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柳叶溲疏Deutzia esquirolii(Levl.)Rehd,属山梅花科Philadelphaceae溲疏属Deutzia,为贵州贵阳特有种,仅产于贵州贵阳黔灵山、乌当和花溪高坡。在详实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柳叶溲疏的生物生态学特征、地理分布状况、资源现状、生存现状和群落结构等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该种具有潜在的观赏价值,目前单独针对该种的相关研究尚属空白,若能将其开发出来,则在合理利用植物资源的同时,又保护了植物资源本身。  相似文献   

2.
应地球之友贵州环境生态教育基地和贵州师大地理研究所的邀请,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鸟类及环境生态专家一行16人于1997年11月18日至22日、12月12日至15日对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鸟类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考察。考察中,专家们对草海黑颈鹤等鸟类资源的丰富、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3.
多彩贵州公园省碳酸盐岩层分布面积达73.0%以上,优选其特色景观植物开展防治石漠化栽培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植物资源评价和实地调查比较,筛选出贵州特色景观植物20种,开展了采种育苗、迁地栽培和防治石漠化林业绿化工程应用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发现在筛选出的20种植物中,已开展应用栽培的有6种(30.00%),另14种(70.00%)仅有少量中试,尚需扩大试验和推广应用。(2)20种贵州特色景观植物的苗木引种存活率普遍大于采种播种出苗率和应用栽培成活率,除了荔波红瘤果茶和贵州石笔木迁地露地栽培的存活率分别为83.06%和88.26%外,其他都在90.08%以上。(3)在阔瓣白兰花、红豆树、黄连木、清香木、贵州槭、掌叶木、银杏、鹅掌楸、贵州石楠、马蹄决明、灰毡毛忍冬、岩百合等12种植物的种苗繁育、引种栽培和应用试验结果中,苗木引种存活率与应用栽培存活率差异不显著,苗木引种存活率与采种播种出苗率的差异显著(P0.05),应用栽培存活率与采种播种出苗率的差异显著(P0.05);但是,在伞花木、贵州红山茶、红花瘤果茶、荔波红瘤果茶、贵州石笔木、香果树、栾树、喜树等8种植物的试验结果中苗木引种存活率、应用栽培存活率和采种播种出苗率两两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P0.05)。(4)在防治石漠化栽培应用试验中的种苗成活率皆未达到极显著(P0.01),表明其筛选植物的苗木就地繁育引种栽培和采集种子繁育种苗栽培的方法皆适合于生产应用;其中阔瓣白兰花、贵州槭、贵州红山茶、红花瘤果茶、荔波红瘤果茶、贵州石笔木、香果树、岩百合等8种植物,采用采集种子异地育苗开展应用栽培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贵州地衣资源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生物多样性中 ,地衣是一类很独特的生物。在植物资源宝库中 ,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了今后有效地利用这类自然资源 ,作者对贵州省地衣资源作了较为全面系统地调查。共记有 71种 (3变种 ,1亚种 )隶属 17属 ,10科 ,其中有 48种为贵州新记录 ;并对贵州地衣的分布规律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韭菜坪位于贵州省西部赫章县境内,约当东经104°40′,北纬26°50′,海拔2900.6米,系贵州最高峰。1989年10月下旬我们在该地进行了植物调查采集,发现较多的贵州植物区系新记录。其中原已有记载,但国内尚无贵州标本,如艾叶火绒草Leontopodium artemisiifolium、绵毛凤毛菊Saussurea chetchozensis也已见到。现一并报道如下。所列植物标本均存贵州省生物研究所植物标本室(HGAS)。块茎卷柏(新记录)  相似文献   

6.
贵州掌叶木群落调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张著林  邹天才 《贵州科学》2000,18(4):288-293
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Levl.)Rehd.〕是国家2级重点保护植物,为一典型的喜钙种类,生长在黔桂边界海拔400 ̄1000m的岩溶地带,在贵州则分布于荔波、独山、平塘、安龙、兴义诸县。由于人类活动的严重干扰。这一珍稀物种的数量已日见稀少,正处于濒危境地。本文系在贵州南部的平塘、荔波对掌叶木群落所作调查的总结,谋略为其保存及引种驯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贵州杜鹃花科、紫金牛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与地理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树志  王学军  何顺志 《贵州科学》2005,23(4):35-37,53
通过调查研究,基本搞清了贵州药用杜鹃花科、紫金牛科植物的种类与地理分布。采用野外考察、资料收集与标本鉴定相结合。结果发现贵州现有药用杜鹃花科植物55种,其中22种为贵州药用新资源;现有药用紫金牛科植物36种,其中7种为贵州药用新资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贵州产蜘蛛抱蛋属植物不同种之间花粉外壁纹饰的特征差异及演化关系。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平塘蜘蛛抱蛋A.pingtangensis、荔波蜘蛛抱蛋A.liboensis、赤水蜘蛛抱蛋A.chishuiensis、贵州蜘蛛抱蛋A.guizhouensis、黔南蜘蛛抱蛋A.australis等14种贵州产该属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通过对不同种花粉的极面观、赤道面观及表面纹饰进行拍照,详细描述该属植物不同种花粉的外部形态。结果:通过对花粉影像的观察发现,花粉粒均为球形或长球形,极轴长21μm~38μm,赤道轴长18μm~30μm,极轴与赤道轴比为1.04~1.36。花粉粒外壁可归纳为三大类型:皱波状纹饰,芽孢状纹饰和瘤棒状纹饰;而不同种的花粉外壁纹饰皆有自己独有的特点,说明了不同种之间在花粉特征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结论:花粉粒的外部形态特征可为贵州产该属植物的鉴别提供一个较为重要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分类学意义。14种贵州产该属植物的花粉外壁纹饰演化方式为:皱波纹修饰—芽孢状修饰—瘤棒状修饰。  相似文献   

9.
作者1988年8月参加贵州科学院梵净山昆虫考察。现将采集的木虱标本,连同我组研究生王象贤、吴鸿所采的及贵州生物所的木虱标本进行了研究和鉴定,共10个种,其中新种7个,已知种3个,后者为贵州省首次记录,它们属木虱总科的木虱科(Psyllidae)和个木虱科(Triozidae)的4个属。文中体长达翅端,头宽则包括复眼。在考察中,曾得到贵州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及杨臣瑾研究员的支持和帮助,谨致谢忱。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量野外考察和调查走访,结合查阅整理现有文献资料,确定贵州产常用抗癌中草药约260种,其中植物类约230种,动物类约20种,矿物类约7种。本文对以清热解毒为主要功效的57种常用抗癌中草药的功效、应用和在贵州的资源状况进行报道,以期为贵州中草药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山珊瑚(Galeola faberi Rolfe)分布的海拔区域为1 800~2 300m,在贵州仅分布于息烽.在对贵州赤水桫椤国家自然保护区进行生物多样性考察时,在闷头溪海拔756m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 Mazel ex H.deleh.)林下发现山珊瑚的存在.报道兰科植物山珊瑚在贵州赤水的新分布与跨海拔分布记录,并提供照片和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12.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南部,属于裸露型喀斯特,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在茂兰自然保护区的野外考察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植物——帽蕊草(Mitrastemon yamamotoi Makino),为贵州种子植物新记录种。该种原分布于柬埔寨、日本和印度尼西亚及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帽蕊草具有以下识别特征:肉质草本,寄生在木本植物的根上,株高3 cm~8 cm,叶退化为鳞片,雄蕊合生成筒状,套住雌蕊,易于与其它植物种类相区别。该文中还提供了该种的中文形态描述及彩色图片,并对其分布状况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13.
《贵州科学》2005,23(1):16-16
近日,贵州科学院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院博士、合作教授张璞对毕节地区人大干部赵凤普先生收藏的化石进行了考察,发现其中几枚是极育研究价值的巨猿化石。  相似文献   

14.
一、概况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农林植物研究所,建于1929年,1954年改为现名,隶属中国科学院。该所是以热带亚热带植物资源的发掘、利用和种质保存为主要方向的多分支学科研究单位,主要进行植物分类、形态、生态、遗传、生理生化、资源(化学)、引种驯化等领域的研究。今后的重点是植物生物技术、植物生态和植物系统学与生物多样性研究三个方面。该所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华南植物园1986年被广州市评为"羊城新八景"之一,誉称"龙洞琪林",1992年被评为广州市十佳旅游点之一。每年到该  相似文献   

15.
<正>贵州科学院下设14个研究所:贵州省喀斯特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原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贵州省生物研究所、贵州省理化测试分析研究中心、贵州省冶金化工研究所、贵州省新技术研究所、贵州省植物园、贵州省新材料研究开发基地、贵州省冶金科学研究室、贵州省轻工业科学研究所、贵州省工艺美术研究所、贵州省机电研究设计院、贵州省化工研究院、贵州省建设材料研究设计院、贵州省电子工业研究所;一个院办公司:贵州科创公司。  相似文献   

16.
贵州特有植物及其种质保存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前贵州特有或仅在贵州分布的种子植物共计280种(含变种),占贵州省种子植物总数的5.3%.它们分别隶属66科、144属.贵州特有植物,分布范围狭窄,环境恶化,它们不仅稀少,而且濒危.为此,三年来,我们择其具有显著代表性和开发应用前景较好的15种植物进行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鲃亚科是鲤科鱼类中的一个类群。作者于1978年至1982年对贵州的鲃亚科鱼类进了较为系统的调查。现将贵州鲃亚科鱼类三新种报道如下:一、多鳞四须鲃,新种 Barbodes Polyelepis Chen et Li sp.nov.(图1) 正模标本:标本号,781002,体长92毫米,1978年4月采自贵州毕节,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鱼类标本室。副模标本1尾,标本号781001,体长83毫米,采集地点及日期同上,标本保存于贵州遵义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18.
为了较全面的掌握贵州悬钩子属的资源现状,我们于2012-2013年在全省范围内对贵州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并成功引种了15种悬钩子。  相似文献   

19.
论贵州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贵州自然环境条件十分复杂,自然历史较为悠久。贵州的植物在此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加之植物本身发展、演化的结果,形成了本省植物区系的一系列特征,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植物种类丰富贵州所处的亚热带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貌条件及优越的水热资源,为植物区系的演化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植物种类较为丰富。根据最近不完全的资料统计,我省共有维管束植物248科,1543属、5593种(变种)。其中蕨类植物53科、139属、642种(变种或  相似文献   

20.
我国长江特有珍稀水生哺乳动物白鳍豚濒危状况日益严重.1985~1986年,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白鳍豚资源进行全面考察,结论是资源总量约有300头.1987~1990年,该所用同样方法对白鳍豚资源又进行了总计为期250天的考察,结论是资源总量已不足200头.即使前一次考察对资源总量的估算偏高,白鳍豚资源量下降速度之快仍是极为惊人的.国外的鲸类学者对此惊呼,白鳍豚将是本世纪世界首先灭绝的淡水鲸类!虽然他们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