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广泛应用于现代包装设计,已成为现代包装设计生成的重要文化根基。从"文化"视觉出发,充分论述书法艺术与包装设计的内在联系;说明书法艺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形式关系;提出书法艺术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生成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王丽华 《科技信息》2012,(11):212-212,208
许渊冲先生提出了诗歌翻译的"三美"标准,即"意美,音美,形美"。本文从"三美"标准出发,对《竹枝词》的四种英译本进行对比评析,探讨这四种译本分别在意、音、形等方面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3.
进入现代社会后,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举步维艰。要让工艺美术代代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工艺美术界应采取传承与适度开发相结合的策略,同时参照现代市场营销理论中的"市场细分"的原则,为传统工艺美术的复兴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  相似文献   

4.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的民族艺术以独特的美与历史、时代同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精髓,将其与现代包装设计艺术应用与融合,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的"装潢"一词的内涵范围十分广泛,它泛指对一切建筑物、艺术作品、产品包装、商业广告等进行美化装饰.而其中的现代包装装潢是与现实生活紧紧相连的装潢设计。在包装中将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和,会更加容易的让产品得到人们的认同感,从而使设计能达到更好的效果。不管是从实用性、审美方面,还是从文化价值方面来讲,在现代包装装潢设计中融入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都有着十分不错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我国传统文化与包装设计都具有历史性,它们见证了一个民族的发展,也推动着一个民族的进步.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传统文化和包装设计都是同步的,与其说是传统文化影响了包装设计,还不如说包装设计就是传统文化的载体、舞台;传统文化是包装设计的灵魂.两者相互依存,不断地升华,不断地完美,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各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是当代包装设计创新的最重要源泉"诠释一件设计作品,除了看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对其文化的思辨及意蕴的解读"。21世纪是应当创造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时代。在观念的传统与现代、地域本土与世界文化交织碰撞的今天,如何使我们的设计保持自我并走向世界,突出本土文化特色的设计,在表现商品的特色与个性上,无疑是极佳的设计选择。  相似文献   

8.
张毅  黄亮 《咸宁学院学报》2012,32(9):127-128
中国传统民间美术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对现代包装设计有着深刻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将传统的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必将丰富现代包装设计的表现手法,激发现代包装设计的灵感,深化现代包装设计的内涵和底蕴,从而切实推进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本文从民间美术的定义、分类详细的叙述了民间美术几个重要的要素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只有传统的民间美术与现代包装设计相互交融,才能在现代化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存在。  相似文献   

9.
刘畅 《科技资讯》2014,(33):220-220
中国传统五色体系是历经几千年的文化沉淀演变、在传统哲学思想的渲染下发展而来的,与此同时,在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发展民族的现代包装设计,是现代包装设计的突破口。针对这样的情况,该文从传统五色体系与现代包装的关系入手,浅析现代包装设计中我国传统色彩体系的应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高蓓 《科技信息》2009,(30):I0138-I0138,I0140
唐诗文化内涵丰富,艺术风格独特。本文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两种译文为研究对象,在三美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从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对两种译文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4.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6.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0.
“天道”与“人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古代化的研究,应注重古人对“天道”与“人”关系的认识,本举物质、制度、学等三事以证中国古代人本于天道的民族传统及其影响,并从多方面相互印证说明中国古代“拟天道以成人”是一个悠久的无所不在的传统,从而全面把握华夏化的根本及其成因;由此出发,才可能总结出中国特色的人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