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的戏剧源远流长,但在封建社会儒学价值观的支配下,无法进入“大雅之堂”。对中国古代戏曲做出杰出贡献者,当推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他的《宋元戏曲史》开了中国古典戏曲研究之先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戏剧也被纳入研究者的视野。1963年,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研究的开创者、著名戏剧学学者曲六乙  相似文献   

2.
杨光 《开封大学学报》2005,19(3):42-43,51
孟称舜作为晚明一位戏曲家和仕途不畅的政治家,能时时关注国家的命运、民生的疾苦,的确难能可贵.他人生最精彩之处,当是他的戏曲创作与戏曲理论.在他的作品中能够看出他的人生信条与处世准则,体现他的有为和不为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豫西北地区遗存众多的戏曲雕塑、戏楼、戏曲碑刻等与戏曲相关的文物,折射出该地区古代以及近代戏曲文化的厚重与繁盛。宋金元时期的戏曲文物展现出多样性、程式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明清及民初的戏曲文物则以戏楼和碑刻为主,揭示了戏曲变革的轨迹,反映了民众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王骥德是晚明著名的戏曲理论家,在戏曲研究中他一直被人们作为吴江派的主将而分析研究,但是从他的《曲律》中可以看到,王骥德不但赞赏汤显祖的词采,批评沈璟的鄙俚,而且在具体的戏曲理论方面也和沈璟有很大的不同.针对这些“反常”现象,抛开汤沈之争的派别局限,将王骥德放在晚明戏曲转型的大背景下分析可得,王骥德在晚明转型期的曲坛具有独特的意义.他不但推动了戏曲韵律的规范化,而且看到了词采的重要性,使得戏曲向更加典雅化的道路推进.这对于提升戏曲的地位,改变戏曲是小道的命运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焦循的戏曲理论著作<花部农谭>、<剧说>,尤为赞赏花部戏曲的重要价值,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焦循认为戏曲应具有示范作用,应重视观赏与演出紧密结合,并能同诗歌一样"言志",而某些优秀的花部戏曲确实符合他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6.
郑振铎为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作出了一定贡献.他的藏书为研究提供了新资料;他的小说、戏曲批评理论研究拓宽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的领域;他所提倡并实践的中西文论比较研究,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黎锦熙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积极倡导开展近代汉语研究和教学。他的《中国近代语研究法》不仅确立了近代汉语研究的范围、材料、方法和步骤,而且还就近代汉语学科建设、课程设置和专门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许多指导性的意见。以黎先生的这篇文章为视角,从理论价值特别是实践意义方面能论析出他对近代汉语研究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李渔戏曲导演理论的鲜明特色在于其系统性,他从剧本的选取原则、剧本的改编艺术及导演对演员的指导三个方面详尽地论述了戏曲导演艺术。强烈的时代感、对戏曲接受者的重视、戏曲的实践意识贯穿其理论始终。  相似文献   

9.
与元杂剧创作的繁盛相比较,元代没有相称的戏曲理论,因而人们在研究元代戏曲时,多注重作家作品,而忽视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事实上,元人关于戏曲的理论虽然零散,但只有披沙捡金,就会发现,元人已从关于戏曲文体流变的研究入手,开始了中国戏曲史的初步建构,这一贡献,具有戏曲的早期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冯梦龙的戏曲活动,集中体现在他精心选编更定的<墨憨斋定本传奇>中.其中的精彩点评充分体现了他对古典戏曲的独到理解,不乏颇有见地的理论创新.但是,这种深厚的理论素养,只是指导他将名家名作改编的更为完善,却没有给他带来原创上的成功.这种"错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与他的理论家身份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通过评点《水浒传》和《西厢记》,阐述了一系列关于小说戏曲的修辞理论,其中不乏精辟的修辞鉴赏思想。他注重修辞鉴赏的态度和前提,特别总结了修辞鉴赏的方法虽然较为零星,但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种时刻注意把表达与接受融为一体的修辞鉴赏观,显示了评点辞理论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2.
舞台时空问题是戏剧艺术的灵魂。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在表演形式和作品结构方面,之所以差别这么大,本质上是由于对时空处理采用不同方式所致。追溯中国戏曲的时空处理方式,理所当然的首先是对元杂剧中时空处理的研究。虽然南戏已经是一种成熟的戏剧样式,但总体上还比较粗疏幼稚。而元杂剧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家则首推关汉卿。在元代众多杰出的杂剧作家中,关汉卿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他的名望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乃至当代都是一座历史的丰碑。他多产而高质的剧作、作品中表现出的高超的编剧技巧、作品思想内容的进步性,都代表着元代杂剧整体创作的发展,达到了辉煌的历史顶点。  相似文献   

13.
早在20世纪60年代,黄佐临深切感受到中国话剧完全按照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进行艺术创作并不完善,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有着写意的传统,因此他提出"写意的戏剧观",主张在中国传统的写意戏曲的基础上创造话剧,同时吸取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使话剧既能继承民族优秀遗产,又能吸取世界各国戏剧精粹,使之能成为相当完善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莫扎特是欧洲音乐史上伟大的作曲家,他是 18世纪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开创者之一.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体裁几乎涉及了音乐的所有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莫扎特最重要的成就是歌剧,本文通过对莫扎特的最重要的几部歌剧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他的歌剧创作及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弗雷格是现代逻辑的创始人,也是公认的语言哲学与分析哲学的始祖。他创造性地研究了关于逻辑的一系列哲学问题,其中,关于“真”的理论在他的逻辑哲学中具有核心地位。弗雷格认为,逻辑研究真,逻辑是关于实真的最普遍规律的科学。他的逻辑观是紧紧围绕他的“真”之理论展开的,“真”之理论是弗雷格逻辑观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6.
莫扎特在歌剧创作上体现了格鲁克的改革意图,并且他的成就又超过了格鲁克。他的作品总结了歌剧在二百年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臧琳佳 《科技信息》2008,(17):175-175
罗西尼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浪漫乐派,喜歌剧大师,其作品《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剧作家斯太尔比尼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第一部的故事编成歌剧脚本。本剧是一部意大利传统风格的二幕喜歌剧,成为歌剧创作中有代表性的精品之一,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18.
伽达默尔认为,"传统"在理解活动中是理解得以可能的必要条件之一。他从传统与理性、传统与前见、传统与语言三个层面恢复了"传统"的尊严,也丰富了人们对"传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楚剧《穆桂英休夫》,是由何祚欢先生创作的一部“新编古装剧”。本文重点叙述了该剧服饰创新的设计思想及艺术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小说界革命与现代文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提出小说界革命,虽然其理论主张有明显的资料来源,但他以新的原则综合众多来自传统和西方的思想资料,提升了小说的地位,开始了新学体系的创建,他的理论主张应时代而起,宣扬人性,进化与化化合等现代观念,是现代学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