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义全  吴冬琴 《科技信息》2010,(16):I0001-I0002
城邦具有两重性,它即是一个公民集体,又是一个包括奴隶、外邦人、外侨在内的社会。它是一个小型王国,因为希腊城邦从荷马时代后期逐步形成到兴盛,最后到衰落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却没有像东方那样由小型王国走向统一的帝国。尽管这样,希腊城邦以海洋为依托,形成了发达的工商业。希腊城邦普遍实行的共和制,形成了宽松的政治氛围。这些特性又为希腊城邦灿烂辉煌的文化成就奠定了基础。希腊城邦在历史长河中存在的时间虽不算长,但是它孕育希腊文明,对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罗马历史上著名的演说家、政治家西塞罗是共和主义者.他之所以形成坚定的共和思想,内因方面:他所受的教育和汲取的文化知识使他相信共和政体是最优越的政体;百折不挠的性格和对罗马共和国的热爱促使他对共和政体坚信不疑.外因方面:他与元老院贵族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使他很容易接受共和思想;罗马历史上悠久的共和传统也对他共和思想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有着坚定的共和信仰.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但由于共和派缺乏有效控制全国、捍卫共和的实力基础;年轻热情的政治家缺乏领导经验,没能使西方的制度文化模式融合于中国本土的历史传统;以及中国自身的"地缘"、"业缘"特点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共和制的夭折。即便如此,民主共和的观念却从此深入人心,中华民族逐步觉醒,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政治思想和政治文化的奠基人.本文全面分析了他关于政体、理想政体、理想城邦的组织原则以及保持城邦稳定的思想,并比较、评析了这些论述的长处与不足.文章最后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上述思想至今依然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城邦国家和公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谈及公民的教育问题就不能不谈及城邦国家的性质与政体问题。一个政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公民.公民的素质与政体有何种关系,什么样的政体才能培养出具有优良素质的公民,是我们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雅典城邦的土地制度是公有和私有的辩证统一体,它是城邦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系到城邦的存亡;它促进了古典时代奴隶制的发展。雅典城邦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都离不开土地制度等农业问题,土地制度成为雅典城邦的一块基石,农业性是希腊古典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7.
房晓伟 《科技信息》2013,(21):203-203
古希腊奥运会的衰落与希腊社会诸多因素休戚相关,其中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制度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原因。古希腊城邦制度固有的原始性以及较强的保守性,使其严重的束缚古希腊奥运会的发展。虽然城邦制度的形成是古奥运会兴起的主要原因,但是它自身固有的弊端还是对古奥运会有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伦理学和政治学的目的不仅告诉我们什么是善,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去实现它。最高的善就是幸福,而幸福在于灵魂的逻各斯合于德性的实现活动,不管对于个人的幸福,还是城邦的善,实现活动都很重要,而后者的实现尤其要依赖于政治家运用明智(智谋)的实践。同时,政治家越是有德性,那么在治理城邦的过程中,他越要操劳,甚至不得闲暇,而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闲暇是生活的本原,那么,政治家能否在他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幸福和城邦的善,这是现实中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技术城邦计划是地区发展计划,目的在于促进工业,尤其是高技术工业的发展,同时改善生活环境。由于过去在沿海工业区重点建设重化学工业,冈山县已经繁荣发达起来。现在,该县又在促进木日高原技术城邦的建设,以便利用已有的高技术工业群,将工业结构由重工业型转变成加工装配型,并激励当地中小企业的发展,面向廿一世纪。木日高原技术城邦含三市五镇,面积13.8万公顷。三市:为冈山市、仓敷市和津山市。冈山市将作为城邦的中心。仓敷市(水岛沿海工业区已在这里形成工业群)和津山市(冈山县北部的重要城市,也将支持这一技术城邦。在木日城邦,除建设三洋高速火车新干线外,还将建没连结中国和四国区的濑户大桥,全长9,400米。新冈山机场将在1988年开始运营。横贯中国东西和纵贯中国南北的两条高速公路以及三洋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同时,县政府正在建设日本西部最大的总配电站。为了建设一座卫生福利、教育和文化协调的新城,木日高原城计划于1973年开始实施。技术城邦计划对此又有补充,增建一所学术机构,并计划把高技术工业引进该城,使它成为技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共和,作为政治统治的一种制度选择,几千年来始终为人们所关注.自诞生伊始,民主与共和就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至今,人们对于其各自的内涵和彼此相互关系的理解仍歧义丛生.因此,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体论问题是西方哲学的根基性问题,它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对“存在”进行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他运用了区分的思想,将作为存在的存在理解为实体。并将实体理解为是其所是。亚里士多德虽然力图追问作为存在的存在,但他最终在追问作为“这个”的存在的存在。这被海德格尔指责为对存在的遗忘。这一情况的出现是因为:亚里士多德在探讨存在问题时,一方面是作为一个形而上学家和逻辑学家,另一方面又是一个科学家。  相似文献   

12.
从理想政体的阶级构成以及治国之道等方面考察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体模式的差异,从而进一步论证了这种差异的方法论基础,从阶级实质而言都是奴隶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而进行的种种设计,因此都未能解救当时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13.
对于亚里士多德是否是功能主义者这一问题历来学者们争论不休。从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解读中我们发现目的论与功能主义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古希腊哲学家们十分关注的灵魂问题,亚里士多德选取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理论路径。他将目的论和功能主义的立场贯彻到对于灵魂问题的解决中,把灵魂定义为具有诸官能的自然物体的原始实现,从而对灵魂做了目的论功能主义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中产阶级这一话题已成为学界关注的中心话题之一。学者们对中产阶级尤其是中国中产阶级的理解与认识彼此之间存在分歧,就划分中产阶级的经济指标以及中产阶级占总人口比例而言,看法不一。本文拟从中产阶级这一概念入手,追溯这一概念的来源,考察这一概念在中国提出的社会条件,描述中产阶级概念在社会观念的建构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分析中产阶级在当下中国语境之中具有的丰富意涵,揭示其意识形态特征以及其所掩盖的诸种社会问题,与此同时,论述中产阶级概念在塑造未来社会形态方面所具有的积极意义和建设性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都把善分为两个层次:幸福是最高的、真正的善;其他的事物则因作为实现幸福的手段而成为第二类的善。对于至善他们都认为是没有恶与之相对应的,恶只是与第二类的具体善相对应,恶也就都是具体的、存在于现实中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实现至善的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德性,德性就是第二类的善,因此,恶就是与德性相对应的人的品质。这样,他实际上表明了,行为以及每人的善恶实际上都在于自己,恶要由行为者自己负责。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政治哲学的范围之内可以发现,定义"正义"概念的一个重要根据是政治理想的确立。研究政治理想具有第一哲学和伦理学两个维度,我们可以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考察这两个维度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7.
几千年来,西人一直探寻万物之本原。秦勒斯至德谟克利特为自然哲学一派;毕达哥拉斯与巴门尼德经亚里士多德再经伽利略再经牛顿至于爱因斯坦为数理科学之另一派。然而,他们异道而同回,认为“无”乃万物之本原。无则无焉,然而真有生发万物之健力。中国圣人强字本原曰“易”、“道”、“无”,所示与西人不异。此三者同一,所异者,名也。圣人臻...  相似文献   

18.
思孟学派与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虽然都是德性伦理学,但双方的德性构建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思孟学派采用了辩证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先天本有的,注重人的内在道德修养和情感的基础作用,而亚里士多德采用了形式思维,认为德性是人后天训导和培养的,注重人的外在道德行为和理性的指导作用。此外,双方的伦理学与其形而上学、政治学的关系也不相同,体现了统一与基础、合一与分离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