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简述γ射线爆的新观观测结果基础上,讨论了爆源的集束辐射,计算了集束辐射中,光子非均匀分布情况下,双光了的正负电子对产生的光学厚度,得到了能谱指数和洛仑兹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宇宙γ射线爆提出了如下的模型:宇宙γ射线爆发类似于太阳耀斑过程,但猛烈程度大得多;爆发时贮存在“耀斑”内的磁能转化为电子的动能;大量的高能电子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从“耀斑”飞出;这些高能电子在通过恒星周围的光子气体时,与光子气体相互碰撞,产生逆康普顿光子,形成γ射线爆。根据这一模型推导了γ射线爆的时间轮廓、能谱等的表达式,并对1972年4月27日事件作了应用。计算结果表明:在磁白矮星和O、B型热星上都可能出现γ射线爆。  相似文献   

3.
γ射线暴火球模型的光学余辉辐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γ射线暴火球模型的动力学演化规律,利用相对论电子在磁场中作同步加速辐射时谱分布的特点,用求峰值频率辐射的方法,计算了γ射线暴红光波段余辉辐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与γ射线暴GRB970228的观测结果比较,符合甚好,说明同步加速辐射是γ射线暴余辉主要的辐射机制,也进一步证明了火球模型的正确。  相似文献   

4.
根据蟹状星云中γ射线的观测数据拟合谱,对γ射线的辐射机制进行了分析,通过同步加速吸收的加速机制使电子得到产生γ射线的能量,定性确定了辐射γ射线的电子能量的上限,由观测谱推断高能γ射线是逆康普顿散射机制产生的,并由此确定了不同能量段的γ射线发自星云不同的区域。  相似文献   

5.
运用半径典量子理论的电子回旋共振吸收系数,由辐射转移方程计算了通过磁中子星表面附近等离子休后的辐射谱,与γ射线暴的观测谱符合得很好。结果表明,有吸收特征辐射谱的γ射线暴可能是由强磁场的中子星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正交电磁场中康普顿和汤姆逊散射。结果表明强电扬的介入会显著地改变这种散射的性质,具体的数值计算表明对于光学厚源,存在一康普顿散射的透明“窗口”,使逃逸出来的光子呈右旋偏振,这可作为未来观测对用康普顿散射解释γ射线爆能谱的一个重要判据。  相似文献   

7.
重点讨论了中心有脉冲量生的γ射线暴火球模型,假定在火球的中心有一强磁场的毫秒级脉冲星,改革以往文献中的能量转化方程,计算出GRB970228的辐射流,与观测结果符合的很好,自然解释了GRB970228余辉的光变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磁化中子星磁层中极相对论电子辐射机制和辐射输运性质的讨论,指出被观测到的硬γ射线可能来自于磁化中子星的逃逸同步曲率辐射光子.逃逸硬γ射线光子最有可能产生于光速柱面附近的一个区域.  相似文献   

9.
鲁润宝 《河南科学》1998,16(4):393-398
基於X射线的观测事实,证明在太阳耀斑中存在两个独立的X射线发射过程:≤12.5kev的软X射线和~25kev的硬X射线及少量的高能γ用电子—离子束缚态及其发核聚变的模型给出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10.
重点讨论了中心有脉冲星的γ射线暴火球模型,假定在火球的中心有一强磁场的毫秒级脉冲星,改变以往文献中的能量转化方程,计算出GRB970228的辐射流,与观测结果符合的很好.自然解释了GRB970228余辉的光变曲线特征.  相似文献   

11.
黄永锋  陆埮  郑广生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10):1321-1330
余辉的发现证实了绝大多数γ-射线暴的宇宙学起源.人们已经认识到γ-射线暴是宇宙中最猛烈的爆发现象之一,其中有着令人吃惊的极端相对论性宏观运动.文中概述了γ-射线暴及其多波段余辉的观测特征,简要介绍了γ-射线暴的标准理论模型——火球模型,着重阐述了γ-射线暴在非相对论阶段的余辉的重要性,介绍了对相对论阶段和非相对论阶段均能普遍适用的统一动力学模型,论述了深度非相对论阶段的概念.这些内容使得人们能很方便地计算出γ-射线暴余辉从早期到极晚期的完整光变曲线和能谱.  相似文献   

12.
选取Swift卫星从2005年5月—2015年4月间观测的具有显著X射线耀发的已知红移的γ射线暴,共200个X射线耀发,分析γ暴本身的各向同性能Eγ,iso和晚期每个X射线耀发0.3~10 ke V波段的各向同性能E_(X,iso),比较它们的演化。研究发现:Eγ,iso和E_(X,iso)的分布没有显著区别,并且都满足高斯分布,但是Eγ,iso比E_(X,iso)高两个数量级。对γ暴本身和X射线耀发平均流量分布的统计结果显示,γ暴本身的流量也比X射线耀发高两个数量级。说明X射线耀发可能是中心引擎在晚期的活动产生的,但是中心引擎的活动在后期不断衰减,引起总的能量在降低。  相似文献   

13.
给出了一个带有射电5 GHz和γ射线辐射流量密度的含有94个γ噪Blazar的大样本,其中有66个FSRQs,20个BL Lac天体,利用该样本研究了射电5 GHz和γ射线流量最大值,最小值以及平均值之间的辐射相关.结果表明:γ射线流量最大值和平均值与射电5GHz辐射有较强的相关,最大相关系数r=0.651,置信度均好于10-4;γ射线流量最小值与射电辐射之间没有相关;3C273辐射的最大值不是爆发态时的观测值,若令γ射线谱指数αG=1.0,则3C273的最大辐射流量为(450.8±39.4)×10-8photon.cm-2.s-1.因此,Blazar的γ射线辐射与低频射电辐射确有关联,γ射线的辐射应来自同步加速自康普顿辐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强γ爆和弱γ爆分别与星系群、星系对及射电星系之间的交又相关特性,发现强γ爆与星系群在中心角距离θ=15°的间隔内有1σ以上的交叉相关,而弱γ爆与星系群在中心角距离θ=5°、15°的间隔内发现有1σ以上的负交叉相关。分析结果还表明:强γ爆和弱γ爆与星系对、射电星系之间都不存在交叉相关。  相似文献   

15.
国际新闻天文学家记录肉眼可见最大γ射线暴(图)2008年3月19日的凌晨时分,天文学家观测到一次跨越大半个宇宙的γ射线暴——其亮度超过1000亿个太阳的总和,方向直指地球。一个由93名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16.
TiAl化合物的热爆合成热力学与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放电等离子技术低温快速热爆合成TiAl金属间化合物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对合成粉末进行物相鉴定,并研究了合成温度以及保温时间对TiAl化合物粉末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0℃下保温10min可以制备出纯度较高的γ-TiAl化合物粉末。同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的角度分析了热爆合成TiAl化合物粉末的过程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7.
六十年代以来,天文观测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许多观测手段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尤其在射电观测领域里,继多天线干涉仪和综合口径射电望远镜之后,又出现了长基线干涉仪,其对观测目标的分辨本领可以高达万分之一角秒。观测的波段也是不断扩展,从γ射线、X射线一直到红外线、米波无线电波。加之大气外观测技术的日臻完善,可以说已经接近实现全波段的天文观测。所有这些,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崭新的观测资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18.
在运用γ射线透射法测量大型滑坡模型土体含水量的过程中,为了提高试验的精度,综合分析了影响γ射线透射法测量精度的多种因素.其中,重点分析了水的质量吸收系数μ对测量精度的影响以及影响μ值的各种客观因素.针对大型滑坡模型试验的特殊条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高γ射线透射法测量含水量的精度.γ射线透射法测量滑坡模型中部土体的含水量是比较准确的,但对于滑坡模型表层和底层土壤,其含水量的观测受γ射线层间分辨率及边界条件的影响,误差较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修正μ值的方法处理试验数据对于提高滑坡模型表层和底层土体含水量的测量精度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在A-S模型的基础,讨论了脉冲星的γ射线辐射机制,考虑到偶极和四极场的作用后,给出脉冲星要成为γ射线脉冲星的判据,据此判据计算了13颗可能成为γ射线脉冲星的光度和流量。  相似文献   

20.
介绍搜索同质异能态的一种简便方法,通过14 MeV中子引起的反应产生目标核,利用γ(X)谱学方法,经由已知的基态γ射线随时间变化的观测来搜索未知短寿命的同质异能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