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目前埃博拉疫情正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尼日利亚和塞内加尔五国持续快速蔓延,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法。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截至9月10日,埃博拉病毒已导致五个西非国家2900多人死亡、4300人感染。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2014年8月6日说:埃博拉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因而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紧急状态当天即时生效,为期90天。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年初暴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有科学家认为,病毒的来源可能是蝙蝠。为什么又是蝙蝠?此前,SARS(非典)、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的病源,都指向蝙蝠。相比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体内的病毒多得吓人,可能是多种病毒的自然宿主。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阿碧 《自然与人》2014,(5):56-59
目前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在西非的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持续快速蔓延,该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且尚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方法。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截至8月11日,埃博拉病例已增加到1848例,死亡人数上升至1013人。埃博拉病毒究竟有多可怕?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在2014年8月6日给出了答案,他认为埃博拉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因而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紧急状态当天即时生效,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年末以来,全球多地相继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科学家认为,病毒的来源可能是蝙蝠。此前,SARS(非典)、埃博拉、中东呼吸综合征等传染病的病原体,也都源于蝙蝠。相比其他野生动物,蝙蝠体内的病毒多得吓人。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5.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严重的急性出血热,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无有效治疗药物和疫苗.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在人群中传播速度快,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疫情定性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收集了近40年来埃博拉病毒在病原学、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整合了多学科理论知识来阐述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是如何维持、循环传播的以及它的储存宿主等问题,详细地介绍了蝙蝠等野生动物在埃博拉病毒传播链中的作用,提出了阻止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人兽共患病病原从野生动物向人传播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建立长期、全面的监测体系,为早期预警和防控其向人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6.
蝙蝠是超过100种病毒的天然宿主,其中一些病毒对人类的伤害则是致命的,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病毒等,然而这些病毒却对蝙蝠没有影响,这是什么原因呢?目前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这或许与蝙蝠独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统有关。科学家认为,可以借鉴蝙蝠的这种能力研究出保护人类不受埃博拉等致命疾病伤害的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对澳大利亚黑狐蝠的基因和免疫系统进行检测,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研究人员研究了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2月开始,新一轮的埃博拉疫情从西非国家几内亚开始加速蔓延,这是有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埃博拉疫情。"埃博拉"的病原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产生埃博拉出血热的一种烈性病毒。它能够引起当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热,其潜伏期可达221天,但通常只有521天,但通常只有510天。"埃博拉"病原特征人畜共通:人与果蝇、猴子、黑猩猩、羚羊生存能力强:在4℃及室温下可存活1个月尚无疫苗:疗法目前仅为降低死亡率致命性强:诞生近40年,死亡率高达50%10天。"埃博拉"病原特征人畜共通:人与果蝇、猴子、黑猩猩、羚羊生存能力强:在4℃及室温下可存活1个月尚无疫苗:疗法目前仅为降低死亡率致命性强:诞生近40年,死亡率高达50%90%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主流观点认为蝙蝠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的源头。我是研究蝙蝠的,这里和大家聊聊——蝙蝠已经不止一次地被推上风口浪尖了。2003年的SARS病毒,2013年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在非洲不时暴发的埃博拉病毒,以及2018年的猪急性腹泻综合征冠状病毒等等都被证实起源于蝙蝠。不仅如此,根据可靠的统计,科学家们在蝙蝠体内分  相似文献   

9.
杨先碧 《自然杂志》2014,36(6):445-450
正早在2014年8月6日,利比里亚总统埃伦·约翰逊-瑟利夫就认为,埃博拉病毒病疫情蔓延已经威胁到"国家存亡",因而有必要采取特别措施。紧急状态当天即时生效,为期90天。然而,埃博拉病毒病的可怕程度超过了利比里亚总统的预期,90天之后该病依然没有受控的迹象,仍然继续蔓延。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4年11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埃博拉疫情最为严重的塞拉利昂、几内亚和利比里亚三国,  相似文献   

10.
封面说明     
<正>全球一体化和现代交通方式促进了人群在全世界范围快速流动,也加速了传染病的传播.目前,人们也担忧西非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我国称为"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出现全球扩散,因为尼日利亚、美国、西班牙、马里等国已相继出现了埃博拉病毒感染者传入后导致的输入性疫情或本土暴发.中国与西非疫区三国(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利用国际民用航空客运数据和持续更新的疫情数据,可以定量评估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传入我国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卫生组织于2000年10月16日宣布:沉寂数年的埃博拉病毒再次肆虐非洲,在乌干达北部古卢地区,已经有63人感染上了埃博拉病毒,其中43人已死亡,且死亡人数还可能进一步上升。自人类1976年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人死于埃博拉出血热。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1994年.美国作家普里斯顿以埃博拉病毒为题材写了一部名叫《热区》的畅销小说,此小说对埃博拉病毒做了可怕的描写,引起全球对这种神秘病毒的普遍关注。次…  相似文献   

12.
2014年8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西非埃博拉病毒病疫情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为评估西非埃博拉病毒病传入中国的可能航线和风险,本研究基于2013年10~12月的国际民用航空客运数据,分析疫情最严重的3个西非国家(几内亚、利比里亚和塞拉利昂)来华旅客传入疫情的风险.2013年第4季度从西非三国离境旅客为107113人次,其中3167人(3.0%)将主要通过法国、比利时和阿联酋等8个国家的机场转机后,抵达中国大陆.入境机场分布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武汉、重庆和大连,目的地城市为北京、广州、武汉、上海、杭州、重庆和温州等.假设2014年第4季度与2013年同期出行方式和人数不变,估计相关机场口岸平均每入境和查验国际旅客2235名就有1名来自疫区的旅客;预测2014年10~12月可能传入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旅客为0.54人次,其中利比里亚0.35人次、塞拉利昂0.16人次、几内亚0.03人次.若疫区发病水平上升或来华旅客人数减少,则传入的感染者人数呈现相应程度地增加或减少.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病疫情通过民航旅客传入我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风险较低.我国可支持西非疫区国家开展离境病例筛查,及早发现病例,并有针对性地在我国重点入境口岸开展高风险人群的查验,在主要目的地城市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最近在非洲发现了一种新的蝙蝠物种,其身体和翅膀上的皮毛都呈橙色。这种蝙蝠属于鼠耳蝠属,因在与世隔绝的宁巴山被发现,所以被命名为"宁巴鼠耳蝠"。早在2018年,科学家就在西非几内亚的濒危蝙蝠栖息地发现了这种蝙蝠,但科学家花了两年多时间才确认它是一种新蝙蝠。  相似文献   

14.
截至2014年9月10日,非洲西部埃博拉疫情的被报告病例或疑似病例已达4300个,死亡人数超过2900人。堪培拉疫情引起了举世关注,但堪培拉作乱却早已不是头一遭。那么,堪培拉病毒为什么如此凶恶?在极度危险之中,科学家怎样探究这种恶疾?本刊特别刊登此文,对堪培拉进行全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正>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也称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于2013年底在西非几内亚开始出现,2014年3月发生本地流行(2014年2月份出现出血热患者,3月份确诊为埃博拉病毒病,回顾性调查发现的指示病例可能是一名2013年12月初死亡的儿童),3月底传入利比里亚[1].随后,埃博拉病毒病于2014年5月份扩散至塞拉利昂[2,3],并于9月底传入西班牙和美国(由医疗后送的埃博拉患者感染本地医务人员)[4].在西非疫区,埃博拉病毒病仍呈流行状态且病例数快速增长.尽管最近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无国界医生组织(MSF)声称  相似文献   

16.
正自人类诞生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和病毒起码已经打了25万年的交道。天花、SARS、埃博拉、新冠肺炎……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病毒不断变异,而每一场与病毒的战役,都促使人类不断更新手中的"武器"。对于病毒,应该斩尽杀绝,还是与之共存?欲战胜病毒,必了解病毒。它们很古老——出现于生命起源早期,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原始的"土著"。它们很微小——  相似文献   

17.
王春 《世界科学》2006,(2):47-47
发表在1月的《公共科学图书馆病原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治疗和防范埃博拉病毒的新方法,埃博拉病毒对于人类和灵长类动物(例如大猩猩和黑猩猩)都是致命的,它会导致发热和严重的内出血,50%到90%的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因此会死亡。  相似文献   

18.
<正>这注定是特别的一年。当新冠病毒来袭,警示着我们要更加敬畏生命,珍爱健康。面对疫情,除了注重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突发的新冠病毒疫情,给每一个人都进行了一次强制性的心理洗礼,疫情不但考验了国家的国力,还考验了国民的心理素质。疫情总会过去,但对每个人来说,这场疫情留下的身心影响,却是我们要高度关注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19.
<正>一项最新病毒学研究显示,新冠病毒或在40年至70年前从与之关系最紧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来,其意味着产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谱系,可能已经在蝙蝠中传播几十年了。蝙蝠病毒Ra TG13被鉴定为与新冠病毒关系最密切,同时提示新冠病毒爆发可能源于蝙蝠。但是,研究人员也在穿山甲体内发现了相似的冠状病毒,有观点认为,穿山甲可能是中间宿主。  相似文献   

20.
2013年12月始,埃博拉病毒病在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暴发.其病原体——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于1976年被首次分离,为单股负链、不分节段、有囊膜的RNA病毒,属丝状病毒科,分5种,包括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其基因顺序为3′端-NP-VP35-VP40-GP-VP30-VP24-L-5′端.埃博拉病毒属于A类病原,致病能力极强,操作活病毒需在生物安全4级实验室进行.其主要靶细胞是血管内皮细胞、肝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通过抑制天然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反应,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肝脏等多脏器损伤,引发发热、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和休克等症状.目前尚无批准上市的特异治疗药物和疫苗,处于研发或临床试验阶段的治疗药物包括:(ⅰ)抗流感病毒药物T-705可能阻碍埃博拉病毒在细胞内增殖,从而遏制感染;(ⅱ)ZMapp包含3种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属优化的鸡尾酒疗法;(ⅲ)基于RNA干扰的基因治疗药物TKM-Ebola;(ⅳ)凝血调节因子、炎性介质制剂,如源于丝虫的抗凝蛋白rNAPc2等.处于研发阶段的疫苗有:(ⅰ)复制缺陷型疫苗,安全性好,但诱导免疫的时间较长;(ⅱ)减毒复制型疫苗,效果好,但存在安全隐患.开展深入的病原学、免疫病理和致病机制研究,将有利于治疗药物和疫苗的研发.同时,应推进有希望的治疗方案和疫苗进入人体临床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