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汉绣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其图案丰满,装饰性强,因极具楚韵遗风得名"汉绣".在汉绣的纹样中可以看到很多象征性的造型,其中大部分的纹样都是驱邪接福、谐音寓意等祈福、吉祥文化的体现,这些装饰图案的形成都受到了中国民间民俗思想的影响,充分表达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吉祥富贵的向往.成为民间艺术中最富美学价值、学术价值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正>剪纸在山西是一种很普遍的群众艺术,它伴随着三晋大地上数以万计的人们度过一个又一个年头,见证着人们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民间剪纸融入吉祥寓意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多福,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与农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我国许多边远地区交通闭  相似文献   

3.
<正>"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四月芳菲天,草长莺又飞,正是一年好时节,读一本好书,进行一次春游,才能不负春光美。指尖起舞玲珑姿,尽展人间万物辉。"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梅花剪"延续了中国传统民间剪纸的美好情愫与表达,它穿越历史的古朴,融合创新的元素,形成了灵巧生动的图案、简练夸张的造型、红·白·黑独特的艺术手法,将"朗朗乾坤,不与万法为侣"的人生大美融  相似文献   

4.
正布老虎是一种古代就已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工艺品,它品种繁多,流传广泛,是一种极具乡土气息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国人心里,老虎是驱邪避灾、平安吉祥的象征,而且还能保护财富。在众多手工艺品中,"卢医山"布老虎堪称一绝。为了传承"卢医山"布老虎的制作技术,弘扬传统文化,2011年,冯禄芝成功注册"卢医山"虎商标。  相似文献   

5.
山西虎玩具     
<正>提起老虎,无人不惧。古人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但民间玩具中的虎的形象却总是憨气可爱。民间艺人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借助它的威力把自己制作的虎当做勇敢、强悍、吉祥之物。用虎的形象传递爱和祝福,借虎的形象反映希望和眷恋。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友》2013,(1):26-27
在现存的年画艺术中,杨柳青木版年画以藏品丰富、技艺精湛,被公推为"中国民间木版年画之首"。其中,娃娃画是印制数量最多的一种,约有200多种,因此又名"百子图"。杨柳青娃娃画装饰性强,构图饱满匀称,各种图案运用恰到好处,经常以手中所持器物或背景如荷、莲、蝠、鹿、桃、鱼、戟、磬等的谐音或比喻,结合  相似文献   

7.
正汉堂板笔书画作品题材丰富,有古朴苍劲、意境高远的水墨作品,也有色彩艳丽、寓意吉祥的彩色作品。这两类作品以不同的呈现方式表达了创作者的心境和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在汉字的书写过程中融入生动多样的图案是板笔书画作品创作的精髓,花鸟、鱼虾、龙凤、山河,这些图案不仅起到很好的装饰功能,而且包含深邃的意韵,达到了字中有画、画中有意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中国传统桃木雕刻技艺之一的永乐桃木雕刻,做工精湛、造型古朴,因其工艺考究繁杂,需取材、下料、阴干、雕刻、打磨等11道核心工序,制作周期长达数月或一年之久。永乐桃木雕刻原料选材独特,雕刻所选桃木皆取自吕祖故里,材质细腻、光滑,不易裂缝,愈用愈光;其装饰图案多以八卦、太极,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及龙、凤、连心云、同心如意、八宝、暗八仙等传统吉祥纹样组成;作品采用道教吉祥数字及比例定格确码,按道教要求手工制作,并辅以镶嵌、剔轧等装饰手法;成品需经道长"开光加持"而用之。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年画,顾名思义,就是在过春节时张贴的,多含有新年祝福、吉祥喜庆寓意的一种绘画体裁,它是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张贴年画也是至今为止传统春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民俗活动。由于传统民间年画多用木板版画制作,于是多称木版年画。它采用雕版印刷工艺技术,先将图画线条绘于平整的木板上,然后雕刻留出所需线条,刷上颜色、铺上纸张、施以压力将画面附印于纸面即成,有单色、多色分版印制的,也有印出线条后手工着色的。  相似文献   

10.
山西虎玩具     
提起老虎,无人不惧.古人日:"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但民间玩具中的虎的形象却总是憨气可爱.民间艺人对它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借助它的威力把自己制作的虎当做勇敢、强悍、吉祥之物.用虎的形象传递爱和祝福,借虎的形象反映希望和眷恋.  相似文献   

11.
<正>剪纸,从工具材料上讲,又称铰花,是一种以纸为加工对象,通过剪刀的镂空创造视觉审美的表现艺术。在花样、技巧、寓意共同组成的剪纸艺术中,剪纸花样是桥梁、是载体,铰花技巧的运用是手段、是方法,剪纸寓意的表达是最终目的、是剪纸艺术的灵魂。而吉祥的寓意往往要通过精美的花样来实现,铰花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的过程,是创造花样和表达寓意的过程。花样和寓意的完美融合能使剪纸的艺术表现更加丰满。只有在  相似文献   

12.
龚静 《世界科学》2000,(5):41-41
眼前是一些中国民间的剪纸作品,莲生贵子、石榴崩子、鱼戏莲、抓髻娃娃、繁茂的树,这些图案纹样充满着民间渊源流长的生命崇拜的意识,尤其是当一个个形状于相似中各呈其态的抓髻娃娃排列在一起,以及意蕴生命的树形图案依次组合时,一种鲜活的对生命的期待和神秘感在黑白虚实的剪纸上升腾而起。 对“阴阳相合化生万物”的树的崇拜,尊子嗣象征“抓髻娃娃”为生命之神,对现在的人们而言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了。曾经对生命之源抱有神秘之心,曾经对人类缘何来到世上怀有想象之翼,而今天,谜底已经揭开,人类之所以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从类人…  相似文献   

13.
老虎枕DIY     
《科学之友》2010,(4):20-21
老虎枕是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它色泽艳丽,放在家中当摆设,既时尚,又古朴,也蕴含了吉祥、如意,同时也是孩子的好玩具。老虎枕的制作其实很简单,在提倡乐活的今天,我们不妨拿起剪刀和针线,来亲手制作一个。  相似文献   

14.
<正>鱼长智慧羊增寿,安身立命知食宜。"鱼羊包"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不拘泥于固有模式。依据养生学原理,结合现代健康理念而独创的一种风味食品。"鲜"是鱼、羊二字的合写,寓意着追求新与完美。"羊"是祥字的字根,我国民间素有祈福求祥的风俗,借以表达对吉祥如意、喜庆有余的美好憧憬。水中游路上奔益身健体古人有"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的说法。所谓"食宜",就  相似文献   

15.
《科学之友》2015,(2):22-23
<正>从民间绣活到主流绣艺,繁峙晋绣主要通过设计、描稿、上绷、勾绷、配线、刺绣、装裱、检验等8道工序和直绣、斜针、盘针、虚实针、倒扣针、散错针等近20种针法,利用蚕丝花线在棉麻布料、丝绸锦缎上绣织各种民间美术图案或缝制立体自然形象,寓民俗知识于传统手工技艺,其独特绣艺针法和简单明了的图案,使绣品极具吉祥喜庆意义和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当地百姓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具有很强的晋绣艺术代表性。  相似文献   

16.
<正>临汾又称平阳府,平阳木版年画由此而得名。平阳木版年画是我国最古老的年画之一,源于上古岩画与祭祀,随之为皇宫贵族喜庆之用,后民间普遍用于年节和日常生活中。平阳木版年画是别具一格的农神文化,《中国版画史》称"版画之头,平阳启之",是中华民族年画的"始祖",历史源远流长。平阳木版年画始于唐宋,鼎盛于明清,扎根于民间,多自产自销。其画从张贴的门神、寓意神  相似文献   

17.
<正>在老百姓心里,老虎行动迅猛、威力无比,所以民间视它为保护神和吉祥物,因此便有了以虎为原型缝制而成的虎头帽,希望孩子像头戴虎头盔甲的将士一样勇敢威猛;缝成虎头鞋,让孩子一出生就穿上有虎眼的鞋,一生走正道、顺道;缝成布老虎,装上桃木屑做成乖乖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健康勇敢,保佑孩子一生平安;有时把鼻子做成瓶子状,因"瓶子"代表"平安"称为"平安虎",希望老虎保佑家庭平安;有时把老  相似文献   

18.
<正>有人说:"世界剪纸看中国,中国剪纸看山西,山西剪纸看孝义。"孝义被誉为"剪纸之乡",是中华剪纸艺术的发祥地之一。孝义剪纸作为一种汉族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每逢喜庆节日,特别是春节,家家户户门上、窗上贴满各种富有吉祥寓意的剪纸,喜气洋洋,琳琅满目。千百年来,孝义剪纸艺人遍布城乡各地,一代一代地将依附于民俗活动的剪纸艺术,薪火  相似文献   

19.
百花园中信步,艺术瑰丽无数。交城堆绫作为"花中锦绣",其作品大体可分为花鸟鱼虫、山水园林风景、仿古神话、古代仕女、吉祥寓意以及地方特色等六大系列,件件珍品,品品绚丽。  相似文献   

20.
<正>郭梅花生于剪纸之乡孝义,自幼受母亲启蒙,后经专业院校深造,经过40余年的执着探索,逐步形成了以民间剪纸为依托、以吉祥元素为符号、以历史人文为题材,阴阳相间、红黑交错、视觉新颖的艺术风格。她,一个民间艺术家,经过学院派的洗礼,成为新型的剪纸艺术大师。多年来,她的剪艺品广受赞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还将其誉为"梅花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