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印度从1956年4月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现在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了。从有关的印度的很多报道和评论看来,这个计划在执行中遭遇到严重的困难,公营部分的投资和生产、就业等主要指标将不能如期完成,广大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改善,而印度大资产阶级和外国资本的利润和实力却有了很大的增长。这造成了印度贫富悬殊的进一步扩大和国内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印度国大党和政府在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之初是充满自信的,并像尼赫鲁所说的一样,带有一定程度的“赌博”性。1956年5月,尼赫鲁在国会人民院提出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议案时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在农业生产上得到了超过预期的进展。这确实加强了我们对未来的信心。我们现在要(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内)使农业生产平均增长40—50%……”以后,他又就:“我们开始执行第二个五年计划,就是赌上  相似文献   

2.
印度国家开发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在尼赫鲁总理的主持下,于7月底在德里举行了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总额达五百六十亿卢比的印度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投资计划。从1956年到1961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加速工业的发展。印度人民认为建立他们自己的民族工业,不仅是提高他们生活水平的方法,而且是巩固他们独立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印度共和国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实行了一年。这个计划的投资总额为770亿卢比,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410亿卢比增加将近一倍。其中国家投资总额占530亿卢比,私人投资总额占240亿卢比。第二个五年计划在投资方针上以发展重工业和基本工业为重点,例如,对大型工业和采矿业的投资在国家投资部分中占69亿卢比,在私人投资部分中占57.5亿卢比。如果把铁路设备、通讯器材和电力建设方面的投资包括在内,则重工业投资数字还要大得多。现在把国家和私人投资在工业方面的主要项目简单介绍如下: 国家投资部分 1.钢铁工业:投资额约36亿卢比,规定用来建设  相似文献   

4.
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定于1961午4月1日开始。由于这个计划关系到印度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和人民生活,近两年来它一直成为印度国内广泛讨论的一个问题。1960年7月初,印度政府计划委员会在回顾了1951—61年的计划执行情况后,公布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纲要”。一年多来,这个“纲要”曾经作了几次修改。由于外汇短缺和其他问题,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最后草案的公布一再延期。现在,我们可以从十年来计划执行的概况和“纲要”本身来谈谈印度第三个五年计划面临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对金属的需要量日益增加。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要求指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我国钢的产量须要达到412万吨,生钢467.4万吨,有色金属一九五七年与一九五二年产量相比较,钢将增长0.7倍,铅2.3倍,锌2.1倍,锡0.8倍,钨精矿增加0.5倍,为了争取国家五年计划的早日实现,在採矿工业面前,必须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矿石质与量的损失,降低採矿成本,应用高生产率採矿方法。  相似文献   

6.
半月谈     
宏伟的共产主义建设纲领 (十一月一日至十五日)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 12日举行全体会议,讨论并且通过了赫鲁晓夫同志将在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作的关于“1959—1965年发展苏联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的报告提纲。这个提纲标志着苏联已进入由社会主义逐渐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提纲宣布,到1965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将要比1958年增加约80%,农业总产值将增加 70%;1965年生铁的产量将达到六千五百万到七千万吨,钢产量八千六百万到九千一百万吨,石油两亿三千万到两亿四千万吨,发电量五千亿到五千二百亿度;七年间轻工业的总产量将大约增加一半,日用品的产量将增加一倍;到七年计划结束时,苏联谷物总产量估计为每年一百亿到一百一  相似文献   

7.
1947年8月,巴基斯坦宣布成立时,几乎是一个单纯的农业国家。巴基斯坦中央统计局在后来发表的关于1948—49年度国民收入的统计中,工矿业收入总共只有一亿二千万卢此,仅占全部国民收入(169亿卢比)的千分之八。为了摆脱贫困和落后,巴基斯坦人民在独立后迫切要求建设自己的国家。最初,巴基斯坦于1950年7月订出了一个六年发展计划(1951—57),预定投资26亿卢比,其中对农业投资为8.2亿卢此,工矿业投资为4.9亿卢此,燃料和动力为4.7亿卢此。但事后发现这个计划有许多不妥和遗漏之处,于是巴政府决定成立计划委员会,进行修订。1951年7月,该委员会公布了一个“二年优先计划”,预定投资为5亿卢比,计划重点放在电力和工矿业(主要是棉、麻纺织业)的建设上。这两个计划后来虽然没有被严格执行,但可说是巴基斯坦历年来经济建设的依据。在1952—53年,巴基斯坦发生了建国后第一次粮荒,使它从一个粮食出口国家变  相似文献   

8.
五年计划和三场革命印度1947年独立后,于1951年起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50年代初到80年代末,印度执行了七个五年计划和三个年度计划。在这一时期,印度政府通过各种法规和许可证制度,实行半管制的、以进口替代为主的混合经济体制。国家采用争取外援和发行公债等手段对国民经济各主要部门进行巨额投资,建立起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使国营企业在重工业、基  相似文献   

9.
阿尔巴尼亚的采矿工业是解放后才发展起来的新工业,在各种矿物中,煤的产量增加得最快。阿尔巴尼亚蕴藏着丰富的煤矿,但是在战前,煤的年产量只不过四千噸,这个数量,在今天只要六天就能开采出来了。在阿尔巴尼亚第一个五年计划(1951—1955年)期间,煤矿工业每年的增长率达到36%。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煤矿工业将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迄今已经十一年多了。当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以后,即采取了各项措施,实行土地改革和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经济恢复工作一经完成,便开始按照计划来发展国民经济。1947年4月28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议会通过了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1947—1951年),实行国家的工业化和电气化,以便在最短期间内使南斯拉夫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发达的国家。在开头两年,五年计划的执行是很顺利的。1947年工业产量增加了54%,1948年增加了24%。可是到了1948年6月,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及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断绝关系,计划的执行便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在这个困难时期,南斯拉夫扩大了它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同时在国内采取了新的经济措施。南斯拉夫的领导方面认为,对经济管理采取高度的分权制较之采取集中制更符合他们的情况。1950年  相似文献   

11.
印度独立后,国大党政府一再宣传土地改革,制定了各种繁琐的土改立法,实际上却纵容地主加强封建剥削,广大农民的处境进一步恶化了。尽管独立以来印度政府在农田水利方面投入成百亿卢比的资金,但是,在封建关系的束缚下,农业生产依然停滞不前。尼赫鲁政府为了缓和粮荒,1957年以来每年从美国进口几百万吨粮食。这种饮酖止渴的作法不仅没有解决印度的粮食问题,恰恰相反,印度粮食短缺,特别是大米短缺的情况愈来愈严重了。不久以前,尼赫鲁在国大党议会党团负责人的一次集会上承认,土地改革的极大部分仅仅是停留在纸上,在一些邦农民的租佃权没有保障,农业计划执行得不好。早些时候,印度计划委员会农业小组也承认印度的“农业计划”已经失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塑料市场非常活跃,合成树脂塑料产量大幅度上升,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出现,1975—1983年合成树脂产量从32.8万吨增加到112.3万吨,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6%。而合成树脂消费水平的增长则更大,从1975年的41.8万吨猛增到1983年的169.7万吨,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1%。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农业、日用品工业、包装业  相似文献   

13.
侨居香港的印度商人已近2万。到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际,他们将何去何从?印度商人和印度官方人士都为之绞尽脑汁。最近,印度一些学者给政府出了个高招:把大尼科巴岛建成自由港,吸引香港的印度商人回归故土,发展当地的经济,使其成为“印度的香港”。早在几年前,印度政府便制定了利用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发展旅游业的计划,打算在两群岛首府布莱尔港建造拥有上千床位的饭店和免税商店,发展通讯和各岛屿之间的水路运输。如果这一计划能在90年代初完成,印度每年可从中获得4500万卢比的外汇收入。如果把大尼科巴岛建成自由港,前景将更加灿烂。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分别位于北纬6°和14°、东经92°和94°。南北走向的山脉蜿蜒地伸  相似文献   

14.
 2012年1月,印度科学大会,印度总理辛格承诺增加下个五年计划(2012—2017)的科研经费,由2011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80亿美元。印度政府以发展高科技,提高综合国力为核心的国家战略经过近60年的努力已经显示成效,印度已经成为第三世界国家中的科技大国,如今印度如此大幅增加科研投入,展示了印度崛起成为世界科研强国的雄心,但是在累积优势和诸多制约因素的角力之下,印度科研崛起的前景如何,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5.
仔细揣摩安利和玫琳凯近来在印度市场的动向,你可能会感受到,印度直销人正在经历中国直销1998年"一刀切"之前的纠结——爱恨交织. 2013年6月,安利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预计总投资约400千万卢比(约合人民币3.9亿元)的新工厂开工.9月,安利又专为印度市场开发了男士美白霜.安利对外表示,期望印度市场2020年净销售额能达到500亿卢比(约合人民币49亿元).从安利在印度的投入和对其长远的期望,我们可以看出印度市场巨大的潜力.安利的做法大家完全可以理解,因为到那一天也许印度才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在直销市场,人口就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殖民主义的遗毒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印度人民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人民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恶化了。在第二次大战中,印度成了同盟国(首先是英国)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工业品和军需的供应中心。英帝国主义者用滥发纸币的办法在印度榨取了大批物资,而殖民当局、印度的大资本家和大地主又从事各种商品的投机买卖,这就造成印度的物价高涨和日用品、粮食的严重缺乏。从1940到1945年,印度的货币供应量从五十二亿卢比增至二百二十五亿卢比,即增三倍多;官方的批发物价指数(1939年=100,其中很多商品采用管制价格)从115上升至248。由于工资很少增加,物价飞涨使工人的实际收入迅速下降。根据官方发表的数字,这五年中印度工人的实际工资减少了30%。①在此期间,印度还发生了严  相似文献   

17.
康特诺圆环周围辐射出去的街道也布满了商店,我们在这里初步领略了印度百姓的日常生活。印度的物价与北京的差不多。1美元合33卢比,1元人民币约合4卢比。市场上小包装杂粮每公斤15~20卢比,圆白菜、西红柿、黄瓜、萝卜等蔬菜每公斤5~30卢比,木瓜、香蕉、葡萄等水果每公斤10~50卢比,苹果就贵一些;丝绸的沙丽每块400~600卢比;儿童服装每套30~90卢比,印度成年男子通常穿的白长衫80卢比;出租汽车每公里3卢比;10个人的印度餐约1000~  相似文献   

18.
引言 培育优良的农作物品种,历来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本世纪50年代开始的所谓“绿色革命”,就是以选择高产谷物品种的研究为重点,并将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农业机械化、化学化的进程相配合,在农业生产上兴起的一次变革。这场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1960年至1990年,世界谷物产量从800百万吨增加到2000百万吨,而其增产部分的50%以上是通过培育新品种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在7月30日闭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已经一致地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达次会议在关於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议中所指出的那样:这个计划是我国人民为实现过波时期总任务而奋斗的带有决定意义的纲领,是和平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现,将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良好的初步的基础,从而促进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这个五年计划,是根据中国共产党在1952年所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而制定的。这个总路线已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接受,在1954年9月,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载入我国宪法中。宪法的序言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共产党在不久以前曾经指出:按照我国的实际  相似文献   

20.
加纳的可可     
据历史记载,在加纳土地上出现的第一荚可可是1879年一个铁匠从斐南多岛带来的。这位聪明的铁匠种植了可可,几年以后,得到不少收益。这一来,引起周围的人都来种植可可。早期,规模还非常小,1892—1896年,总共才生产十二吨,到二十世纪,种植可可已经发展成为黄金海岸的主要农业生产。1951年产量达二十七万五千吨。加纳独立后,在1960—61年度产量达四十三万吨。加纳产可可的主要地区为阿散蒂地区、东部地区、沃尔特地区。这些地区共同的特点是潮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