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借助于多相、多成分系统中平衡计算的计算机辅助手段,提出了QSL炼铅过程的计算机模型.利用该模型,可快速地、有效地、经济地分析了QSL炼铅法在工业上得不到弃渣而失败的根本原因,同时,利用该模型对直接炼铅的操作条件进行鉴定和优化,为开发炼铅新方法和最佳冶炼操作条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检验了"豫光金铅"鼓风炉炼铅渣的化学成分,并测定了其熔点、粘度、密度、表面张力等。通过铅渣物化性质的分析,寻找铅渣含铅高、渣型不稳、流动性不好、渣粘等问题的原因,确定合理渣型,使冶炼工艺正常运行,提高铅的综合回收率。  相似文献   

3.
在MgO稳定的氧化锆管内装金属银与金川炼镍弃渣,于l873K温度下置于碳饮和铁液中,组成如下原电池:石墨|[O]Fe+C饱和|ZrO2(MgO)|(FeO)(slag)+Ag(1)|Mo.其中碳饱和铁液作阳极,渣中的银液作阴极.将原电池短路,电子通过外电路在两极间传递.通过电化学分析仪测定外电路的短路电流,监测金川渣电化学还原变化.该方法利用还原剂碳非接触式电化学还原金川渣,提取金川渣中的有价金属铁、镍、铜等,获得无碳铁合金,提供了一个从冶金弃渣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历史遗留的大量的土法炼砷弃渣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相,探讨了采选回收其中有价值金属铁和锡等的办法,对生产中三废排放情况及处理处置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粉磨与特定激发剂的激发是炉渣胶凝材料技术的主要手段.研究表明:炼铅水淬炉渣的易磨性较差,在比表面积相近时,其粉磨单位电耗是高炉矿渣对应值的1.56倍;除铁炉渣的易磨性较未除铁炉渣的易磨性差,相同研磨时间内,除铁炉渣的比表面积普遍低于未除铁炉渣的对应值,在发生粉末结团与颗粒焊接现象前,除铁炉渣的极限比表面积为500m2/kg,未除铁炉的极限比表面积为550m2/kg;铁氧化物对炼铅水淬炉渣胶凝活性的影响在于其存在降低了炉渣胶凝材料中胶凝活性成份的含量,在激发剂足够多时,除铁炉渣的试块强度高于未除铁炉渣的试块强度,若激发剂数量不能满足需求,则除铁炉渣的试块强度低于未除铁炉渣的试块强度.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历史遗留的大量的土法炼砷弃渣的化学成分及其物相,探讨了采选回收其中有价值金属和锡等的办法,对生产三废排放情况及处理处置措施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环境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针对铅锌冶炼企业产出大量含铅固体废弃物难以环保经济回收的难题,提出从多种含铅废料中回收二次铅的还原造锍熔炼新工艺.在热力学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以铅膏、铅渣、铅烟灰和黄铁矿烧渣的设计混合料为熔炼对象,以氧化铁为固硫剂,焦粉为还原剂,苏打和芒硝作为添加剂的工艺实验,研究熔炼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铅和银直收率的影响.得到优化的工艺条件:FeO/SiO2质量比为1.10,CaO/SiO2质量比为0.30,添加剂组成中Na2 CO3/Na2 SO4质量比为7:3,焦粉用量为含铅物料质量的15%,熔炼时间为2 h,熔炼温度为1200益.在此条件下综合实验中铅直收率为85.95%,银直收率为83.15%.新工艺具有固硫、综合利用和一步炼铅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传统再生铅生产工艺所存在的熔炼温度高、能耗大、铅和低浓度SO2烟气污染严重等弊端,在对NaOH-C-PbSO4-ZnO低温碱性炼铅体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再生铅的低温碱性固硫熔炼新工艺.以废铅酸蓄电池胶泥(以下简称胶泥)为实验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别考察NaOH用量、熔炼温度、焦粉用量及固硫剂ZnO用量对金属铅直收率和ZnO固硫率的影响.获得优化实验条件如下:m(NaOH)/m(胶泥)=60%,熔炼温度为860℃,m(焦粉)/m(胶泥)=10%,m( ZnO)=m(理论量).在此优化条件下进行综合扩大实验,铅的直收率为99.09%,获得粗铅品位为98.86%,ZnO固硫率为93.37%. X射线衍射图谱分析可知,反应后原料中硫主要以ZnS的形式固定在渣中,NaOH绝大部分转变为Na2 CO3,生产过程中无SO2气体排放.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含亮铅锌矿经沸腾炉焙烧的挥发氧化物酸浸处理的浸渣的锌、铅分离,使用添加剂LHY后,常压下用硫酸浸取,在实验条件下,锌的浸取率达98%以上,而铅仍以硫酸铅的形式留在浸渣中,从而有效地将锌、铅分离,而其中稀有元素铟的浸出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0.
张斌 《甘肃科技》2013,29(13):45-46
介绍了黑沟弃渣坝的现状,分析了黑沟弃渣坝险情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安全隐患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借助于多相、多成分系统中平衡计算的计算机辅助手段,提出了第VA族元素砷、锑和秘在铜熔炼过程中分配行为的计算机模型,该模型以实际铜熔炼生产过程的操作条件进行模拟,其模拟结果与所采集的生产数据一致性很好,因此,该模型可用于对铜熔炼中脱除砷、锑、铋的操作条件进行鉴定和优化,为铜熔炼过程中控制第VA族元素分配行为的冶炼新方法和最佳冶炼操作条件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借助于已开发的铜冶炼过程的计算机模型,模拟研究了富氧浓度对伴生元素Ni,Co,Sn,Pb,Zn,As,Sb和Bi在铜冶炼体系中的分配行为和炉子能耗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贵溪冶炼厂和霍恩冶炼厂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比较,模拟值与实测值吻合得很好。研究表明:在铜冶炼中使用富氧,有利于节能,却对挥发性的伴生元素Sn,Pb,Zn,As,Sb和Bi等在气相中的挥发脱除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3.
铅闪速熔炼过程的多相平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粗铅、铜锍、炉渣和烟气四相平衡体系,基于最小吉布斯自由能原理,采用元素势法,建立铅闪速熔炼多相平衡热力学模型.在与半工业试验相同炉料组成、熔炼温度、富氧浓度等操作条件下,模拟计算平衡组成.研究结果表明;粗铅中Pb质量分数绝对误差为0.30,相对误差仅为0.30%;炉渣中Pb,CaO和SiO2质量分数绝对误差分别为2.00,0.50和0.70,相对误差分别为6.67%,3.57%和3.89%,说明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铅闪速熔炼实际情况,为铅闪速熔炼过程的热力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冲天炉熔炼过程复杂、因素多且相互影响的特点,根据实际调查数据,经过分析研究,开发了模糊综合评判程序,介绍了此系统的数学模型,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在介绍了转炉用铁水冶炼不锈钢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论述了铬矿熔融还原工艺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在转炉铬矿熔融还原法不锈钢直接合金化工艺的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对铬矿在渣中溶解行为的研究报道较少,目前为止,尚未对熔融还原机理达成一致观点,研究成果的应用具有局限性以及对于铬矿熔融还原过程反应动力学模型的研究很少.因此,加强铬矿熔融还原工艺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使我国早日实现转炉熔融还原直接冶炼不锈钢的工业化生产,将对推动我国和世界不锈钢产业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结合金川公司第一冶炼厂熔炼车间矿热电炉-转炉-渣贫化电炉的炼镍生产工艺,开发了该车间工艺参数在线检测和信息管理集成网络计算机控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熔炼车间计算机网络系统提供的工艺参数检测数据,以图表和曲线方式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趋势分析、生产状况和生产现状检查等,能达到稳定生产、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的目的,提高了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DME发动机着火与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含氧清洁燃料二甲醚(DME)低温着火的化学反应机理入手,开展了DME自燃着火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进而建立了不同温度、压力和燃空当量比条件下DME着火滞燃期的数据库,通过将该数据库与发动机工作过程的模拟模型相耦合,对DME发动机的运转性能进行了变参数预测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