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农村土地调查工作中,遥感影像被大范围的采用,对于遥感影像内业解译就成为了发挥遥感影像作用的重要环节。本文就遥感影像在内业解译过程中的部分问题与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实地调查相结合,对内业解译应解决的问题,以及在完成外业勘查后对内业解译能产生指导作用的相关方法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采用遥感技术与典型地区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内蒙古的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各种自然旅游资源的光谱特征与TM影像色彩的对应关系以及选取的典型地区调查等建立了准确的解译标志,并以TM741波段合成的真彩色遥感影像图为主要资料进行目视解译,从而判读出主要自然旅游资源,并发现了新的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3.
煤田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遥感资料处理与构造解释。中国的煤田构造遥感是伴随煤田地质勘查发展起来的,在含煤盆地圈定、区域构造分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一轮煤炭资源调查工作采用了煤田遥感地质调查方法,注重煤田构造解译与分析。从在西部地区的应用现状来看,煤田构造遥感在今后的煤炭资源调查评价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TM遥感技术进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航天与航空遥感技术,进行“三北”防护林遥感综合调查和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对于同一地域,使用美国陆地卫星拍摄的TM卫星照片(简称卫片)解译土地利用现状,也使用航空摄影像片、赴实地调绘土地利用现状,并以后者为标准,对比分析卫片解译的合格率以及解译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遥感技术在张北坝上草地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试区1986经相嵌纠正的1/5万正射投影航片为基本遥感信息源,结合1984年试区TM2、3、4波段假彩色合成卫片,采用目视判读解译方法。综合分析与逻辑推理相结合,建立判读解译标志,编制解译检索表,完成试区土地利用与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定性、定位、定量准确。遥感技术用于坝上土地及草地调查制图,具有速度快、省工时、成本低、精度高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遥感卫片解译与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桥水库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划分出二级二十四种类型,并对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1990年土地详查基础上,以1:5万TM影像为研究的基本信息源,应用遥感解译原理与方法,通过确定上地利用现状分类系统、建立解译标志、进行编图和面积量算及结果分析等工作,对横县上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与调整;并就上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采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研究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通过人工目视解译,建立滑坡、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地裂缝、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探索了一套适合青藏高原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的完整技术流程,为地质灾害应急、监测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无人机遥感技术获取的影像分辨率高,可最大程度的提取地质灾害信息,使遥感解译精度更高,适合作为大比例尺地质灾害遥感解译的数据源.通过野外复核,证明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地质灾害解译效果良好,作为一种高效、快速的调查手段,可在青藏高原地区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基于多源信息空间的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源信息空间的遥感影像自动解译的研究方法,将遥感影像分为光谱信息空间、形状信息空间、区域地学信息空间、干扰信息空间等四个信息空间,通过对多源信息空间的数学描述和计算机处理实现了遥感影像的自动解译.  相似文献   

10.
地质遥感的任务是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确定一个地区的岩石性质和地质构造,分析构造运动的状况,为地质填图,矿产资源的探查.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等服务。岩性和地质构连的识别却是遥感地质解译的基础,也只有在了解了遥感的解译基础后,才可以进行更深一步的工程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航空遥感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航空遥感调查过程,并对土地利用现状航空遥感调查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如类型界线的表示,面积数据的调整,误差产生的原因的分析等,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和总结,文章最后分析了上海市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遥感图象的真实性、宏观性的特点,将其应用于我国特大工程──大瑶山隧道断裂构造的分析研究,发现与隧道中段(班古坳地区)有关的断裂构造有8条之多,为施工提供了地质预报。  相似文献   

13.
林业调查中地类面积遥感判读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小班遥感面积测量精度,本文利用博爱县国有林场部分遥感影像建立了目视解译标志,借助CIS进行了小班面积判读,并利用CPS实测了小班面积.遥感判读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平均相对误差及相关系数结果表明,除了苗圃地和竹林地平均相对误差较大外,其余地类误差均较小,所有地类的遥感判读面积与实测面积均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楷若 《科技信息》2012,(33):91-92
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林业资源调查中,遥感影像的判读也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结合广元市朝天区的林地保护利用规划项目.从判读的一般技术路线和方法对感影像判读技术在林业资源调查中的应用进行初探,并对调查结果作出分析。结果表明: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林业资源调查是切实可行的,较以往的传统调查方法更方便、更有效,同时保证了调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航空遥感技术用于研究土地资源利用与农村生态环境及其变化动态效果显著。本文论述了用航空遥感技术在詹店镇应用中解决的几个问题,介绍了利用黑白和彩色红外航片解译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与农村生态环境要素的经验和方法,指出了航空遥感技术在研究生态环境中的局限性,提出了在河南6个典型地区开展土地资源与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分类是研究土地资源,进行土地评价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等研究的基础。利用遥感(RS)技术可对土地资源进行分类调查。以沿河县为分析样区,沿河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县,常年多云多雾,给土地利用遥感解译带来较大难度。研究中以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工作平台,利用近年ASTER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分层提取特征波段的方法,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对沿河县土地利用进行了遥感分类解译。分类结果表明,多云背景下的影像数据和DEM数据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更快、更有效地提取土地信息,达到较好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7.
准格尔丘陵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地形切割最为破碎的地区,又是“三北”防护林工程在鄂尔多斯高原重点造林治理地区,查清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现状,是今后合理利用土原基础。本文通过对不同遥感信息源在该地区土地利用现状判读中的应用比较研究,认为要想对该地区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准确的调查研究,大比例尺的彩红外航片的应用是非常需要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遥感图像判断识别各种目标,是达到遥感应用目的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判读植被图像和土壤图像对监测生态环境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主要植被类型的影像特征和遥感图像植被判读的方法,以及航空像片的土壤判读和卫星图像的土壤判读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土地利用数据库为本底,应用遥感技术,在实践中探讨遥感与土地信息系统的一体化集成方法,寻找快速度、高精度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的有效途径,实现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