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文章添锦绣,壮志展豪情”。玩山玩水是孩子们的天性,玩山知源,玩水知情,玩植物、动物知理。但玩和学习是一对矛盾,难道玩和学习天生对立吗?两者就不能和谐统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观念、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如果这样,我们完全有能力让学生玩出个性、玩出名堂、玩出学识、玩出品位。  相似文献   

2.
贾卓 《科技信息》2009,(35):318-318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往往追求的是学生对基础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情感。课堂成了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则是聆听者。这种现象违背了数学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抑制了学生在数学领域的广度和深度。可喜的是新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要关注学生的数学情感和情绪体验”。这预示着我们的数学课堂将会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情感将会在数学课堂上得到飞扬。  相似文献   

3.
卢守萍  程艳 《小学科技》2013,(12):F0004-F0004
作为上海市绿色学校、长宁区小学数学教研组长基地学校,数年来天山第二小学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周活动。本学期围绕“玩中学,学中玩,快乐数学伴我成长”这一主题,学校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数学自身特有的学科体系,即数学知识间逻辑关系严密,序列性强。这些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点状”“块状”之间难找到结合点。教师通过了解和明晰各年龄阶段幼儿数学发展的目标,挖掘出主题活动与数学知识点之间的交点,将两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探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必须是“共同的语言游戏”,方能达成共识,正确界定。从教学目的入手考察,两者应该是知识,是认知工具,是思维模式。从广义知识观看,它们是程序性知识,表征认知技能。论述了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的分野——分属智慧技能知识和认知策略知识。指出两者都有“技术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两种形态,当前教学缺失了“技术的知识”向“实践的知识”转化环节。  相似文献   

6.
体育游戏寓教于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游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乐”,在“乐”中“学”,在“学”中“得”。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数学、活的数学、有用数学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它告诉我们:数学知识是建构的,学生已有经验是基础,教师营造多种现实情景是桥梁;学生学数学的过程仅凭听、看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做”,让学生在“做”中亲历、发现,在“做”中感悟、品味,在“做”中体验、解决,在教师的引领中内化、升华.让学生在“生活数学”的海洋里遨游。下面以北京师范大学版小学数学《美丽的田园》一课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的做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徐红明 《科技资讯》2008,(30):201-201
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个学生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提起“读”,多被人视为语文学习的“专利”,很少听到上了一节“数学阅读课”或通过数学阅读使学生学会新知等这样的话题。然而,数学课中的“读”是掌握数学语言的前提,也是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读的训练,使学生逐步在阅读中领悟数学内涵,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在数学课堂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而运用学具,符合小学生的特点,小学生活泼好动,教师如果能在数学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具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满足了学生乐学的心里,一举两得。运用学具,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运用学具,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木偶似学习,让数学课堂变得充满生机和活力,灵动而立体。运用学具,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课堂找到自己的位置,享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更让那些听数学而生畏的学生找到再学习的勇气和信心。学具的运用,完美的构建了高效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1.
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既有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智能素质的作用,又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劳动技能素质的作用。如何把这些作用在教学中发挥出来,笔者在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将我的做法总结出来与同行切磋。l、数学观察力的培养数学素质的提高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这种观察就是让学生“戴上数学眼镜”,用数学方法去认识问题。以方程教学为便,教师们总是着重于教给学生诸多的方法,记住诸多的题型。如指数方程就有“化同底法”、“取对数法”、“换元法”、“图象法”。对数方程又有“化同底去对数法”、“换底法”等等。尽管有…  相似文献   

12.
于大海 《科技信息》2010,(21):I0358-I0358,I0367
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应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由原来的指挥者、支配者和主导者变为指导者、帮助者和提供者;在课堂上与学生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谋求共同发展共同提高;强调突出体育与健康课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新形式下的体育活动中实现“健康”。文章以一节课堂的课案设计为实例,就如何充分发挥了孩子们的主导作用,通过环环相扣的游戏比赛,深深吸引住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真正实现“学”和“玩”的统一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新大纲的推出和新教材的使用是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主要表现形式。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定义为教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组织和帮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认知结构与身心发展相统一。在此之中,教师以教材为主要中介,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将数学活动渗透到数学课堂中,以“小形式”在数学课堂中展示,使数学中许多抽象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变得具体、易懂、有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由此引发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5.
论数学研究性学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数学及相关学科教师性指导下,运用类似于数学研究的思想与方法去获取和应用数学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一学习活动中,教师作为学生的群体性“指导者”,潜能的“挖掘者”、研究的“合作伙伴”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所构建起的人脑加电脑的新型学习机制,以及以数学建模和数学实验过程所架设起的联系数学理论与实践生活的“桥梁”,将使数学研究性学习既实现再现数学知识产生、发现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又从理论上与实践上真正切入到21世纪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沈阅 《当代地方科技》2013,(22):137-137
数学是逻辑思维较强且较为抽象的一门学科,对于中职学校来说,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在数学当中应用的要求,这让很多中职生面对数学教学望文生畏,所以,情景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尤为必要。情景教学是一种自主性很强的教学模式,这种体验式学习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和理解,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趣味十足,同时还能改变以往的知识接受状态,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与兴趣。  相似文献   

17.
张明 《科技信息》2012,(34):I0066-I0066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许多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讲授给学生的数学文化的知识被搁置、被忽视,所以我们现在有必要和义务在大学数学的课堂把这些内容教授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同时,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抽象的和难以掌握的,对于大学数学的学习是有畏难情绪的。本文希望通过“数学文化”在大学数学课堂的融入,能够促使学生将初步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创新的认识,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初中生数学运算能力现状分析 在数学教学中看到,部分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明道理,机械地套用运算公式;不顾运算目标,进行盲目地推理演算;运算过程中缺乏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的意识,运算过程繁琐,错误率高。不少老师和学生对运算能力的内涵缺乏科学认识,常常将运算过程中的错误原因归结到非认知因素上,认为是“马虎”、“粗心”、“不注意”才造成运算错误。  相似文献   

19.
吕晓亚 《科技信息》2010,(32):102-103
不管是20世纪60年代的“新数学”运动还是70年代的“回到基础”运动,都给学生留下了许多遗憾,如在“新数学”运动中学生不仅没有掌握所要求的抽象概念而且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受到挫折,以至没有掌握改革前学生所成功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而70年代的“回到基础”集中于训练学生的死记硬背的机械技能,因此这代学生缺乏数学探究和体验,他们的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表现贫乏。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毕业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所学过的知识和技能,使遗忘的内容得以重视,薄弱环节得以巩固,将知识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形成知识网络和“板块”。如何使小学数学复习课能够有效地发挥高度概括、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学生记忆、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克服时间短、内容多等因素。提高学生综合数学素质呢?笔者以为,上好小学数学复习课至少要做到如下“六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