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瓷艺术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等于是陶瓷国画艺术。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表现,是以陶瓷材料为载体,以陶瓷的釉、颜料为表现手段,以国画的技法来表现国画的一种神韵。新彩绘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绘画的艺术成就。写意绘画又是以民族艺术内涵与精神成为中国艺术陶瓷领域的一朵奇葩。本文仅以个人观点试从构图方式与表现技法上浅谈釉上彩绘写意牡丹。  相似文献   

2.
对视觉空间的研究,中国古代绘画界早就有所重视。视觉空间是反映现代中国绘画“写意”、“写心”、“传神”特征的窗口,是美感的载体,它包含着一种理念。它在中西绘画中都有各自意义上的独立存在。其视觉心理,一是倾向于客观,具有科学性;二是倾向于主观,具有浪漫性。艺术空间多向客观和主观两极发展。其视觉空间,一是追求纵深,再现“前前后后一连串的物象”;二是追求平排,表现物象时,“步步移”,“面面观”,观其内涵,略其形色。艺术空间多是“心”、“景”合二为一,“悟化”的结果。西方绘画,中国古代和现代绘画视觉空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西方、中国古代绘画视觉空间应包含于现代中国绘画视觉空间之中。  相似文献   

3.
岳源 《科技信息》2009,(16):266-266,268
“综合绘画”是用“综合材料”和“综合技法”来创作的绘画作品。“综合绘画”的材料媒介具有广泛性、多样性,它与绘画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被艺术家们广泛而巧妙的应用。正确的选择、应用综合材料媒介,可带来更深层次的艺术观念的变化,从而使艺术表现的范围也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4.
疾涩是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生命之所在,疾涩线条的节律性使中国书法被称为“时间的艺术”从而别具一格,疾涩线条的韵律感确立了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画的最根本之点,疾涩的不同侧重产生了书派风格之差异,疾涩既是技法术语又是艺术审美范畴,它是中国古公款宇宙生命和运动变化的感悟和认知;无论是疾是涩,都是力、势、气三有机统一并发生变化的结果。“疾势涩笔”和“迟中见速”本质上就是阴阳合和“之道。  相似文献   

5.
疾涩是中国传统书法和绘画的生命之所在。疾涩线条的节律性使中国书法被称为“时间的艺术”从而别具一格,疾涩线条的韵律感确立了中国绘画不同于西方画的最根本之点。疾涩的不同侧重产生了书派风格之差异。疾涩既是技法术语又是艺术审美范畴,它是中国古人对宇宙生命和运动变化的感悟和认知;无论是疾是涩,都是力,势,气三者有机统一并发生变化的结果。“疾势涩笔”“迟中见速”本质上就是“阴阳合和”之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的田园山水诗同古典绘画艺术有着极其相似的美学特质。王维是唐代著名的画家和山水诗人,他的诗作呈现出“诗画合一”的审美特色。这种艺术成因主要来自诗人创作时将写作与绘画两种技法的融合,诗人将白描、瞬间画面捕捉、色彩烘托以及构图方法融于诗歌创作,产生了“诗画合一”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对中国绘画中“形”与“意”这一传统话题的探讨。针对当今在中西方文化艺术思潮的交汇中有关东方文化艺术的地位及价值出现的种种误导倾向,着重从传统入手,对中国绘画的“形”与“意”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比较富于实践性的思考与阐述。本文提出,中国绘画“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意”组合的美学法则是东方绘画独特的审美情结,本质上是以“意形合一”的交融为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吸取了绘画的技法,通过横斜平直的线条,远近虚实的构图,浓妆淡抹的色彩,空灵淡泊的意境,达到了绘画美,形成了“诗中有画”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9.
刘佳林 《科技信息》2009,(19):147-147
对绘画艺术语言形态的研究是中国当代美术走向深化的标志,同时也是年轻画家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必经之路。特别是在中国当代油画发展得热火朝天的时期,让人们更好更深刻地认知绘画语言,让画家们更能懂得灵活运用绘画语言,探讨用绘画技法表达情感的妙处,将具有时代和现实的双重意义。很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中的水墨画技法,与当今陶瓷界绘画情况。探讨了当今陶瓷绘画艺术的创作技法,解剖了当今水墨形式瓷画特点,指出了其创作范围、发展的思路与可能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中国水墨画与陶瓷绘画在工具、材质、造型、表现手法等诸多方面的比照,分析了水墨画的技法与陶瓷绘画的异同及其在审美鉴赏方面的差异,简述了陶瓷绘画对水墨画的借鉴、应用以及水墨画对陶瓷绘画的影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元代的绘画中,“四君子”题材比较突出。中国文人受“比德”文化思想的影响,喜欢用梅兰竹菊寄托理想品格。据夏文彦《图绘宝鉴》记载,元代画家一百七十余人,画水墨梅兰竹菊者几乎占到三分之二。元代水墨“四君子”的兴盛原因有二:一是民族矛盾导致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文人阶层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当精神追求与社会现实存在矛盾时,文人们寻求象征性艺术来表达创作意念;二是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以书法入画技法促进了“四君子”的写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水印木刻是中国传统木版画的基本技法,作为复制中国画的重要手段,其艺术风格与中国传统绘画风格相一致。绝版水印木刻技法,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水印木刻的艺术特点与技巧,又融入了绝版木刻的技法特点,使画、刻同为一人的版画家节省创作周期,提高版画作品的创造性,在创作型的版画中占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郑炜 《南昌高专学报》2006,21(2):65-66,69
抽象派绘画主张绘画应该向音乐学习,抛弃客观对象的形体、特征,走向纯表现的艺术。由康定斯基首创的“视觉音乐”展览的成功,标志着“抽象绘画”或者称“非具象”、“非客观”美术问世了,并形成一个波澜壮阔的影响世界长达几十年的美术思潮。通过对音乐发展和演变史的考查可以知道,绘画中的抽象手法相对于再现手法和传统表现手法是更高的一种表现形式。因为抽象画已经上升到了音乐的高度———纯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15.
在绘画艺术中,材料与技法可以说是一种绘画语言,不同的绘画材料技法加以技法的表现能在画面中表现出特质美感。创造性地运用材料与技法,能为画面增添情感意识,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西方绘画受到传统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当时所追求的目标是造型的准确、光感、体感、质感,更多的科学艺术体现是一种西方传统绘画在视觉上的审美。在现代油画中,材料与技法作为一门艺术,不但丰富了画面,更是大大提升了人们的视觉审美。  相似文献   

16.
国画是具有我国独特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瑰宝。陶瓷绘画是国画风格在陶瓷材质上的表现,以陶瓷材质为载体,以陶瓷颜料以及陶瓷釉料为表现工具,通过高温或低温烧制完成。陶瓷作品在表现技法上完整地承袭了国画中的"双填"、"色勒"、"渲染"、"没骨"、"淡彩"、"写意"、"泼墨"、"泼彩"等。一件好的瓷器配上一幅极具国画韵味的画,可谓是一件完美的富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陶瓷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7.
毕摩画是彝族传统的绘画之一,本文从绘画工具与材料的视角,探索毕摩画的物化形式和不同媒介构成的绘画艺术语境状态,阐释毕摩绘画艺术的工具材料具有就地取材与现代材料相结合的特点,同时论证了毕摩绘画艺术与材质“物语“的紧密关系.  相似文献   

18.
青花是一门将传统绘画技艺结合陶瓷器型结构进行装饰的艺术。尽管青花瓷与中国写意画使用的材料不同,但是都从侧面反映出时代的特征和人们对生活美的追求,有着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文章从艺术载体、空间、绘画技法以及青花瓷独特的烧成魅力等层面来解析中国写意画与写意青花两者之间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代文人的“隐退”思想以“刚性”的意志为后盾,不能简单地看作“消极”。“文人画”实现了再现型绘画向表现型绘画的转变,其图式语言折射的审美追求是“以柔求刚”。其外表的“柔弱”掩盖了其内在的“刚健”。  相似文献   

20.
在近代姐妹艺术中,美术和音乐的联系最为密切。历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创新,总是对音乐创作产生着影响。特别是自十九世纪末叶起,美术在风格技法上的变异,几乎对现代音乐技法的创新,起到了前导的作用。近代音乐术语中常出现从绘画借用过来的词,“音画”一词便是由绘画艺术演变而来的,也是二十世纪现代音乐创作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手法。它是借用美术的描绘手法,来表现音乐内容、刻划音乐形象的。此类作品往往以静物或风景为题材,一般是短小而形象鲜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