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为了解苔藓植物小立碗藓与病原真菌灰霉菌的互作关系,观察了灰霉菌在小立碗藓配子体中的感染行为和小立碗藓受感染后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另外,还测定了接种灰霉菌后小立碗藓配子体的过氧化氢量、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以及病程相关蛋白1(PR1)基因转录表达变化.结果表明:(i)在灰霉菌接种早期小立碗藓出现类似维管束植物的过敏性反应;(ii)接种早期PR1基因表达上调和POD活性增高,说明PR1和POD可能与小立碗藓对灰霉菌的早期防御反应有关;(iii)病原菌侵染引起小立碗藓配子体内CAT、SOD活性下降和过氧化氢量升高,说明小立碗藓与灰霉菌互作中出现了氧化还原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葫芦藓科内蒙古新纪录属小立碗藓属和新纪录种小立碗藓,标本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和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黄河岸边冲刷地。对小立碗藓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和生境进行了描述,提供了植物体显微照片,并更新了内蒙古葫芦藓科分属检索表,凭证标本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苔藓植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17,(3)
正许多事情都离不开机缘!2016年5月,我参加了由仙湖植物园和加拿大圭尔夫大学联合组织的四川昆虫、苔藓科学考察活动。在完成预定的考察任务后,我们于25日从卧龙返回成都,因映秀至都江堰段高速公路维修封闭,只好改走213国道。未曾想,这一改道,竟促成了我与立碗藓的邂逅。车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映秀景致渐行渐远,路旁出现了河谷密林,貌似生态环境不错,大家便临时决定下车采集一些标本再继续赶路。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采自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毛都苏木森林草原过渡带葫芦藓科(Funariaceae)和丛藓科(Pottiaceae)的2个内蒙古新记录种:梨蒴立碗藓(Physcomitrium pyriforme)和尖叶湿地藓(Hyophila acutifolia).提供了2个物种的形态特征简要描述、地理分布、数码照片以及内蒙古立碗藓属和中国湿地藓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5.
丛藓科(Pottiaceae)立膜藓属立膜藓Hymenostylium recurvirustrum(Hedw.) Dix.曾有文献记载,但未见现存标本因而未加入新疆苔藓植物名录.依据标本对此种的识别特征、生境及其地理分布进行了重新描述,并提供了该种的显微照片和形态线描图.  相似文献   

6.
植物激素对小立碗藓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Hewd.)B.S.G.)作为独特的模式植物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本实验以改良的Knop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研究添加不同种类和浓度配比的植物激素对小立碗藓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糖浓度为2%,添加KT 0.05 mg·L-1或添加6-BA 0.05 mg·L-1,在温度(25±1)℃,光照强度3000~4000lx,光照周期12/12 h/d条件下培养,诱导小立碗藓愈伤组织的效果最为理想.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实验结果表明未添加任何植物激素的Knop培养基上分化出正常的配子体且数量最多.添加2,4-D或IAA的培养基上能长出较多的原丝体.  相似文献   

7.
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1-氨基环丙烷-1-羧酸合成酶(ACS)是高等植物乙烯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和主要调节位点.然而低等陆生植物小立碗藓基因组编码的ACS同源蛋白PpACL1却被发现不具有ACS活性,而是具有β-C-S裂解酶活性.为了探究PpACL1与高等植物ACS酶活性差异的成因,采用结构生物学方法来进行研究.对小立碗藓PpACL1蛋白进行了表达、纯化和结晶,得到了大且棱角分明的块状PpACL1晶体,然而该晶体的X射线衍射分辨率却仅有0.7 nm左右.为得到可用于结构解析的PpACL1晶体,进行了添加剂的筛选以及PpACL1晶体的防冻处理等优化工作,使晶体衍射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最终收集得到了最高分辨率达0.32 nm的PpACL1晶体衍射数据,初步具备了结构解析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钙信号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胞外钙受体(Extracellular Calcium-sensing receptor,CAS)是动植物质膜上一种跨膜离子通道蛋白,可以感受胞外Ca2 水平,充当第一信使将胞外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但迄今为止,仅2003年从植物拟南芥中克隆了胞外钙受体CAS基因,其起源进化我们知之甚少.本实验成功克隆了小立碗藓CAS基因,其cDNA全序列共1 574 bp,5′-非翻译区80个核苷酸,3′-非翻译区234个核苷酸,开放阅读框(ORF)1 257 bp,编码419个氨基酸,共有6个内含子.虽然藓类植物与被子植物进化距离较远,但小立碗藓CAS基因前五个内含子的插入位置以及相位与拟南芥完全相同,这说明植物中CAS基因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暗示被子植物胞外钙离子信号感受、传递机制起源于藓类植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苔藓植物的采集、鉴定和整理,报道山西省提灯藓科植物共4属22种,包括疣灯藓属 Trachycystis 1种,提灯藓属Mnium 10种,葡灯藓属 Plagiomnium 10种和立灯藓属 Orthomnion 1种.并简要介绍了它们的生境和分布.  相似文献   

10.
立碗藓     
《大自然》2017,(2)
正~~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30多年来采自新疆各地的1 200余份提灯藓科植物标本和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确定目前毛灯藓属在新疆分布有4种,占中国毛灯藓属总种数的40%,其中3种为新疆首次记录,分别为:纤细毛灯藓(Rhizomnium gracile)、圆叶毛灯藓(Rhizomnium nudum)、毛灯藓(Rhizomnium punctatum),描述了新疆毛灯藓属共4个种的形态特征,提供了各种的显微结构图、产地、分布、生境等信息,并编写了新疆毛灯藓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2.
在对浙江省杭州市苔藓植物广泛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发现并报道中国新记录种1个,小细罗藓(Leskeella pusilla (Mitt.) Nog.);浙江省新记录属1个,赤藓属(Syntrichia);新记录种4个,高山赤藓Syntrichia sinensis (C.Müll.) Ochyra,狭叶立碗藓(Physcomitrium coorgense Broth.),东亚细枝藓(Lindbergia japonica Card.)和东亚小羽藓(Haplocladium strictulum (Card.) Reim.).对它们的主要特征、生境和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讨论,并提供了小细罗藓及东亚细枝藓的形态特征图.  相似文献   

13.
金发藓科(Polytrichaceae)目前全世界共17属.我国有6属54种,新疆有4属12种.其中仙鹤藓属在全世界有20种,中国有6种,1变种.通过利用扫描电镜法对仙鹤藓属植物的孢子和蒴齿进行微形态观察,利用徒手切片法对其叶片、茎进行切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构并照相,结果发现从新疆天山西部地区特克斯县琼库什台和巩留县塔里木采集的3份标本具有相同的特征,并与文献进行比较后发现其特征与小胞仙鹤藓[Atrichum rhystopphyllum( Müll. Hal.) Par.]一致,确定为小胞仙鹤藓.最主要的特征是叶腹面栉片4~6列,多数高2~5个细胞.仙鹤藓属和小胞仙鹤藓是新疆首次发现的新记录属、新记录种.本文提供了小胞仙鹤藓的详细的形态描述及图版,并提供了新疆金发藓科植物的分属检索表;该种的发现为新疆金发藓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在近年对新疆苔藓植物详细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发现并报道4个新疆泥炭藓科新记录种,即小叶泥炭藓(Sphagnum angustifolium)、拟狭叶泥炭藓(S.cuspidatulum)、狭叶泥炭藓(S.cuspidatum)、广舌泥炭藓(S.russowii),对它们的主要识别特征和地理分布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制定新疆泥炭藓科分种检索表.除己知泥炭藓科在新疆布尔津县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分布外,新增在阿尔泰市、青河县、福海县和哈巴河县的地理分布记录.研究结果为新疆苔藓植物区系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蒙古国丛藓科(Pottiaceae)对齿藓属(Didymodon)新记录种—尖叶对齿藓(Didymodon constrictus (Mitt.)Saito),再次发现了未被《蒙古国藓类植物志》收录的黑叶对齿藓(D.subandreaeoides (Kindb.)R.H.Zander)).本文对这2个种的形态特征、生境及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对它们与相似种之间的识别特征进行了讨论,并提供了形态解剖显微照片和蒙古国对齿藓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6.
GH425基因(genebank EST#:GPE204)来自毛尖紫萼藓干旱胁迫cDNA文库。本实验在小立碗藓核酸数据库中,以GH425基因为基因探针进行电子克隆,最终得到全长序列GH425NO.1。经ORFfinder分析,以最长ORF设计引物,对毛尖紫萼藓进行RT-PCR验证,得到了与之对应的条带,证明了毛尖紫萼藓中含有电子克隆的片段,即电子克隆结果正确。经Blastx分析,确定该序列编码真核启动因子4E。  相似文献   

17.
在对新疆托尔木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部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首次报道了锈色红叶藓(Bryoerythrophyllum ferruginascens (Stirt.) Gisc.)和内蒙古红叶藓(B. neimonggolicum X.-L.Bai & C.Feng)在新疆的分布.锈色红叶藓的识别特征为:植物体红褐色,茎中轴发育良好,叶披针形,全缘,叶上部细胞具密疣不透明,基底细胞透明或淡黄色,假根芽胞红棕色,卵球形至不规则形.内蒙古红叶藓识别特征为:植物体矮小,红棕色至褐色,茎中轴分化,叶阔披针形,叶全缘,横切面半圆形.对新疆红叶藓属的两个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图示,并初步探讨了该种的生境和地理分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两种藓类(短柄盐士藓pterygoneurum subsessile(Brid.)Jur,球藓(phascum cuspidatum Hedw)的形态特征,作为盐土藓属Pterygoneurum和球藓属Phascum在中国的初次记录。短柄盐土藓生于钙质土壤,分布于南、北温带及寒带地区。球藓是一种小形闭蒴型土生藓类,分布于南、北温带地区。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采自山东的5 500余号丛藓科苔藓植物标本进行整理、鉴定,得出山东省丛藓科苔藓植物24属79种3变种。其中中国新记录种一个,即木何兰小石藓Weissia muhlenbergiana(Sw artz)W.D.ReeseB.A.E.Lemmon;山东新记录属三个,即陈氏藓属Chenia R.H.Zander,疣壶藓属G ymnostomiella M.Fleisch.和托氏藓属Tuerckheimia Broth.;无齿红叶藓Bryoerythrophyllum gymnostomum(Broth.)P.C.Chen等28个山东新记录种。同时比较了2000年之前与之后采集标本的种类组成情况,发现差异明显,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本研究旨在明确山东丛藓科植物种类,同时为中国苔藓植物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丛藓科对齿藓属中国新纪录种澳洲对齿藓,标本采集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狼山。对澳洲对齿藓的形态学特征、分布和生境进行了描述,提供了植物体形态显微照片。凭证标本存于内蒙古师范大学苔藓植物标本室(NM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