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熊猫看上去很可爱,但毕竟它们是熊科动物,作为食肉动物的它们为什么能消化竹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科学家.近日,这个谜题终于被科学家破解了,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消化道微生物可帮助熊猫消化竹子. 大熊猫是一种杂食动物,属于熊的一种,依旧存在熊的凶猛本性,有的时候甚至也会吃肉.它们平均每天要消耗12 kg的竹子,可是它们缺乏帮助草食动物消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的酶.熊猫专家魏福文和他的同事使用基因测序技术发现了生活在大熊猫消化道中的微生物,并希望能进一步发现消化纤维素的共生体.  相似文献   

2.
熊猫看上去很可爱,但毕竟它们是熊科动物,作为食肉动物的它们为什么能消化竹子?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科学家。近日,这个谜题终于被科学家破解了,科研人员发现一种特殊的消化道微生物可帮助熊猫消化竹子。大熊猫是一种杂食动物,属于熊的一种,依旧存在熊的凶猛本性,有的时候甚至也会吃肉。它们平均每天要消耗12kg  相似文献   

3.
生物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动物世界中最顽强的可能是缓步类动物,这种仅半毫米长、俗称熊虫的动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缓步类动物体长一般在0.3-0.5毫米之间,最大的也仅1.2毫米,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体呈桶形或柱形,分为头部和躯干部,具4 ̄8个爪,像小玩具熊一样,样子很可爱,故又叫熊虫。熊虫在世界各地都有分布,大洋底部、高山之巅,暖和的温泉、寒冷的北极、干旱的沙漠和潮湿的雨林等都有它的行踪。熊虫最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淡水、湿土、树干、岩山以及水分充足的青苔和地衣,都是它们栖身的所在,它们从苔藓中吸取汁液而…  相似文献   

4.
正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北极地区的气候变暖将怎样影响生活在那里的动物呢?科学家将目光对准了生活在北极的典型动物——北极熊。那么,北极熊的未来会怎样呢?①冰上的北极熊它们注定灭绝还是存续下去?少有动物能够像北极熊那样引起如此广泛的关注和意见分歧。②努力求生的北极熊气候变暖,海冰融化,海豹减少,北极熊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5,(6):5-5
科学家最近发现,狼正在帮助清道夫动物适应全球气候变暖。通过分析过去50年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里的冬季气候状况,科学家发现,近年来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公园里的雪量一直在减少,冬季结束得越来越早。对公园里的清道夫动物来说,气候变暖无疑是一场灾难,但是,从1995年开始,这种灾难已不复存在,因为就在这一年,狼被重新引入黄石公园,而在此之前这座公园里已经一连25年不见狼的踪影。在狼回归之前,公园里的大乌鸦、熊、厦  相似文献   

6.
正气候变暖将如何影响生活在北极的动物们?在上一期(2014第年9期)的封面文章《北极熊的明天》里,科学家们把目光聚焦于北极熊。这里,科学家们又将目光对准到了另外一种北极动物——北极驯鹿。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暖将如何影响生活在北极的动物们?在上一期(2014第年9期)的封面文章《北极熊的明天》里,科学家们把目光聚焦于北极熊。这里,科学家们又将目光对准到了另外一种北极动物--北极驯鹿。  相似文献   

8.
在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大概是最变化多样的.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了10种以上的动物视力系统,每一种都要特别适应它们各自的需要. 科学家对各种动物的眼睛进行了观察,这样,当他们设计人造光学系统时,就可以参照不同的动物眼睛来设计.从鸟类到昆虫,从鲸到鱿鱼,科学家从动物王国的所有成员中获得灵感,以设计高性能的人造眼睛.  相似文献   

9.
超灵敏的感官是许多动物在大自然中能够生存的利器,例如鹰的视觉、蝙蝠的听觉、熊的嗅觉等.人类不但拥有视觉、听觉、嗅觉感知能力,还拥有高度发达的触觉.早有研究表明,人类皮肤能够感知振幅小至10 nm的振动刺激[1].之后又有科学家发现,人类触觉感知的极限还不止于此.Car-penter等人[2]在近原子级光滑硅片表面上分别...  相似文献   

10.
《大自然探索》2005,(6):4-4
一项新的研究结果显示,袋鼠、考拉熊和它们的有袋类亲戚能分辨七彩颜色,这使有袋动物成为了已知的第二种能识别三原色的哺乳动物。在此之前,科学家只知道在哺乳动物中只有灵长类具有这种能力。大多数哺乳动物(比如狗和马)都只具有两种视锥细胞,因而不能识别红色和蓝色。视锥细胞是一种在视网膜上感受光线和色彩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主要集中于视网膜的中央凹进处,使得这一部分区域对光线最敏感。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探索野生北极熊的自然栖息地,科学家给它们戴上GPS追踪项圈,但北极熊常将其挣脱。科学家曾认为从北极熊身上掉落的项圈传回的数据没有价值,但现在他们发现这些数据仍然有用。通过这些项圈的数据,可以追踪冰层漂流轨迹:经过分析,在这些项圈传回的数据中有一部分描述的不是北极熊的运动轨迹,而是某些冰层漂流的线路。由于目前没有适宜在北极极端环境下工作的高精度传感器,卫星观测往往也无法准确捕捉小冰层的运动,因此从这些项圈传回的冰层漂流路线数据对科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④未有定论     
科学家表示,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增加,发现动物新品种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不过,在最近一百年间,仍有未知动物陆续得到发现与证实,比如大猩猩、大王乌贼、鸭嘴兽、科摩多龙等,这些动物过去都曾被人怀疑,但事实最终证明了它们的存在.那么,我们能证实大脚怪等野人的存在吗?这就要看科学家们的努力了.  相似文献   

13.
北极熊是著名的血腥杀手,爱吃海豹。但科学家最近发现,北极熊竟然也吃同类,甚至包括毫无防御能力的小北极熊,并且北极熊吃同类的行为正变得越来越常见。科学家说,随着夏季到来,北极海冰面积剧减,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石油资源不足的问题,各国科学家正在寻找石油的新来源. 粪便中提取 加拿大废水技术中心在安大略省哈密尔顿兴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工厂,工厂的原料是臭气熏天的粪便,产品却是优质燃料--柴油.其加工工序是:①排放粪便里的水分;②用热空气干燥粪便;③加热至450℃,使粪便起泡变成灰色的炭状物和气体;④把其中的气体变成液体,从中获取柴油.目前,1t干燥粪便可转换成300 kg的柴油.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比利时科学家在卫星数据的帮助下,建立了全球氨地图,揭示了全球各地氨排放的热点地区。据2018年最新研究,全球空气可吸入颗粒(霾)中绝大部分组成部分是硝酸铵,而其中的氨主要来自化肥和动物粪便,同时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也是部分来源。  相似文献   

16.
永亮 《科学之友》1997,(11):19-21
在动物世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这些关系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科学家研究发现,在同一种动物中,血缘关系对动物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同一血缘的个体,相互之间都能和睦相处,互助互爱。那么,动物是怎样识别亲缘关系的呢?气味是身份证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有些动物是通过气味来分辨亲缘关系的。美洲癞蛤蟆的蝌蚪能通过气味,识别素昧平生的"兄弟姐  相似文献   

17.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动物如猫、狗、鼠等小动物的四肢受伤后本能地会不断用舌舔伤口,从而使伤口得以自愈,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动物的唾液中含有能愈合伤口的特殊物质.这一动物的本能现象使科学家受到一些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18.
熊猫在外观上与熊很相似,但熊是肉食动物,熊猫是草食动物,在许多方面,熊猫与熊具有不同特征。据专家们分析,从熊猫的牙齿、头骨、外生殖器及体态来看,它不应当属于熊科,而应当属于浣熊科。但从其化石来看,熊猫哪一科都不属,应把它分为独立的一科。而另一些专家则根据解剖学和血清学方面的数据,推断熊猫可能是熊的近亲。为了弄清这一问题,美国斯米索尼安博物馆的奥布莱茵博士等人对熊猫与别的动物之间五十种以  相似文献   

19.
正屎壳郎的学名是蜣螂。一些种类的屎壳郎一夜间可埋藏相当于自身体重250倍的粪便。许多屎壳郎把动物粪便推成球状,作为食物或繁殖场所。另有一些屎壳郎把粪便埋在自己能找到的任何地方。还有一些屎壳郎干脆就生活在粪堆中,它们通常受穴鸮(打洞猫头鹰)收集的粪堆吸引。世界上最大的屎壳郎是10厘米长的巨蜣螂。大多数屎壳郎以动物粪便为食,有"自然界清道夫"的称号。屎壳郎在生态系统平衡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据科学家统计,地球上现有贝类动物5~10万种。在动物界中,贝的种类数居第2位。贝类动物为何能如此繁盛,这或许是因为贝类动物具有坚硬的硬壳,能抵挡外敌侵入和环境变化的影响;或许是贝类动物利用海水流动进行巧妙的繁殖。贝类动物摄取饵料及多样化的菜单自有奥秘:某些贝类把身躯全部浸在不断带来营养物质的海水里,自动地从海水中摄取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