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Protaper手动镍钛锉和不锈钢K锉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慢性牙髓炎患者共72颗患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roTaper手动镍铁锉(实验组)和手用不锈钢K锉(对照组)一次法进行根管预备,侧向加压技术充填根管,记录根管治疗术后3d疼痛反应情况及根充效果.结果:手动Protaper镍铁锉与传统的K锉相比,术后疼痛反应较轻(P〈0.05),根充效果理想(P〈0.05).结论:手动ProTaper镍铁锉结合一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牙髓炎,可获得良好的充填效果,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陆正青  赵勇 《科技咨询导报》2011,(6):227-227,229
目的:比较传统一次性根管治疗与超声技术在一次性根管治疗中,临床治疗时间及术后疼痛发生率的差异.方法:特收集的106颗需要牙髓治疗的下颌第一磨牙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手用器械和超声根管器械进行根管预备并进行一次性根管充填.观察根管治疗的时间和术后疼痛的发生率.结论:超声根管仪在一次性根管充填中,能有效降低根管治疗后的疼痛发生率,同时显著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人根尖瘘管临床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就诊我院门诊患慢性根尖周炎有瘘型病人126例,126颗牙,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牙行常规根管充填治疗同时局麻下对瘘道实施搔刮加碘仿治疗,B组患牙仅行常规根管充填治疗.结果:A组治愈率达98.41%,B组治愈率87.30%,两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搔刮加碘仿治疗老年人瘘管型根尖炎,治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根管治疗术反应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反应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临床施行根管治疗术的316例患者观察治疗反应情况,分析治疗反应因素.结果:本研究所涉及的病种、根管预备时的操作以及根管充填后的类型,对根管治疗术发生反应有关系.结论:认真领会根管治疗术原理,熟练掌握其技术要领,如应用无菌操作技术,准确测量根管长度,避免器械超出根尖孔和根管超填等,可以减少和预防治疗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根管治疗术是目前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最好方法,钙化根管严重影响根管治疗的效果。观察EDTA凝胶辅助K型锉对钙化阻塞根管进行预备,评价其临床疗效。随机选择根管钙化患牙48例,共54个钙化根管,用EDTA辅助K锉进行根管预备,根管治疗过程中,蘸取EDTA凝胶导入根管闭塞处向根方预备,或在根管内封入EDTA凝胶l周后进行根管预备。根据临床检查及X线片评价根管预备效果。54个钙化根管中有45个根管扩通,达到根管预备要求,成功率为83%。EDTA应用于钙化根管的预备有较好疗效,可提高根管预备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GuttaFlow~2常温流动牙胶充填技术与热牙胶充填进行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将115例患牙系统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7例患牙,共162个根管,用GuttaFlow~2加大锥度牙胶尖充填根管;对照组58例患牙,共166个根管,用AH-PLUS加大锥度牙胶尖热牙胶充填根管.记录2组根管充填时间,通过数字化牙片评价根管充填质量并观察患者充填术后疼痛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前牙组和后牙组根管充填时间均显著高于实验组(P0.01);2组数字化牙片根管充填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疼痛仅1例(2.33%),经观察后疼痛消失.对照组术后疼痛7例(17.50%),其中6例轻度疼痛经观察后疼痛消失,1例中度疼痛经调合后疼痛缓解.结论:GuttaFlow~2常温流动牙胶在保证临床充填质量的前提下,可明显减少充填时间,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但GuttaFlow~2的长期封闭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MB2)是近颊根管口近中舌侧出现的第四根管口。许多上颌第一磨牙治疗失败的病例归咎于患牙存在第四根管且未被预备和充填。随着治疗标准与患者期望值的不断提高,熟悉根管变异如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定位方法及解剖形态,是成功的根管治疗所必须。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的发生率、检出率、研究方法、定位方法及其根管解剖结构等方面的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获得高性能、高质量的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薄壁管,尝试采用滚珠热旋压方法进行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的成形.通过采用刚粘塑性有限元法对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进行滚珠热旋压成形模拟,获得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坯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应变场,并进行了旋压载荷的预测.模拟结果表明,旋压件主变形区的温升可达100℃以上,故不宜选择太高的旋压初始温度;旋压成形时主变形区处于三向压应力状态,这将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塑性变形;主变形区的等效应力和等效应变数值均由外壁到内壁逐渐减小,说明旋压成形时管坯的外壁比内壁更容易满足塑性屈服准则;随着旋压温度的升高,各方向的旋压载荷均呈下降趋势,轴向载荷远远小于径向载荷和切向载荷.  相似文献   

9.
目的:与冷牙胶侧向加压充填技术(CLC)作为对照,比较3种热牙胶充填术的冠渗漏情况,评价4种根管充填技术的充填效果.方法:选用40颗新鲜拔除的人单根管牙,随机分成4组,分别用冷牙胶侧向加压法、热牙胶垂直加压法(WVC)、热塑牙胶注射加压法(ObturaⅡ)和超声振动侧向加压法(ULC)充填根管,将其冠部浸入印度墨水中5 d并制成透明牙,数码相机成像输入电脑,通过Photoshop cs图像处理软件测量墨水渗透的距离.结果:WVC组和ULC组的冠方渗漏明显小于CLC组(P<0.05);而CLC组和ObturaⅡ组之间冠方渗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WVC充填技术和ULC充填技术效果优于CLC充填技术,ObturaⅡ技术充填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一体成型纤维桩核和预成纤维桩联合树脂间接法制备桩核,对修复下颌前磨牙漏斗状根管的桩核适合性及抗折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2颗大小相近的单根下颌前磨牙统一制备为漏斗状根管,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平均分成两组:A组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一体成型纤维桩核;B组用预成纤维桩联合树脂间接法制备桩核,两组统一铸造金属全冠修复.每组中随机抽取1颗以垂直样本牙长轴方向制成牙切片于扫描电镜下观察两组样本牙不同部位横断界面的桩核适合性;其余样本牙包埋后通过万能试验机,以速度1.00mm/min对30°倾斜牙体功能尖进行加载并记录试件断裂时的最大载荷与折裂方式.结果:A组桩核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3个部位的根管适合性均显著优于B组;两组最大抗折载荷相比,A组(530.50±43.59)NB组(351.10±38.88)N,有显著差异(F=94.34,P0.001).结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一体成型纤维桩核修复下颌前磨牙漏斗状根管具有较好的根管适合性和较高的抗载荷性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研究propexⅡ根管长度测量仪、raypex5根管长度测量仪和raypex6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准确性.方法:选牙体牙髓科就诊患者的165个根管随机分成propexⅡ组、raypex5组和raypex6组,每组各55个根管.患牙开髓后疏通根管,以上3组分别使用propexⅡ、raypex5和raypex6根管长度测量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然后,每个根管按照各自测量的工作长度用Protaper器械根管预备至F2,选取主牙胶尖插入根管达工作长度,拍摄X线片,通过PACS软件量取牙胶根尖到牙根根尖的距离,测量3次,取平均值,并进行单因素方差统计分析.结果:在本实验研究中,propexⅡ组恰填率为96.36%,raypex5组恰填率为94.54%,raypex6组恰填率为96.36%.3组牙胶根尖到牙根根尖的距离无统计学差异(P=0.5930.05).结论:PropexⅡ、Raypex5和Raypex6根测仪测定根管工作长度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3者之间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12.
后牙慢性牙髓炎一次性热压充填法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初步评价后牙慢性牙髓炎一次性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根管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 2 6 8例患牙以个体匹配法 ,据患者年龄、性别、牙位及患牙根管数匹配成 4组 ,分别行一次性和多次性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一次性和多次性传统冷侧压充填 4种根管治疗法。比较并分析充填质量及术后 1周的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结果 :一次性热压充填组、多次性热压充填组、一次性冷侧压充填组和多次性冷侧压充填组根充术后疼痛发生率分别为 13 4 %、14 9%、11 9%、14 9%,平均疼痛指数分别为 3 0 0± 2 0 7、2 70± 1 94、2 2 5± 1 16、2 5 0± 1 6 4。排除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因素 ,各组间无显著差别。结论 :一次性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根管治疗适用于后牙慢性牙髓炎的病例。  相似文献   

13.
根管治疗术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及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最常见的方法,根管充填是将整个根管系统进行完善的充填密封.目前,冷牙胶侧方加压充填技术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技术是根管治疗最常见的两种方法,但是它们均可因为根管系统髓腔解剖因素、人为因素等导致根管充填的效果欠佳.因此,文章就根管治疗中影响根管充填环节的相关因素做一分析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同种树脂直接法与间接法制成的石英纤维桩修复漏斗状根管在不同截面上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间微推出的粘结强度,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大小相近完整的上中切牙22颗,随机分为2组,预备成漏斗状根管,一组用直接法完成石英纤维树脂桩修复,另一组用间接法完成石英纤维树脂桩修复.两组中各随机抽取1颗制成切片后,用扫描电镜观察试件桩与牙本质间图像;其余用于微推出实验,制成切片后用微推出方法检测两种方法粘结强度的大小,分析桩的类型和牙根不同部位对于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微推出粘结强度的影响.结果:直接法与间接法制成石英纤维桩修复漏斗状根管时,桩的类型及牙根不同部位这两个因素对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间微推出粘接强度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两个因素之间交互作用对粘接强度影响显著(P0.05).结论:间接法制成石英纤维桩修复单根漏斗状根管中根颈部、根中部、根尖部的纤维桩与根管牙本质间微推出粘接强度均分别显著高于直接法;间接法组:根颈部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根中部,根中部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根尖部;直接法组:根颈部的粘接强度显著高于根中部与根尖部,根中部与根尖部的粘接强度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热旋压成形规律,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管滚珠热旋压成形模拟,获得了镍钛合金管坯在不同壁厚减薄量下的温度场、应力场和应变场,并进行了旋压载荷的预测.模拟结果表明,热旋压成形时管坯及芯模和滚珠与管坯接触部位的温度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并且随着壁厚减薄量的增加,管坯、芯模和滚珠的最高温度均呈上升趋势.管坯应力沿管坯周向差别较大,而应变则在管坯壁厚方向上变化较大,外层金属较内层金属更易发生塑性变形.随着减薄量的增加,各方向的旋压载荷均明显增大,轴向载荷远远小于径向和切向载荷.  相似文献   

16.
应用新创制的成型模修复残冠,比较成型模与成形片和成形夹分别充填银汞合金修复残冠的临床效果。用成型模对残冠(n=50)行银汞合金充填,分别就充填成功率、牙冠成形效果和咀嚼效率变化情况与成形片(n=50)进行比较。经连续观察,实验组的充填成功率(87%)、牙冠成形效果(89%)和咀嚼效率(8.56±4.10366),而对照组分别是64%、61%和2.92±4.3485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利用成型模行银汞合金充填残冠效果优于利用最常用的成形片和成形夹行银汞合金充填残冠,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窦道型尖周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临床疗效.方法:开髓、彻底清理根管内与窦道内坏死感染物和炎性分泌物。适当扩大根管2号-4号,用FC液烧灼并反复刮除窦道内增生的肉芽组织,直至新鲜创面为止。用复方替硝唑液冲洗根管,将替硝唑氢氧化钙剂捣入根管内。置牙胶尖按侧方加压完成根管充填.全部病例经3年追踪观察.结果:随访128例,无1例尖周出现窦道,其中5例因治疗后保护措施不力,已成残根。改作其他修复.结论:慢性窦道型尖周炎根管治疗术一次法替硝唑氢氧化钙糊剂联合牙胶尖周用于根管充填操作简便。节省时间,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空管糊剂(甲硝唑氯霉素糊剂)加牙胶尖根管充填治疗牙周牙骨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3例患者共133颗患牙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空管糊剂根充组,另一组为常规根育组,并对两组病例治疗后2年的临床反应和治疗前后X光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空管糊剂根育组的疗效与常规根充组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牙位、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变以及不同的根充程度对空管糊剂根管充填疗效的影响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空管糊剂根管充填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疗效优于常规根管充填,空管糊剂能有效控制和消除根尖以及牙周的感染,有效地保留患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根管充填技术的根管充填效果。方法:128例牙髓或根尖周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2名患者行冷侧压充填术;66名患者行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术。比较并分析两种不同充填技术对充填质量及术后疼痛的影响。结果: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术组的适填率明显高于冷侧向加压充填术组(P〈0.05);两组超填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冷侧向加压充填术组的欠填率显著高于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术组(P〈0.05)。两组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和平均疼痛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术充填效果明显优于冷侧向加压充填术。  相似文献   

20.
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骨折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三种髌骨骨折内固定治疗效果及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手术治疗髌骨骨折120例,其中A组38例采用粗丝线或可吸收粗线环形缝合固定,B组44例采用A0改良张力带固定,C组38例采用镍钛聚髌器(NTPC)固定。结果A、B、C三组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1.05%、81.82%、89.47%;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4.21%、90.91%、97.37%。结论三种不同内固定方法可用于髌骨骨折的治疗,而后二种方法更佳,且缝合固定法由于不可避免的外固定,而在治疗近期可对膝关节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