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对苏州河底泥样品采用正己烷∶丙酮(1∶1)索氏提取,萃取液经浓缩分段后加入内标物萘、菲、艹屈,测定并计算各多环芳烃保留指数,结合GC/MS法,从该底质中鉴别出45种多环芳烃及同分异构体.多环芳烃保留指数与文献相符  相似文献   

2.
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利用色谱保留值结合质谱信息鉴定多环芳烃方法在焦化废水形态分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多环芳烃的Lee保留指数推广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条件和范围,探讨全过程跟踪式的焦化废水采样方式,分析方法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3.
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的形态分析陈正夫介绍利用色谱保留值结合质谱信息鉴定多环芳烃方法在焦化废水形态分布分析中的应用.研究多环芳烃的Lee保留指数推广到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条件和范围.探讨全过程跟踪式的焦化废水采样方式.分析方法切实、有效.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的...  相似文献   

4.
探索了色谱保留值与质谱信息相结合的定性分析方法。用SE-54柱代替SE-52柱,选用六个多环芳烃化合物作为标准计算保留指数,从而改善了M.L.Lee保留指数的应用条件和范围;用文献值转换扩充了Lee的含氮杂环化合物保留指数表,并利用保留时间与沸点的关系作定性佐证。应用该法鉴定了重质石油样品子组分及萘油中的46个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异构体,为质谱在异构体鉴定以及缺乏标样所产生的困难提供了可信、简便的定性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5.
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2000年10月在湄洲湾海域6个站位采集表层沉积物样。采用GC/MS法分析其多环芳烃的含量。结果显示:在这些沉积物样中,美国环保署优控的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较为均匀,其范围为196.7~299.7ng/g,平均值为256.1ng/g;显著低于长江口、珠江口及其欧美主要港口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对多环芳烃特征组分的比值(菲/蒽比值,荧蒽/芘比值)及16种多环芳烃中四、五和六环总含量的百分比的分析表明:湄洲湾表层沉积物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燃料的高温燃烧。  相似文献   

6.
探索了色谱保留值与质谱信息相结合的定性分析方法。用SE-54柱代替SE-52柱,选用六个多环芳烃化合物作为标准计算保留指数,从而改善了M.L.Lee保留指数的应用条件和范围;用文献值转换扩充了Lee的含氮杂环化全要留指数表,并利用保留时间与沸点的关系作定性佐证。应用该法鉴定了重质石油样品子组分及萘油中的46个含氮杂环化合物及其异构体,为质谱在异构体鉴定以及缺乏标样所产生的困难提供了可信、简便的定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多环芳烃的一阶对数拓扑指数[LTI(Ⅰ)]与分配系数(Kow)相关性的研究,提出了两者间的线性关系方程,并计算了50个多环芳烃的Kuw,计算值与实验值十分吻合,相关系数R=0.9965,其相关性能优秀。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法研究了不同甲壳胺及大孔树脂对香烟烟气中多环芳烃的去除作用.通过有机溶剂萃取不同香烟烟气焦油中有机物,同时以多环芳烃芘作为参比,定量分析了各种品牌香烟在保留过滤嘴条件下使用不同的大孔树脂对烤烟中焦油多环芳烃的吸附率,从而测量烟气在溶剂中多环芳烃的去除率.实验得出D-3520对五种不同品牌的烤烟烟气中焦油多环芳烃的去除率为:46.3%~94.4%,壳聚糖(医药)为:91.9%~99.1%,为卷烟烟气中有害物质的去除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多环芳烃是一类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微生物的降解是PAHs去除的主要途径。介绍了多环芳烃性质及目前国内外研究状况,以及降解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阐述了三大因素:微生物活性、基质和环境因予等对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影响,微生物降解多环芳烃的机理;并对今后的几个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天津地区鱼塘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污染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岚云 《天津科技》2006,33(4):35-36
对天津地区典型鱼塘沉积物中16种多环芳烃(PAH)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高庄子鱼塘和小南河鱼塘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为工业废水排放所输入的石油类物质;由于微生物、含氧酸根等元素对多环芳烃的降解起着促进作用,污水鱼塘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残留量要低于清水鱼塘,据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多环芳烃的危害与防治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多环芳烃由于其致癌性、致突变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的来源、种类、分布及性质,阐明了多环芳烃对人体的危害,并对减少其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对北京石景山古城地区大气中有机质浓度,各族组成及其饱和烃,多环芳烃的组成和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大气飘尘芳烃中共检测出40多种多环芳烃,其中很多属于美国国家环保局(EPA)优先控制污染物,具有致癌和怀疑有致癌的多环芳烃,其主要来源于煤的不完全燃烧,也有相当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其中煤化石油所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从本次所测定的典型多环芳烃的含量即可发现,经过几年大力整治,特别是经过北京市蓝天工程,2001年大气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比1997年低得多,使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渣油组分亚甲基与甲基比值和周边取代情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傅地变换红外光谱法表征了取代多环芳烃与正构烷烃混合物,研究发现其亚甲基和甲基比值与1460cm^-1和1380cm^-1吸收峰的吸光度之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导出了其关联式。该式可用于表征含多环芳烃的渣油重组分为其反应产物。此外,670 ̄900cm^-1峰与1600cm^-1峰的峰面积之比值反映了芳环周边取代状况,该参数能够较好地描述渣油及其沥青质热反应产物芳环周边取代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煤气化多环芳烃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煤及其气化产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在一台小型常压流化床气化炉上进行了以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的煤气化试验,经索氏萃取和K-D浓缩后,采用带荧光检测器和二极管矩阵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原煤、底渣、旋风焦、布袋焦和煤气中被US EPA列为优控污染物名单的16种多环芳烃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煤气化前后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和毒性当量质量分数的分布特征相似,但多环芳烃的组成和质量分数不同;煤化程度增加,原煤多环芳烃质量分数和毒性当量质量分数减小,煤气化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先接连后减,毒性当量质量分数与煤化程度呈线性关系;部分煤种气化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高于原煤多环芳烃质量分数,且煤气化多环芳烃的种类分为原煤未分解的多环芳烃、热解合成的多环芳烃、自由基高温缩合生成的多环芳烃.  相似文献   

15.
优势黄杆菌对蒽、菲、芘混合物的降解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索混合多环芳烃的生物降解特征,利用两株优势黄杆菌,对混合蒽、菲、芘进行了降解研究.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56.3%~69.6%在前10h内完成,其生物降解进程和单基质相似,但降解效率低于单基质.混合体系中蒽、菲、芘在不同菌株作用下有按特定优先顺序降解的特征,但两株黄杆菌(FCN1和FCN2)的混合菌并不促进混合多环芳烃的降解.降解130h后,体系中蒽、菲、芘消除,但总有机碳去除率仅达到60.1%~72.7%,说明部分多环芳烃转化为中间代谢产物.菌数测定表明,FCN1和FCN2利用多环芳烃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繁殖生长,菌数最高时分别增长200倍和100倍,但菌数增长滞后于多环芳烃的浓度变化.研究表明,混合多环芳烃之间具有降解竞争抑制特征,且其生物降解具有规律性.  相似文献   

16.
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表征了取代多环芳烃与正构烷烃混合物,研究发现其亚甲基和甲基比值与1460cm-1和1380cm-1吸收峰的吸光度之比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导出了其关联式。该式可用于表征含多环芳烃的渣油重组分及其反应产物。此外,670~900cm-1峰与1600cm-l峰的峰面积之比值反映了芳环周边取代状况,该参数能够较好地描述渣油及其沥青质热反应产物芳环周边取代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中的多环芳烃与致癌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环芳烃属于最强的致癌物质,研究多环烃的形成机理、致癌性与其结构的关系,及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存在与分布、有助于人们更好的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8.
黄河濮阳段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河濮阳段多环芳烃的监测数据,应用美国环保局(USEPA)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多环芳烃通过饮水、皮肤接触和食用水产品3种途径进入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黄河濮阳段人群由于多环芳烃暴露引起的致癌风险为1.85×10-6~5.51×10-6a-1,苯并(a)芘的致癌风险指数最高.多环芳烃暴露引起的非致癌风险为2.14×10-8~2.10×10-9a-1,平均为1.17×10-8a-1,远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推荐水平.不同暴露途径导致的健康风险的对比表明,食用水产品是水体中多环芳烃危害人体健康的最主要途径,其对人体健康总风险的贡献远大于饮水和皮肤接触.  相似文献   

19.
油田城市作为一类与采油厂共同发展起来的特殊城市,长期的原油开采和城市活动导致了其居住区土壤多环芳烃污染特征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以胜利油田内的居民区土壤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城镇、郊区和农村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45个土壤样品,从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和潜在来源等方面阐明了研究区土壤中16种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并且根据毒性当量计算了16种多环芳烃的终生癌症风险增量。结果表明:16种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范围为16.24~685.2 ng/g,平均为(126.0±158.3)ng/g。在三种土壤类型中,城镇和郊区土壤普遍受到多环芳烃的污染,且主要成分为菲、?、芘和荧蒽。在土壤剖面中,表层多环芳烃的浓度水平通常高于底层,该趋势在郊区和城市地区的剖面中尤为明显。通过分析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特征比值结果以及多环芳烃与与总石油烃含量的相关性,揭示了油田居民区土壤中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石油污染。致癌风险评估结果指出了油田区农村、城郊的表层土壤以及城区的所有土层土壤中的多环芳烃均存在致癌风险,需要研究人员和政府人员对这类地区中的多环芳烃污染开展进一步的监测、分析和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应用植物油淋洗可去除土壤中高浓度多环芳烃,为进一步去除多环芳烃,采用高级氧化(臭氧氧化、过氧化氢和紫外线联合氧化)对两种含多环芳烃植物油进行处理,并考察了运行参数对多环芳烃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具有氧化植物油中多环芳烃的能力,对蒽和荧蒽的氧化能力强于菲.用紫外线、10%过氧化氢,在pH=3的条件下处理MO植物油,总多环芳烃的去除率最高,为81%;按此条件对含高浓度多环芳烃EO植物油处理8 h,总多环芳烃去除率为76.5%,达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