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许四平 《科技资讯》2008,(8):112-112
随着IPv4网络协议在远程传输中诸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开始研究新一代网络IPv6的远程视频负载传输特性。在构建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对该网络模型加载了一定流量的视频负载,通过仿真及对仿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在相同流量的远程视频负载下IPv6不易造成网络拥塞,相比于IPv4更适合大流量网络负载传输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单播技术是IPv4网络下视频传输的主要手段。在诸如视频会议的多客户端应用中,单播耗费了很多网络带宽和服务器资源。随着下一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及视频业务的飞速增长,单播技术构建的视频传输系统已无法满足这类业务在带宽及服务质量方面的需求。使用IPv6组播技术进行多点数据传输,能有效提高网络带宽利用率,提高服务质量,并极大减少网络及服务器负载。基于IPv6组播和微软DirectShow视频处理架构,设计并实现了一个视频流媒体的组播传输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满足IPv6网络下实时视频传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非集中层次化移动IPv6管理QoS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用户对实时业务(语音、视频业务)的需求引发了对移动IPv6环境下服务质量问题的研究.针对移动IPv6实时业务的QoS特性,提出了一种可缩放的服务质量架构——非集中层次化移动IPv6管理QoS架构,定义了该架构中的基本元素、架构的部署及其在实际使用中的交互,并利用比较分析和仿真的方法验证了该架构的可行性、可扩展性、切换延迟及传输延时小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自适应QoS控制机制由优化模式选择和固定时延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组成,优化模式选择在压缩 层提供QoS支持,固定时延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在链路层提供QoS支持。仿真结果显示给出的自适应QoS 控制对MPEG-4视频在动态的无线信道上传输达到了满意的质量,并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5.
自适应QoS控制机制由优化模式选择和固定时延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组成,优化模式选择在压缩层提供QoS支持,固定时延的混合自动请求重传在链路层提供QoS支持。仿真结果显示给出的自适应QoS控制对MPEG—4视频在动态的无线信道上传输达到了满意的质量,并有效地利用了网络资源。  相似文献   

6.
以Direct Show多媒体框架为基础,提出一种有效的传输层设计来面向下一代网络音视频传输系统应用.该设计不仅支持IPv4,而且支持IPv6,达到了与IP层协议无关的传输;采用RTP/RTCP传输机制控制特有的Direct Show网络传输服务质量,通过特有的音视频信息头传输方法,突破了Direct Show媒体网络...  相似文献   

7.
嵌入式实时视频通信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解决嵌入式视频通信系统普遍存在的实时性不好,服务质量不可控的问题,论述了嵌入式实时视频通信系统设计以及系统实现过程中若干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在TI DM642EVM视频处理平台上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嵌入式实时视频传输系统。提出应用层服务质量(QoS:Quality of Service)控制机制,实现了网络视频的实时传输。参考IP网络多媒体通信协议H.323框架进行系统控制,采用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 eTransport Protocol)进行传输控制和网络状况反馈。实验结果表明,在同等网络条件下,这种QoS控制机制具有较好的视频传输质量,而且具有良好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8.
在原有的IPv4选择性扩散算法的基础上,结合IPv6的服务质量机制,提出了一种IPv6网络环境中基于选择性扩散法的多约束QoS路由算法,此算法保留了IPv4扩散算法的优点,同时克服了IPv4扩散算法的缺点.利用NS-2仿真软件对该算法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能减轻网络负担,还能降低呼叫阻塞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最优地使用限时重传技术提高IP网络上的视频传输Qo$,通过总结以往的限时重传技术的要点,提出了利用MPEG-4视频流格式以及其在传输层的RTP打包来提高重传的效率的MPEG-4视频限时重传优化策略,并拟定了ECR-RTP协议来支持策略的实现.实验结果证明,在低带宽的网络上,此策略对MPEG-4视频传输具有更好的QoS保证。  相似文献   

10.
远程实时视频传输的自适应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提高远程视频传输系统的实时性,提出了一个基于Internet的视频传输自适应机制,采用数据包对的方法检测网络带宽,以离散时间Markov链描述网络带宽随机变化的统计信息,并据此对网络带宽做出预测,进而调整视频传输策略,使视频传输率尽量接近网络带宽.经测试,引入该机制后视频帧传输延迟较小且平稳,平均延迟较原来减小 33.8%, 因而提高了系统实时性,为远程视频传输系统提供了良好支持.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网络视频传输实时同步问题,提出了一个TSFBCC模型,对视频传输的两个关键性技术——实时性和同步性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解决了WinSock2.2对QoS的支持,从而实现视频传输过程中的资源预留.  相似文献   

12.
应用6LoWPAN无线个域网技术,结合联邦网络对IPv6支持的实际情况,提出将6LoWPAN设备与联邦网络在IaaS、PaaS和SaaS三层云结构下整合的实施方案,使6LoWPAN网络无缝纳入联邦网络。方案将实现联邦客户端对6LoWPAN节点的远程监控以及6LoWPAN网络内节点的跨网漫游,扩展并验证联邦平台的IPv6实验服务应用功能,促进了6LoWPAN新兴技术与联邦网络交叉领域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IPv4 over IPv6(简称4over6)机制是由清华大学提出来的一种用于解决IPv4网络通过IPv6 主干网而互通的机制.通过详细分析其在Solaris系统的实现,结合网络处理器的高速可编程特性,在IXP2400中实现了4over6机制,并且为了用户可以直接访问IPv6网络,添加了NAT-PT机制,实现了一整套的基于网络处理器的IPv4向IPv6的过渡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IPv6网络移动MPLS资源预留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化速度的快速提升,未来网络世界中快速移动交换和高效宽带传输将是必然的趋势。在快速移动交换领域内如今研究的热点就是移动MPLS技术,而高效宽带传输在现如今的整体带宽条件下还很难得到满足,于是就需要使用到RSVP资源预留技术来保证现有带宽条件下的高效传输。通过利用IPv6自身具有的移动性和QoS保障方面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IPv6的移动MPLS中的资源预留方案,给出了在IPv6环境下快速高效、移动交换的一种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韩毅  周晏 《科技信息》2009,(16):214-215
IPv6协议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核心标准,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IPv4向IPv6的过渡已经成为必然趋势。IPv4和IPv6节点的共存和互通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从视频监控系统面临的过渡问题出发,分析了IPv4向IPv6过渡的三种机制并对这三种机制在可行性及安全性上做了比较,最后对视频监控器兢面临的过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IPv4地址的枯竭和新业务的驱动,IPv6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关注,教育网伴随着CERNET2的建设,将会越来越多的引入IPv6应用,逐渐的从IPv4向IPv6过渡。在基于IPv6的下一代教育网建设时需要在网络、安全等方面,充分考虑到路由、安全等设备同时支持IPv4和IPv6流量的转发和攻击防护,支持IPv4和IPv6网络的共存和互访,支持IPv6 HA、相关日志记录及统一集中管理的方案,从而安全地、渐进地、无伤害地进行过渡。  相似文献   

17.
在IPv6的诸多应用领域中,探讨IPv6协议网络技术如何应用于家庭网络中,相比于IPv4具有哪些优势和特点,如更大容量的地址空间,即插即用的自动配置能力强,基于IPsec协议的安全机制,改进的移动性,以及在QoS上的改革较Ipv4具有的优势等.基于IPv6协议,融合家庭网关和ISP的家庭网络离我们的生活将不再遥远.  相似文献   

18.
IPv4 over IPv6(简称4over6)机制是由清华大学提出来的一种用于解决IPv4网络通过IPv6主干网而互通的机制.通过详细分析其在Solaris系统的实现,结合网络处理器的高速可编程特性,在IXP2400中实现了4over6机制,并且为了用户可以直接访问IPv6网络,添加了NAT-PT机制,实现了一整套的基于网络处理器的IPv4向IPv6的过渡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IPv6主机和路由器与IPv4兼容的机制。这些机制包括双重IP层的实现,以及在IPv4路由环境中传输IPv6分组的隧道技术。这些机制能够使IPv6节点与IPv4节点进行互操作,极大地简化了在Internet配置IPv6协议,有助于使Internet向IPv6全面的过渡。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分析了LPv6下QoS中的区分服务实现模型的体系结构,研究区分服务实现IPv6 QoS的原理和组成部件,分析IPv6协议定义的5个钩子和截取时刻的数据流程.通过设计无线和有线网络实验环境,在Linux内核网络协议栈代码中加入支持可加载内核区分服务模块,即利用IPv6协议下Netfilter中钩子在Linux平台进行设计和实现区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