组的女大学生安静心率最低,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最快;普通院系组的女大学生安静心率最高,定量负荷运动后心率恢复最慢;体育教育专业组的女大学生处于两者之间。结论:长时间运动可以明显降低安静心率,有利于运动后心率的恢复,从而改善心脏功能,提高身体机能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