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德国有着技术哲学研究的深厚历史传统。 2 0 0 2年 8、 9月之交 ,德国著名哲学家、柏林理工大学汉斯·波塞尔 (HansPoser)教授应邀到大连理工大学讲学 ,就技术评估与技术哲学问题做了系列的讲座。德国哲学界称誉波塞尔教授是一位屹立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交叉位置上的学者 ,视野开阔 ,学识渊博 ,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是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柏林理工大学哲学讲师、留德学者李文潮博士同时应邀讲授了德国哲学若干专题。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科技哲学博导刘则渊教授就技术哲学的逻辑起点、研究对象、学科性质、社会应用、发展趋向与前景等问题 ,与波塞尔教授和李文潮博士展开了讨论。本刊选编其主要内容分三期发表 ,以期让科技界、学术界更多人士了解技术哲学 ,促进我国技术哲学发展  相似文献   

2.
早在1877年,德国人凯泼(E.Kapp)写了《技术哲学纲要》一书。1914年,德国的斯基默(Z.Schimmer)又写了《技术哲学》的专著。本世纪二十年代,日本出现了“技术论”这一名称,并且进行了从四十年代延续到今天的有关技术论的论战。近三十年来,技术哲学的研究更为人们关注。在美国召开了技术哲学的讨论会,发表了一批论文和专著。德国的技术哲学研究又有了新的进展,出现  相似文献   

3.
技术是否中性的?技术发展是否有自主性?技术进步应承担什么样的伦理和生态责任?这是当代技术哲学探讨的中心话题。为了推进这方面的探讨,现将挪威卑尔根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拉格纳·费尔兰德(Ragnar Fjelland)教授来沪时所作的有关技术哲学交流的主要内容选译出来,供关心技术哲学问题的人士参考。费尔兰德教授提供的英文演讲稿原题为《科技进步:新问题与老问题》。文中小标题由编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4.
技术哲学(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app  F  张彩云 《世界科学》1989,11(1):54-57
一、新的探究路线(一)态度的变化在几十年前,现代技术为文明所作的贡献,总的说来还是受到人们热情的承认的。因而,也就没有对技术哲学问题探讨的实际需要。当然,虽也有例外情况,但未引起人们关注。直到二次大战,在艺术家和诗人的直观理解中比在哲学家的理性思维中更多地表现出对现代技术的关注。工业革命以来持续的技术进步似乎证实了人支配自然的理性主义观念和启蒙时代的乐观主义。近来,这一信念正受到严重挑战,从而也就引起了“增长的极限”的意识与持续增长的传统的观念之间的对立。资源短缺、生态问题和军备竞赛激起了一股愤懑情绪,导致人们对现代技术的猛烈抨击。前不久还被当作救世主来赞颂的同一类型的科学技术,如今却被视若一切人间邪恶的替罪羊。  相似文献   

5.
刘学礼 《世界科学》2003,(10):44-46
技术是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象征,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最初的技术,一般是指劳动者的技巧、功能和操作方法。近代科学兴起以后,技术逐步成为科学与生产的中介,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作为人类对改造自然总体性哲学反思的技术哲学,它的形成不仅取决于人类变革自然  相似文献   

6.
张志明 《大自然探索》1992,11(3):112-120
卡尔·波普尔(Karl Raimund Popper,1902—)不仅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历史政治哲学家。他的以“证伪主义”的方法和原则为基础的历史、政治哲学,批判了“历史决定论”,抨击了“整体主义”的社会变革方法,倡导“渐进社会工程”和“开放社会”。作者认为,波普尔将其科学哲学中的研究方法和结论应用于社会领域是不合理的,而以此建立的历史、政治哲学是不科学的。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波普尔的历史、政治哲学体系,评析了他的历史观和社会政治观。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浪潮广泛波及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技术科学的本体探问 ,技术创新的规律探索 ,技术发展的价值追寻 ,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 ,促成了技术哲学在当今发达国家的兴盛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学术界的异军突起。2 0 0 2年 1 0月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委员会、山西大学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在太原举行了第 9届全国技术哲学学术年会 ,汇聚了来自全国百余名学者。本文作为技术哲学专栏的开首篇 ,在综合这次会议信息的基础上 ,对技术哲学的来源、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现代育种技术的方法、性质、应用及其后果做了哲学的思考,论证了单一化与综合化的矛盾是现代育种技术的根本矛盾,由单一化向综合化(系统化)的转变是现代育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Brown  H  李醒民 《世界科学》1989,11(8):53-56
超越力学哲学有人以轻蔑的口吻告诉我们,科学是“力学的”或“机械论的”。这一传统的观点忘记了一个事实,即许多现代科学,尤其是物理学,现在远非是几百年前那种机械论的样子了。在物理科学的“哲学”中所发生的深刻变革应该受到更为广泛的评价,现在人们显然是低估了它们的价值,这不是别的原因,而是因为它们向我们提供了更充分地在科学和我们文化的其他分支例如宗教和艺术——之间发展关系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关于技术哲学界与工程技术界的联盟 刘则渊(以下简称刘):我访问柏林时曾向波塞尔教授提出一个问题,在西方和东方各有一个国家都是靠技术起家的,而且都重视技术的哲学反思。一个是德国,是技术哲学的策源地;一个是日本,是技术论的发祥地。战后两国都从一片战争废墟中迅速崛起。两国技术、经济的发展同技术哲学或技术论的学术活跃有什么关  相似文献   

11.
沈铭贤 《世界科学》2012,(12):20-21
50年前,1962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薄薄的书:《科学革命的结构》(以下简称《结构》),作者是并不大知名的科学史教授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谁也不曾料到,这本讨论科学的相当艰深的书,竟售出了超过100万册,成为影响20世纪学术思潮的经典之一,以致于50年后的今天,全球学术界仍在热烈纪念,以表示对库恩的崇敬和感谢。库恩究竟有何突出的、创造性的贡献呢?第一,把科学哲学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史基础上《结构》是部科学哲学著作。所谓科学哲学,就是把科学作为探究的对象,企图从哲学层面描画科学的整体图景,揭示科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科学哲学对包括社会和历史人文科学以及自然科学的所有科学类型进行哲学讨论。事实上,各种科学哲学本身已对广义应用“科学”这个词作了论证,尤其是狭义的英美的“分析”科学哲学。这主要是由于对诸如科学史、语言对科学训练的意义、理论构建、范式的学科交叉特征、因果解释和理性反思的讨论。科学解释模式和临床经验之间的矛盾(主要是心理学)和某些应用于历史人文科学的方法的  相似文献   

13.
(1)频率的概率论。在《科学发现的逻辑》中,我对发展出一种应用于科学的一以贯之的概率论感到兴趣;这是指一种统计的或频率的概率论。但是,在那里我还提出了另一个概念,我称之为“逻辑概率”。因此,我感到需要一种普遍化——一种形式的概率论,它允许作不同的诠释:(1)一个陈述相对任何给定证据的逻辑概率的理论;包括绝对逻辑概率,也即一个陈述相对零证据的概率的量度的理论;(2)一个事件相对任何给定的事件总体(或“集体”)的概率的理论。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获得了一个简单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初发生的物理学危机,导致了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建立;而第三次数学危机的挑战,导致了人们对数学基础及其哲学背景的关心和思考,从而促进了现代数学、哲学及逻辑学的发展。60年代末爆发的“软件危机”,已成为计算机科学继续发展的“瓶颈”。程序设计何时才能从“技巧和经验”变成一门真正的“科学”?如何使计算机科学这门年轻而又发展迅猛的学科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上?带着疑虑和期望,计算机科学家们将目光投向了哲学和数学……  相似文献   

15.
在诗词的所有意象当中,我认为古人最喜欢用的就是“月”。他们把丰富的感情都寄予了明月,写就了多少美妙绝伦、回肠荡气的绝作。一轮明月,不知被古今多少文人吟咏过,简直被他们写绝了:“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唐·于良史《春山夜月》)“月…  相似文献   

16.
一、技术哲学的课题温德(Wend)将技术定义为“文明的力”时说:技术的发展,第一要求更少体力更多脑力的高级劳动形式,人类劳动逐渐脑力劳动化;第二不断上升的脑力劳动将使一个国家中有更多的人格自由和政治自由;第三被这样解放的人将有更高更深的精神生活和文明。温德的这种见解员过于理想化了,但是技术确实不仅有物质的作用,而且也有提高人类认识的能力。电视机及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扩大了人们的知识,这种知识的扩大给子人们认识能力的  相似文献   

17.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即将出版的《电子学前沿》(朱世豹编著),介绍了近代电子学在理论与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它以10个趣味问题——电子多大;特征何在;“超距”作用;运动方式;漫游时空;碰撞瞬间;绿叶中;人体内;数学语言与哲学思辨为纲要,其内容涉及量子力学、粒子物理学、光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等学科,并附有“展望21世纪电子学”的后记,力求向读者提供更多的电子学前沿的信息。在此选登该书的第十章“哲学思辩”。由于篇幅所限,刊登时作了部分删减。  相似文献   

18.
吴晓江 《世界科学》2004,(11):37-39
今夏,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技术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在沈阳主办了为期一周的国外技术哲学与技术伦理学高级研讨班,美国、加拿大、日本的四位著名学者,以及德籍华人学者、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德国柏林理工大学李文潮博士作了系列演讲。今年9月16日,德国柏林理工大学波塞尔教授和李文潮博士访问上海社科院,与该院及上海部分科技哲学学者就技术伦理学和技术价值论问题进行座谈。本文选取以上两次学术演讲的主要内容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9.
本世纪50年代初期,在分析哲学领域内占据中心地位的研究重心是语言哲学。受弗雷格(Frege)、罗素(Russell)。卡尔纳普(Carnap)、早期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影响的实证主义语言分析流派,普遍认为,许多传统的哲学问题因其问题本身的“无意义”而应遭到无情的拒斥,对语言学上的意义研究应该成为整个哲学研究的起点。在语言、思想和实在这三者的关系中.最根本的应是语言与实在的关系,研究语言是理  相似文献   

20.
功能农业是赵其国院士在2008年提出的农业新概念,主要是指农产品的营养化、功能化,旨在解决全球性的“隐性饥饿”问题,并重点满足消费者“吃出健康”的新需求.香山科学会议第669次学术讨论会与会专家认为,历经13年的探索,功能农业已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学科和科技创新体系,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本文扼要阐述了9个方面关键科学问题及其相关研究进展:(1)通过对全国及区域土壤中矿物质的时空分布特征,反映母质和成土过程对土壤矿物质的含量影响;(2)土壤与作物间矿物质的吸收、转化,如人工根系实验系统(ARE系统)的建立、土壤中矿物质生物有效性的评价方法,以及植物中功能成分的转化机理等;(3)矿物质和重金属密切相关的超富集植物研究;(4)功能农业生产中功能成分对生物和环境影响评价;(5)功能农业长期科学试验站的研究成果;(6)功能农产品所制备的食物在蒸、炒、煮等烹调过程中以及其他加工技术下的功能成分形态变化的相关研究;(7)在健康效应评价方面,对功能性产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及相关功能农产品的干预研究;(8)天然富硒营养强化项目的研究;(9)基准物质的研制情况.在功能农业新技术研发方面,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